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

第146章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46章

小说: 从今天开始做藩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得近了,赵煦才发现熬东西的人是朱沱。
    “殿下,别过来,太臭。”见赵煦过来,一些学员躬身过,连连摆手。
    赵煦伸头望了眼,结合这味道,大概懂了这些人在搞什么东西。
    他摇了摇头,走上前去。
    朱沱这时才注意到赵煦,忙躬身,“朱沱参见殿下。”
    “都免礼。”赵煦面露笑容,“不容易,你一个堂堂郡守,竟亲自熬尿。”
    朱沱没想到燕王今日会来学堂,他道:“既在学堂,下官便是学员,不再是郡守,一切自当如学员一般亲自躬身力行。”
    赵煦满意地点点头,对他来说,有时候学什么倒在其次,学堂风向才是最重要的。
    有了好风向,进入学堂的人才会被潜移默化地改变,融入学堂,踏实掌握教材上的东西。
    虽然这两个月他不在,但无论是科技学堂还是政务学堂都在进步,他实在让他欣慰。


第三百三十七章 又一份圣旨
    “嗯,你们在做土肥?”
    不可描述的味道让赵煦也忍不住捏住了鼻子。
    朱沱这时候想起灶台的瓦罐里还熬着尿,不由笑了笑。
    燕王前往飞狐关后,学员们本来只是规规矩矩背教材上的东西。
    不过背着背着,他们发现这书上有不少有趣的东西,而且似乎自己动手能做出来。
    于是他们便在学院里开垦了一块地。
    然后按照教材上说的松土,播种。
    接着这两日到了该施肥的时候,他们想起教材上的一种土肥。
    根据教材上的说法,这种肥料能够提高亩产。
    其制造的方法是五十斤人尿加热至二成,入瓦罐蒸煮至一成,并熟石膏两斤搅拌,晾干后粉碎,名曰尿素石膏。
    施肥的时候只需要每亩施底肥十斤,后期追肥五斤即可。
    “是,殿下,下官想尝试一下,如果这种土肥能提高亩产,对燕王百姓简直就是福祉啊。”朱沱说道。
    大颂当下的农田,每亩的亩产也就两石左右。
    按照燕王定的新度量衡,也就是二百四十斤左右。
    只要这个土肥能增产一百二十斤,也等于四郡的田产多了三分之一。
    赵煦点了点头,众多周知。
    当代农业如此高产依靠的是两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是化肥,第二是高产种子。
    这高产种子的培育他目前是做不到了。
    化肥也是不如当代的高级的。
    不过一点能替代化肥的土肥他还是能做到的。
    所以,他才把这个尿素石膏编入了教材。
    这个东西就是建国初期,没有工业化肥情况下,专家们想出来的替代办法。
    在诸多化肥中,氮肥是促进增产的主要肥料,比如尿素。
    这个尿素石膏自然也就相当于简配的尿素化肥了。
    不过朱沱他们显然用错了材料。
    这个石膏不是石灰,于是他说道:“想法是好的,不过弄错了材料,此石膏非石灰也。”
    这么一说,众官员都怔住了。
    朱沱老脸一红,他道:“都带个石字,下官还以为是一样的东西。”
    赵煦笑着摇了摇头,石膏是硫酸钙,而熟石灰是氢氧化钙。
    不过现在他同官员们解释,也是解释不通的。
    于是道:“这个东西,你们先放一放,过段时间,本王会给你们找来石膏。”
    石膏这个东西储量是很丰富的。
    在当代河北邢台就有个7亿吨级别的大矿。
    其对应的位置就是四郡的辽郡。
    不过这个矿同样需要寻找和开采。
    “是,殿下。”朱沱等学员心情有些复杂。
    他们白白被尿味熏了一上午。
    让学员们暂且丢下尿素石膏的事,他同样随机挑选了一些学员背诵教材的内容。
    接着他对朱沱道:“尽信书不如无书,府衙也要考虑一些将这些学员派往乡间,利用他们在教材上学的东西教授百姓如何进行合理的耕作,畜牧养殖,还有参与水力灌溉工程之类,简单来说,就是实践。”
    “殿下说的极是,此事下官会同刘王傅说一下,给这些学员参与政务的机会。”朱沱道。
    学员们闻言,俱都一阵兴奋。
    总是待在学堂,他们也足够无聊。
    而且学了点新奇的东西,他们也想借机施展一下。
    在政务学堂待了会儿,赵煦回了王府。
    临走时,他让朱沱回去的时候把刘福叫来。
    军事学堂他就不去了,现在刚打完仗,常威他们的事务估计很多。
    刚到王府,赵煦在书房坐下没多久,刘福便过来了。
    “殿下。”进了书房,刘福行了一礼。
    赵煦望向刘福,沉吟着说道:“本王要你成立一个新的机构,叫寻矿司。”
    “寻矿司?”这个词很容易理解,刘福道:“殿下,这找矿似乎没必要专门成立一个衙署,毕竟这又是一笔开支。”
    赵煦瞥了他一眼,“你在政务学堂都学了什么,这农是天下之本,但这矿却是工商之本,在你脚下的土地里可是埋藏着巨量的财富,岂是一点开支能比的。”
    刘福也很委屈,“殿下,不是下官不懂,而是这四郡能找到的矿都找到了,当下都在府衙的记录下。”
    “本王告诉你,当下这记录的只是极小的一部分,本王要的是把能找的都找出来。”赵煦道,“别废话了,这寻矿司的官员就从学堂的优异学员中考试选拔,之后本王会单独给他们讲些东西。”
    “是,殿下。”刘福应了声。
    他有些奇怪,燕王是怎么知道四郡这地下还有这么多矿的。
    这个想法在他脑中一闪而过。
    最终他还是决定不去想了,毕竟只有一句话,燕王实在深不可测。
    挥了挥手,赵煦让刘福回去。
    仗打完了,也该收收心,搞搞发展。
    毕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怀里没有俩馒头,怎么走三天三夜的路。
    想到这,他在脑海中努力搜罗着。
    在纸上将当代河北地区,也就是现在四郡有的矿产俱都列了出来。
    而且根据对比当代的山水信息与四郡的山水信息对比,画出一张矿物分布图。
    毕竟历史虽然改变,但有些地理标志自古存在,不可能凭空消失或出现。
    依靠这些地理标志,就更容易找到这些矿产的所在。
    这些矿被找出来后,他需要什么,也就能随取随用了。
    当然,除了矿的位置,他还得编制单独一份教材。
    这个教材编入的是各类矿石的样子。
    为的是方便寻矿的人找矿。
    教材会交给寻矿司的人,这就是他同刘福说的,要专门教授这些学员一番。
    接下来的几日。
    他一面去学堂给学员们讲解他们疑惑的,一面就在书房里绘制四郡矿产地图。
    第六天。
    一队来自京师的禁军抵达了王府。
    一同来的还有一个宦官叫小海子,带来了赵恒的圣旨。
    接了旨,赵煦令凤儿给一行人备了些礼物。
    不过却被前来的小宦官拒绝。
    按照小宦官的说法,童三的事后,宫里查得紧,他们不敢乱来。
    交了圣旨,他们便又出发返回。
    待一行人离去,赵煦展开圣旨。
    这次赵恒的圣旨上有两个重要的信息。
    其一,允许他将王府亲军拓展至十五万人。
    其二则事关晋州,让赵煦为马源和墨宽提供方便。
    还有一条,就是燕州的七万禁军将从燕州调出,前往同关,令他与禁军完成关隘的交接。
    这件事,让赵煦轻轻松了口气。
    尽管打下了晋州,他还是很关心晋州接下由谁接管的问题的。
    若是其他人,他肯定不乐意。
    他牺牲了这么多士兵,可不是给窦唯之流做嫁衣的。
    不过好在赵恒还不糊涂,把晋州交给了马源和墨宽。
    有这一文一武在,他还是比较安心的。
    毕竟两人还是心向大颂的。


第三百三十八章 发难
    “这……”
    金帐中的北狄将领此时俱都把目光投向了李昕。
    似乎他只要一个不字出口,便会拔刀。
    李昕想要再辩驳几句,但触碰到穆勒洪真的眼神,他立刻低下头来。
    这件事似乎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伟大的可汗,我会将你的话转告陛下,请可汗静待西凉的消息。”李昕最终说道。
    穆勒洪真点点头,“如果在阴山脚下我等不来你们的皇帝,你们西凉等来的将是我们北狄的铁骑。”
    李昕闻言,心中又是一颤。
    应了声是,他行了礼,他缓缓退出了金帐。
    还未走出几步,从金帐中传出一阵轰然大笑。
    回头望了眼金帐,李昕同西凉骑兵上了马,向武威而去。
    此刻李昕只感到深深的屈辱。
    无论如何,他都是西凉宰相。
    在这里,他却像个奴仆一样卑微。
    “都是这个燕王。”李昕咬着牙。
    如果不是这个燕王,他们西凉怎会败的如此凄惨。
    他又怎么会因为颂人的身份被拓跋昊怀疑。
    想到此,他心中暗暗发誓。
    等西凉恢复了元气,再想办法获得火炮等火器,一定会再次回到晋州。
    ……
    金陵。
    圣旨抵达燕城的同时,赵煦的折子也到了赵恒手中。
    阅过折子,他没有声张,甚至也没告诉梁成。
    隔日。
    百官早朝,大臣发现数日不上朝的皇帝竟然来了。
    山呼万岁,大臣们你看我,我看你,等待赵恒开口。
    他们知道每次这位帝王上朝,定然是有不小的事情。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赵恒脸上有一种复仇者的诡异笑容。
    对他来说,燕王这个消息让他分外爽快,甚至能与收复晋州相比。
    马冲成为马家新的家主,朝堂上便形成了窦家,萧家,马家一党,韩家,王家,梁家一党的趋势。
    同时,他们又一同阻止他让废太子回到东宫。
    在燕王打仗的这两个多月,朝堂上其实一直不平静。
    燕王表态支持他的长兄赵刚后,他和谢皇后便动了把赵刚重新立为太子的心思。
    只是他一让糜衍提出,便立刻遭到了窦唯的激烈反对。
    由于有燕王的支持,此次他也没有轻易退让,执意要让赵刚重入东宫。
    但第二天窦唯便故技重施,托病不出。
    同时,大量在京的势族官员纷纷告病。
    由于大颂的推举制,在朝官员不是出自势族,便是出自势族门客。
    这致使整个京师的政务陷入了瘫痪。
    但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退让,革职了一大批装病的官员。
    只是他这么做后,事态越发严重。
    附庸势族的地方豪族官员也开始纷纷告病。
    见这样下去,律法,赋税,军队都要出大问题。
    他不得不将立太子的事情再次搁下。
    只是,尽管妥协了,他还是忘不掉窦唯重新上朝时候的得意的眼神。
    这段时间,他一直想找机会整治窦唯。
    现在,燕王给他提供了机会。
    八大势族,马家戍守西北边陲,在大颂的分量一向很重。
    如果能让马家免于和窦家苟合,将沉重打击窦唯在朝中的嚣张气焰。
    待文武大臣分列两边,他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爱卿,今日有一件喜事要与诸位分享。”
    窦唯闻言,和韩铮几人对视一眼,心中隐约不安。
    对他们而言,赵恒的好消息自然对他们来说是不好的消息。
    “不知是何消息?让皇上如此高兴。”尽管不自在他,但身为宰相,窦唯还是接了赵恒的话茬。
    赵恒望向窦唯,这时举起了手中的奏折,“燕王送来一份折子告诉朕,马璇马刺史的长子马翰还活着。”
    “什么!”
    赵恒话音落下,朝中顿时如沸腾了一般。
    尤其是马源,再过两日,他就要前往晋州赴任。
    这个消息对他来说简直等于石破天惊。
    窦唯手一抖,握着的朝牌几乎掉在地上。
    三皇子赵幕更是面色苍白。
    赵恒很满意窦唯惊慌的样子,他很久没看见窦唯如此失态了。
    “皇上,此事当真?”马源嘴唇哆嗦着,眼睛死死盯住赵恒手中的折子。
    赵恒令梁成将奏折交给马源,同时说道:“燕王亲自上的折子怎会是假,现在马翰就在燕城。”
    马源阅过,知道了马翰遇刺后的遭遇。
    脸上的震惊之色逐渐变成了狂笑,“哈哈哈,天终不亡我马家。”
    窦唯硬挤出一丝笑容,他道:“此事的确值得恭贺,不过……”
    说到这里,他欲言又止。
    “不过什么?”赵恒眼睛眯了起来,想看窦唯还有什么话说。
    “不过皇上,这乃是马家的家事,如今马冲深得马家族老器重,是公认的家主,即便马翰活着似乎也不当变更,否则极易引起马家内乱,以致西北边陲不稳。”窦唯道。
    马源冷笑连连,他道:“哼,谁说马家人都认了马冲,当下马家诸位族老只是不知道马翰还活着而已,一旦他回到马家,家主之位岂有让马冲来坐的道理。”
    窦唯看向马源,“我只是这么一说,马翰到底回不回得去,回去是否还能继承家主之位,这最终还是你们马家说了算。”
    赵恒轻轻哼了一声。
    他听懂了窦唯的意思了。
    皇家对势族的内部事务一向是不干涉的。
    势族对势族的内部事务同样不干涉。
    他言下之意,就是让马家自己解决这件事。
    而不是他这个皇帝指定马翰为马家家主。
    “的确如此,皇上,老臣这两日便动身前往燕城,接掌晋州,再带马翰回马家,以正马家家主之位,老臣倒要看看,马家有谁反对!”马源斜睨了眼窦唯。
    以前传言马翰死了,他自然没有任何理由阻止马冲。
    但现在马翰还活着,他即便拼了老命,也不能让马冲继续坐在家主的位置上。
    赵恒点点头,这折子他之所以只给马源看,没有给其他看,还有一个原因。
    那就是燕王提出必要时候借兵与马翰,夺回马家家主之位。
    对此,他心里是赞同的。
    他不便于出动禁军干预,但燕王与马翰私交甚好,借些“护卫”总归是可行的。
    而剩下的就只能看马翰与马冲博弈了。
    窦唯望了眼马源,又望了眼赵恒,眼底有一丝忧虑。


第三百三十九章 大额军需
    “哈哈哈……”
    御花园中,赵恒大笑出声,马源立在他的身后。
    下了个朝,他就把马源叫来。
    想起窦唯在得知马翰未死时候的表情。
    他心情不禁十分畅快。
    马源露出这几个月罕有的清朗笑容。
    自从得知兄长和侄子身死,他这些日子过的浑浑噩噩。
    现在得知马翰未死,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惊喜。
    最重要的是,马翰活着,马家的家主之位便回到了正统。
    那个马冲去了咸城后,据说每日离不了酒和女人。
    这样的人如何能做马家的家主。
    还有那个马瑾,自小在一起长大,他十分清楚马瑾是个暴戾贪婪之人。
    马冲加上马瑾,这简直等于是要把马家往死路上带。
    毕竟马家不同于其他势族,需要面对的是西凉。
    若是胡来,在异族的铁蹄下,马家是要亡族的。
    “皇上,燕王真是顾全大局啊,这个消息隐忍了两个月,直到晋州收复,他才将消息放出,如此倒是避免了大乱子。”马源叹道。
    赵恒点点头,虽然让燕王年底回来省亲,但他现在倒是想更早点见到他了。
    这一年的时间,这个第九子给了他太多惊喜。
    皇族与势族的较量自他坐稳燕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