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头发散乱,浑身是血的周遇吉,就像是一具行尸走肉般的,在血河中行走着,战斗着。
突然,一阵马蹄声从后面传来,骑在马上的人瞧着那几名被吓寒了胆的兵丁,再瞧着那个伤着残腿一步一行的周遇吉。
“将军,看小的一箭结果他!”
在一旁的侍卫取箭时,罗虎望着那个浑身是血的周遇吉,一抬手止住了他的举动。
“跟着他!”
在这满是凄怆惨叫声的街道上出现在惊人的一幕,穿着身破破烂烂的的棉甲,浑身是血的周遇吉,只手拖着长刀,挣扎前行着,在他的身前身后跟着数百名挺枪紧随的流寇。
终于,不知走了多长时间,他像是感觉到什么似的,抬起头来,朝着那张满是血污的脸上突然露了出许笑来。
只见前方的总兵公廨房顶上,红色的衣影闪动,手持劲弓的刘氏,不时的张弓放箭,领着几十个女子于房顶上放箭射杀着围攻公廨的流寇。
“夫人真是当世英杰……”
周遇吉颇有些激动的感叹道,看着于房顶上领着家中奴婢,抵抗流寇的夫人,他感觉自己似乎又有了力气。盯着前方的流寇,大吼道。
“杀贼!”
说罢,他就提刀朝着前方的流寇杀去。
他一边冲,一边的挥动着手中的长刀,刀锋所致立即砍下一片的胳膊和脑袋,血浪喷溅间,又有数名流寇倒在他的刀下。
盯着正在砍杀的周遇吉,罗虎的双眼一眯,引弓就是一箭。
“啊——!”
于三十步的距离平射,尖头泛着寒光的箭瞬间就飞到了周遇吉的身前,精钢打制的箭头,瞬间就刺穿了他的大腿,惨叫一声,周遇吉却没有停下,而是嚎叫着挥刀继续砍杀着。
可真是一条汉子!
赞叹之余,罗虎又对身边的侍卫喊道。
“箭来!”
又是一箭。
箭就像长了眼睛一般,准确的射在他的另一条大腿上,深入数寸。双腿中箭的周遇吉终于失去了力气,在他倒下去时,他挣扎着,朝着东北方向看去。
“皇上,臣去了……”
就在周遇吉刚想挥刀自杀时,飞来的箭像长了眼睛似的射穿了他的肩膀,身中数箭的他直到这时才倒下去,周围的流寇一哄而上。立即将他擒住了,他刚想要挣扎,就有人望他脑袋上猛的抽了一棍,眼前一黑人就倒了下去。
“将军,将军,抓住他了,抓住他了!”
在兵丁们邀功时,罗虎想到丞相的吩咐,便大声喊道。
“快,去总兵府,告诉总兵府里人,要是她们投降,就可保周遇吉不死!”
失去意志的周遇吉,就这么被抬到了总兵府前,正在房顶上指挥着奴婢杀贼的刘氏,一见到老爷被俘,顿时方寸大乱,就在这里,只听到房下有人喊道。
“房顶上的人听着,我们少将军说了,只要尔等投降,就可以饶周遇吉不死!”
闻言,刘氏就大喝道。
“我家老爷是朝廷忠臣,便是力竭被俘,也不会投降你等贼人,要杀便杀,正好成全老爷的英明!”
话音落下时,刘氏又朝着房下放了一箭,一箭射倒一名流寇,见状,罗虎便大喊道。
“周夫人听着,我家皇上有令,要饶周遇吉不死,你又何必坚持,快点下来照顾你家老爷,我保证不伤害你们!”
一旁的丫环一听,无不是眼巴巴的看着夫人,她们之所以坚持到现在,就是因为自知落到流寇手中全是什么下场。
“夫人……”
看着被捆在那里的老爷,刘氏咬着嘴唇正准备说不辱没周家名声时,又看到房下赶来了一群人,领头的人大声喊道。
“周夫人,我是大顺丞相,只要周夫人下来,我保证不会伤害夫人和夫人身边的任何人,而且,绝不会以夫人要挟周将军,无论将军是否投降,都绝不会为难将军……”
孙可为看着房顶上的周夫人大声说到。
在他看来,这位周夫人正是他说服周遇吉的最好的筹码,只要这位周夫人能够下来投降,那么他就有十成的把握说服他们归顺大顺。
所以无论如何都要说服她。而且他们的降与不降还关系着他和军师之间的一些问题。
也正因如此,他才会不等成为的战斗结束就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就是因为害怕这位周夫人自尽,要是她死了,周遇吉必定不会投降的。
“丞相,你这是……”
不等罗虎开口,孙可为就轻声说到。
“罗将军,先把她们哄下来再说,只要她下来了,周遇吉必降……”
第517章 请天下兵马勤王
对于李自成来说,周遇吉降于不降,并不重要。
清点伤亡后,发现一个小小的宁武关,区区四千明军,居然杀了七万大顺军后,李自成足足半晌都没有说出话来。
七万大顺军,就这么折在了宁武关!
要是大同、宣城、居庸关的明军都是如此,那这次东征可就没有什么指往了!
见皇上寒着脸,半晌都没有说话,孙可为便语气肯定地说道。
“皇上,如果臣所料不差的话,这几天姜瓖、王承允就会投降!”
正像孙可为猜测的那样,几乎是在李自成拿下宁武关的次日,也就是二月二十三深夜,大同总兵姜瓖降表送到了。对此,李自成自然是欢喜非常,对送信的信使自然是加以款待,这边不过只是刚坐定,宣城总兵王承允的降表也到,而且还是以百骑相送。
至此李自成已经顺利打通了攻打京城的道路,心情极为舒畅的他,看着孙可为说道。
“丞相,眼下,搁在咱们眼前的就只剩居庸关了?”
孙可为回答说:
“是啊,只剩下一个居庸关了。”
李自成又问道。
“那么以丞相看来,居庸关守将会投降吗?”
想了想,孙可为回答道。
“以臣看来,大明朝没有几个周遇吉,况且,皇上不是已经下旨饶周遇吉不死了吗?居庸关守将想必很快就会知道此事,皇上连周遇吉都不杀,更何况是他,到时候,再许之以荣华富贵,想来其势必是会投降的。”
李自成点点头,吩咐将自杀而死的宁武兵备副使王孕懋全家都用棺木装殓。
“哎,明朝还是有不少忠臣的,就像丞相说的那样,咱们不能薄待了这些忠臣,说是厚待他们,其实也是为了笼络人心。”
然后他转向刘宗敏问道:
“征兵的事,有没有困难?”
刘宗敏回答道:
“皇上,山西的灾情不像河南、陕西那么重,虽然有不少饥民愿意从军,可不过只有区区几万人,而且这两年,北方各地瘟疫横行,百姓死伤甚多,募兵着实不易啊。这次,咱们在代州、在宁武关,前后损兵折将不下十万人,所以,非得充实兵源不可,以臣之见,还是应该在太原及附近征集民壮,让他们随军前往北京,如此方才是万全之策。”
李自成沉默,仿佛在心头浇了一瓢冷水,转头望望军师。宋献策赶紧欠身说道:“林泉所虑甚是,既然兵力损失极大,那有些事就可以从缓。”
李自成继续沉默着,两年为了换一个好名声,他可是很少掠民为兵了,可是眼下不比往常啊,在代州和宁武官伤亡十万人。要是不能补足兵力,怎么拿京城?
这几年,他每到一地,虽然会拷掠贪官污吏和地方上的乡宦、豪强,但同样也会开仓放赈,因而被流民百姓们称作救星。如今他刚刚建立了大顺朝,破了太原,非但没向黎民百姓赈济,甚至还要强掠他们为兵。
这可是有损他的名声啊!
可是眼下的这个局面,确实有些紧张啊。就在他犹豫不决时,又转念一想,如今大军东征,与过去的情况根本不同,眼下要夺的可是天下啊!
眼下当然要先考眼下的大事啊!
于是他便点头说了一句。
“那就这么办吧!”
李自成当然不会去在乎,他的这个决定,会让多少百姓在强掠民壮时惨遭杀戮,对他来说,眼下最重要的就是京城了,只要夺下京城,大明就是他的大顺了……
当李自成在大原等在掳民为兵的时候,宁武关沦陷,宣大总兵先后投降的消息,终于传到了京城。
消息传来时,自然是京城大震,崇祯更是惊讶的半晌都说不出话来,
“宁武关陷了,只守了七天不到!”
崇祯皇帝一听又是恼怒又是心烦,气恼地说道:
“他周遇吉是干什么吃的!宁武关如此险关,居然只守这么几天,实在是有负皇恩,他死了吗?”
皇帝的话让刚接替陈演为内阁首辅的蒋德璟的心头一寒。
“陛下,周遇吉以区区四千兵马,力敌闯贼数十万兵马,依险关阻敌七日,已经竭尽全力了。”
蒋德璟的禀报让崇祯亦皱眉说道:
“为什么只有四千兵马。”
魏藻德连忙说道。
“陛下,闯贼越黄河时,陛下曾有意调辽兵入关,驰援山西,但有廷臣阻止,令此议搁置,周遇吉撤往宁武关后,屡屡求援于朝廷,可朝廷实在是没有一兵一卒可援啊。”
魏藻德口中的“廷臣”指的就是上任首辅陈演,作为首辅的陈演才质平庸且为人刻薄,为官期间大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欺瞒崇祯,作为周延儒罢免后崇祯的头号宠臣,陈演非但无所筹划,而且屡屡犯错,李自成攻入山西时,崇祯以及群臣本欲调宁远吴三桂或者沈阳祖泽润,领边军入关抵抗李自成,唯独陈演力排众议,既反对调吴三桂,又反对调祖泽润,导致辽兵未能入关。在太原陷落后,群臣欲给陈演论罪,陈演对崇祯说,“臣判断失当,罪当死。”
崇祯怒斥道:
“你死有余辜!”
随后就将其轰出大殿,首辅由蒋德璟接任。
听魏藻德提及旧事,崇祯恼怒道。
“陈演实在是死有余辜!”
说罢,脸色极为难看的崇祯问道。
“现在调辽兵入关,还来得急吗?”
他这么一问,蒋德璟、魏藻德等人皆是一阵哑然。
来得急吗?
现在宣大两地已经失陷,挡在闯贼面前的只有一个居庸关了,现在还来得急吗?
先前周遇吉拼着性命给京城争取了七天时间,皇帝又干什么去了?
后悔?
太原沦陷的时候,应该就已经极度后悔了,可为什么不调辽兵呢?
“这……陛下,现在非但应该调辽兵来援,还应再下旨各方,召天下兵马勤王。”
“召天下兵马勤王!”
崇祯愣了片刻,自从继位后,他不止一次下诏,召天下兵马勤王,而现在再次下旨勤王时,他的心里却是极度的不适。
自然的,他想到了那个侄子,那个德世子!
他刚到湖广就平定了流窜多年的张献忠,而现在朝廷呢?却被闯贼逼到这份上,非但要把看着他的辽兵调进关内,甚至还要召集天下兵马勤王。
想来,他势必在看朕的笑话吧!
崇祯皇帝的心里顿时一阵五味杂阵,甚至就连手也不由的握成了拳头。
“召天下兵马,还来得急吗?”
皇帝的问题,让蒋德璟急忙回答道。
“陛下,只要圣旨发出,非但有辽兵入关,而且北直隶、山东等地也必定有忠臣领兵来援,到时必定可保京师不失……”
保京师不失!
朕居然连京城都守不住了。
又一次,崇祯想到了德世子,他的心情可谓是复杂至极,曾几何时他曾嫉妒过、羡慕过朱慈颖,当然也不止一次对他动了杀意,如果不是因为那小子跋扈,恐怕早就被关进了中都高墙,就像唐王一样……
心有所思的崇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众臣说什么,他甚至都没有听清楚多少,再次回过神时,只听到蒋德璟在那说道。
“……唯今之计,非得尽发天下兵马不可。”
“确实如此,不过,还要尽快下旨,毕竟自从闯贼攻陷太原后,其就日夜兼程,连下数城,其意图极为明显,就是想趁朝廷调天下兵马勤王之前,先下京城。”
闻言,心情沉郁的崇祯看着两位阁臣,皱眉道。
“既然如此,那便下旨请天下兵马勤王吧!”
第518章 祖爵爷的心思
二月二十七,在朝廷的信使四出,向各地传发勤王的旨意时,消息同样传进了平辽伯府。
平辽伯是祖大寿收复沈阳后按军功封赏的爵位。
即便封了爵,按规矩他便把军务交给长子祖泽润,然后率领数百家丁离开了辽东,来到了京城的平辽伯府,然后开始了他的清贵勋臣生活。
这日子倒也自在,虽然在五军都督府里领着职,可这职也就是聋子的耳朵,差不多每天都呆在这伯爷府里头,其它的事没干,倒是和小妾又生出了几个娃娃来。
尽管看似成天沉迷于酒色之中,可并不代表祖大寿并不关心国家大事。
就像得知闯贼过黄河,陈演反对辽兵入关后,他就写信给儿子,说是想念辽东的野味,于是祖泽润便派人送来了数十车野味。
其实也就是什么老虎、鹿、野猪、熊掌之类辽东特产。当然,随行的除了几百家丁外,还有祖大寿的心腹幕僚刘振奇。这天勤王的消息传来时,两人正在室内下着棋。
“陛下下旨调天下兵马勤王了!”
将纸条搁在火盆里烧去后,祖大寿看着刘振奇说道。
“方正,以眼下的局势来说,你有什么看法?”
“来不急了!”
刘振奇直截了当地说道。
“要是在太原陷落前,皇上罢陈演的同时能果断的调辽兵入关,闯贼绝无可能逼临京师,现在宁武关陷,宣大两总兵先后降敌,往京城这一路,已经无人能挡闯贼的兵锋了,可惜了,周遇吉以性命给朝廷争取十数日的时间,结果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刘振奇的感叹,让祖大寿的颇以为然的点头表示赞同,值此国变之时,官军无不是一触即溃,多少世受皇恩的能文武将,跑的跑,降的降,唯独周遇吉凛然不动,以死相报。
可如此忠心耿耿换来的又是什么呢?
朝廷白白错过了最后的机会。
“伯爷要尽早打算了!”
看一眼伯爷,刘振奇轻声说道。
“要是伯爷困于京城,必定有性命之虑,以在下看来,伯爷应该尽早离开京城,返回沈阳,以待将来,毕竟,九小姐是……”
提及九小姐时,刘振奇发现伯爷的脸色变得极为复杂。作为其心腹的他,又岂不知道原因。
“小九啊……哎,悔之晚矣!悔之晚矣……”
祖大寿不禁摇头苦叹道。
其实,祖大寿早就后悔了,当初要不是猪油蒙了心,他又岂会陷入眼下的困境,他只看到了夺下沈阳的好处,却没有想到,夺下沈阳后,他是会封爵,可是然后呢?
然后他就要来京城作人质,要把军务交给儿子,从那之后就困坐于京城了。而且他付出的可不仅只是这一个代价,更大的代价是什么?是得罪了平虏大将军,按现在的局势发展,皇帝将来如何他不知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大明的皇帝在未来的几个月里肯定是要换人的!
原本祖家可以成为从龙功臣,可是现在……不过只是蛇鼠两端之人!
这个买卖可真是亏大了!
哎,实在是太鼠目寸光了啊!
可是现在后悔还有用吗?
现在后悔肯定是没有什么用了,当初原本祖家是可以和大将军一起凭着姻亲连为一体,从此荣辱与共。
可是现在呢?
现在肠子都悔青了。如果再来一次的话,自己还会这么选择?
见东翁一副后悔莫及的模样,刘振奇想了想,然后说道。
“伯爷,其实现在要是加以补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