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师爷说道:
“你且由他就是了,他要衙门派差役,咱们就派,要派人咱们也派,万万不能拦着他,毕竟这是钦差。”
“那万一要是出了乱子怎么办?”
“出了乱子,也是钦差闹出来的!”
施明礼说道。
“容我再想想,再想想。”
……
想,还不容施明礼想几天,清田就开始了!
所谓清田,就是清查抄没入官的田地。
那个胖乎乎,相貌颇为富态的赵五,不,陈五,是第一个被抄的,六千多亩良田,而且就在城外,抄起来方便。
田被抄了的时候,陈五一副如丧考妣状。
“我冤啊!这是我们陈家的祖业啊!”
“苍天啊,你就开开眼吧,看看这些奸臣贪官,是怎么把良家百姓的地给抢走的啊!”
“老天啊!还有天理嘛!”
哭啊、泪啊。
陈家子弟无不是怒目相向,却无人敢做声,毕竟,这位是钦差大臣,围堵钦差形同谋反,去年,皇爷还没登基的时候,清查南京卫所田地时,被杀的指挥使、千户们的眼睛可都还没闭上呢!
“天理!何为天理?难道天理就是让国家吃亏,让你们这些刁民占尽便宜?”
面对陈五的哭诉,方以智大声说道。
面对一双双恨不得食其骨的眼神,他是一副视若无睹的模样,
“钦差大人家也是积世之家,难道钦差家里就没有冒名投献的!”
面对他人的质疑,方以智义正词严地说道。
“没有!若有一亩投献之地,方某立即请辞!”
如此表态,众官自然顺服,皆表示支持,至少表面如此。心思灵活的,也纷纷写信给家人,清理各家的投献。
大明朝的风向变了,至少局势不明时,这投献的田地,还是暂时归还各家吧!
这就是领悟政策的好处。
数日之后,清查在继续,随着一张张田契清理,大量的良田被抄没入官,只等着分配给军户了。
第628章 坏了规矩
阴谋,总有黑暗中进行。
在清田进行的同时,暗潮开始在常州城内涌动着,那些田地将被收走的“苦主们”,无不是分纷串通着。
“单靠咱们肯定不行,要把老百姓都鼓动起来!”
“还有各家的佃户,只要这十几、几十万百姓动起来,民意沸腾,我还就不信了,他还敢收咱们的田!”
“可怎么鼓动百姓呢?”
“田皮!”
阴影中传来一个冷冰冰的话声。
“派人出去传话说,钦差不但要收田骨,还要收田皮,田骨田皮一率交给那些丘八!”
在江南许多地方都流行永佃制,允许农民交纳佃租永久耕种或放牧,而地主仍保留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也就是“田骨权”,佃户拥有田面,也就是田皮。一般情况地主无权随意增租夺佃或干预佃农耕作,而佃农可退佃、转租或典卖佃权。田底、田面可分别让渡,其前提是,田面让渡不影响地主收租,田底让渡不影响佃农耕作。
“吴老兄这一招可真是妙啊,田皮瞧着不起眼,可却关系到许多人一家的生计。只要把这个风声放出去,再有人从中鼓动一下,这常州可就要乱了!”
“不能只是一个常州,要乱,扬州、苏州,松江,各地都要乱起来,事情闹的越大,就越难收拾,到最后非得逼官府杀姓方的谢天下不可。”
“就是,那姓方的我让人去查过,他们方家怎么没收过投献,不过是最近才清退罢了!”
“这次,非得和他拼他鱼死网破不可!”
“拼个鱼死网破?笑话。”
突然有人冷笑道。
“鱼肯定会死,但网肯定破不了,整个大明上下可都在瞪着眼睛看咱们呢,只要咱们这边动起来,到时候朝廷那边儿,肯定会有人给他上眼药,他姓方的,还想全身而退?就是皇帝也不一定能保得住他,现在它激起的可不仅仅是民怨啊。”
不仅仅是民怨!
有怨气的哪里是老百姓啊,分明就是他们这些人。当然还有成千上万站在后面没有说话的那些大人物们,他们同样是满腹的怨气。
毕竟这一次方以智打破的是大明几百年来约定成熟的一个习惯。不是习惯,是大明的祖制,当然这个制度并不是皇帝定的,但却是他们的祖辈几百年来约定成熟的一个传统。
这个传统无论是谁都从来没想过把它打破过。当年的那个海刚峰够刚吧可是他也不敢打破这个祖制。
“总之,还是那句话。咱们这边把事儿闹大了。到时候自然会有人站出来替咱们收拾他姓方的。”
……
李三是常州城外的普通小民百姓,家中只有三亩薄田,这点田根本不顶事,虽然靠着女人缫丝织绸,勉强也能维持生计,可要是离开世代租种的几亩田地,估计全家人都得饿死。
其实,这几年他和许多江南的百姓一样,日子过得并不怎么样。
这十几年,江南的日子也不好过,动辄大饥,长子饿死,次子典卖,长女已经嫁人,次女和幼女……尽皆典卖!
其实,这些年,江南的日子也就稍稍比北方好点,崇祯五年,江南大旱,崇祯十三年、十四年,浙江数月不雨,旱灾、蝗灾不断。
崇祯年间,是小冰河期灾害最频繁的时期,这也是百姓生活最艰难的时期,北方如此,江南同样也是如此。
像李三这样的平民百姓,在灾荒时饿死几个人,卖上几个儿女,实属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那些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幸好,这两年老天年总算是开了眼,不再像先前那样水旱蝗不断,否则李三估计就真得饿死了。
这天和往常一样,带着媳妇织好的绸子送到城里的绸缎庄,这边卖了绸子换了银子,就在他寻思着买些什么时,那边就听到有人在议论着钦差清田抄田的事。
这种事情和他有什么关系?
不过都是老爷们的事情,就在心里冒出这个念头时,那边却有人说道。
“……这次官府抄家清田,不但要清走的财主家的田,就连佃户的田皮也要收走,说是要给那些军户。”
“什么?把田给那些丘八?连田皮一起都给他们?”
“可不是,你们想想,那些丘八自己种就行了,那还用得上咱们!”
“那,那咱们可怎么办啊?”
“就是啊,田皮给了那些当兵的,咱们可怎么活啊”
“哎呀,咱们的死活,那些当官的那会在乎……”
在旁人唉声叹气时,忽然有人在一旁说道。
“岂止是不是在乎,人家正好趁着抄家的机会,把田抄到自己家里头,田骨田皮一起抄,咱们活该饿死!”
听着他们的话语,李三也紧张兮兮的围了过去,聚集在那不但有百姓,还有读书人,他们也都是义愤填膺的状。
“我等读书人又岂能坐视良民被贪官夺田,活活饿死!各位朋友,还请与我一起去向知府请愿,请知府发还良民田地,勋臣霸占良民田地,官府不为民作主,反而助纣为虐,掠走百姓家业,是何道理!我等要揭贴告知世!”
“正是,正是,必须要让官府给个说法,要是不给个说法,就把他姓施的轰出常州……”
担心着自家那几亩田皮的李三,也跟着众人一起鼓嚷了起来,他的脸色尽是愤恨之色。
典儿卖女的好不容易撑了下来,眼瞅着又能过上安生日子了,可官府里的贪官怎么就把他家的田给收走了,田皮,那也是田!也是一家老少的生计。
“好,同往!同往!”
众人无不是激动不已,纷纷呼喊着朝着知府衙门走去,一路上不断有百姓加入其中,在接近官府时,浩浩荡荡的足有上万人之多,其中更是有不少读书人大声鼓动,鼓动百姓们一同到官府“申张正义”。
浩浩荡荡的人潮涌向知府衙门时,得到消息的施明礼足足愣了好一会,半晌才说道。
“要,要出大事了!”
虽然是他是山东籍的官员,可来常州赴任时也听说过这边动辄“哭庙”,百姓动辄呼啸“民变”,这种事情一旦起来了,最后无论事态如何平息,当官的肯定是前途尽毁。
怎么办?
“府尊,百姓把衙门围起来了,要府尊出门给他们一个交代!”
“交代,本官要给他们什么交待,那田是钦差大臣抄的,与我何干……”
施明礼急匆匆的就想撇开关系。
“方钦差在那?”
“今天早上就出城清田去了……”
正主不要,只能找他这个知府了,不等施明礼想通怎么应对,衙门外面聚齐着的生员百姓中就有人嚷喊道。
“知府大老爷肯定不愿意见咱们,他必定和那些贪官污吏勾结,想要吞没咱家的田地,大家冲进去,找他问个究竟!”
“冲进去,找他问个明白……”
……
这边有人鼓动,百姓们纷嚷着冲进了衙门,衙差刚好阻拦,冲击衙门的“百姓”就用棍棒殴打衙差,而跟在人群中的李三手中也提着挑货的扁担,迎头撞上了一个差役的,差役瞧着气势汹汹涌进来的乱民,就手刚要抽刀,李三手中的扁担已经打了过去。
被扁担打中差役惨叫从台阶上摔倒下去,撞在石阶上脑袋“砰”的一声飞溅出一团红白之物。
杀人了!
其它人的差役一见,立即惊喊道。
“暴民杀官了……”
奋力自保的差役们立即与百姓殴斗起来,可双拳难敌四手的他们,那里是那么多百姓的对手,不过片刻功夫就被打倒在地……
第629章 把脖子洗干净,杀头
常州民变!
苏州民变!
扬州民变!
与民变相对应的是,指责方以智假圣旨残害百姓、侵吞百姓家产邀功于陛下的匿名揭帖遍布南直隶、浙江等地。
一时间,风起云涌。
……
各地奏折很快就到中枢,面对这个乾圣朝的第一场政治风波,相比于大明根本的动摇,唐王移国反倒是成了小事。内阁立即对此事进行了讨论,不过内阁没有资格立即处置,必须拟票之后发往总理处——乾圣朝已经废除了司礼监,相应的成立了总理处,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基本上相当于后世的“秘书室”,只不过这个秘书室秘书并不一是科举出身的文官,而是从勋臣、军官以及官员中特简。
不过今天因为事态紧急,也容不得他们拟票发往总理处,而是直接觐见陛下。持笏禀报了南直隶等地的民乱后,宋学朱说道。
“……南直隶为京畿重地,不容有失,此事必须立即处置,否则一旦民变四起,只恐闯献流贼之祸再起。”
抄家抄出了民变!
尽管早在几个月前,授意方以智处理此事时,已经料想到会出乱子,但却没想到会闹的这么大。
“那么内阁的意见呢?”
朱国强问道。
“陛下,此事涉及到数省,牵涉百姓不下千百万,臣等先前商量以为,应该尽量安抚。”
“安抚?怎么安抚?”
朱国强反问道。
“可将方以智召回,停止清抄,对逆臣强占田地,一率发还……”
“眼下只是召回方以智,恐怕不能让百姓满意,涉及到士民百姓如此之广,而在民间皆以为他是矫诏,所以,必要时可以杀一人而平天下民愤。”
面对内阁诸臣的希望尽是安抚平息事态的想法,朱国强冷笑道。
“好,好一个杀一人而平天下民愤啊!”
接连冷笑道数声,朱国强反问道。
“矫诏!方以智没有矫诏,他是奉朕的旨意行事!”
冷眼盯着几位阁臣,朱国强沉声道。
“那些人献田数百年,占尽了国家的便宜,现在本家倒了,他们一个个都站出来说是逆臣霸占,弄得好像他们一个个都是无辜良民一般,合着国家就活该吃亏了,百官通过‘投献’聚敛钱财,又通过‘飞洒’的手段隐瞒田产,刁民以投献逃避赋役的目的,投献勋臣官员的刁民,占尽了便宜不说,倒最后还能倒打一靶,这次朕要告诉他们,这算盘打算了!”
“陛下,现在民变已起,若是不加安抚,只怕会出乱子的!”
“乱子!朕还真不怕乱子。王喜,传旨五军都督府,火速出兵平叛!”
什么!
宋学朱、张秉文、高弘图、李建泰以、路振飞五人皆是一阵愕然,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想到陛下居然会做出这样的决定。
“另个着三司会审奸徒,所有涉及此案的士绅一率除功名,举家流放海外,涉及此案的百姓,该杀的杀,该流的流……”
一时间,众臣皆是哑然,在他们愕然时,只听陛下说道。
“过去他们哭庙也好,鼓动民变也罢,官府处置时都是本着,法不责众,然后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至于两百余年来,他们屡屡过去践踏法律底线,视法律于无物,朕今天要用他们的脑袋告诉他们——这世道变了!不守法者,法必处之,所有参与民变、参与哭庙的士子,一率革除功名,流海外,不要吝啬于手段,他们想要挑战朕,朕就要告诉他们,想要挑战朕先把脖子洗干净了再说……”
一时间五人皆是持笏长揖,急声道。
“陛下三思了,如此一来,只恐怕天下读书种子尽毁!”
“读书种子?朕不差那些读书人,杀了、流了,读书人不够,往后大办学堂就是了,就是几个脑袋而已,诸卿退下吧!”
“陛下,请陛下三……”
不等宋学朱说完,他就感受到陛下目光中投来的杀意,一时间整个殿内都弥漫着浓浓的杀气。
“尔等无需再劝,再劝,朕怕真就要杀人了!”
……
随着一声令下,驻扎在南直隶、浙江等地的近十万大军,立即开拔出营,与旧时军队开拔前需要经过长达一两个月的整训不同,现在的明军一直保持备战状态,五军都督府令使一到,驻军立即按命令出营,全副武装的前往各地,平息民变。
“长官,如果到了常州,百姓抵抗怎么办?”
在前往常州的路上,赵一凡问道。
“怎么办?打呗!刺刀底下见真章,枪口下显英雄!”
没有太多的迟疑,带队的哨长就直接给出了回答,五军都督府给出的军令非常简单——平息民变!
至于怎么平息,军队会用自己最擅长的手段!
“官军平乱!官军平乱!”
在部队扛着枪,携带着四天的干粮,强行军赶往邻近的发生民变的城市时,一队队骑兵高举着红色的战旗,一路狂奔,一路呼喊。
虽然只是区区几人呼喊,可是他们的喊声却出是惊天动地的。尤其是那句“负隅顽抗者,杀无赦!”更是喊得人们心惊不已。
穿着红色军衣的官兵,在官道上快速行进,在军官的带领下朝着常州城的方向行进。
稻田里的百姓看着官兵时,无不是神情复杂的肃立在田间,他们神情复杂,目光闪躲。
整整一哨兵马,千余人。
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在官道上行进着,百余骑兵沿着官道哨戒伴随,护旗队的旗手高举着军旗。
所有的官兵将都像疯了似的埋头行进,看那架势,大有一副恨不得飞到常州的势头!
求战心切啊!
就在将士们埋头行进时,骑在马上的郑恩领着数骑从部队旁边轻过,然后在桥头勒住马,对着战士们大声呼喊道。
“弟兄们,有人要夺咱们的军田,怎么办!”
“杀、杀、杀!”
一时间,官道上杀声震天,闻者无不是心惊肉跳!那些闻讯而来的乡间士绅,听着震耳欲聋的喊“杀”声,无不是惶恐不安的心惊道。
难道陛下真准备要让天下血流成河吗!
第63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