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心理上的那种征服感啊!
她可是黄台吉的皇后啊!
就是这种征服感让朱国强总是感觉特别的强烈,甚至与铁木真也惺惺相惜起来,那种征服感觉,谁用谁知道!
不是润,是……
黄台吉的女人,虽说不会当个宝!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这事搁黄台吉的心里,必定是根刺!
挟天子是什么感觉,朱国强还没有试过,但是睡皇后的幸福生活,着实不错,甚至于,这次远征朝鲜,之所以带上她,就是为了告诉黄台吉。
你看,我这个人多大度,临把你击败的时候,还得带着你曾经的皇后过来,让她看看你是怎么败的。
但……这都是废话,实际上,由奢入俭难,习惯了别人伺候的朱国强,并不介意身边带着几个人贴身伺候着。
“睡不着啊!”
侧头看着那张极为相似的脸蛋,朱国强不禁有些恍惚,穿着襦裙的她看起来像极了黄飞鸿里的那个十三姨,曾几何时不知多少人也曾为电影里那个十三姨的美艳而倾倒过。
“明天工兵就开始驾设浮桥了,一踏到对岸,到时候可就是事关生死的决战了!”
“爷担心了?”
眨动着那双眸子,玉娘问道。
“担心不至于……”
朱国强笑着岔开了话题。
“我是在想,这场仗会打多长时间,况且,这场仗除了击败建奴,收复旧藩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让日本的德川同意把他们的那个明正天皇嫁给我。”
天皇!
“天皇是什么?皇帝?皇帝不都是男人吗?”
“她是个女人,才十七岁而已。”
有点吃惊地看着世子爷,玉娘心说:世子爷啊,世子爷,别人打仗都是掂记着权势,您倒好,掂记的都是女人,你可真是坏透了……
“爷,你可真坏,打着仗还掂记着那个什么天皇。”
伸手勾起玉娘的下巴,朱国强笑道。
“先睡了你这个皇后,再睡个天皇,你说,天下的有那个男人能与我相比……”
说罢,朱国强就是一阵哈哈大笑,大笑之余,看着媚眼如丝的她,便一把将她抱起来,抱到屏风后的榻上……
第451章 军旗所至,皆是汉土
崇祯十四年,八月十五。
这一天是传统上的中秋节,而对于平虏军的近七万大军来说,今天他们将会在异域度过这个中秋。
清晨时分,随着一声令下,浩浩荡荡的大军沿着浮桥渡过了鸭绿江,在大军过江的同时,骑在战马上的朱国强在几十名将领侍卫的拱卫下,就立于江边的小山丘上,凝视着这支浩浩荡荡的大军,朱国强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了那首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想到另一个世纪的那群最优秀的军人在这片土地上用生命和血肉铸就起的大国地位,朱国强自然又想到了万历征朝鲜时,那些明军在如何于朝鲜粉碎了日本人的大国梦。
而现在,王师又一次越过这条江水,又一次向另一群残忍且野蛮的敌人发起最后的进攻。
只要这一仗打赢了,建奴对大明的威胁就会被彻底的粉碎,他们不过就是流星那样,一闪而过。
萤火之光岂能与日月争辉!
当朱国强满志踌躇的置身于江边的小山包上凝礼着过江的大军时,在江面上的浮桥上,穿着明亮的胸甲、扛着火枪头戴铁帽的宋老丁心底显得有些不太踏实。
毕竟过了这条鸭绿江对岸就不再是大明了,那你可就是真的异域他乡了,万一要是死在那里,会不会成为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
想到这儿,他的心里不禁有些紧张,甚至就连脸色也变得有些难看。其实不仅仅只是他一个人这么想,不少人也都是如此。
“过了江,就是朝鲜了,你说这异国他乡的咱们到了那。万一要是有个什么万一的话,那可真就是……”
“就是什么?”
旁边有人问道。
“哎,还能是什么?他的意思你还没明白吗,咱们到了异国他乡的,万一要是在那有个三长两短的话,到时候可真就是异国他乡的孤魂野鬼了。”
这番话让其他人听的心情有些沉重,甚至就连他们的脚步也变得有些,偶尔多他们还会回头看着辽东的土地,那里才是他们的家呀。
过去他们还真不觉得辽东是自己的家,毕竟,他们这些人里既有山东人,也有北直隶人,也有河南人,他们来自大明的各个省份,他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有属于自己的家乡。但是现在回头凝望着辽东的土地时,他们却觉得那里就是他们的家。
一旁的军官听到他们的话。突然大声地说道。
“什么异国他乡的,难道你们忘了——军旗所至,皆是汉土!只要咱们的铁靴,他疼的地方,那就是咱们大明的土地,咱们到了那,那里就是咱们的家,就是咱们打下来的地方就是咱们的地盘,哪有什么异国他乡的——”
军官的这句军旗所至,皆是汉土,当所有人的心头一震,原本有些纷乱的心情也随之变得坦荡起来。
对,没错,那有什么异国他乡?
军旗所至,皆是汉土!
这里就是大明,他们到的地方就是汉土,就是家……
成千上万的天朝大军在过江!
对于朝鲜人而言,从几天前隔江看到天朝大军时,他们中的很多人就激动的难以自抑。
天朝大军来了!
在几十年不见天朝大兵后,在屡屡遭受胡虏的欺凌后,这些朝鲜人的心里一直心存着一个念想——大明爸爸在,他不会不管朝鲜的!
而且过去的一年里,面对国家被胡虏占据的现实,唯一支撑着朝鲜人的恐怕就是大明爸爸没有忘记他们——天朝大兵在大同江口建立了带方堡,他们在正方山城击败了胡虏。
大明爸爸会来赶走胡虏的!
不是今天,就是明天!
终于,今天念念不忘着大明爸爸派来了天朝的大兵。
率领着一哨骑兵作为大军前锋的杨珍,出现在朝鲜的年久失修的道路上沿途警戒时,他们迎面看到远处黑压压的过来一阵人,中秋的风已经带着些寒,被风一吹,盯着黑压压的人群,杨珍不由打了个冷颤。
“全体警戒!”
就在他们抽出短枪警戒时,他的部下说道。
“杨哨长,这是什么架势?”
过来的却是上千名个衣裳破旧的朝鲜百姓,领头的是个穿着素色儒袍的有些年长的读书人,看到他们后,领头之人二话不说,立即率着众人跪在路边磕头相迎,一时间,黑压压的上千人就那么跪倒一片。
“我大明朝鲜国士子李在道,恭迎天朝天兵!”
也许是因为过于激动的关系,跪在地上的李在道说话,花白发须颤扬,脸色也因为过于兴奋的有些发红。
居然是这样的大礼啊!
勒着马缰,杨珍惊讶的看着跪成一片的朝鲜人。
“这位将军,东虏这一年多来于下国横行霸道,把我们害惨了,现在将军带来天朝天兵过来平虏。救我等小民于水火之中,自此之后,我朝鲜百姓又能重回母国,过上安稳日子。”
看着面前的朝鲜士子,愣了愣,杨珍急忙下马扶起李在道,同时哈哈大笑道:
“各位乡亲放心,我定不会放过一个东虏,必定让他们有来无回。给诸位乡亲报仇!”
李在道让人抬来的一个大木桶,木桶里是喷香的肉食。
“将军,朝鲜是地瘠民贫,百姓都是穷苦人家,也没什么可以犒劳天朝天兵的,小人特意命家人备一些狗肉,请将军不要嫌弃。”
一桶狗肉,只有些许菜叶,狗肉的香味逼人。
面对这些狗肉,再看着这些衣衫破旧的朝鲜人,杨珍推辞道:
“大家的好意,我等就心领了,这些狗肉且端回去,我等天朝大兵,奉命过江平虏,是为解救朝鲜百姓于水火,诸位贫苦如此,又怎能忍心让诸位劳军。”
那些朝鲜百姓尽管听不懂汉话,但是通过李在道的翻译知道后,无不是齐刷刷跪地,无不是感恩戴德说天军爱民如此,死活都要犒军,大有一副要不是犒劳天兵,就要以头抢地。
面对朝鲜百姓的热情,杨珍和手下士卒,便感动的收下了狗肉,但所有人又心里感觉有些别扭的。
“杨哨长,小的当了二十多年的官军,只见过百姓躲兵灾,视我等大兵为匪盗,什么时候有百姓像朝鲜人这般视咱们为天兵,如此这般犒军,甚至不惜以头抢地,非要犒劳我等……这心里难受啊!”
“是啊,难受啊……”
旁边立即有人附和道,也难怪他们这么感叹,毕竟,他们在国内的时候,别说是百姓犒军了,甚至就连路过的城池,也拒绝像他们提供粮草,从来都不拿他们当人看,甚至视他们为匪盗。可这边呢?却把他们当成救命恩人,两者一比较,心里自然觉得有些怪异。
“哎,朝鲜真是我大明的忠义之地啊!”
一时间,众人无不是纷纷点头表示赞同,甚至感叹着,要是大明的士绅百姓都像朝鲜人这么仁义那就好了。
其实,他们那里知道,这些朝鲜人之所以会如此,完全是因为被建奴祸害的太厉害,有时候,人也就是被祸害的时候,才会想起别人的好来,过去这些朝鲜人可是视明军为敌寇——明军也抢粮啊。
可现在被东虏欺负了一年多的他们,总算是明白了相比于胡虏,明军是多么的文明,多么的仁义,明军顶多就是抢粮,再不然就是玩几个姑娘,可胡虏不仅抢粮,而且还杀人,一杀就是一个村,至于女人,人家不是玩,而是直接抢走,当娘的、当女儿的、当姐妹的,直接抢走当奴隶,甚至被欺凌致死。
天朝天兵好啊!
仁义啊!
有比较才有伤害嘛!
没有比较那里有伤害,就像明末的那些士绅百姓为什么一开始愿意降,但却又突然毁家反清,甚至流寇到最后之所以愿意聚集在大明的旗帜下与满清作战到最后,说白了,也就是因为他们有了比较。
因为有了比较他们才知道满清真的没有拿他们当人,或许大明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至少还拿百姓当人,没有想杀便杀。
第452章 精神中国人
天朝天兵来了!
就像是平地惊雷似的消息,在崇祯十四年中秋前后在朝鲜北部传开了,进入朝鲜北部的平安道后,就没有继续向南进军。
不过尽管大队人马没有继续向南进军,可是明军的侦骑却是四处出击,作为前锋的骑兵,甚至一度越过了大同江,他们是在进行侦察,以确定大军南下的道路上的障碍。
和往日一样,在向南查探建奴虚实时,总是会碰到争相犒劳天兵的朝鲜民众,对此杨珍他们自然是越发的感动,甚至就连长官们都被他们感动了,一再向官兵们说道,不能强抢朝鲜百姓东西,一句话——吃饭要给银子。
呃,朝鲜人不用银子,他们用铜钱,得,大家伙出门在外还要带上铜钱,可那怕就是在他们在朝鲜人那吃饭时,随手丢上几文铜钱。换来的自然是一阵感激涕零,一时间仁义之师,威武之师的名声传遍大半个朝鲜。
这天在一阵感激声中,杨珍他们刚离开一座朝鲜市集,就在半道上遇到了一队朝鲜人,领头的是个朝鲜文官。
那文官看到他们立即满面欢喜的走过来,长揖道:
“下官见过各位天朝天兵,天兵辛苦了!”
虽然出身将门,可杨珍也就是一个哨长而已,尽管知道朝鲜是藩邦,可是被文官这么恭维着,他还是受宠若惊道:
“不辛苦,不辛苦,先生客气。”
“诸位天兵不远千里,来救朝鲜,天朝如此大恩大德,两度救朝鲜于水火,让我等如何报答啊!”
那文官有些激动地说道:
“诸位天兵为救朝鲜,不惜舍家弃子出征,还请天兵务必保重身体啊。”
对于这样的叮嘱,杨珍等人自然是连连点头。这些天来,他们已经习惯了朝鲜人的各种恭维,对于这样的嘘寒问暖当然也是习惯了。
杨珍忍不住问道:
“不知先生大名?”
那文官笑道:
“下官林庆业,得知天朝大兵来援朝鲜,特意携粮草犒劳天兵。”
林庆业?
对于这个名字,杨珍自然不知道,如果毛承志在这里的话,一定会骂上一句——老狗!
当年满清攻皮岛时要求朝鲜发兵协助其攻击。朝鲜派出了水军支援,就是以林庆业为元帅。那一仗清军获得胜利,明军伤亡惨重。就这一点来说,皮岛的沦陷,确实有朝鲜人有他林庆业的责任。
历史上,崇祯十三年,松锦之战时,林庆业再次作为朝鲜支援军的元帅支援满清。但这一次,他派遣一名僧侣再次前往明军,透露满清的计划。此战之中,朝鲜军没有真正地与明军冲突,后来林庆业下属的一员将领投降了清朝,透露了他与明军的关系。满清立即遣使赴朝鲜,强迫朝鲜交出林庆业并押赴沈阳。他便在黄海道逃脱,进入了一座佛寺削发为僧,次年逃亡到了明朝。
到达大明时李自成刚攻陷北京,崇祯自杀殉国,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林庆业便与明将领马腾高并肩作战。尽管后来兵败被俘,但是以朝鲜人的身份为大明效命,也算是个忠臣。
在他得知天朝大军越过鸭绿江后,立即携带着几千石军粮前来犒劳天兵,不曾想却在这里碰到了杨珍他们。
得知这些天兵是在执行任务,林庆业自然又是一番关心,叮嘱,随后才领着兵丁力夫离开,往义州方向赶去。
看着他们离开的背影,林庆业和手下士卒,瞬间陷入沉默,心里总是有那么些感叹。
“朝鲜人真是遍地义民啊!”
“就是啊,昨日我等借宿时,朝鲜人居然让侍女前来侍奉咱们,给我们送食不说,而把侍女丫环送来犒劳我们,这样的遍地义民的地方,可真是好地方啊。”
“就是啊,多好的百姓啊!”
……
整个平安道里,到处都是朝鲜官民百姓自发的犒军,既有官员,地主,也有书生,即便是寻常的百姓,碰到大明的士卒时,那怕是拿不出什么东西犒劳大军,也会跪在地上毕恭毕敬的磕头表示感激。
只三五天的功夫,平虏军上下,就已经是尽知朝鲜人的“忠义”了。以至于全军上下,谈到朝鲜人时,无不是竖起大拇指来,顺便夸上一句“忠义之邦”,得,这样的褒奖倒是让朝鲜人倍觉荣幸,甚至更发的感激起天朝大兵。
当然,这一切,绝对出乎朱国强的意料,毕竟,原本他以为只会得到朝鲜士人的支持,可谁也没有料想到,现在在满清的“帮助”下,朝鲜人居然对天朝天兵推崇到这种地步,这也难怪啊,一边杀人抢女,一边不打不骂,甚至买东西都给钱,这样么好的大兵,那里是大兵啊,分明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在过江后的第五天,率领着几百朝鲜兵和上千朝鲜力夫的林庆业终于来到了天兵大营,在表明身份后,自然得到了召见。
刚一见到平虏大将军、德世子,他就立即跪下的请罪,为他曾经迫于王命领兵进攻天朝天兵请罪,对于这样的旧罪,朱国强自然选择了原谅,毕竟,像林庆业这样的“中华原教旨主义者”确实是他所需要的。况且,在历史上,他确实也算是为大明尽忠了,眼下正是用人之时,在吞并朝鲜的进程中,离不开他这样的“精神中国人”,其实他们并不仅仅只是精神上的中国人,他们不仅在内心认同自己是中国人,在行动上同样也是如此。
至少对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