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364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364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沐天波说道。
  其实在乾圣元年平定土司叛乱时,大明在王弄土司、武定土司等地推行的授田制,也和缅人的授田制差不多,将土地分给军户时,土民两三户一家也成军户家名义上的佃农,实际上的依附民,毕竟在土司,土民是依附于头人首领的,现在则变成了大明的军户。
  如此一来,云南的军户可比内地的军户舒服多了,在内地军户大都需要自己耕种,在云南,妥妥的都是家有佃户的小地主啊,而且地还是一年两熟,甚至三熟的土地。
  “这当然是好事!”
  李定国笑道。
  “可也不见得是好事,今时不同往日,伪王为了抵抗咱们,征发了几乎全部的男丁,放他们回去,缅人元气无损,如果留着,万一将来他们谋反,恐怕不好控制。全部杀掉之后,不但可以把土地分给官兵,而且还可以把房屋、女眷分给官兵,数代繁衍后,缅人便尽数皆为华人,如此岂不是更好?”
  看着他李定国三言两语的决定了二十万人的性命,沐天波仍然有些心存不忍道。
  “那能否释放一部分?将年幼、年长的放掉?”
  “唉!国公仁义,在下实在是不如国公,古之伐国,不杀黄口,不获二毛,于古为义,于今为笑!”
  李定国仍然坚持道。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将他们留着只会生出无数祸患!而且缅人当年为我大明内藩,行以叛乱,要是不加以严惩,又如何能令各土司信服,要是南蛮地各土司不畏天威,今日平了缅人,他日亦会有其它土司谋乱,非得以霹雳手段,震慑诸土司不可!”
  李定国为什么坚持杀俘。
  并不仅仅只是这几个原因,更深层的原因是西南诸土司大都是只知昆明的“总府”而不知官府。“总府”是黔国公世爵的一般称呼,换句话来说,就是只知沐国公,不知大明朝廷,
  这次杀俘就是为了树立起大明在南蛮地的威仪。让人们知道,南蛮地是大明的南蛮地,
  “可惜了,这么多上好的劳力……”
  听后叹了口气,沐天波闭着眼挥手道:
  “行逆当斩,这是大明法度,既然于国无益,那便悉数斩杀吧!”
  见沐天波面上似乎有些不快,李定国建议道。
  “此事既然是定国力主,那就由定国一已承担吧,国公世居西南,不益弄脏了手!”
  原本就不愿和这件事扯上关系的沐天波点头道。
  “既然如此,那就有劳的晋西伯了!”
  说罢,沐天波便转身离开了,在离开后,他悄声对身边的家将吩咐道。
  “你们传个消息于各土司,就说总府力劝镇守使莫杀俘不成,抱病在床了……”
  大家都是聪明人,自然知道各自的心里想着什么。
  在沐天波离开后,李定国命人喊来了率领土兵过来助阵的各土司长官,对他们听从朝廷命令领兵助剿的举动自然是大加赞赏,那些压根就没出力的土司们,当然是一副惭愧状,都说着什么“天军威武,我等来迟,未能给天军效命”之类的话语,对此李定国自然是哈哈大笑道。
  “既然你们有心为朝廷效力,朝廷又岂能不体谅,这样吧,这些俘虏……”
  提到“俘虏”时,李定国特意顿了顿,只见众土司无不是面带喜色。土司间冲突,争地都是其次,最重要的是掠夺人口,就像缅甸与暹罗之间的战争,动辄都将整村、整城的百姓掠走为奴。在南蛮地人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
  “按大明律,乱逆当斩,他们既是谋逆,理应处斩,此事就由你们代劳了!”
  瞬间,所有土司的脸色无不是骤然急变。
  杀,杀俘……
  而且还,还这么多人,这些人可都是上好的劳力啊!
  就在这时,只见孟养土司思华跳出来抱拳道。
  “多谢镇守使开恩,能给我们给朝廷效力的机会,实在是我等的福气!”
  看吧,这觉悟多高!大明就需要这样的奴才。像他这样的奴才越多越好,总而言之一句话,多多益善。


第770章 识时务的沐天波
  在南蛮地的骄阳下,在人们的哭喊声中,在数千名俘虏被带到了一个个巨大土坑边,被按跪在坑边的俘虏们哭喊着、祈求着。他们的身后,站着各自各土司的土兵,他们的手中一把把长刀在阳光中折射出一片片耀眼的刀芒,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
  随着一声令下,土兵们一刀砍在了那些俘虏脖子上,锋利的刀刃毫无阻滞地砍下了俘虏的脑袋,喷出的鲜血在风中四溅,身首分离的瞬间,尸体被踢进了坑中。
  ……
  哀嚎声,呼喊声,刀锋砍断颈骨时的声响,以及人头尸体跌落土坑中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起来,只看得那引起土兵都是面如土色,那怕是即将轮到他们动手去的杀那些缅兵。但是他们的内心却是惊恐的,畏惧的,看着那些如狼似虎的明军士兵,目光中也充满了敬畏!
  明军居然如此凶残!
  实在是……太可怕了!
  而在远处的帐蔓间,李定国邀请着土司们一起欣赏着缅人宫女在草席上欢舞,饮酒,时而在对他们的忠心大加赞赏,尽管笑声响声一片,但是空中的血腥味,仍然让土司们无不是面色煞白。
  眼前这血腥一幕,已经刻到了他们的心里,尽管他们面带笑着,可是端着酒杯的手却在颤抖着。那怕是他们对缅人充满敌意,但是也不曾想过进行这样的杀戮。
  而他们更没有想到,这位侯爷居然如此冷酷!
  没有人会平白无故地杀掉这么多的俘虏,这些可都是上好的奴隶啊!
  为什么要杀了?
  可惜,可惜啊……
  可也就是在血腥味传来的时候,他们终于意识到了一点——天朝威仪的神圣不可冒犯。
  看着面色各异的众人,李定国的面上带着笑容,从今以后,南蛮地就尽归大明了。
  至少在未来两百年内,这些土司都永远不敢生出叛心!
  无他!
  怕死而已!
  更重要的是,所有的土司手上都染着缅人的血!将他们生出逆心时,必定要考虑另一件事——其它土司的群而攻之时,会不会把他们这样推出去全砍了脑袋!
  “犯我大明天威者,虽远必诛,诸位,可知道,大明天威如何维持?”
  放下酒杯时,李定国笑问道。
  “陛下有言,天朝之天威必须时常用叛逆的鲜血来提醒世人!”
  李定国的提醒,让众土司无不是一阵愕然,这,这也是太吓人了!
  “来,诸位,为大明天威贺!”
  “为大明天威贺!”
  一时间应声如云,废话,谁敢不应?
  谁愿意拿自己的脑袋去提醒别人敬重“大明天威”。
  当天,夜幕降下时,密松城外出现了几个巨大的坟茔,而与此同时,缅甸君臣被北送南京问罪,当他们还在半路上的时候,李定国的捷报就通过“日光信号反射器”上报南京五军都督府,在捷报后还有一份给陛下的密折——“三宣六慰尽复,此地男少女多,望多派移民,可发媳妇。”
  朝廷回复很简单“土酋贼心难防,为防反复,应杀之!”,一句话,决定性了缅甸君臣的将来,在缅甸君臣抵达昆明后,在昆明郊外的金蝉寺,也就另一个世界吴三桂绞死永历皇帝的地方,缅甸君臣百余人被杀,女眷入教坊司。顺便说一句,历史上把永历献给吴三桂的莽白,虽然在南天门被陈名夏一番敲骨吸髓的勒索,好不容易回到沙廉,可也没逃掉,就被当地土官拿下了,甚至都没有北送到昆明,就直接被斩首,人头送给了明军当了他的投名状。
  至于李定国的密折,皇帝的回复也简单,三大字——“知道了”。
  ……
  三宣六慰尽复!
  接下来怎么办?
  朝廷改缅甸为“承化”,取意“承奉天运,进行教化。”,李信调任承化布政使,负责在在当地清查田亩和人口。设承化镇守府,李定国调任承化镇守府,封晋西侯。黔国公沐天波,功勋卓著,加官太子太师。
  大明官兵就地屯田、驻守,军勋田外,另赐田百亩,各方土司另有封赏。
  期间,当然有官员书呈内阁,要求彻查李定国杀俘一事,五军都督府上书为其辩解——“缅人暴虐,各方土司无不深处其苦,缅人兵败后,土司趁机报复,尽杀俘虏,晋西侯处置不力,理应罚俸一月。”
  这样的解释谁信?
  这样的结果就岂能服众?
  可这个结果却被内阁接受,至于处置不力,罚俸一事则被陛下轻轻的一句。
  “晋西侯边域远征,实为不易,罚俸一事可免。”
  于是,大明的史书里就堂而皇之的作了记录——“缅人暴虐,各方土司无不深处其苦,缅人兵败后,土司趁机报复,尽杀降俘。”
  杀俘?
  谁杀的,土司杀的。
  大明……大明天朝,又岂会干那种事情?
  乾圣十年,五月,承化已经进入了雨季,每天大雨不断。
  一条多浆船从乾德府,也就是旧时缅甸王城阿瓦河出发北上,船上装着满船的珍宝器物,缅甸王室积累百年的财宝,有一半被皇帝分赏给众将,作为此战的统帅沐天波当然分到了大头,不过,对此,他却根本就高兴不起来。
  置身于甲板之上,沐天波凝视着远去的乾德城,看着雨幕中河道两侧绵延百里的水田,一言不发的他只是默默眺望着。
  官兵就地屯田!
  皇帝的一道旨意,让近四万明军无不是欢呼雀跃的高呼万岁。
  屯田,意味着军田荣赏,因为是边域又加倍奖赏。不仅如此,就连田地上的依附民,也一并赏给他们。
  那些依附民,虽说是缅人,可因为男丁被征召,死于战火,剩下的都是妇孺而已,这意味着,他们非但有了大片的产业,而且还有了肯干活的当地女人做奴婢,这样的恩赐不可不谓之丰厚。
  那怕是那些女人对占领者有敌意,可……堂堂天朝天兵,还能怕几个娘们?敢使性子,往屋子里一塞,床上一丢,拾掇几次,自然也就听话了。
  官兵们高兴啊!
  可是沐天波笑不出来,因为有一镇兵,是他沐家的啊……那些家将、家丁,现在全都变成了大明的军户了,从今以后,和沐家再没什么关系了。
  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留在了这,还不有少家将都随他回到了昆明,但是沐天波的心里憋屈啊!
  皇帝怎么手这么狠啊。
  当初不是说,让他建一镇家兵嘛?怎么建成了,而且也打下了缅甸,一下子家兵变成官军。
  即便是对陛下心存感激,沐天波的心里,也难免心生不满啊!
  可再怎么样,他也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吞,帝王的手段莫过如此,还好,沐家倒也没亏什么本。
  太平盛世的……家兵,指不定就是催命符。
  “听说陛下,准备在承化安置一些宗室?”
  身后的家将说道。
  沐天波说道:
  “好像是有此事,不过只是郡王、将军、中尉之类。”
  想着那些龙子凤孙要被安置在南蛮各地,沐天波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至少相比之下,他在昆明的日子可是好多了。
  “以宗室治边域,陛下倒也是尽得。”
  沐天波不知道的是,陛下之所以会这么做,就是为了平衡他们家在西南的影响力,未来的南蛮地就是大明的新江南。旁边有一个沐家,或者说沐家在这边的影响力太大,都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儿。
  如果他能够识时务的话,未来的大明朝肯定会有他们家的一席之地,但是……不过,沐天波识时务。


第771章 与民同乐,发老婆
  又是一年“万寿节”,乾圣皇爷的生日,自然要普天同庆,要接受万国来贺,要赐宴群臣。
  宫中又多了几位皇子,皇女也多了好几位,如今四海承平,内忧外患皆除。当然也没有人建议皇帝什么要远离女色。
  众所周知,乾圣皇爷好风流,如今依然不改。
  刚从西洋回来国丈平海侯郑芝龙迈着四平八稳的步子走入宴会大殿,勋臣、百官纷纷见礼:
  “侯爷安好!”
  “诸位安好。”
  虽说为大明拓土千里,可郑芝龙倒也是恭恭敬敬的回礼,全无半点倨居傲慢。
  已经升至通政太常的张同敞,则行礼道:
  “国丈功绩,自古罕有。难得身居高位,却亲自出海万里,扬国威于异域,更为难得的是,虽身在异域,却不忘忠君之事,献蕃女于宫中,教陛下领悟西洋风土人情,真乃为臣子之楷模也。”
  张同敞是张居正的曾孙。曾祖父被诬,张家世荫尽夺。崇祯十三年得以明辨,以武荫补锦衣卫,后改中书舍人。历史上曾转辗江南各地,欲为匡扶明室尽力。最后与瞿式耜同时慷慨就义于叠彩山。
  现在,他当然不可能与与瞿式耜共同赴义。
  虽然文官不能弹劾武官,可秉性耿直的张同敞见到郑芝龙,倒也不愿意给他好脸色。
  为啥啊!
  这货身为国丈,干的都是什么事?
  从天竺回来,你就回来吧,皇帝自然会论功行赏。这老东西倒好,居然献了蕃女十余人。
  既有天竺的公主,也的贵女,还有波斯的佳丽,说是为了让陛下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以便决策于万里之外。
  可没过几天,那位公主就成封了才人,那几日宫中可是夜夜笙歌。
  这简直就是想让陛下当昏君的节奏啊!
  而早陛下刚登基那会儿,张同敞就相信陛下是千古难得的圣君、明君,可奈何身边的奸臣不少,郑芝龙就是如此,他自己女儿可还要宫里,怎么就干出这样的事来?
  献美色于皇帝!
  这是人臣干的事吗?
  要是搁过去,估计张同敞早就弹劾了,眼下不能弹劾,但他还是讥讽道:
  “要是我大明武将都如侯爷一般,想天下佳丽必定尽入南京了。我辈能身逢此世,何其幸也!”
  瞧,这讽刺的,一句话就直接把郑芝龙的功劳变成了“邀宠献媚”。
  要是换成其它人,估计当场也就顶回去了。
  可郑芝龙是谁?
  海贼王啊!
  脸皮厚的……一般人真比不上。他哈哈大笑道。
  “张太常所言甚是,”
  双手抱拳,郑芝龙吹捧道:
  “我等能身逢此世,何其幸也,陛下登基十年,逐东虏于漠北西域,灭缅甸设行省,占城、高平皆献国于大明,虽说如今西域未复合,可大明疆域却已拓尽天涯之地,早已经远迈汉唐,值此盛世确属我辈之幸啊。”
  大明现在的疆土,如果把甘辉拿下的那点地盘也算在其中。
  那么,大明的疆土确实已经远超过历朝历代。那怕就是西域和漠北仍然东虏的手中。
  但是沿长城一线,皆是大明土地。
  而东北,包括后世的科尔沁蒙古全是大明的领土,北直到后来的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南临鲸海也就是后来的日本海。
  至于西边的青海和西藏,早在明初时就已经设有都司管辖,还在西藏设置了许多卫所和千户所,官制均由明朝统一设立,且俸禄也由明朝统一发放。而且还通过册封法王笼络西藏上层僧侣,现在的乾圣朝就是继承了之前的管辖权,进一步巩固了对西藏的控制而已。
  至于南边,交趾虽然还没有完全控制,可名义上却是属于大明的国土,吞并也是早晚的事情。至于老挝宣慰司则为大明羁縻地,将来势必会设立老挝布政司,参照以前贵州的情况,进行蚕食同化。
  再往南台湾岛已经设立府且,再往南,有南天门,往西有归化,有西海,有西上海,就连波斯湾的出海口,也在大明的控制之下,随着移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