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313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313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洳菸埽谑歉鞯氐姆嘶荚倨穑绕涫嵌赐ズ擞胂嫖鞣恕
  大夏朝接手大宋,以欧阳辩的风格,自然是不能容许这些土匪,所以在接受土地的时候,剿匪便成了第一要事。
  大夏军队不是宋朝军队这样的废物,既然要荡涤匪患,就不会含糊,洞庭湖直接让海军接手,海上的蛟龙去对付内湖的小泥鳅,自然是手到擒来。
  而湘西山地多,则是让山地特种师进去,不过一个月的事情,湘西匪患基本根除。
  所以消息稍微灵通一点的盗匪,听说大夏军队的到来,便赶紧回家乡去,免得被抓去劳改。
  是的,大夏军队尤其热衷将盗匪抓去劳改,比如说抓去修道路、修水渠这些事情。
  土地革命、扫荡匪患,光是这两样政策,就足以让百姓归心了,百姓心向大夏朝,宋朝余孽便无处藏身了。
  有百姓带路,原本躲藏在山中的或者是大泽之中的流亡朝廷,俱都被一一捉拿归案,这么一来,大宋朝也就真正的亡了。
  等赵顼的几个儿子都被送回汴京之时,汴京已经大雪封城了。
  瑞雪兆丰年。
  明年又将是一个丰收年了。
  在灭宋尘埃落定之时,大夏朝的大兴八年也就此到来。
  也就是说,从欧阳辩入主大夏,已经是到了第八个年头了,而在这个年底,大夏灭宋,实现了南北统一!
  现在的大夏疆域,包括了原本西夏本土、之前被辽国占去的燕云十六州、大宋的疆域、以及交趾,疆域之大,已经很是接近汉唐了。
  如此之气势,以至于让大夏的文人齐声赞叹欧阳辩的武功,甚至有人喊出欧阳辩的武功已经齐汉胜唐了,但是,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出现,认为国虽大好战必危,他们认为,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到了可以休养生息的时候了。
  持这个观点的,就是以苏辙为首的三省六部主官,也就是说,基本上苏辙、章惇、吕惠卿等人都反对欧阳辩继续扩张了。
  “……往南之扩张,大夏已经深入南海,琉球以及琉球群岛都在我们的手上,交趾如今也是我们实际控制;
  往东我们甚至已经将九州岛都收入囊中,西南也都全部收回,大理国地势险峻,实在没有必要再去耗费国力;
  至于吐蕃诸部,那里高耸入云,以汉唐之盛,也没有对那里起心思的;
  北方咱们已经打到了大定府,再往北就是深入大漠了,哪些地方荒凉毫无利用价值。
  汉书中说道:“得其地,不可郡县也。。。。。。无城郭之居,委积之守,迁徙鸟举,难得而制。轻兵深入,粮食必绝;运粮以行,重不及事。得其地,不足以为利。。。。。。”。
  这样的地方我们占下来毫无用处,还得维持,实在是得不偿失!
  臣认为,大夏朝的疆域,到了今时今日,已经到了扩无可扩的地步了,还请陛下让天下黎民安心休养生息吧!
  只要我们好好地休养生息,让黎民百姓过上好日子,那才是最好的,那才是最符合天下百姓期待的!
  以陛下您的天才,在您的治理下,中国将会迎来一个辉煌无比的盛世,一个史无前例的盛世!
  既然如此,咱们何必去冒险呢,隋朝的前车之鉴还在那里呢,陛下!”
  苏辙苦苦相劝。
  欧阳辩笑了笑,摇摇头道:“子由,我知道你的用心良苦,但我也有我的苦衷……”
  苏辙怒道:“什么苦衷!我看你就是贪心不足!”
  欧阳辩苦笑道:“你听我说嘛。”
  苏辙哼了一声。
  欧阳辩道:“……按理来说,咱们现在的疆域自然是够了的,中央王朝的威胁大多时候只在北方,如今燕云十六州已经夺回,有长城庇护,自然是没有后顾之忧了。
  但是,事情没有那么简单,根据我的观察以及司天监那边提供的数据,我得出结论,一个小冰河时期已经到来,你该知道近十几年天气越来越冷,气候越来越干旱,而且也越来越五常,这就是小冰河时期来临前的征兆……”
  苏辙皱起了眉头,脸色变得凝重起来,关于小冰河时期的事情,欧阳辩与他们都有说过,苏辙他们去找了史料,的确也和欧阳辩的说法相吻合,且最近的气候的确不是很正常,这小冰河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
  “……小冰河时期到来,影响非常大,首先是咱们国内,会出现温度下降,到时候北方地区干旱、寒冷、粮食大规模出现减产,到时候北方是无法养活自己的,就得靠南方了。
  但南方的承受力也是有限的,随着人口的增加,南方会越来越不堪重负,所以我才在交趾、琉球、琼州下子,那几个地方处于亚热带,这干旱怎么也寒冷不至于影响到那边去,以后那边就是大夏朝的粮仓,也是大夏朝这艘大船的压舱石。
  但是,那还远远不够,以大夏朝如今的经济的发展,估计过个几十年的时间,大夏朝的人口就有可能达到几亿,人口会是现在的好几倍,到时候,交趾琼州这些地方加上,也是养不活的。
  所以,中南半岛这整块都得拿下来,有中南半岛作为压舱石,中原即便是在再怎么灾荒,也是不怕的。
  要拿下中南半岛,那么大理国也必须拿下,从上流而下,打他们就轻松多了,当然得与海上相互配合。
  第二则是北方,小冰河时期一旦到来,更北的地方会更加难以生存,他们要么往西北,要么只能扣关了,人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便会不顾生死。
  生存会促使他们形成一个统一的草原国家,子由熟知历史,想必是知道这一点的,每次中原形成一个统一大帝国之时,北面的邻居也会形成一个草原国度。
  如今女真部已经开始压过契丹了,女真内部估计要形成一个国家了,这个时候不出手,等到他们完全吞并契丹,到时候一个可能比拟汉时的匈奴、唐时的突厥,汉唐为了对付北方的邻居,花了多少的精力,子由不可能不知道的吧。
  所以,现在女真还没有成型,这个时候打是最经济的,咱们将契丹灭掉,然后进军东北,灭了女真,或者说将他们驱逐到西方去,让他们去祸害西方去,让他们为我们打前站……”
  “你还想打西方!”
  苏辙急道。
  欧阳辩呵呵一笑:“子由你先别急嘛,当年汉朝为什么一定要开拓河西走廊,是因为北方的敌人很难从北方长驱直入,他们一般都会从河西走廊入侵。
  现在河西四郡虽然在我们的手上,然而边上的黄头回鹘、吐蕃诸部、西州回鹘时时威胁河西走廊,还有河西走廊通往西域的出口被黑汗阻塞。
  咱们想要沟通西方容易受制于人,大夏朝今时不同往日,这条丝绸之道一定要抓在自己的手里,不然一旦被人掐住咽喉,大夏朝自己都可能不战而亡,宋朝的经济危机的可怕你是看到了的。”
  苏辙胸口如同被人锤了一拳。
  大宋朝的大萧条苏辙的确是看得心惊胆战,生怕这种惨绝人寰的事情发生在大夏朝,现在大夏朝经济蒸蒸日上,但若是遇到这种灾祸,恐怕大好国势,可能会就此倾颓!
  这怎么可以!
  这大夏朝是大家一起辛辛苦苦拼搏出来的啊!


第715章 君臣奏对!
  苏辙突然意识到,一个国家就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若是不能保持着进步,那么未必就能够保证安全。
  苏辙看着欧阳辩道:“虽然如此,但这个节奏必须拿捏好,一个国家的国力毕竟是有限的,你得答应我几个条件。”
  欧阳辩很是开心,因为苏辙是大夏朝最德高望重的大臣之一,如果他反对这个事情,到时候会多出很多的麻烦,但苏辙如果同意,那么推进起来就轻松多了。
  “好,子由你说。”
  苏辙道:“首先,发动战争之前,规模要控制好,尽量减少倾国之战。”
  欧阳辩点点头:“那是当然,不过你也可以放心,当世没有谁能够值得我们倾国之力去攻伐了。”
  苏辙点点头道:“其次便是时间的问题,不可以连续发动战争,至少要给国民留下喘息的机会。”
  欧阳辩笑道:“这个是自然,不过你放心,咱们大夏的国力会越来越强,强到发生战争,国内民众都察觉不到太多的地步。”
  苏辙点点头:“如果是这样的话,我自然没有意见,不过,还是有一个问题得提前说,不能两线甚至三线作战。”
  欧阳辩皱起了眉头:“这个倒是需要讨论一下,因为时机问题原因,这个恐怕是难以避免的,比如说咱们去攻伐辽国,自然是搂草打兔子,一个都不放过,如果将打辽国与打女真分开,女真就有可能趁机壮大实力,这样咱们反而给女真做了嫁衣。
  还有如果打回鹘,那一条线上的吐蕃以及高州回鹘,最好还是一起下手,毕竟路途遥远,多次发动战争经济上划不来,一次性解决在成本上更加合算。”
  苏辙:“……”
  “这个你看着来吧,反正原则就是,不能打断国内的经济发展!”
  欧阳辩笑了起来:“嗯,这是第一要事,对了,现在有一个事情比较重要,我们得抓紧落实。”
  苏辙问道:“什么事?”
  欧阳辩伸出两只手指:“一个事情,或者说两个事情,其实是一体的,就是关于裁减军队的问题。”
  苏辙诧异道:“你不是打算打仗么,怎么可以裁减军队?”
  欧阳辩笑了起来:“有几个考虑嘛。
  第一是有些士兵年纪已经偏大了,这些人也该让他们回归家乡,好好地过日子去。
  第二是咱们的军队也需要进行精简了,之前西夏全国军队大约有四十万人,后来咱们打陕西六路、淮河以北地区时候,收编大宋军队大约有五十万人,在之后与辽国作战,又有大约三十万汉人军队投降,这一次灭宋,投降的更多,大约有六十万左右的军队,加上海军的十二万左右的军队,咱们大夏已经接近两百万军队了,这么庞大的军队,一来对咱们的财政负担太大了,二来是咱们根本不需要这么庞大的军队。”
  听到欧阳辩如此说道,苏辙还是有些不确定:“你确定不需要,在你的计划中,东征西讨、南征北战,接下来要打的战可不少哦。”
  欧阳辩笑道:“是的,咱们打仗,不能光看人数,还得讲究贵精不贵多,接下来咱们要打造的是精兵,如果对西域用兵,我打算最多就是出几万级别的骑兵,再多就不行了,对后勤压力太大。
  只要咱们的军队建设得好,即便是人少,但战斗力一样不会下降,接下来两年时间,军队将会再次进行提升,裁兵与建设同步开始,这个事情我会与兵部那边协调,不过子由你这边要做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
  苏辙闻言精神一振:“季默你说。”
  欧阳辩道:“在我的计划中,咱们只需要保持120万左右的常备军队就可以了……”
  苏辙一惊:“咱们要裁掉接近80万的士兵!这么多的士兵该怎么安排啊,稍微不慎,很可能会酿成大乱的啊!”
  欧阳辩点头道:“没错,这个事情非常重要,不过子由你也别担心,你听我说完。
  裁撤的这八十万军队,年老没有知识的士兵,这些人要妥善安置,有家属的已经享受到了军属的待遇,多给一点钱就好了,至于没有军属的,则是要多给一些田地,他们的婚姻问题也要当地多操心一下,有田地有婆娘,就闹不出乱子来。
  但里面会有大部分的是学过知识、觉悟较高、战斗技能也高的,这些人的确不能任由他们流向民间。
  这部分的人主要有两个去处,我有一个设想,子由你帮我参考一下。
  一个是我要建立一个全国性的维护统治秩序而设置的武装性质的治安行政力量,这个力量我称之为察警,察警包括了刑事察警、治安察警、交通察警、巡逻察警、武装察警等等,这主要是对内的,以后剿匪这种事情,根本无需军队去处理,军队主要就是对外的。
  另一个便是基层组织,古时以来说什么‘皇权不下乡’,其实不是什么规则,也不是什么避讳,而是他们没有这个能力,皇权下乡的好处太多了,基层百姓若是能够组织起来,能够发挥的力量就太大了。
  以前乡里总是会出现宗族盘踞、乡村恶霸鱼肉乡里这等事情,如果建立起基层组织,有咱们有组织有纪律的战士带领的基层组织,不会允许有这样的事情发生的。
  而且这个时机刚刚好,咱们大夏土改将土豪劣绅都扫了一遍,正是乡里出现权力真空的时候,这个时间建立乡村组织,很快就能够扎下根来,以后朝廷对乡村就能如臂指使,国家的力量便是来之对人民的组织程度,能够组织的人越多,国家的力量就越大!“
  苏辙整个人都听傻了。
  欧阳辩的设想不是天方夜谭,反而苏辙听出里面蕴含的重大的机遇,一旦大夏把握住这个机遇,大夏将会成为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
  但是,要实现这么大规模的组织,苏辙感觉还是有些心下没底,尤其是需要投入的经费。
  “……季默,你的想法的确是很棒,察警体系对社会稳定帮助极大,基层组织能够保证国家对于乡村的把控,但是这都是要花钱的啊,而且是花大钱,这钱从哪里来?”
  欧阳辩一笑,苏辙的考虑的确是现实的问题,先不说基层组织的问题,就说察警体系,后世清代的时候,据何刚德《客座偶谈》卷一称:庚子(年)前,中国无警察,余到苏后始创办。
  端午桥制军告余曰:“以中国地大,只求一里有两警察,年已需五万万银。以全国岁入,办一警察尚且不能(注:当时岁入未至四万万银),何论其他?“
  渠倡言立宪,喜办新政,所言竟与之反,不知何意?嗣后,各县勉强兴办,小县二三十人,大县亦不过五六十人。民国成立,遂逐渐扩充警力……
  察警体系因为是维持国内秩序的,所以少了没有用,必须形成一个完善的体系才能够达到治理的目的,后世的察警系统一共有一百八十万人,对于大夏来说,的确是一个很大的负担。
  欧阳辩点点头道:“子由你说的是,目前来说,这个支出无非就是给军队或者给察警系统建设的费用,相差不会很大,以后察警系统要扩大满足需求,还需要几年的时间,现在先搭框架,不会费费很多的钱,等以后要扩大了,南方的经济也尽数恢复,到时候大夏也不缺钱了。”
  说到南方,苏辙脸上出现了笑容,接手江南的时候,江南百业凋零,但局势以稳定下来,江南海商的回归以及远洋集团的大订单采购,江南顿时重新焕发出活力来,半年的时间,江南焕发出来的经济活力,比北方都要强劲得多,江南果然不愧是江南!
  苏辙预计到了明年的时候,江南诸路将会重新攀升之国家最富裕的几个路,经济中心向南转移,这是千年的大势,即便是欧阳辩也无法逆转。
  江南本身的工业基础就是大宋最强的地方,虽然说这几年因为大萧条以及工业机械推广变得落后,但老基地的潜力依然是存在的。
  在江南重新回到海上的时候,对外贸易畅通,产业轰隆开动起来,江南几百万熟练工人全力开始生产,之前有多凋零,现在就多有活力。
  大宋朝的时候,江南几个路的赋税占了大宋朝岁入的一半,后来欧阳辩在荆湖北路推行大开发,这才不让江南几路独领风骚。
  可以说,南方的回归,在不久的将来,将会让大夏朝的岁入增多几倍是没有疑问的。
  有了南方打底,苏辙倒是对建设一个察警系统有了底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