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9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阳。
袁府。
袁立斜躺在床上,一个小妾正坐在床边给他喂粥。
虽然还稍显虚弱,但此刻他的脸上已经有了些红润。
显然伤口恢复的不错。
被马源押送京师之后,他战战兢兢了数日,直到他被削职,遣返范阳,方重重松了口气。
他这次赌对了,查无实据的情况下,朝廷只能将罪责定给郭图。
不过他本以为即便如此,也会遭受诸多刁难。
但没想到他能如此轻松就出了牢狱,还被允许返回范阳。
从金陵一路回到范阳,他苦思良久,最终想通了其中的关节。
就像朝廷对他袁家的不信任一般,皇帝赵恒和势族大臣们只怕也对燕王不放心。
留着他是为了制衡燕王,他们还需要袁家这枚棋子。
“家主大人,平郡,辽郡郡守薛潘和祝荣求见。”这时,袁府管家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让他们进来。”袁立给小妾一个眼神,小妾端着粥退了出去。
不多时,走进来一高瘦,一驼背两个中年男子。
“下官薛潘见过袁大人。”高瘦男子急步上前拱手,脸上俱都是谄媚笑容。
“下官祝荣见到袁大人。”驼背男子同样上前行礼。
袁立淡淡看了两人一眼,哼了声,“可千万别这么叫,我现在可不是燕州州牧,不过是闲家翁而已,燕王才是你们的大人。”
薛潘见袁立面色不悦,心道是自己二人来探望的晚了。
毕竟袁立刚回到范阳,其他郡的豪族便立刻来见。
想到这,他道:“大人,您这可就误会我们了,当下平郡和辽郡被纳入燕王封土,王傅刘福处处针对我们,我们不得不应对,如此才耽搁了时间。”
袁立神色缓和了些,平郡和辽郡曾经俱都在袁家掌控之下。
得知这两郡纳入燕王封土之后,简直比割了他的肉还难受。
只是皇命难违,打碎了牙,他只能往肚子里咽。
但他归来后,其他豪族纷至沓来,而薛潘和祝荣迟迟没有动静,他便有些不高兴了。
毕竟他们两个可是自己的老部下。
现在得知了因由,他心里舒服了不少。
“原来如此,不过你们前来范阳,就不怕燕王他知道,对你们不利?”袁立随口问了句。
薛潘抢着说道,“还有什么怕不怕的,大不了就是个革职,只是燕王的秉性,大人你是知道的,我们就怕他夺去我们的土地和家产,所以想请大人支个招,毕竟您可是燕州豪族的主心骨。”
“哈哈哈……”袁立笑起来,但牵引到伤口,他又一阵呲牙。
缓缓吸了口气,他道:“这是毫无疑问了,上谷郡的事就在眼前,这燕王向来憎恨我们这些豪族,或早或晚,你们的下场和高原也是一样。”
上谷郡的事,他余恨未了。
燕关之战,袁家大半兵马折损于燕王之手。
这次,平郡和辽郡又被夺去了。
他与燕王乃是不共戴天之仇。
岂会让燕王如此轻松就掌控他袁家经营多年的两郡。
再者,皇上和势族们本就指望他来制衡燕王。
对付燕王岂不是天经地义。
不过,以他的性子,可不会老老实实就当个对付燕王的棋子。
和当年带领袁家称霸一样,他会想尽一切办法恢复袁家荣光,甚至更上一层楼。
但要实现这点,燕王必须死。
此番,薛潘和祝荣前来,他这对付燕王第一个棋子便能落下了。
“大人说的极是,所以我们害怕呀,王傅刘福眼下正在两郡清查本地豪族侵占的田亩,我们两家都有不少子弟被下狱。”祝荣哭丧着脸。
三人正说着,这时管家走了进来,附耳对袁立说了一句。
袁立闻言,勃然色变,对薛潘和祝融道,“你们两个先等一下,我先见个人。”
二人会意,退了出去。
不多时,一个青年在管家的引领下走了进来。
第二百二十二章 黑铁卫
“袁大人,别来无恙。”
青年向袁立拱手,此人不是别人,却燕州之乱前逼袁家攻打燕关,里应外合的北狄细作。
“你看我这个样子像是无恙吗?”袁立哼了声,接着得意道:“你没想到所谓的投名状就这么简单被我化解了吧。”
“袁大人高明,在下敬佩,不过投名状之事没有什么化解不化解,恩科大王很赞赏这次大人攻打燕王之举,愿意继续与大人精诚合作。”青年笑道。
袁立微微惊讶,他以为这次燕关战败,北狄恼了他,没想到青年会给他带来这个消息。
不过想到曾被北狄坑害了一把,他哼了一声道:“你们北狄如此待我袁家,现在竟然还想要合作,简直可笑,我当立刻将你抓起来送往京师邀功才是。”
青年怡然不惧,“如果袁大人想抓我,就不会让我进来,可见大人还是想与我们北狄继续合作,毕竟除了我们北狄,没人能帮袁家除掉燕王,重掌燕州。”
袁立的心思被青年一语道破,他微微诧异道:“到现在还不知尊姓大名。”
“卓格,黑铁卫副统领。”青年道。
“真是英雄出少年。”袁立点点头,黑铁卫是北狄可汗穆勒洪真命令库图打造的北狄细作机构。
专门负责对大颂的探查,尤其是对燕州的渗透。
因为接触过,所以他有些了解。
拓跋烈被燕王抓住处死之后,黑铁卫消停了一段时间。
这个卓格毫无疑问是顶替拓跋烈的人了。
“过奖。”卓格僵硬的面容上挤出一丝不自然的表情。
撑着身体坐起来,袁立下了床,皱了皱眉头,他问道:“那么你们又想让我袁家做什么?又能给我袁家什么好处?”
“这次我们北狄没有任何条件,燕王是袁家的敌人,也是我们北狄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卓格道:“而且袁家攻打燕关遭受不少损失,这也是我们对你们袁家的弥补。”
袁立心中冷笑。
卓格说没有任何条件,但说到底北狄还是在利用他对付燕王,这本身就是一种条件。
不过他表面却装作十分欢喜,说道:“客气了,真是客气了,只是不知道你们如何弥补袁家,毕竟燕关现在掌握在了燕王手中,燕山山道也被燕王把持,无法继续私下贸易。”
卓格轻轻笑起来,“袁大人,从北狄抵达燕州,可不止有陆地上的通道,还有海上的通道。”
袁立一惊,猛然醒悟。
他一直奇怪卓格是如何出现在范阳的,原来如此。
和燕郡一样,范阳郡也是一面临海的。
北狄虽然没有水师,但令俘获的大颂工匠造些商船还是没问题的。
对于袁立的表情,卓格很满意,他继续道:“现在袁大人可以相信我们诚意了吗?”
眼睛转了转,他决定再告诉袁立一个重要的消息,“还有件事,可能袁大人还不知道,西凉已臣服我北狄,现在只有大颂和北狄对立了。”
“什么!”袁立整个人僵住,随即觉的腿有些发软。
西凉臣服北狄,这等于大颂的两个强敌合二为一,对北狄而言简直如虎添翼。
从今以后,只怕大颂将难以抵御。
卓格眼中的戏谑一闪而过。
对大颂来说,这个消息可谓恐怖,但对北狄来说却令人振奋。
袁家本就首鼠两端。
这种边疆的形势剧变,他相信袁立会做出他想要的选择。
果然,咽了口口水之后,袁立脸上凝聚起笑容,“我一直相信北狄的诚意。”
“如此甚好,那么就请袁大人派遣几个心腹与我们黑铁卫的人接洽,近期会有六艘船抵达范阳海岸,船里会有金银珠宝,盔甲,武器等。”
“而且请袁大人大胆行事,可汗说了,大人即便在大颂待不下去,将来也可从海上逃往北狄,我北狄定厚待大人,待北狄夺了天下,一样许你高官厚禄。”卓格说道。
他比北狄前往金陵的使节早到一步,提前来范阳布局。
如果大颂皇帝拒绝交出燕王,这袁家便是他们的下一步棋。
“是,是。”袁立大喜,连连点头。
说了这件事,卓格似乎不愿多留。
躬身行了一礼,转身退了出去。
待卓格的身影消息,袁立一阵摇头晃脑,分外得意。
赵恒没有杀他,显然是留着他制衡燕王,韩家也和他通过气了,势族们也想利用它牵制燕王。
现在,北狄也是这样。
如此,三方俱都暗中给袁家一定的支持,他袁家简直如鱼得水。
“燕王啊,燕王,你一定想不到这些吧,先前,我袁家是输了一招,但这次可不会再输了。”袁立暗道。
想起什么,他立刻将薛潘和祝荣叫进来。
原本他还有些顾忌,但既然北狄对他许下如此承诺,他还怕什么。
“大人。”薛潘和祝荣进来,眼巴巴望着袁立。
“燕王不死,燕州豪族永无宁日,当下我有一个法子对付燕王,你们回去之后立刻将田产交出,如此如此……”
薛潘和祝荣侧耳细听,频频点头。
“即便事败,你们也可逃往范阳来,我保你们安全无虞。”袁立信誓旦旦。
“是大人。”二人齐声道。
……
燕关。
墨羽正望着墙上挂着的一把佩剑发呆。
这是他父亲的佩剑。
燕关之战随着时间渐渐离去,但他对父亲的思念却一日日增长。
尤其是身在燕关,他仿佛在每一处都能看见父亲的影子。
他父亲是怎么死的,至今也没有个说话。
但从燕关士兵口中,他得知父亲死的那晚,萧远山和一个负责调查的官员密会。
从内心里,他认定这件事必然与萧远山有关。
而有一天,他一定会查清这个真相。
“将军,有自称是北狄使节的一队兵队到了燕关城下。”姜涵突然出现,打破了他的沉思。
燕州北四郡俱都归于燕王后,他和禁军将士暂时守卫燕关。
待燕王兵马换防,禁军士兵便会撤离。
而他也能回到王府亲军。
“北狄使节?”墨羽皱了皱眉头。
大战刚过,北狄却派来了使节,让他迷惑不解。
“后面没有北狄军队吗?”墨羽问道。
“有,至少有两个王帐的兵力,他们在五里外驻扎。”姜涵道。
墨羽点了点头,这件事他无法做出决断,要回禀燕王。
于是他对姜涵说道:“派人去一趟燕城。”
第二百二十三章 新的火器
“什么,西凉臣服了北狄!”
王府书房,赵煦听完来自燕关的消息后,大惊失色。
按墨羽的话来说,北狄使节抵达燕关,而且北狄再次大兵压境。
刘福刚巧也在,他脸色难堪,“据说北狄一直在征讨西凉,双方互有胜负,在晋州与禁军和马家也打的有来有回,怎么突然就臣服了北狄?”
赵煦紧皱眉头,望向墙上的地图,目光在大颂,北狄,西凉的位置上游弋。
“高楼不是一日即可倾倒的,其内必然已经腐朽,如果细想倒也有些端倪,按理说西凉占据晋州半壁疆土也有十年了,可十年来大颂越发衰落,而西凉未有寸进,可见长年累月的战事已让西凉外强中干。”
刘福轻轻点头,大颂,北狄,西凉,其中西凉最弱。
在晋州与大颂厮杀的时候,又遭受北狄征讨,自然支撑不住。
再者,西凉因当年立国之战,与大颂势不两立。
被北狄讨伐,也未曾想过与大颂结盟。
二者之间,自然会选北狄。
只是在东面,北狄已经有了高丽这个附庸国,现在西凉也成了北狄的附庸国,其实力近一步膨胀。
“只是如此一来,北狄又得助力,实力大涨,其南下的野心只怕会继续滋长。”刘福眼中的担忧几乎溢出来。
燕王刚刚掌控北四郡,正要稳定下来发展,没想到来了这等噩耗。
今后只怕北疆的形势将越发严峻了。
毕竟西凉兵同样骁勇善战,且西凉占据的半个晋州落到了北狄手中。
这等于北狄的疆土延伸到了大颂疆域之内。
“他们说去金陵干什么了吗?”
西凉臣服北狄已是事实,过于恼恨也没有用。
当下应该关注的还是北狄使节的目的。
“他们只说有要事与皇上商议,其他的不愿多说。”士兵道。
赵煦哼了声,道:“告诉墨羽,放行即可。”
他身为燕王,本身也没有拒绝敌国使节的权力,只能放行。
“是,殿下。”士兵应了声是,转身离去。
待士兵的身影消失,赵煦陷入沉思。
现在大颂两个传统敌人忽然合而为一,来自北方的威胁大增。
而且当前梁掌握了火绳枪的锻造之法。
他自然不能落后。
火炮之外,也要把比火绳枪先进的燧发枪搞出来。
就和火炮一样,他不会循规蹈矩把这些火器发展的道路重走一遍。
没有这个必要。
因为这些火器发展的道路本就是有不少歧途的。
脑中有现成的经验,他自然要一步到位。
在自己现有的技术能力下,搞出当前能搞出的。
比如,越过火绳枪,直接搞燧发枪。
毕竟这两种火器不过是点火方式不一样。
火绳枪就是给士兵配一根长长的绳子,这种绳子像蚊香一样,点燃后能缓慢燃烧。
打仗的时候拿点燃的火绳去引燃火药即可。
而燧发枪使用的是燧石,这和打火机的原理差不多,利用燧石撞击产生的火花引燃火药。
不过难点则在于这个打火的击发装置。
这个东西一个是材料,一个是工艺,可能要耗费一些时间。
但这也比先装备火绳枪,再搞燧发枪要快一点。
想到这,他摇了摇手腕,拿过一张纸画了起来。
……
金陵。
赵恒正在御花园中散步,在他身边的却是糜妃。
燕州大乱后,他对袁家的事心有余悸。
而赵煦稳住了燕州,击退了北狄人,这让他重重松了一口气。
比起袁家,他还是对自己的燕王更放心,所以决定把最重要的燕关交给了赵煦,等赵煦的新兵训练完成,再把禁军从燕关撤出。
如此,他便能调遣更多的禁军防备势族。
只是,他现在还记得自己父皇临终时曾对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身为君王,唯一能相信的便是自己手中的权利,之外任何人都不能信,包括亲人。
只是即便如此,赵煦让皇家威望大涨,令赵氏宗室在京师扬眉吐气却是事实。
所以,他还是要彰显皇恩浩荡,展示自己对他的恩宠,以让燕王老实守北疆。
毕竟防备是防备,恩宠是恩宠,对一个帝王来说,这不矛盾。
而这对赵煦的恩宠,在皇宫,便是落在了糜妃身上。
近些日子,赵恒常抽出时间陪伴糜妃。
两人正相伴而行,一个宦官走了过来,将一封折子递给梁成。
梁成又呈给了赵恒。
“是煦儿的折子。”赵恒向糜妃亮了亮。
糜妃闻言,顿时想念起赵煦,收敛了笑容,显得怏怏不乐。
赵恒见了,说道:“爱妃可是想念煦儿了。”
“说起来,煦儿去燕州也近乎一年了。”糜妃道,“这些日子来见臣妾的勋贵大臣众多,都想把家里的女儿嫁给煦儿,说起来煦儿过了年就十七了,也不小了,或许该从其中给他挑个王妃了。”
赵恒点点头,他道:“当下燕州大乱方平,煦儿定然事务繁多,等过些日子,等燕州平妥了,朕便让他回来省亲。”
“谢皇上。”糜妃顿时露出笑容。
赵恒这时看起了奏折,看到赵煦提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