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95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95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两人径自说着,杨素素又想起自己祖父说的话,刚刚退下去的红晕再次涌上脸来。


第二百一十八章 双簧
    窦唯闻言,与其他人对视一眼。
    这几日,更多的消息送来了。
    现在燕州基本安定,只待朝廷处置袁立,以及对燕王的封赏了。
    二皇子,三皇子和太子等皇子心里酸溜溜的。
    从宫中传来的消息,他们的父皇心情似乎不错。
    对燕王赞许有加。
    不过他们心知自己父皇好大喜功的性格。
    燕王立下如此大功,他不往自己身上揽才是奇怪。
    只是即便如此,他们还是醋意丛生。
    即便是太子此时也不愿意为燕王说话。
    赵恒扫了眼大臣们,见朝堂上的势族官员神色冷淡。
    很显然,他们不愿意为燕王授功。
    而这在他的预料之中。
    这次朝会,他就是要利用势族对燕王的忌惮达到自己的目的。
    既让势族们满意了,也向燕王展示一番,对于封赏的事,他尽力了。
    “皇上要说的大事,莫非是对燕王的封赏?”就在这时,马源忽然出声。
    他回来了。
    而且已经回禀了赵恒自己在燕州的事。
    赵恒非常高兴,而且赞扬了一番燕王,话里话外有将燕州七郡俱都交给燕王的意思。
    所以,现在官员们不想接这个话茬,他偏要接。
    对他而言,燕王的功劳无人可抹杀,何况皇上也有这个意思。
    “此番燕王击败袁家袭击燕州的兵马,又守住燕关,功劳卓著,皇上,臣以为当重赏。”杨丰出列,朗声说道。
    “末将附议。”墨宽这时同样站了出来。
    赵恒点点头,心中暗喜。
    马源来见他时,他关于这次封赏的谋划便开始了。
    故意透露风声给马源,他就是为了让马源今日在朝堂上配合自己唱白脸。
    于是他道:“正如马御史,翼国公,墨将军所说,如果没有燕王,此次北狄拿下了燕关,现在只怕我大颂早已遍地烽烟,是燕王让大颂国土免受战争之苦,此等功劳前所未有,朕这几日思来想去,决定燕州剩下的五郡俱都并入燕王封土,今后,燕王将承担戍卫燕州,燕关之职责。”
    赵恒此言一出,窦唯等人俱都连连失色。
    他们想到这次对燕王的封赏会很大,没想到赵恒竟然将整个燕州封给燕王。
    如此一来,燕王将真正成了燕州的王了。
    “皇上,此次燕王功劳虽大,但若不是燕关将士浴血奋战,怎会击败北狄人,臣以为,这功劳不能全归在燕王身上。”这时一个官员出列,此人乃是兵部侍郎。
    窦唯见有官员出列,心中微微得意。
    这次他和六部尚书都不会直接与赵恒争辩,而暗中支使其他官员先说。
    如此,他们在旁吹风即可。
    “简直胡说八道,谁也没有否认燕关将士的功劳,但是只凭燕关将士,无法守住燕关,即便是燕关将领上的折子上也是如此陈述。”一个官员和马源对视一眼,出面呵斥。
    马源混迹官场多年,自然对窦唯这些人的手段一清二楚。
    上朝之时,早已有了准备。
    “皇上,只是即便如此,也不能将燕州交给燕王,袁家反叛的例子就在眼前,若是将来燕王反叛,谁可钳制?”一个官员高声喊道。
    “可笑,可笑,当初也不知是谁说燕王与墨将军有勾结,袁家是蒙受冤屈的,结果是什么呢?你们维护的成了叛臣,你们怀疑的救了大颂,现在你竟然还敢出此胡言。”一官员冷哼道。
    “燕王现在的确是冤屈的,但他得到燕州后,谁能保证其野心不会滋生?即便皇上在时,他不会谋反,若是新君继位呢?”在窦唯示意下,又一官员出列。
    这件事他的确有自己的私心。
    但他同样也在为大颂考虑,袁家独掌燕州便是朝廷的心病。
    令燕王全掌燕州,等于旧病刚去,新病复来。
    龙椅上,赵恒故意不满之色,继续看官员们斗嘴。
    这时,又一官员道“皇上,燕王的确功劳卓著,但将燕州俱都封与燕王实在不妥,封其两郡足以。”
    “大颂开国以来,有八位皇子曾执掌一州之土,这些皇子只凭恩宠,未有寸功,现在燕王立此奇功,反倒不可吗?”有官员针锋相对。
    “强词夺理,这八位皇子的封土俱都不在边关,而燕州乃是我大颂之咽喉,岂能再委于一人之手。”
    “……”
    官员你一言,我一语,很快朝堂上乱成了一片。
    这时,赵恒见时候到了,怒哼一声:“住嘴,此番朕意已决,燕王此功当得此封赏,不必再说。”
    窦唯闻言,和韩铮等人交换了一下眼神。
    赵恒的态度很坚决。
    只是即便如此,他们也不会轻易让步。
    当下的大颂乃是势族与皇家共治天下,可不是皇帝的一人说了算。
    于是他道:“皇上,臣也是为了大颂着想,非是针对燕王,两郡封土,这已经是极大的封赏了。”
    “皇上,宰相之言乃出自肺腑,臣附议!”韩铮道。
    “臣也附议。”梁开这时出列。”
    “臣也附议。”王子安道。
    “臣附议。”谢端上前一步。
    赵恒假意沉下脸来,“朕若是不答应呢?”
    “如果皇上不答应,臣等愿脱下这身朝服,罢官回乡。”窦唯道。
    “你们……”赵恒指向窦唯等人。
    接着他重重一拍龙椅扶手,一副无奈妥协的神色,“既然如此,就将平郡,辽郡赐予燕王,允其王府亲兵扩充至十二万人,且燕关今后由其戍守,不容再议,散朝!”
    说罢,他一甩衣袖,转身离去。
    马源拧着眉头望向窦唯,既然皇命下了,自是无法更改。
    这次窦唯赢了。
    窦唯注意到马源的目光,回以得意的笑容。
    对他们来说,这是最好的结果了。
    燕州七郡,北四郡,南三郡。
    其中北四郡最为贫瘠,南三郡最为富庶。
    燕王的封土即便拓展至四郡,只怕也无力供养十二万兵马。
    而接下来要考虑的便是如何在燕州制衡燕王了。
    “袁家。”窦唯看向韩铮,见韩铮也在望着他。
    这次袁家虽然受到重创,但根基尚在。
    且又无袁立谋反的证据。
    或许袁家还可一用,毕竟燕王与袁家的仇怨经此一役只会更深。
    而袁家是否谋反的事,谁又会在乎呢?
    只要燕州安稳即可!
    ……
    三日后。
    一队皇宫禁卫自皇宫出发,在禁卫中间的赫然是梁成。
    奉赵恒之命,他亲自前往燕城宣旨,以示皇恩。
    七日后,一行人抵达燕城。


第二百一十九章 赏赐
    “梁总管。”
    “燕王殿下。”
    王府门口,赵煦和一众官员将领在门外迎接梁成。
    “这次击败北狄,守住燕关,殿下真是立了大功。”梁成握住赵煦的手,“皇上可高兴了,每日都在夸奖殿下,老奴的耳朵都听出茧子了。”
    “身为皇子,这乃是本王应尽之职责,父皇过誉了。”赵煦笑道。
    这次战争赢的痛快淋漓,不过他的损失也不小。
    除了封土遭受破坏,招募的新兵,征战的老兵都有伤亡。
    他的余光瞥向圣旨,对夸奖之类的他倒是不在乎,还是给了实质的奖赏比较实在。
    和他不同,刘福和常威等人却是笑了起来。
    燕王能得到皇上的赏识,他们自然高兴。
    “一点都不过誉,这次殿下可打出了皇家的威风,为此,皇上可是给了殿下一个大大的赏赐!”梁成对赵煦挤了挤眼睛,“大大”两个字加强了语气。
    只是他还没有宣旨的意思。
    赵煦会意,凡是有重大的赏赐,宣旨的太监总有点喜钱的。
    梁成神神秘秘的,赵煦倒是有点期待了。
    他叫来凤儿嘱咐了一句。
    不多时,两个家丁抬着个箱子走了过来。
    梁成嬉笑颜开,对赵煦道:“殿下,若是小事,这圣旨就直接给您了,不过此事可不小,还请殿下接旨。”
    赵煦闻言,对圣旨内容更是期待。
    于是带领官员向京师方向而跪。
    梁成这时展开圣旨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之九子燕王赵煦自藩镇燕州,躬身勤勉,深得民心,近日更挫败袁家谋士郭图反叛一事,守住燕关要塞,力挽狂澜,扬皇家之威,朕心甚悦,今特将燕州平郡,辽郡纳为燕王封土,掌燕关戍守之责,拥兵十二万,钦此!”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赵煦听完旨意,缓了好了一阵才回过神来。
    两个郡的封土对他来说的确不少。
    只是,他却感受到一股赤裸裸的恶意。
    圣旨中提到袁家谋士郭图造反而非袁立。
    朝廷显然认定了袁立没有谋反。
    刘福和常威等人先是比赵煦还激动,一个个的嘴能塞下炮弹了。
    常威是个直性子,高兴之余,琢磨出不对来,问道,道:“怎么是郭图谋反!”
    梁成没有责怪常威鲁莽出言。
    毕竟现在的燕王可是执掌四郡,马上要手握十二万雄兵。
    而这个常威是燕王麾下第一大将的事,他也有所了解。
    于是他叹了口气,“都是势族大臣闹的,皇上本来是准备将整个燕州交给殿下,但奈何阻力太大,而袁立的事因查无实据,只能定郭图的罪了,至于袁立则被削职了,现在由其三弟袁封出任燕州牧。”
    说完,梁成有些心虚,小心打量赵煦的表情。
    “这群天杀的狗贼,竟敢坏殿下的好事,气死我也,气死我也。”常威面色紫胀,浑身颤抖,手按在刀柄上,一副要杀人的样子。
    刘福眼睛转了转,冷笑一声,他道:“这袁立虽削职,但袁家不灭,终究还是换汤不换药,看来朝中不少人对殿下不放心。”
    梁成闻言,表情僵硬了下,但转瞬即逝,不过还是被刘福看在眼里。
    他嘴角的笑容不由更浓了。
    “不得胡言乱语。”赵煦瞪了眼刘福,接着对梁成道:“劳烦总管转告皇上,本王定深记皇恩,不负所托。”
    权谋场上,有些事自己明白就行,不必说出。
    “还是殿下深明大义。”梁成竖起了大拇指。
    宣读了圣旨,赵煦令凤儿中午摆宴,宴请梁成一行。
    在燕城逗留了一日,梁成急于回去复命,便押着袁立,要离开了燕城。
    临行时,梁成再次抓住赵煦的手,道:“殿下日后回京师省亲,老奴一定好好招待殿下。”
    赵煦笑了笑,“那就多谢总管了,到时候本王定携厚礼登门。”
    梁成露出孺子可教的神色,拱了拱手,他上马离去。
    “恭喜殿下,贺喜殿下,燕州北四郡俱都归于殿下之手。”梁成一行的身影消失在官道尽头,刘福连连躬身。
    “这都是殿下应得的,只是可惜,本来殿下能得七郡,都怪朝堂上那些势族官员。”常威对此事依旧耿耿于怀。
    刘福微微一叹,他熟读史书,自然比常威更懂古今往来朝堂上的龌龊事。
    望向赵煦,他道:“殿下,梁总管在时,下官有些不便说,在下官看来,这次封赏的事怕不只是势族们的主意。”
    顿了一下,他继续道:“殿下掌管北四郡,袁家继续执掌南三郡,这摆明是燕州平衡之策,至于皇上真心要把燕州交给殿下,还是只是同大臣们演了一场戏,值得商榷。”
    “如果换了你在朝中,你会怎么做?”赵煦没有回答刘福,而是反问了一句。
    “下官也会……”说到这,刘福说不下去了。
    赵煦笑了笑,“这就是了,说到底,本王不过是棋盘上的一枚棋子,皇上的真心假意,势族的心思,或是袁家的僵而不死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要让我们的封土富庶强大,有一日能坐上棋手的位置。”
    其实,他没有对得到全部七郡抱有奢望。
    他很清楚,这难以实现。
    燕州变乱在前,朝廷里任何人都不会想让燕州再次出现一家独大的局面。
    所以,两郡封土其实在他的预料之中。
    相比较纠结这个,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如何建设好得到的这四郡封土,抵御外敌。
    经过这一场祸乱,尤其是北四郡,民生凋敝,百废待兴。
    而北狄燕关之战实力并未受损,仍然是巨大的威胁。
    北狄之外,还有个不断东侵的西凉。
    面对这些危机,他当下必须要广积粮,高筑墙。
    “其他的不要不必想了,你还是考虑如何管理四个郡封土,到时候有你忙的。”赵煦揶揄刘福。
    “殿下,下官现在即便是累死也心甘情愿。”刘福闻言,心情又激动起来。
    一想到自己马上能管理四个郡,他几乎要大喊出声。
    常威憨笑着,刘福能管辖四个郡,他能统辖十二万人,兴奋劲不比刘福少。
    其他官员和将领也都咧着嘴。
    他们同样高兴。
    戍守北四郡是一回事儿,但是谁不想升官发财。
    燕王的地盘越大,他们升的官自然越大。
    欢喜的氛围中,城门口的笑声不绝,在燕城的天空回荡。
    当天。
    数百骑兵从燕城出发,沿着燕城的官道前往平郡和辽郡。
    三日的时间。
    他们将圣旨的旨意传达到这两个郡的每个县。
    从此以后,整个燕州北四郡俱将归于燕王治下。
    ……
    汗庭。
    穆勒洪真坐在虎皮铺陈的胡杨椅上。
    在他面前,九个王王帐的大王依次站立。
    沉默良久,他缓缓道:“我们北狄十王,如今只身下九王,萨尔哥死在了燕关。”
    九位王帐大王闻言,低下了头。
    萨尔哥的死,对于北狄来说就如同大颂的皇子在战场被敌人杀死,这是国仇。
    这个消息传开,更会让北狄在周边之国威严扫地。
    “萨尔哥是怎么死的,你们想必都知道了,是燕王,是燕王搞出来的火炮。”穆勒洪真突然提高了音调。
    燕关之战后,燕王的火器不再是秘密。
    他也得知了这种火器名之火炮。
    “当然,还有我那个不成器的弟弟,也死在了燕关,这是耻辱!”穆勒洪真猛然拍向面前的桌子,站了起来。
    孛克帖,拉姆,恩科三人的头更低了。
    这场仗是他们打的,现在三人俱都感到阵阵羞耻。
    “父汗,我们北狄有仇必报,一定要将这个燕王的尸体丢到草原上喂狼,才能一解心中之恨。”一人说道。
    他的名字叫铁木塔,是穆勒洪真的长子。
    现在统领着戍卫汗庭的天狼王帐。
    “对,杀了燕王!”
    “我们北狄什么时候受过这样的屈辱。”
    “此事,不死不休。”
    “……”
    剩下五个大王怒道,恩科,拉姆和孛克帖则是沉默不语。
    穆勒洪真点了点头。
    这次他将草原上所有王帐的大王全部叫来汗庭有自己的目的。
    这第一自然是为萨尔哥复仇。
    对北狄来说,这是传统,如果他对萨尔哥的死没有任何表示。
    草原上所有人都会指责他懦弱无能。
    而一个懦弱的人是不配可汗之名的。
    所以,他必须要带领北狄大军复仇,拿燕王的人头祭奠萨尔哥。
    第二则是关于与北面雪原的战事,从北面雪原来的敌人同样对他们使用了火炮。
    在他看来,这种形势会严重威胁北狄。
    被尊为北狄最伟大的可汗,他自然不是愚蠢之人。
    事实上北狄一向善于学习敌人的技艺。
    攻破宁锦都司之后,北狄军中的盔甲武器得到了很大提升。
    得到火铳之后,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