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56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56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间过得真快,眼见着孩童已经成长为少年郎了。
  如今的欧阳辩,已然到了她的齐耳高,相比一般的少年,欧阳辩身体健壮,目光沉凝,让人一看不由得起了崇敬之心。
  听到欧阳辩的取笑,陆采薇只是抿嘴一笑道:“我可不是为了一口吃食而来,而是我收到了一封信,赶紧给你送来。”
  欧阳辩笑着点头,他日常信件不少,生意上的、与同窗的交流、与远在福建的蔡襄的交流都没有停过,他是知道的,朋友一定要多交流多相处,才会有好感情。
  只是接过信件一看,欧阳辩便目光沉凝起来。
  陆采薇大量着认真的欧阳辩,心下如同猫儿一般撕挠,很有些去亲吻少年的冲动。
  顷刻之后,只看到欧阳辩的眉眼变得生动起来,一抹微笑渐渐扩散变成大笑,继而挥舞起手臂,晃动着屁股,竟是现场来了一段踏歌。
  陆采薇忍不住笑了起来。
  她很少见到欧阳辩如此的开心,面前的少年总是笑着面对诸人,但开不开心就很难说了。


第137章 翩翩美少年!
  寒冷的冬天中,来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既暖胃又暖心,尤其是朋友齐聚一堂之时。
  曾氏兄弟与苏氏父子联袂而至,陆采薇与于谋作陪,一张大圆桌上摆着一个大铜锅,铜锅已然沸腾,空气中弥漫着花椒与辣椒的香味,铜锅咕噜作响,弥漫着白雾的汤水中隐约可见羊大骨。
  欧阳辩一边指挥着于谋下菜,一边指使着陆采薇赶紧斟酒。
  酒是在炭炉上热着的,众人一边大快朵颐,一边饮酒作乐。
  欧阳辩轻轻抿着酒,看着苏轼描绘着眉山的风景以及一路出川时候的艰险。
  曾布一边吃肉一边附和,曾巩则是和苏洵一边碰杯一边小声交流,他们年纪相近,更好交流一些。
  苏辙虽然两杯酒下肚,脸色微红,看起来已经有些微醺,但依然不怎么说话。
  相对比喝了酒就开始吹牛的苏轼,兄弟俩的性格差异就展现出来了。
  杯盘狼藉,宾主尽欢,到了后面,苏轼提议大家一起作诗词助兴。
  苏轼抛玉引砖:“去年相送,余杭门外,飞雪似杨花。今年春尽,杨花似雪,犹不见还家。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恰似姮娥怜双燕,分明照、画梁斜。”
  此词一出,众人皆大声喝彩,曾巩等人面露异色,他们还真不知道苏轼竟然天才至此。
  只是一下子竟然有些冷场了,如此绝妙好词,其他人并没有信心立即拿出一首与之相提并论的诗词。
  于是众人将目光看向欧阳辩,在他们看来,只有才思敏捷著称的欧阳辩,才有可能立即拿出一首能够与之相并论的诗词来。
  欧阳辩的这具身体还没有经过酒精考验,今夜兴致来了,喝多了一点,此时被众人目光一看,豪情顿生,尤其是陆采薇如同秋水一般的眼眸看着他的时候,男人的虚荣心顿时爆棚。
  于是欧阳辩大声吟诵:“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宴会至此,夜已经深了,外面的人声也渐渐安静,这首诗的意境也顿时显现了出来,非常适合此时的情景。
  众人顿时大声喝彩。
  苏轼不服气了,张口又来:“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苏辙脸上露出微笑,这首词绝妙,其中那句坏壁无由见旧题是兄弟俩共同的回忆,少年时代,他们兄弟一起外出游玩。
  有一次,他们经过一个乡村院落,看见墙壁上题着两行诗句:夜凉疑有雨,院静似无僧。
  这里面的内情只有他知道,但这首词的洒脱和大气却是扑面而来。
  尤其是前两联的画面感极其强烈。
  想象在万里雪飘的原野上,零星地散落着几棵树。这时飞鸿西来,踏雪而去,留下一声长鸣,不久便隐没在雪中,只剩雪地里似有似无的脚印。
  众人更是大声喝彩起来。
  这首词水平很高,欧阳辩想了几首都没有能够超越的,脑袋一热,便脱口而出:“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
  念到这里,欧阳辩突然一机灵,脑袋一清,顿时倒吸一口凉气,额头上冷汗沁出。
  众人正沉迷于词中展现出来的恢宏气象以及词中的大气,欧阳辩却停了下来,苏轼忍不住催促道:“还有呢还有呢?”
  众人齐齐盯着欧阳辩。
  欧阳辩眼皮一耷拉,脑袋靠在了椅背上,鼾声响起。
  众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苏轼却是抓耳挠腮,这首词后面估计更精彩,但却戛然而止的感觉太让他抓狂了。
  如果他也是后世而来,便知道这种情况便是所谓的太监了。
  他不知道的还有欧阳辩此时在心中庆幸,幸好及时刹车了,不然这首词以后会要了他的小命的。
  苏氏父子倒是还好,品质都还算过关,但曾氏兄弟里的曾布……他着实是信不过的。
  以后若是有足够的利益,这个小人必定会将他卖个好价钱!
  见到欧阳辩睡着了,陆采薇和于谋赶紧将欧阳辩送进卧室,于谋先行出来待客,陆采薇留下照料。
  陆采薇让碧珠打了热水,亲自帮欧阳辩擦拭了汗水,又脱下欧阳辩的外衣,盖上被子后,也没有立即离开,而是搬了一张矮凳坐在床边,用手臂托着下巴,细细地看着睡后的欧阳辩。
  平时的欧阳辩一副惫懒样,总是笑得有些促狭的模样,睡着之后的欧阳辩却是恬静起来,和薛夫人类似的精致五官在这个时候才展现出来。
  近两年的欧阳辩长得很快,眉眼都已经长开了来,已经初具俊朗少年郎的气象。
  看着欧阳辩的五官,陆采薇忍不住想起了一句诗: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不知道想到什么,陆采薇突然俏脸一红,她偷偷地看向门口,见门紧紧关闭,她悄悄地捧住胸口,似乎心脏快要跳动出来。
  她蓦然起身,俯身低头……
  闭着眼睛装睡的欧阳辩突然感觉有两片温热湿润的物件贴近脸庞,温暖馨香的气息轻拂在他的脸上。
  这是?
  欧阳辩的心脏如擂鼓,好在冬日的被子颇厚,倒没有让陆采薇知悉。
  只听得窸窸窣窣声音之后,脚步声远去,门被轻轻掩上,欧阳辩这才出了一口气,睁开眼睛,用手摸了摸脸上犹然有些湿润处,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一会又笑了出来。
  少女情怀总是诗嘛。
  陆采薇比他大了不少,但其实也不过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女而已。
  虽然自己还小,但英俊潇洒,年少多金,才华横溢,被这么优秀的女孩子喜欢也是理所当然的嘛。
  欧阳辩突然又开心了起来。
  或许,这就是生活本身的意义吧。
  来到了大宋朝,纵然有些让他不太开心的事情,但也有一些让他感觉这一趟是值得,就比如眼前的少女便是让他感觉到开心的事情。
  明天,又是一个好日子吧。
  渐渐睡去的欧阳辩如是想道。


第138章 资善堂!
  《续资治通鉴》记载:嘉佑一年十二月十一日,有彗出紫微垣,历七星,其色白,长丈余。
  当夜,欧阳辩起夜,恰好抬头瞬间,看到彗星划空而过,整个夜空独剩彗星照亮长空。
  场景美妙而震撼,当欧阳辩知道朝堂又该多事。
  果然第二日群臣上书。
  范镇言:「臣近以都城大水【二七】及彗星谪见,为变非常,故乞速定大计,以答天谴。
  阖门待罪,祈以死请。臣人微言轻,固不足以动圣听,然所陈者,乃天之戒。
  陛下纵不用臣之言,可不畏天之戒乎!彗星尚在,朝廷不知警惧,彗星既灭,则不复有所告戒。
  後虽欲言,亦无以为辞,此臣所以恐惧而必以死请也。
  今除臣侍御史知杂事,则臣之言责益重於前,所有告敕,未敢祗受。」
  司马光上书言:【窃以为国家者,政有小大,事有缓急,知所前後,则功无不成。……以臣之愚,当今甚大而急者,在於根本未建,众心危疑,释此不忧,而顾彼三者,是舍其肺腑而救四支也,不亦失乎?】
  又有殿中侍御史赵拚言:「此阴盛阳微之戒也。商、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继尹京,是故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系望矣。愿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於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又言:「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恟恟。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早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
  群臣皆上书,所指只有一事,都是告诫仁宗:
  ——陛下啊,您看,五月时候的大水,现在的彗星,上天都在告诉我们,您该立皇子了,您要是不立皇子,上天该震怒,天下该不安了!
  于是十二月二十一日,朝廷起用赵宗实担任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
  消息一出,天下咸安。
  这是一个很明显的信号,意味着仁宗已经向群臣妥协了,有意将赵宗实立为皇子,虽然还没有正式承认,但担任秦州防御史、知宗正寺已经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信号了,所以群臣暂时按捺了下来。
  欧阳辩对于这些并不算特别关心,因为他知道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早一天晚一天都会如此。
  除非赵祯自己可以生出一个健康的皇子出来,但可能是赵祯自己的身体原因,生出来的皇子也好,公主也好,鲜有能够活到成年的。
  欧阳辩以为这件事与自己无关,但却有一封手谕传来,让欧阳辩入资善堂读书。
  欧阳辩有些蒙。
  资善堂是大宋设立为皇子读书所在,这原本没有什么问题,原本就是陪太子读书嘛。
  但这个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资善堂若是在官家有自己儿子的时候,资善堂就是一个纯粹的陪太子读书的所在,但在某些特殊时期,比如真宗时期的资善堂,因为真宗很长时间都没有自己的孩子,所以资善堂里读书的是宗亲的孩子,到了真宗生出自己的孩子的时候,才算是恢复了正常的读书所在。
  现如今也是如此,资善堂里读书可不是仁宗自己的孩子,而是以赵宗实的的孩子赵仲针为主的宗亲子弟。
  赵宗实作为仁宗的替补选手,赵仲针就是替补儿子,仁宗现在还不算年纪大,还有可能生出自己的儿子,所以赵宗实还只能是替补,就像他的父亲赵允让一样,如果仁宗像真宗一般生出自己的孩子,那么他就只能当千斤顶了。
  而在资善堂陪赵仲针读书的人,很可能就会被当成同党,前途几乎是尽毁的。
  不过这个欧阳辩倒是不用操心,因为赵仲针就是以后的宋神宗,倒是不必担忧以后前途的问题,关键是,一旦踏入资善堂,他就踏入了漩涡之中!
  资善堂不仅仅是资善堂,它实际上类似于东宫,储君所在,历来是漩涡之地,无论欧阳辩怎么想,一旦进去了,他就是东宫的人了。
  这事情是好还是不好,还真的很难说。
  不过……如果从以后的变法来说,正主就是赵仲针,他现在只有十一岁,只比自己大一岁,这个时候还正是思维成型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能够给他一些影响,那么以后……
  干了!
  靠近皇权,风险极大,但收益也大。
  欧阳辩暗自叹息一声,以后可得谨小慎微了。
  和处于政治漩涡之中的皇子接触,他就得小心他的表述与思想,若是展现出过于激进的思想,被人抨击带领皇子走歪门邪路,到时候被人拉出去砍了也有可能。
  不过欧阳辩却是在揣测,猜测是谁将他推进资善堂之中的,想了一会,大约能够锁定几个人了。
  应该是文彦博、韩琦、包拯几个人了。
  韩琦是坚定的支持赵宗实的,文彦博、包拯也是站在统一阵线的,父亲欧阳修虽然支持仁宗早立皇子,但并没有明显的倾向赵忠实,即便他认为赵忠实还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人。
  韩琦或许是为了拉拢欧阳修,所以将自己投进资善堂,这样子,欧阳修为了儿子的前程,就不得不支持赵忠实了。
  包拯倒不至于有这个想法,很可能只是认为自己能够在少年时候与未来的储君接触,这对自己未来的前程有好处罢了,这是出于好心。
  想清楚了这些,欧阳辩倒是有些放心下来。
  至少在短期内,这个事情还是一件大好事。
  在接下来很长时间内,韩琦、富弼都是宰相,自己站在赵忠实这边,就是站在韩琦这一条线上,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成长,这是一件大好事。
  如果自己能够在这段时间内与以后的宋神宗结成好朋友,那么以后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倒是可以作为润滑油……嗯,这个说法似乎不太好,但大家懂得是怎么回事就好了。


第139章 宋神宗!
  宋代资善堂设置于宋真宗时期,它是宋代皇子就学议政之所,有时也做他用。
  资善堂并无固定位置,它的设置要根据情况而定,但现在的资善堂设在元符观的南面,欧阳辩从家里赶过去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资善堂是教育皇子所用,但它不仅仅只具备教育功能,作为培养皇子所在,还有议政、宴客和整理书籍的四大功能,当然其中教育是其最主要功能。
  这里大多是皇子受教育的所在,除了教师和工作人员,便无其他的人了。
  仁宗自己无子,这里便变得冷清起来,之前还有赵忠实几兄弟,现在赵忠实兄弟几个也都长大成人了,也不怎么来了,现在这里只有赵忠实这个被默认为替补的的子弟在这里就学。
  所谓子弟,便是指的神宗赵仲针了。
  赵仲针是赵忠实的长子,次子以下还小,所以就赵仲针一个人孤零零的在这就学,怪不得要人陪读呢。
  “你便是欧阳辩?”
  第一次见面的赵仲针看起来并不太友善,在几个人的簇拥下对着欧阳辩喊道。
  赵仲针的眼神带着审视,带着些许的桀骜不驯。
  赵仲针在审视欧阳辩,欧阳辩也在甚至这个未来的神宗。
  神宗的作为皇帝的庙号,中国历史上就两个人特有,一个就是眼前的宋神宗,另一个是明朝的明神宗,所谓神,便是不知道怎么评价的意思,有些明褒实贬的意思。
  但在欧阳辩看来,熙丰变法失败,不全是这个神宗的锅,也不全是王安石的锅,更不全是反对者们的锅。
  说起来熙丰变法就像是一团乱糟糟的麻线,可以吐的槽太多,以至于都不知道如何吐起。
  面前的这个宋神宗,年纪比自己大一岁,但身材反而比自己要小一号,倒是眉清目秀。
  不过也实属正常,皇子挑老婆,一是挑家庭背景好的,二是也得眉目清秀的,一代一代下来,基因想不好也难,无论帅不帅,眉清目秀都是基本操作。
  面前的宋神宗面目虽然清秀,但面对自己却有一股桀骜不驯的气质。
  看出来了,这位一看就不是什么乖孩子,至于史书上记载的此人恭顺谦让,尊师尊长,那不过是装出来给人看的,到了面对同龄人的时候,他的桀骜不驯便展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