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做藩王-第1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有了更多的田产,燕州产的粮食才能不断增加。
虽然,他现在通过支持太子从谢家得到不少粮食。
这些粮食足够支撑一段时间。
但求人不如求自己,还是燕州粮食自给自足,有盈余才最令人安心。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个考虑。
在生产营开垦的土地上,方便府衙试验各类农业技术。
毕竟百姓需要靠土地吃饭,他不敢乱折腾。
这生产营附属军队,算是后勤军,士兵是拿军饷的。
至于土地,等不在需要生产营的时候,再把田产分配他们不迟。
简单来说,他相当于建立个军队给自己搞农业生产。
“是,殿下,末将懂了。”常威笑道。
其他也懂得,屯田对军队是很好的一种举措。
供养军队需要大量的粮食,如果军队自己解决了粮食问题,就会节省下大量的银子。
历朝历代前期的君王常常会搞屯田,但之后屯田就会崩坏。
因为贪墨,这些军田先是到了将领们手中,最终又卖给了豪族。
而之后有雄心的帝王想捡起来也往往做不到。
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贪墨销赃体系后,这些开坑出来的田还是很快消失。
但燕州的情况显然不一样。
燕王把这些豪族的东西全部摧毁了。
现在的燕州如同一块白地,可以一切重头开始。
所以对燕王的想法,他很赞同。
“至于投降的西凉士兵则交给商行,让商行分配他们去挖矿。”赵煦说道。
这次他强行从晋州豪族手里拿下八座大煤矿。
据说,这些煤矿的煤只需从地面上刨就行了,显然就是露天的煤矿了。
再将这些西凉士兵投入到煤矿中,今后燕州的煤炭供应就不是问题了。
这还只是煤的问题。
当下还有一个问题就是铁。
势族给的火炮订单让铁矿石骤然紧张起来。
晋州多煤,而燕州多铁,尤其是现在的平郡东和燕郡西这块。
在当代这里的位置相当于唐山。
这里的铁矿数量首屈一指。
不过燕州铁矿虽多,但挖矿的能力还是不够的。
把这两万人投入进去,就能大大缓解这个问题。
当然除了煤铁,他想要走上工业革命的道路还需要其他的矿产。
接下来,他还在这方面布置一下,将燕州的能找的矿都找出来。
说了撞令郎和西凉兵的事,常威又把在晋州收缴的战利品数额报了出来,“黄金十五万两,现银一共一百八十万两,粮草二百万石,布三十六万匹,其他还有珠宝,瓷器,字画数千件。”
赵煦点点头。
这次打仗,他进入晋州不久,朝廷便拨了银子和粮草过来。
现在又拿到这些战利品,这仗终归没有让他亏本,还大赚一笔。
“本王一向说到做到,这次的战利品拿出一半赏赐给将士们。”他想起自己在晋州时候的承诺。
常威想要大笑,但又忍住,“殿下,这有些太多了吧?若是如此,每个士兵都能分到三十两银子了。”
“别装了,想笑就笑出来。”赵煦给了常威一个白眼。
“嘿嘿嘿……”燕王这么说,常威终于忍不住了。
见常威这幅样子,赵恒摇了摇头,“不过要把封赏的单子给本王看,即便是封赏也能胡来,还有,即便是阵亡的将士该给的封赏还是要给,抚恤的银子是另一回事儿。”
“末将记住了。”常威重重抱拳。
两人正说着,这时凤儿在门外躬身道:“殿下,马翰求见。”
“马翰?”常威皱了皱眉头,“殿下将他接到燕城了?”
赵煦示意凤儿允许马翰进来,同时对常威道:“晋州的事结束了,也该正视下马家的事了,毕竟马家戍卫西北边陲,若让马冲和马瑾当家,只怕将来会出大问题。”
常威面色凝重,拱手告辞离去。
有些话,他有时候不便听。
第三百三十四章 该我出招了
“殿下。”
常威刚走,马翰便从外面进来,向他躬身行了一礼。
“免礼。”赵煦面露微笑,“在燕城这几日住的可还舒心?”
“承蒙殿下照顾,虽然衣食无忧,但舒心……”说到这,马翰叹了口气,不再说。
赵煦知道马翰想说什么。
他在主位坐下,示意马翰也坐下,随即让婢女奉上茶水。
“本王这次把你接到燕城来,自然是为了你马家的事,虽然还没查清幕后凶手,但是也掌握了一些蛛丝马迹。”赵煦说道。
听到燕王这么说,马翰眼中顿时爆发出一阵厉芒,“还请殿下明示。”
于是赵煦把查到他们父子离开后,从信鸽从府邸飞出的事说了。
“马府的信鸽没有父亲的示下,没人能动用,除非是…马瑾。”马翰瞳孔蓦然放大,“那日马瑾就在府中。”
赵煦点点头,余下的,他就不必再说了。
总之这件事的确蕴含着巨大的阴谋。
“不过本王怀疑,背后之人最终还是为了对付本王,所以牵扯到了你马家。”赵煦道。
马翰出身马家,自幼也是饱读诗书,对阴谋权术也不陌生,他摇了摇头,“殿下错了,即便没有殿下,其实这枚棋子也已经有人摆下,只是现在动了而已。”
“也可以这么说罢。”赵煦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
脸上多了一丝阴沉,马翰望向赵煦,“请殿下为马翰做主,此事除非回到马家,否则难以彻查的一清二楚。”
“这些日子一直让你隐忍,一是为了晋州的战事,二是为了你的安危着想,如今战事结束,本王自然不会坐视不理。”赵煦说道。
马翰闻言大喜,他忙道:“谢殿下大恩。”
赵煦轻轻摇了摇头,“其实本王也不想瞒你,帮你,本王也是有死心的。”
将茶杯放下,他踱步到大殿中间,“正如你说,马冲和马瑾是一步棋,现在这个棋子摆在大颂西北,实在无法让本王安心。”
顿了一下,他继续道:“马家雄踞大颂西北,扼守萧关等重要关隘,虽然晋州的战事平复,但如果马冲马瑾继续作恶,怕其他地方会烽烟再起。”
马翰沉吟着点点头。
“此次晋州战事,我燕州五千余士兵阵亡,六千余负伤,更耗费钱粮无数,北狄劲敌未去,本王不愿再为西北牵扯过多精力。”赵煦继续说道。
“殿下担心马冲和马瑾会再次闹出乱子。”马翰问道。
“的确如此。”赵煦回到座位,端起茶杯,“不过夺回马家家主之位这件事你也不必操之过急,正所谓名正则言顺,本王会将你还活着的消息首先告诉皇上,在朝堂上向马冲马瑾发难,他们若交出家主之位倒罢了,若不交,本王再借你兵马,夺回家主之位不迟。”
“还是殿下深谋远虑。”马翰面色激动。
暗道自己到底没有看错燕王。
此次对话,赵煦向他坦言了自己的私心。
试问几人又能做到。
可见燕王真是行得端,做得正。
议定了这件事,赵煦让马翰安心在燕城住下,静候消息。
马翰随即躬身离去。
送走马翰,赵煦起身要回寝殿。
两个月的行军劳顿让他很疲惫,三五日还未彻底缓过劲来。
只是他还未走出议事堂,徐克便来了。
“殿下,下官在宁锦都司得到些很重要的情报。”徐克面容严肃。
“宁锦都司?”见徐克如此郑重,他有些不好的预感,“何事?”
“这两个月,宁城和锦城来了一个奇怪的人,金发碧眼,叫伊万,来自一个叫罗斯的地方,据说是个传教士,北狄人似乎十分重视此人,每次他出行都会有大批的侍卫随行保护。”徐克说道。
在宁城和锦城生活着大量的颂人,这个消息根本瞒不住四院的眼睛。
“伊万,罗斯,传教士。”赵煦眉头大皱。
这个世界的历史走向大变。
中原如此,他相信蝴蝶效应的原因,其他地方也会有不同的改变。
但具体变成什么样子,他不清楚的。
比如这个罗斯,名字似是而非。
但以他的估测,大概就是当代的沙俄了。
毕竟伊万这个名字很沙俄。
“据说此人是北狄在极北之地俘获的,此前北狄还极北之地还同罗斯国人打过一场仗。”徐克继续道。
赵煦的心一沉。
结合这个消息,那就更对了。
他问道:“这个传教士在宁城,锦城做什么?”
“在传教。”徐克道。
赵煦缓缓点头,这几个词让他想起了当代历史中一个同样出名的传教士——汤若望。
此人深的清顺治,康熙信赖,帮其督造火炮。
而清廷则允许其在国内传教。
想到这,赵煦更是隐隐不安,他对徐克道:“盯住这个罗斯人,不要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是,殿下。”徐克道,他从未在燕王脸上见过如此凝重的表情。
又说了一些关于北狄的情报,徐克离去。
这时赵煦道:“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击败西凉的喜悦也瞬间消失无形。
这一刻,北狄的阴影似乎再一次笼罩在燕州,笼罩在大颂头上。
如果这个来自罗斯传教士会造火炮。
北狄铁骑再加火炮,无疑够他喝一壶的。
此敌一日不除,他就得始终警惕,不能鲁莽。
而这也是他为什么听从赵恒的皇命,对势族斗而不破的一个原因。
若大颂乱了,势必会给北狄可乘之机。
犹如明末李自成起义导致的内乱,朝堂党争,地方豪绅麻木不仁,让大明虚耗国力,被女真趁虚而入。
再者,他还需要一个稳定的大颂给他提供银子和市场,保证燕州的发展。
所以即便对势族们恨之入骨,但能合作,还是有必要合作。
毕竟,他是燕王,统辖燕州。
有时候需要考虑大局。
现在自己手下有那么多将士和官员。
还有众多的百姓。
他不想因为自己的不小心,让他们陷入无底的深渊。
所以,当前他还是要继续高筑墙,广积粮,攀科技。
这样才能游刃有余面对北狄。
第三百三十五章 学堂风向
锦城。
一间迥然不同于大颂风格的尖塔建筑矗立在城池中央。
此时,在建筑的内堂中,伊万拿着鹅毛沾着墨水在一封信纸上书写:“亲爱的弟弟,不知道你是否能收到这封信件,但只要有一丝希望,我也会尝试把信送出去,同样,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否回去。”
“被这里凶残愚昧而又野蛮的土著绑架以后,我被送到一个叫锦城的地方,在这里我被允许传教,但代价是帮助他们制造火炮,很抱歉,为了传教和生命,我只能答应他们,但待在这里的每一天真的令人厌恶。”
“这里简直像是原始社会,所有人几乎都不识字,除了贵族,大部分人身体干瘦,仿佛随时会死去,但每天还要被贵族施以沉重的劳动,经常有人体力不支被贵族当街打死,饿死,冻死的人满大街都是。”
“据说在这个国度的南方还有一个叫大颂的国度,同样生活着一群未开化的野蛮土著。“
“不过无法否认的是这里的土地是如此美丽和富饶,正如欧罗巴人常说的那样,这些只能被称为长着两手两脚的动物不配拥有它们。”
“不得不承认,我们伟大君主提出的东进运动如此英明,在海上我们不具备优势,无法与其他国家争夺海外的大陆,但这里,愿我们的士兵早日能够征服。”
把笔放下,伊万将信塞入信封。
这时候四个北狄士兵推门而入。
他知道,今日自己又要和那些肮脏的铁匠呆一整天了。
……
兵仗司。
科技学堂。
徐克离去后,赵煦便来了这里。
两个多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倒也让他燕州一些必须有他参与的事情被耽搁了。
比如三大学堂的讲学。
他一直没有忘记脑中的知识就是自己的核心优势。
尤其处于当前的困境下,他必须保持这方面的优势。
毕竟随着火炮出现在战场上,各个势力都会重视起火器。
而燧发枪在晋州战场的使用也会促进大颂火绳枪从仪仗到用于打仗的改变。
这种情况下,以一个燕州的力量,他必须继续保持火器的代差优势。
同时,还要从各个方面提升技术水准,比如化学,物理等。
毕竟从无到有建立工业需要不同体系协同。
比如冶炼应用到化学知识,而机械需要物理知识。
同时两者的计算都需要数学知识。
“背诵一下元素周期表。“望向坐在下面的学员,赵煦指向其中一人。
在打仗的这两个月,他自是没有时间讲学的。
于是便让王崇监督这些学员硬背他给的教材。
让他们先把概念牢牢记在脑海中。
等他回来再让学员提出疑惑,他来解释。
政务学堂也一样,只有军事学堂是暂停了,毕竟大部分将领都在打仗。
“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
被点到的学员站起来,仰着头,回忆着咏颂而出。
待学员背诵完,赵煦确认无误,便让他坐下。
接着他又点了一个学员,让他背诵烧碱和纯碱的不同概念。
这个学员同样倒背如流。
一连点了数十个学员,只有几个学员对他提问稍微有生疏,但总体也都背出来了。
对此,他相当满意。
其实有时候是不能瞧不起古代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士子的。
这些人只是学的东西和当代大相庭径而已,其实他们根本不笨,有些人还相当聪明。
就拿背诵这条来看,科技学堂中的士子不少人记忆力相当不错。
“很好,这两个月看来你们没有偷懒,这就对了。”赵煦笑道。
顿了一下他道:“当前,你们只是掌握了死记硬背的东西,当然也有聪明人自我领悟了些,接下来,本王会给你们提供不一样的讲学方式,这就是实验,理论结合试验,你们就会理解背诵的东西作何解释了。”
“就像殿下第一天来学堂点蜡烛那样吗?”王崇盯着赵煦。
赵煦点点头,“说得对,不过以后会更复杂些,本王出征这段时间让玻璃坊造了些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实验的器具。”
如今玻璃坊造玻璃不再是问题,什么烧杯,量杯之类的东西自然不是问题了。
让学员们亲手去操作一下,他们才能对自己学的东西有更深的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教材上。
当然,除了化学器具,他也准备了些物理实验器具。
“除此之外,本王还会让你们亲自动手造一样东西,这个东西造出来将会很受欢迎的商货。”赵煦最后神神秘秘地说。
“商货?”学员们顿时心中充满期待。
谁不知道燕王造出来的这几样商货名满大颂。
没想到他们竟也有这样的机会了。
一时间学堂涌动着热烈的氛围。
如果不是燕王在这,他们恨不得起身欢呼。
接下来赵煦又给了学员们提问的时间。
他对学员于教材不解的地方一一做出解释。
在科技学堂的讲学结束,他又去了政务学堂。
不过刚到政务学堂,他就闻到一股尿骚的味道。
不少政务学堂学员站在一个炉灶前,捏着鼻子。
在灶台旁还有白色的熟石灰,有人把液体倒入其中搅拌。
这是政务学堂自己开辟一块菜地,由学员负责种植照料。
走得近了,赵煦才发现熬东西的人是朱沱。
“殿下,别过来,太臭。”见赵煦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