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这个大明太凶猛 >

第209章

这个大明太凶猛-第209章

小说: 这个大明太凶猛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海中闪现出一些公厕里的味道,朱国强甚至都忍不住配服起建奴来。
  “真不愧是从白山黑水里走出来的半兽人啊!”
  “世子爷?”
  不等阎尔梅发问,他又听世子爷说道。
  “那得多重的味啊,那味道,也就只有他们能受得了!”
  确实,或许也就只有那些的满人能受得了,按照19世纪许多西方人的记载,他们第一次到京城的时候,甚至差点被那股恶臭味给呛昏迷过去,在东交民巷划定为使馆区后,那些人雇用民夫从东交民巷清理出了几百吨垃圾,每到夏天京城都被恶臭味笼罩着,可人家八旗的老爷们就喜欢这个味道……
  那个弥漫在城市里的恶臭味,可是……人家祖传的味道,能闻到白山黑水里屎尿横行的窝棚味啊,老祖宗的味道能不爱吗?
  感叹之余,朱国强瞧着“满洲第一勇士”的字眼时,唇角不由轻扬。
  鳌拜!
  没想到居然会碰上他,这小子……名人啊!
  但凡是看过《鹿鼎记》的又有几个人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鳌拜,不知道所谓的“满洲第一勇士”。
  满洲到底有多少个第一勇士,朱国强不知道,但是现在看来,所谓的“满洲第一勇士”也不过如此嘛!
  “也就是一个喝陈尿的家伙。”
  嘲笑之余,朱国强的神情的却变得有些严肃。
  或许陈尿不可取,但是在那场十四年的抗战中,面对日本人的化学武器,最土的土办法不就是用尿加毛巾吗?
  不曾想建奴的反应居然这么快,这么快就找到了应对的办法了。
  “哎,看样子,投机取巧还是不行啊!”
  心底发出一声轻叹,朱国强显得颇有些无奈。但片刻后也就释然了,毕竟,在另一个世界,几百年后,当德国人第一次把氯气投入到战场上的时候,看似杀伤力十足的毒气并没有带来多大的效果,只不过是让他们占领了几道战壕罢了。
  毒气……不过只是一时投机取巧而已,真正有用的是什么?
  还是堂堂正正的王师之战!
  通过加强训练、强化武备彻底的击败敌人,瓦解他们的意志!
  “世子爷,其实,毒烟不过只是旁门左道而已,王师还是要靠堂堂正正的王师之战败敌。”
  阎尔梅看着程默不语的世子爷说到。
  他的这番话还真说到朱国强的心里了。略微点了下头,他叹气道。
  “兵者,诡道也,毒烟不过只是一时之用而已。”
  其实,要是自己有真正的毒气,那可就不一定是这个结果了,得,咱的水平,还不如黑灯瞎火的那家伙,那家伙直到被沉尸太平洋那会都弄不到化学武器,更何况自己。
  想要毒气,还是得靠自己这边努力呀。得,还是努力种好田吧。
  心里这么自言自语的时候,那边突然有信使过来禀报。
  “其禀大将军,建奴撤出了义州了!”
  “什么?建奴撤退了?”
  突如其来的消息,让朱国强沉默了下来。居然就这么撤出了义州,难道说他们是担心鸭绿江上的炮船,如果他们不撤的话,明天必定是炮击义州了。但是这撤的也太利索了吧。
  不过,满清的主动撤退,到也让朱国强看到了机会。沉思片刻后,他说道。
  “通知部队,明天过江!”


第449章 宋老丁的家国天下
  过江!
  当然那么宽的鸭绿江不可能游过去。随着一声令下,上千工兵立即忙活着筑建起了浮桥。浮桥的历史记载以中国为早。《诗经·大雅·大明》记载:“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记载周文王姬昌于公元前1184年在渭河架浮桥。
  几千年来,别说是临时筑建浮桥,在许多地方还有长年累月使用的浮桥,所以对于筑浮桥,国人根本就是轻车熟路,不过只用了半天的功夫,一座由几十条小船搭载木板组装而成的浮桥就出现在鸭绿江上,宽达丈许的浮桥横跨两岸,尽管根据命令第二天才过江,但是当天就有一镇骑兵到了对岸,在对岸构建纵深警戒,为大军过江作掩护。
  而与此同时,平虏军上下都在为过江做着最后的准备,尽管大家都知道,朝鲜是大明的朝鲜,但是对他们而言,朝鲜仍然是异域。
  明天就要出征了。坐在帐篷边,宋老丁有一口没有一口的抽着烟袋,尽管他是平虏军的一员,可他和其它人不一样,他是流民!
  流民,对于弃家舍业离开河南老家的他来说,从来没想到有一天会成为了官军,他甚至想过自己可能会成为匪寇,看着饿死的媳妇,吃着人肉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的想过——只要有带头造反,他肯定会跟着造反。
  反正横坚都是死。
  死!至少那样,不至于饿死。
  但一路上,却没有胆大的带他们造反,那些胆大的、力强的能不抢他们,就已经是老天保佑了。就那样吊着命,眼瞧着快饿死时,他带着儿子进了山东的地界,在安置所里终于吃上了几顿饱饭。再然后,他就到了工地上,在工地上任劳任怨的干着活。
  修路的时候,他没有工钱,可却有粮食,粮食足够他和儿子吃的。几个月下来,儿子甚至还变胖了些。
  而那时候,他和其它人一样,每天都在那里想着另一件事——去台湾。
  台湾不同于河南,那里一年到头雨水充足,就像江南似的,有几十亩的水田,种上几十亩稻子,打个一两百石粮食……
  那日子可就舒坦了。
  可是现在呢?
  突的一下子,他就成了兵。
  成了兵!
  哪怕是直到现在,他还是觉得有些恍惚,毕竟,是压根儿就不在他的计划之中。
  “老哥,一年三熟啊!”
  突的,旁边传来一个声音,是孙铁匠。他叫什么名字,他自己都不知道,小时候被人叫“小铁匠”,长大了,他爹老了,他就成了“孙铁匠”。
  “啊?”
  “我听人说啊,河口城,一年能三熟!”
  “什么?”
  “河口城啊!”
  孙铁匠咪着眼睛说道。
  “从台湾往南一千里,也就是几天的水路,然后就到了河口城,咱们世子爷在那天了个新城,比台湾还好呢,河口、河口,知道什么河口吗?”
  就着宋老丁的烟袋点着烟袋,孙铁匠乐呵呵地说道。
  “河口,就是大河口,到处都是河,那样的地方还能旱得着?一年能三熟,一亩地能收七八石粮食……”
  种种与河口城有关的传闻,孙铁匠的口中被道了出来,他也是流民,这些都是在他在安置所、在工地上听说的。
  也正是这些传闻,让工地上的流民对“海外的鱼米之乡”充满了各种想象,那怕是他们习惯了种旱田,但是并不妨碍他们想象着海外的富庶,想像着大米饭管饱、管够的日子。
  那可真是好地方啊!
  可是那样的好地方,不是谁想去就能去的,要排队、要等上一些日子才能有去那里的船。
  他们为什么不再等下去?不还是因为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
  “你说将来,咱们要是到了那,种上五十亩地,那日子得多舒坦啊!”
  瞧着孙铁匠的那副模样,一旁什长伍扬哼了一声。
  “铁匠,你就做你的白日梦吧!”
  “白日梦?怎么就是白日梦了,有人都去过那了……”
  孙铁匠正在辩白时,伍扬用手一拍枪身,然后轻哼道。
  “瞧瞧你手里拿的是什么?就是想过那样的日子,也得先打完仗再说,到时候,那可就是一两百亩军田,岂不比你说的那些强?”
  “可不是,军田免赋,军户免差,这样的好事,也就只有咱们平虏军才有!”
  “你们训练的时候,没瞧见嘛,那些授田的军户,日子过的那是一个舒坦啊。”
  “舒坦啥啊,地太多了,根本就种不完。”
  一旁立即有人接腔说道。
  “种不完?种不完可以种草啊,种草养马啊,一匹马能卖好十几两银子呢,家里养个五六匹母马,一年至少能挣个百十两银子,那日子过的,别说是一般人了,就是一般的小财主都比不上!”
  在众人的你一言我一语中,充满了对于军田的渴望。
  军田!
  对于平虏军的将士来说,“军功授田”是很多人战斗下去理由,他们相信只要打赢仗,就可以按照大将军的许诺——按军功授田,毕竟,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人授田了。
  当然,这一切要等到战争结束之后。
  他们并不眼红那些已经授田的军户,毕竟,按平虏军兵丁“正勇”、“士卒”、“兵士”、“上士”的级别,最低的士勇,只能授一百亩,而上士却能授田两百亩,而服役时间和军功是他们晋升的唯一的标准。
  对于读书人来说,他们梦想着“金銮殿传胪唱名”,可是对于军人来说,他们渴望着“军功晋级”。
  “一百六十亩!”
  伍扬用一种颇为得意的语气说道。
  “我是兵士,”
  摸着胸甲上大漆兵士标识,他得意道。
  “只要再立上几次功,就能晋级为上士,两百亩地啊……”
  抱着枪,坐在地上,伍扬不禁憧憬起了他的将来。
  “两百亩地,不当差不纳粮,到时候,一百亩地种粮食,一百亩地种草,然后再养上几匹母马,每年卖公马、留母马,等到家里有十几匹母马的时候,一年卖马都得卖个一二百两银子。”
  对于所有的老兵来说,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期盼,那种期盼是实实在在的,因为他们看到别人已经享受到了那一切,而他们的将来只会更好!
  “其实,不养马也行,养牛也一样,一样的挣钱……”
  “哎,我说啊,就不要说养什么了,只要咱们打仗立下军功,然后就有地,有了地,还愁没有银子?”
  说话的功夫,伍扬拍了拍宋老丁的肩膀。
  “我告诉你啊,我十七岁吃兵粮,前后跟了五六个总兵,也就是咱们世子爷拿咱们当人看,别的不说,就是冲着咱们在平虏军没有被克扣过一文钱的军饷。这条命就卖给世子爷了,况且,世子爷待咱们是那一个厚道啊!跟着世子爷,肯定没有错的。”
  看着什长,宋老丁的眼睛睁得很大,他当然知道什长讲的这些事,也知道对他们来说,这确实是个好事儿。
  可是这样的好事儿,能轮到他们吗?宋老丁的心里没有底。
  家国天下!
  小人物有人小人物的家国梦,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所思所想的也就不过只是吃饱饭,过上好日子而已……
  “夜深了……”
  突的伍扬笑了起来。
  “明个就过江了,只要再打上几仗,咱就能升上士了,到时候,就能分更多的田了……”
  在说出这番话的时候,他憧憬的看着远处,他的心里都想的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现在自己好好的拼命,将来世世代代都能过上好日子……


第450章 时代的碾压
  夜色已经非常深了,在鸭绿江畔的一片宁静,十数里的大营分散在沿江一带的平原上。江面上数十艘炮舰泊于江畔。点点篝火中,隐约可见来回巡逻的明军的,而在几座木制的塔哨上,电石探照灯的光柱时而掠过营外黑洞洞的天地区。
  家国天下!
  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家国天下,上位者,同样也有上位者的家国梦,与普通人稍有不同的是,作为上位者所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并不是几亩军田或者一个两个年青小妾。
  夜间的中军大帐同样很静,电石灯发出吱吱的响声,明亮的灯光将大帐照的通亮。
  坐在桌案前的朱国强,仍然在翻阅着刚刚收到的军情。
  这些所谓的军情,都是由各地的朝鲜人提供的,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越来越多的朝鲜人主动的向平虏军提供情报,而“内卫”正是根据他们提供的情报,对清军加以分析。
  盯着这些刚刚送过来的情报,朱国强慢慢的分析着它们,他自知自己不是个将才。无论斗智还斗勇。恐怕都不是这个时代那些历史留名的帝王将相们的对手。但凡是能在这个大历史中留下浓重的一笔,甚至开创一个国朝的人,又怎么可能是轻与之辈呢?
  无论是多尔衮也好,黄台吉极也罢,他们都是一时的人杰。与他们相比,朱国强最大的优势是什么呢?
  绝对不是聪明才智!
  在他的心里装着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掌握的东西。
  那是人类从十七世纪中叶到二十一世纪初。整整个四百七十余年时间内,所总结、归纳、发明、创造出来的科技知识。是人类整整四百七十年时间里,所积累的经验,是整整四百七十余年时间的历史与过往。
  哪怕是一鳞半甲,也重逾泰山一般。
  甚至朱国强都不屑于用另一个世界的生产力来碾压他们……其实,不是屑,而是没门道,甚至直到现在,他还是没有找到怎么购买所谓的大杀器。
  现在他所做的是总结分析,他凭借的是咨讯大爆炸的时代所接触的远超过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的知识面,这种碾压式的知识水平,是这个时代任何一个人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也正因如此,他才能够站在另一个角度去做出一些判断。
  不过,他的心里倒不是担心清军会给自己造成什么重创。
  对于击败清军,他并没有什么疑问,这是必然的结局。
  但他却不得不考虑一个问题——过江啊。
  今天大军已经开始搭建浮桥,明天六万大军就会雄赳赳气昂昂的跨过鸭绿江,然后呢?
  黄台吉会选择在什么地方阻击他?
  会不会是平壤?
  如果是平壤的话,如何将其重创于平壤?
  将其重创于平壤之后,应该如何向南推进?
  经历了几次挫折之后,现在最重要的是稳扎稳打。泰山压顶的态势,一步一步的碾压建奴,而不是一开始那样兵行险着。
  就这样盯着地图,在那里盘算着下一步的作战计划时,朱国强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甚至就连在一旁伺候着的玉娘也在地毯上睡着了……
  “爷,夜深了该歇息了了。”
  原本睡在地毯上的玉娘醒来后,见世子爷还在为国家大事操心,就起身走到他身后,手搭在他的肩膀上给他按着摩,低声问道:
  “爷,白天走了一天,这要是不好好歇着,明天可就没精神了。”
  对于玉娘来说,她知道眼前这个男人是自己姑侄三人的依靠,所以,总是会千方百计的讨好他,曲意侍奉也好,心甘情愿也罢,草原上的女人总是依附着男人的,可她的心里却有些担心,她担心年老色衰后,会不为眼前的男人所喜。
  但,她和大小玉儿她们,不过只是他的战利品而已,甚至她觉得世子爷这次出征会带着她,也是为了向黄台吉炫耀——你的皇后现在被我抢走了!
  谁是如今天下的第一狠人?
  除了德世子朱慈颖还能有谁?
  不买大明天子的账不说!
  杀官不说!
  他还睡满清的皇后妃子,而且大被同眠好几个!
  在享受着哲哲,不,玉娘的按摩时,朱国强的背靠着椅子,定定地望着帐顶的的。并没有说话,只是看了一眼她。
  每一次看到她的时候,朱国强都会想起高尔夫球,不过她的身材更火爆一些,不像高尔夫是飞机场。现在说的是汉话,不过说的很普通,听着有点儿像是外国人讲话——她本身是蒙古人,嫁给了一个满洲皇帝,过去可能会说几句女真话,现在被自己抢了过来,当然就只能说汉话了。
  其实,说实话,她的相貌可真不错,再加上身材,就是年龄稍大了一些,但是人家是皇后,保养的好所以看起来也就是成熟少妇的模样。
  但是这一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