这个大明太凶猛-第41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凭着一本书,让皇帝丢了饭碗,显然不现实,但是恶心恶心对方,还是可以的,对于孙之獬来说,能做到这个地步,他就已经足够得意了。
当然要是能够凭借这件事儿,打击他的威信,甚至煽动那边是发生内乱,那可就是再好不过的意外收获了。
“况且,现在那个倒行逆话,流放藩王,天下藩王谁人不恨之入骨,要是此书流行天下。”
孙之獬拈着胡子道:
“要是有藩王趁势起兵的话,到时候,那怕龙椅不稳,恐怕也是要晃上一晃,明国的局势也是要乱上一乱的!”
王建南闻言,沉默片刻后。
“先生高才,不过,那些藩王未必敢反吧!”
“乾圣逼迫宗藩,擅杀大臣,侮辱士子,打压士绅,早就是天怒人怨了,现在所差的,无非就是一个引子而已,我这的书,就是乱明的药引子,只要用对了地方,明国必定是出乱子!”
说罢,孙之獬得意的抚须而笑,似乎在这一刻,他变成了那个诸葛孔明了,单凭此计,就能让明国大伤元气,此计一成,指不定大汗会论功行赏,升他为尚书,要是大清能顺势重入大明的话,保不齐他就是大清入主中原的大功臣了,到时候衣锦还乡多好。
想像着衣锦还乡那一幕,孙之獬颇有些激动说道:
“到时候,要是备用处派人劝说各地藩王起兵的话,那明国可就完了,一旦藩王们连成一片,加上我大清从外稍稍施力,天下形势将大利于我大清啊……”
王建南被他说得热血沸腾,点头说道:
“话虽然这么说,可是……”
看着孙之獬,王建南犹豫道:
“这书,在大明那边,恐怕没有敢印吧!”
那怕就是明国从来不曾禁毁过书籍,可是这样直接把乾圣皇帝名字挂出来的书,而且其中甚至还称其不是德王亲生。这样的书印了,那肯定是会诛九族的,大明那边谁敢印?
孙之獬轻笑道:
“明国那边没人敢印,咱们这边就不能印?”
“咱们印?那该如何把书送到明国呢?”
王建南皱眉。
孙之獬说道:
“通过商人夹带,带过去就是了,此书不要多,只要有个几万册,到时候于各地传播,自然会有对乾圣怀恨的人私印私抄,会有人传播,待到谣言风传天下时,就是乾圣帝位不稳之时。”
孙之獬得意道:
“当然,也是我大清入主中原之时。”
入主中原!
至少有那么一瞬间,王建南都没有从这句话中回过神来,良久后,他看着面前的书,说道。
“先生可真是为我大清立下了奇功一件啊!”
“都是勤于王事而已!”
孙之獬得意道。
王建南则是再次表示对孙之獬的佩服之情。
“先生放心,这件事,我必定是会办好的!”
当日,二人畅饮半日,孙之獬的心情是那个得意,得意之间,已经酒醉的他似乎真的看到了乾圣皇帝因为他的这本书,帝位动摇,看到了藩王群起攻之,到最后,那看似不可一世的乾圣皇帝,居然像建文一样,在勤王大军的打击下逃窜出南京。当然,也看到了大清国入主中原的那一幕。
得意之余,孙之獬又喝了两杯酒。
随后王建南就开始着手印制孙之獬的书,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王建南一直都没有闲着,在印书的同时,还在那里计划着如何把那些书带到明国,然后再到处散布。
“这件事必须要好好的操作,去的商队,绝对不能走大道,不能给当地锦衣卫缇骑反应抓捕的机会。”
王建南自言自语道。按照过去在那边散步谣言,刺探情报的经验,各地锦衣卫缇骑的反应都非常迅速,很多事情甚至再不等见到效果,探子就已经被锦衣卫缇骑给拿下来了。
前后用了几天制定了一个还算完善的计划之后,在即将准备实施的时候,王建南又想到,
“在办此事之前,还是要先禀报给大汗。”
第873章 白忙活了
“啊……”
伴随着一声惨叫响起的同时,茶杯堕时发出破碎的声响。
“奴才死罪!”
尽管额头上冒着血,可王建南还是惊恐不已的跪了下去,接连磕头请罪。浑身惊颤不已的他,整个人都懵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原本的,他拿着书想向大汗请罪来着,可不曾想,大汗只是略微翻看数页,就勃然大怒的把茶杯砸到了他的头上。
“死罪,死罪,你个该死的狗奴才,可知道自己是什么罪!”
怒气冲冲的多尔衮厉声问道。
“奴才、奴才……”
王建南整个人结结巴巴的不知道应该说什么,那双眼睛里充满了不解。
到底是什么罪啊?
“奴才一心为了大清国啊!”
“为了大清!”
多尔衮怒道。
“我看你这狗奴才是对大清怀恨在心吧!”
站起身来的多尔衮,怒视着这家伙,一副恨不得食其骨的模样。他来回的踱着步。
“本汗这些年一直苦心经营,操持着局面是为什么?不就是为了大清国的将来吗?你们一个个的倒好,不但不知道本汗的苦心,反而还他么的扯着后腿,你们非得把大清国给祸害没了,才甘心吗?”
多尔衮之所以这么恼火的原因再简单不过,他不想得罪大明!
如果是换成十年前,或许多尔衮还有重新入主中原的心思,可是现在,他压根就没有这方面的心思,现在对于他来说,在占领西域后,随着对东欧等地的了解,相比于啃大明那块硬骨头,他更愿意去东欧啊,去打罗刹,打波兰,去吃那些肉啊。
至于大明?
何止是硬骨头啊,根本就是一个铜豌豆,一不小心可能就把牙给崩了。
可王建南这个狗奴才,什么事不干,偏偏这个时候想去招惹大明,多尔衮又怎么可能不恼火。
“……大汗,奴、奴才觉得,此计要是成国,明国势必会内乱,到时候我大清就有机会入主中原了!”
不等王建南把话说完,多尔衮就厉声道。
“你这狗才,到底是想让大清国入主中原,还是为了你自己!”
一脚把王建南踢倒在地,多尔衮指着他怒骂道。
“你以为本汗不明白你们这些汉人的心思,你们一个个的嘴上说着是大清国的奴才,是大清国的臣子,可骨子里还是把自己当成汉人,你们想让大清国回中原,无非就是让大清国成为中原之主,到时候,你们就不是汉奸,不是败类,是大清朝的开国功臣,你们一个个的,心里什么时候有过大清!”
怒形于色的多尔衮一语戳穿了王建南,甚至所有汉军旗旗人的心思,他们一个个的是什么心思?
为了大清国?
放屁!
他们为的是什么?
为的还是他们自己,为的是大清国入主中原后,能够洗去身上的“汉奸”之名,能够洗去身前身后的污名,毕竟到时候大清国就是“中原”了。也正因如此,他们的心里从来就没有大清国,从来只有两个字“中原”。
如果是在过去,多尔衮会利用他们的这种心思,进而夺取天下,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今天,大清国的国运在西!
东欧大平原是何等的肥沃!
那些所谓的罗刹人、波兰人,当年挡不住蒙古人的铁骑,现在肯定也挡不住大清国的枪炮,还蒙古人的铁骑。
这两年,他为什么招揽蒙古人、哥萨克,甚至给予他们各种各样的特权,为了什么?
不就是为了能够一举征西,吞并罗刹,波兰,就像当年的蒙古人一样,雄居东欧。到时候,他就也能登基称帝了,至于是罗刹的沙皇,还是蒙古的大汗,都无所谓。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和大明和解。
只有如此,他和他的子孙后代才能永远稳做江山——他的儿子已经七岁了。
可是现在倒好,这些汉人个个的为了他们的那点小心思,居然想把大清国往“邪路上带”,简直就是罪该万死!
怀揣着怒火,多尔衮走到窗边,看着窗外的堆积的黑云,感受着窗外狂风怒号,多尔衮不禁冷笑:
“果然一个个都是大清国的忠臣啊!”
这些个忠臣们当真想着大清国吗?
怕是一丁点都没有吧!
他们嘴上说着为了大清国,可是心里呢?
为的还是自己。
他们当年投降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的荣华富贵,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现在,他们同样也是为了自己。
好一个人不为已天诛地灭!
汉人……说到底,还是不可信啊!
再一次转身时,多尔衮问道。
“王建南,这书是谁写的?”
“启禀大汗,是,是礼部侍郎孙之獬。”
“是那里印的……”
一一了解到是何人书写,在何处印制后,多尔衮说道。
“来人,把他拖出去,打入大牢,还有那个孙之獬,也一同拿入大牢,传额勒泰让他查办此案,让他好好的查,但凡涉及到的都给本汗拿下来,一个不要落下……”
……
这是要下雪了啊!
抬头看着铅灰色的天空,孙之獬眯起两眼,盯着天空。或许是因为上了年岁,感觉寒意入骨的他裹了裹身上的熊皮大衣,然后自言自语道。
“但愿一切都来得急吧!”
虽说那个计谋不错,甚至可以帮助大清国入主天下,可得多少年啊!
孙之獬
“老爷,老爷,你在哪儿?老爷,出大事了……”
忽然,令人惊恐的呼唤声,高一声低一声地灌入孙之獬的耳内,打破了他的沉思。
“小的们,都给老子把招子放亮了,连一只蚂蚱都不许跑喽……”
孙之獬听见墙外此起彼伏的吆喝声,不由轻声低叹,翻墙逃走显然已成幻想。
冲进后门的步兵衙门的兵丁们在军官的吼叫声中,用刀枪将他们逼到了墙边一角。
面对着寒光四射的杀人凶器,怕得要死,嘴唇发乌,浑身瑟瑟发抖的孙之獬
整个人都傻了眼。
这,这是怎么回事?
事情不对劲啊!
这个时候,不应该是汗王招见自己,来个云台问策吗?
可是看情形不对啊,为什么会上演这么一出啊。
第874章 千刀万剐孙之獬
汗王的旨意一下,盛京城内顿时一片鸡飞狗跳,非但孙之獬被拿下了,一同被拿下来的还有十几个汉官以及书坊里百余个工匠,都被一一拿了下来。
至于罪名嘛——“私印禁书”。
文字狱!
我大清国可擅长这事了!
不但是轻车熟路,而且还是我大清看家本领,在另一个世界是在这边儿同样也不差,毕竟这可是骨子里的手艺。不过只用了两天的功夫,就拿下了一千三百余人。
“啊,疼啊……冤啊……”
在接下来的两天之中,步兵衙门里,凄惨的哭喊声一浪高过一浪。
有大汗的严旨,步兵衙门自然用尽各种手段折磨这些,各种惨绝人寰的事情在这里不断的上演着,别说是对罪人用刑了,就是对于女眷,那也是“日夜嬲之”。
受了几天的刑,孙之獬还活着。不过活着也不比死了强多少,受尽酷刑的他,现在身上都看不到一块好肉,全都是烙铁的烙印,一双手腕和一双脚腕却都被打折了,人虽然活着,可那怕就是喘气的时候,也能感觉到一阵阵钻心的疼痛。
悔不当初啊!
早知道就不该写那个书啊!
孙之獬恨啊!
他多尔衮难道就不想入主中原了!
自己明明出了一个好计啊!
他多尔衮怎么就没看出这个计谋中的好处呢?这当真是鼠目寸光之辈啊。难怪到最后居然被人灰溜溜的赶出了中原,像他这样瞻前顾后的怎么可能成就什么大业?
“孙之獬,你还有什么要说的”。
“我冤啊!”
又一次,孙之獬哭诉起来。
“我是一心为了大清国啊!”
孙之獬可怜兮兮地说道。
现在他甚至想高呼,我为大清流过汗,我为大清流过血……呃,血是刚流的,受刑的时候,流的血老多了。
“请大人替在下禀报大汗,奴才,奴才也是为了大清国啊!”
“为了大清!”
额尔泰冷笑道。
“为了大清,你做的就是这种事?说吧,你是受谁指使?”
“没,没有人指使啊……”
孙之獬辩解道。
“你可真是不到黄河不死心啊!”
额尔泰冷笑道。
“来啊,把他儿媳、孙女都拉过来,让衙门里的奴才好好的过过瘾!”
“啊!额大人,额大人,不能啊,不能啊……”
孙之獬闻言惊恐的尖叫着,哭喊着,
可在这地方,那里能听着到他的哭喊声……
就在孙之獬受刑的时候,洪承畴也是终日惶恐不安的当着差,他的心里也害怕啊!
从大汗下令严查时,他就知道所谓的“禁书”不过只是名义,大汗是趁机打压汉臣啊!
不是打压汉臣,是为了让汉臣明白一个道理——现在他们是大清国的奴才,而不是汉人!
其实,洪承畴和孙之獬一样,他的内心深处同样妄图洗脱自己的失节投敌之罪,所以就殚精竭虑想让整个神州一起陆沉,人人都给大清留辫子做奴才,只要神州大陆被大清国占领了,那他就是大清国的功臣,就不再汉奸。
搁过去,这样的心思自然为多尔衮所喜,可是现在不一样啊。现在大汗要的是罗刹,是欧罗巴啊!
至于中原……回不去了,而且大汗也不愿意回啊!
柿子专挑软的捏啊!
那个孙之獬简直就是糊涂至极啊!
好好的日子不过,非挑什么事啊!
就在洪承畴心里骂着孙之獬不识时务时,那边有内臣请他进宫,一见到多尔衮,洪承畴就急忙跪下来磕头道。
“奴才洪承畴叩见主子!”
“洪承畴?”
放下手中的奏折,多尔衮仔细端详他,然后说道。
“禁书一案,你可有什么要说的?”
啊!
该来的总归是要来的!
洪承畴的心头一紧,他知道,自己能不能活下去,就看今天的应对了。
“奴才以为,禁书一案,不但得严查,还得重罚。”
这会洪承畴那里还会问得上被关的不少人都是汉臣,对于他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保住自己,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
“要是不能重罚,就不能让满朝的文武引以为警,现在正是我大清西进关键之事,有些奴才不知轻重,不知体会上意,一味寻衅,试图挑起我大清与明国争端,表面上是为大清,可心里却是为了他们那点小心思,要是不重罚,又焉能断了他们的一已私心!”
这个洪承畴啊!
倒是见机的快!
点点头,多尔衮又看了眼他,满意的笑了笑了:你老兄是人才啊!任何时候,都知道应该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只不过他愿意当枪使吗?
“洪承畴,”
看着洪承畴,多尔衮问道,
“那以你之见,涉案人等应该如何处罚?”
“杀!”
洪承畴毫不犹豫地说道。
“不但要杀本人,而且还要诛其九族,至于妇人,一率发给旗下为奴。非如此,不能正典法,不能警告世人!”
论心狠手辣,洪承畴和所有的文官一样,看似温文儒雅,可实际上,个个都是心狠手辣的主。
动起手来,绝对不会拖泥带水,犹豫不决,毕竟,多年的宦海浮沉,让他们明白无毒不丈夫,为了保往自己的荣华富贵以及权力,可以不惜代价。
况且,这只是用其它人的命而已!
“那孙之獬呢?”
多尔衮反问道。
“本人当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