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5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要用燕王在燕州形成三足鼎立的态势,削弱袁家在燕州的实力,以稳固燕州。
以前燕州固若金汤,任何势力都无法伸入燕州。
大臣们只得无论如何叫嚷,都动不了袁家,所以也就卖袁家的面子,朝堂顶多骂几句,不去招惹。
但是没想到阴差阳错,燕王在燕州立了足。
现在,他们却可以利用鹬蚌相争,从中得利了。
“皇上圣明。”众多大臣齐声附和。
赵恒满意地点了点头。
他颇有几分得意,当时若不是九皇子疯傻,袁立怎会容忍燕王去燕郡。
但没想到燕王到了燕郡反倒给了他如此大的惊喜。
有时想来,他甚至觉的冥冥中自有天意。
天佑皇家。
正是想到这些,这位远在燕州的九子,他现在越看越顺眼。
他的母亲,也是越看越顺眼,所以昨夜他一高兴,便封了妃。
这也是在向燕王表明他的心意了。
见大部分大臣倾向自己,他道:“既然如此,传朕的旨意,即刻起,将上谷郡纳入燕王封土。”
“上谷郡。”六皇子闻言轻轻松了口气。
袁航和六皇子对视一眼,也心中一松。
在燕州剩下的六郡中,上谷郡毗邻晋州,而晋州正面临西凉的威胁。
如果非要拿下袁家六郡中的一郡,上谷郡他们还能接受。
赵恒一直在注意六皇子及其附庸袁家官员的表情。
见他们眉头舒展,他微微点头。
之所以把上谷郡给燕王,他也是经过考虑的。
首先上谷郡和燕郡相邻,给燕王一块飞地不切实际。
当然毗邻燕郡的还有平郡。
不过平郡有燕关坐落,墨翟戍守,就无需燕王再插上一脚了。
其次,他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过于激怒袁家,维持燕州的大局。
最后,燕王如此大的功劳,封赏一郡的封土给他,也能让他记得他的皇恩。
定下的封赏的事,赵恒像是突然失去了兴致一般。
打了个哈欠,他给了梁成一个眼神。
梁成这时喊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大臣都知道这位帝王的秉性。
一起躬身行礼,“恭送吾皇。”
送走赵恒,大臣们三三两两各自离去。
三皇子经过大皇子面前,突然笑道:“没想到皇兄如此看重燕王,这几日竟处处维护燕王。”
“三弟不也一样吗?”赵刚冷哼一身。
赵幕淡淡一笑,也不言语,与赵刚擦身而过。
二皇子赵渠望着两人背影,目露深思。
以前,因他有六皇子的支持,燕州是他能打出去的牌。
但现在燕王也成了一张牌。
显然,大皇子和三皇子都想把这张牌握在自己手里。
“二哥,你就忍的了这口气吗?”六皇子说道。
“忍不了又如何,谁让袁州牧让人拿了把柄,偷鸡不成蚀把米。”赵渠说道。
顿了一下,他继续道:“而且上谷郡那地方丢了又有什么可惜的,说不定还是个烫手的烙铁。”
六皇子微微叹了口气,尽管二皇子这么说,袁家终究在燕州又失了一郡。
见六皇子这个样子,赵渠继续说道:“怕什么,不是还有齐州韩家在吗?”
对他而言,其实他乐意见到袁家被削弱的,如此一来,袁家才会像以前一样对他齐州韩家俯首帖耳。
他的这位弟弟,六皇子赵坊才会始终是他的附庸。
赵坊点了点头,他握了握拳头,一阵发狠。
他的确轻视燕王了。
但以后,绝对不会再范这样的错误了。
第一百三十三章 袁立的报复
燕郡
浮石村。
赵煦站在田垄上,在他身边是府衙官员和村里的里正,保长。
北狄秋狩以失败后,燕郡恢复了宁静。
眼看马上就要秋收,这日他便来田间看看。
毕竟民以食为天,乱世之中如果自己做不到粮食自给会非常危险。
同时,他这次也是为了散散心,排解烦恼。
这些日子,杨贺反应不少商贾哭诉经过范阳境内的时候遭受匪徒的劫掠。
似乎一夜间,范阳的盗匪从地里面长出来了一般。
他们向范阳官府报案,但是得到的只是一句,“等。”
这种劫掠在这段时间频繁发生,导致商贾们损失惨重。
一些商贾嗅出其中暗藏的猫腻,干脆放弃了燕郡的生意。
还有一些商贾则让王府将货物直接运到目的地。
他们不愿再承受运输的风险。
对这点,他自然清楚发生了什么。
袁立和他玩阴的了。
当然,他还不敢公然做手脚。
但这种肮脏手段却是他的看家本领。
毕竟,他可是能拿百姓人头当北狄人头来冒功的无耻这辈。
总的来说。
由于燕州各郡区域的划分,燕郡的人想要前往南方,必须经过范阳。
现在,他的贸易路线遭受了威胁。
思绪从这件糟心事中抽出。
他望向金色的稻海。
在微风的吹拂下,低垂的稻穗轻轻摇晃。
这让他的心情愉悦不少。
幸好北狄秋狩提前了。
那时的稻子还青悠悠的,火都点不着。
若是现在过来,再打上些时日,北狄人一定会放火烧田,那他可就损失惨重了。
毕竟没有收成之前的百姓,吃的粮食都是王府以前从豪族手中购买的,或是查抄张黄杜三家的。
再收不上来粮食,这些存粮就要吃完了。
“殿下,这稻子个个颗粒饱满,秋收之后,看来不必再从南方购粮了。”刘福下到田间,摘下一颗稻穗打量。
“趁着天晴的好,赶紧让乡民把稻子割了,说不准北狄还会再来。”赵煦对冯正说道。
他是浮石村的里正,秋收这件事在他的职责之内。
“殿下,这事乡民们都不用催,一个个都记挂着呢。”冯正笑了起来。
稻子熟了,乡民比谁都高兴。
赵煦点了点头,现在燕郡施行的田制基本上和当代的包产到户差不多了。
百姓以户为单位和王府签订契约,约定了他们的耕种年限。
如此一来,他们在自家的田上劳动的多,收获的便多,最大激发了他们积极性。
同时,府衙将管辖伸到了村里面。
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皇权不下乡,让豪绅管理乡间,造成乡里管理的混乱和无序。
通过府衙下达政令,里正和保长必须依令而行,否则就要面对惩处。
“百姓自耕是一面,同时你们里正和保长也要及时催督,为乡民提供便利,有什么难题找府衙。”赵煦接过刘福递过来的稻米。
这些稻米个个丰厚饱满,见之可喜。
范正点点头,燕王到来后,乡间的变化他这个里正感受最为深切。
以前的官老爷,可不敢再像以前那样鼻孔朝天了。
而是真真正正在给百姓做事。
这样的风气在,他这个里正和乡里的保长自然不敢懈怠,也是有什么说什么。
面对燕王也如是。
于是他道:“殿下,村里倒是有个问题,说大,其实也不大。”
顿了一下,他道:“乡民们的农具有的多年没有更换,很难再用了,这会影响秋收,同时,秋收过后马上就要播种,种冬麦,村里也没有足够的耕牛耕地,只凭人力,怕会耽误播种的时日,来年麦子长得就不好了。”
刘福闻言说道:“殿下,这是整个燕郡当前的问题,下官见兵仗司的钢很好,能否用这些钢锻造农具卖给乡民们?”
“前段时间兵仗司全力造盔甲武器,自身的钢铁产量仅仅够用,现在估计能挪出一些来。”赵煦沉吟了声。
军事归军事,生产归生产,这两样都重要,一个不能拉下。
毕竟没有军事就保护不了生产,没有生产就无法为军事提供物资。
不过,燕郡百姓众多,若让兵仗司来打造农具就太浪费资源了。
因为接下来兵仗司还有更重要的事。
所以,锻造农具的事只能放到乡间去。
—————
“这样,府衙在各个城池挑些铁匠出来,兵仗司向他们提供钢锭,让他们用钢锭打造农具。”赵煦说道。
他见过乡民的农具,用的大都是生铁,质量很差。
如果用上好钢打造农具,燕郡百姓的生产力便会得到提升。
刘福和范正听了,俱都一喜。
“至于耕牛的事,本王有个想法。”赵煦说道。
燕郡的百姓因基本都在给豪族做佃户,手里自然是没有耕牛的。
而剿灭张黄杜三家,收缴的耕牛都在王府手里。
同时还有其他豪族失地后,他也让府衙把耕牛买下了。
所以,现在燕郡的耕牛基本掌握在王府手中。
这段时间也成了王府的负担,因牛是需要人放牧的。
趁着这次秋收,他本就想解决这个问题。
“请殿下明示。”刘福也一直在愁这件事。
但是把耕牛卖给百姓吧,百姓又是穷的裤子都没有,哪有钱买牛。
“想要耕牛的百姓可以向府衙寻购。”赵煦说道。
刘福叹了口气,他还以为燕王有新奇的想法。
赵煦不理会刘福,继续道:“本王知道百姓们没有银子,所以百姓们现在不必一次性把银子交了,可先把耕牛带回家,和府衙签订一份契约,比如一只耕牛十两银子,他们可以每年还一两,十年内还清买牛的银子,如果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三年五年的也可以。”
冯正和保长的眼睛顿时亮了,喜得抓耳挠腮的。
王府收租十取其一。
每户六亩田,每亩收粮两石,这就是二百四十斤。
当下燕郡一石粮食一两银子,这一季扣除租子就有十两多的收入。
再扣下一家人半年的口粮,花销,至少能结余二两银子。
这还是半年的,一年甚至结余四两。
不用十年,他们两三年就还清了。
“殿下,小的想买两头牛。”冯正竖起两个指头。
“做梦,每户限购一只。”赵煦翻了翻白眼,他防着这一条呢。
一行人正说着,只见常威带着一队骑兵过来。
下了马,常威满脸怒色,“殿下,袁立这王八蛋派人潜入元阳县南边,烧了不少南面的稻子。”
赵煦闻言,本就因为商贸被阻押着的火气顿时上来了。
“带上兵马去元阳县,他烧了本王多少稻子,本王就让他吐多少出来。”
第一百三十四章 以牙还牙
元阳县。
经过近一日的行军,赵煦和常威抵达了这里。
元阳县县令葛栋得知消息立刻前来迎接。
见到赵煦,葛栋顿时跪了下来,“下官有罪,请殿下责罚。”
“先起来,说说到底有多少稻子被烧。”赵煦说道。
“回殿下,有三千亩稻田被焚毁。”葛栋的声音很小,生怕赵煦暴怒。
“三千亩,五百户人家的收成没了。”赵煦一阵心疼。
对他来说,这些稻子不算什么,但对损失的百姓来说,这可是他全部的收入被毁了。
“殿下,请为我们做主啊。”
这时,远处的一群百姓向这边走来,大概有上千人。
其中一些百姓还抬着担架,上面躺着一些受伤的人。
“殿下,这就是南面几个村的百姓。”葛栋说道。
赵煦点了点头,迎了过去。
来到赵煦面前,百姓们跪了一片,呜呜哭泣。
常威见状,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骂道:“我们这次没吃北狄人亏,却吃了自己的人亏,这口气末将咽不下去,殿下,只要您一句话,末将便带人杀向范阳,活捉了他袁立。”
“捉了之后呢?群臣岂不是要骂殿下造反,常将军,不可急躁。”刘福劝了一句,接着他突然提高音调,“这袁立真不是个东西,禽兽不如。”
赵煦把两人的话听在耳中,他扶起前面的跪着的老者,道:“诸位都起来吧,这次本王来便是为了解决此事,你们放心,这次你们被烧毁的粮食,府衙会如数补偿给你们。”
“谢殿下大恩。”百姓们眼中尽是感激。
马上就是秋收了,每家每户都盼着收获,过上好日子。
没想到他们没有被北狄人劫掠,却被同为大颂自己人的毁了自己的辛苦所得。
赵煦目光又看向伤者。
受伤的百姓这一刻都流下了委屈的泪水。
——————
葛栋说道:“那些人一进入田间便被发现了,去阻拦的人都被打伤了。”
“这个仇,本王一定给你们报。”一股怒火在他心中燃烧。
这件事是小事,但也不是小事。
试想,这些百姓把所有的希望都放在自己身上,将自己的儿女送上战场来支持自己。
而在家中,他们的田全被毁了。
如果自己无所作为,这些百姓岂不会寒心。
到时这件事再传遍燕郡,他这个燕王就不用当了。
正是这个原因,所以他才会亲自来元阳县安抚百姓。
“殿下,您说怎么做吧,我们一定听殿下的,真刀真枪的干我们也不怕。”人群中的青壮血气方刚,一个个像愤怒的公鸡。
他们不怕袁家的士兵,就怕没人给他们领头。
现在燕王来了,他们胆气更足,暗下决心一定要让这帮卑鄙小人付出代价。
“首先,乡兵不可废,要勤于训练,时常巡守。”赵煦说道。
为了应对北狄,燕郡北面的乡间乡兵相对组织的好。
而南方则松弛一些,现在袁家玩着阴的,他只有把百姓组织起来,像对付北狄人一样对付袁家的士兵。
葛栋点了点头,“下官马上便让县衙中的官员下乡,督办此事。”
赵煦点了点头,对百姓们说道:“至于报仇的事便交给本王吧,这次带了这么多兵马可不只是用来吓唬人的,你们倒是等候命令就行。”
百姓们闻言,纷纷笑起来。
有百姓喊道:“殿下,一定要狠狠教训姓袁的,这袁立畜生不如,不知有多少百姓被他杀了拿去领功。”
“就是,我们村以前就有人出门的时候被袁家士兵污蔑成盗匪杀了。”
“……”
百姓们你一言,我一语,越说越激动。
刘福叹道:“如果说张家在燕郡不得人心,袁家则在整个燕郡不得人心。”
赵煦自然清楚这点。
他决定与袁家闹翻不仅仅是为了刺杀之事。
其中一个原因便是让七郡百姓看到,他与袁家是水火不容的。
这样痛恨袁家的百姓便会向他身边汇集。
而和他预料的一样,这次打赢北狄,又与袁家划清界限后,这段时间不断有百姓从其他郡进入燕郡。
当然,这也有他土地政策和赋税政策的功劳。
“诸位暂且回去,就这几日,本王会给你们一个交代。”百姓们又激愤起来,赵煦安抚道。
有了燕王的保证,百姓们心里舒服了。
他们杂乱地向赵煦行礼,抬着伤者渐渐离去。
待百姓们走后,常威道:“殿下,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是以牙还牙。”赵煦道:“不过我们不烧稻子,而是割稻子。”
葛栋闻言,指着南面说道:“殿下,与元阳县相隔的田便是袁家的。”
常威顿时领悟过来,他差点忘了。
范阳郡和以前的燕郡一样,大部分田产都在豪族名下。
袁家在范阳一家独大,田产遍及范阳。
他袁家既然敢毁燕郡的田,他们就让袁家也肉疼。
“葛县令,你去搜集镰刀,组织青壮夜黑风高便行事。”赵煦道,这次他可是带了五千兵马过来,加上元阳的青壮,够用。
“是,殿下。”葛栋笑的很坏。
……
隔日晚。
范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