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2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西夏朝廷之前所谓的倾国之战,其实也就是翔庆军、中央军以及汴京的几个军司合力而已。
因为其他的部落军司朝廷指挥不太动,尤其是战事吃紧的时候,更得考虑部落的承受能力。
而如今西夏却是掌控了全国几十万军队,并且据间谍汇报,权相欧阳君屠戮党项贵族,并且实行土地革命,将全国的农场牧场组建成一个中粮集团,每一个农场牧场都处于中粮集团的直接治理之下,昔日的部落已经全数成了历史。
这是个更加有战争潜力的国家。
这是赵顼自己的判断,也是西军的判断。
西军统帅种谔的判断赵顼还是信得过的,这两年种谔不断地请求扩军等等事宜,虽然朝廷上下反对的声音不少,但赵顼还是顶着压力给补了不少的钱粮,当然编制是不给的,但钱粮不能少。
这是一大笔的开销。
而所谓的官制改革省了两万贯,其实就是发薪水的时候少了两万贯。
实际上这次改革的期间,新造各种官服、官印、调整办公地点、各种文书的修改等等之类的东西,花费何止百万贯!
这还只是中央,如果想要推广到地方,这个费用至少得千万贯!
不客气的说,现在大宋的财政就像是一个大筛子,多少钱放上去都会尽数漏空,就目前的这些收入看起来可观,但还是年年赤字,今年的秋收一盘点,然后算一算该付出的款项,得,一过手又都全没了。
赵顼的头痛症很大程度源于五路伐夏的惨败,可是天天晚上发愁没有钱用,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当家不容易啊。
“爱卿对于改善财政之事有什么策略?”
赵顼颇为期待问道。
曾布到:“其实前些年朝廷的市易法就是很不错的方法,只可惜让某些人给破坏了,甚为可惜。”
赵顼心中惊讶,忍不住看了曾布一眼。
其实从一开始,他为什么重用曾布,其实就是因为曾布总是不经意间暴露出对欧阳辩的不满,正好赵顼自己对欧阳辩也颇为防备,于是他舍弃吕惠卿等人,专心提拔曾布。
之前给欧阳辩上谥号的时候,曾布与吕惠卿、苏轼等人闹得很不愉快,据说连曾巩都对曾布颇为不满,那时候赵顼觉得还是很不错的,因为如果用的都是欧阳辩的人,他心里也不踏实。
之后果然曾布对嘉佑二年的同年颇多打压,这也是赵顼自己乐见的。
说实话的,嘉佑二年榜如今的势力颇大,还有一个所谓央行系官员,已经占据了大宋官场的半壁江山。
之前赵顼为什么贬谪欧阳辩,其实也是因为发现了这一点,害怕尾大不掉,干脆将欧阳辩送去地方好了。
第559章 重启市易法!
当然,对于欧阳辩的意外,赵顼感觉还是挺悲痛的。
只是赵顼有时候还挺纳闷曾布对欧阳辩的恨意为什么那么大。
据他所知,欧阳辩对曾家兄弟几个可真不错。
曾巩的父亲英年早逝,靠着家族的帮忙,曾巩几兄弟撑到了成年,然后赴京赶考。
虽然说有家族的帮助,但囊中毕竟羞涩,欧阳辩从一开始就让曾氏兄弟住家里,供吃供喝,后来曾氏兄弟结婚,欧阳辩还借房子给他们结婚。
而欧阳辩的父亲欧阳修身居高位,曾巩是欧阳修的弟子,因为欧阳修对曾氏兄弟也颇为看重,屡屡推荐提拔。
按理来说,欧阳家两代人的付出,这等恩情如天高如海深,曾布该感激涕零才是,怎么每次都在暗暗给欧阳辩使坏呢?
而且,现在欧阳辩都已经作古了,曾布还不忘抹黑一把,这是什么仇什么怨啊?
赵顼心中有些不悦,但并没有表现出来,而是说道:“市易法是个好法,奈何那些商人不愿意接受,如之奈何?”
曾布摇摇头道:“当年就没能好好执行,当时虽然是我在执行,但吕惠卿等人总是在阻拦,后面商人阻止罢市,市易法还没有执行就胎死腹中了。”
赵顼点点头:“市易法虽好,但就算再次启动,就怕那些商人还是会再次罢市来对抗。”
曾布笑道:“当年是因为有人在背后支持,加上那个大宋商会串联,现在那些奸商的背后已经无人撑腰了,我们只要将大宋商会给取缔掉,那些奸商就会如同一盘散沙一般。”
赵顼眼睛一亮:“可行?”
曾布肯定地点点头:“只要陛下下定决心,肯定可行,市易法是良法,也并不伤害正当商人的利益。
而被伤害利益的商人,那就不是什么正经商人,是欺行霸市的奸商。
他们若是敢冒头,正该整治一番,这些年也闹得不太像样了。
明明是四民之末,却一个个衣则绫罗绸缎、食则山珍海味、出行则豪车楼船、住则雕栏玉砌,如今整个社会风气浮躁,渐渐有笑贫不笑娼之景象。
堂堂汴京城,很多人不失收复北境,却在汴河边上犹唱后庭花,此乃亡国之兆矣!”
曾布正气凛然,站在花丛中,如同忧国忧民之良相。
赵顼一下子就被触动了,忍不住问道:“外面当真是这般奢靡?”
曾布痛心疾首:“陛下若是不信,可以到西湖城看看,看看现在风气是何等浮躁,民间又是何等奢靡,富者酒池肉林,贫者三餐无着!
那些商人,依靠着资本掠夺财富,一个个家财几百上千万贯,而咱们国家,却一贫如洗,如此下去,国家危矣!”
赵顼被震惊到了,吃惊道:“大家都说藏富于民,官不与民争利,难道是错的么?”
曾布摇摇头道:“这话也没错,其实还是有不少好的商人的,但是奸商很多,他们挣了那么多钱,却还是要偷税漏税,千方百计与国家争利,这样下去,肯定要伤害到国家的根本的。
其实大部分人还是好的,只是作为好的朝廷,本不该有漏洞让好人变成坏人,市易法便是这样的良法,只要将他们置于朝廷的监管之下,他们没有了可资利用的漏洞,自然而然就只能当一个好人了。”
赵顼点点头:“的确是如此啊,既然出发点是好的,也有执行的方法,那倒不妨一试,曾爱卿可愿意来主持市易法重启事项?”
曾布大义凛然道:“此事得罪人虽多,但作为臣子,以身赴国难也是理所当然,陛下,臣愿意!”
赵顼忍不住感慨道:“铁肩担道义,曾爱卿真纯臣矣!”
曾布感激涕零:“陛下才是真英明之主,登顶以来,清丈田亩、税赋改革、经济发展等等各项丰功伟绩,哪项不是陛下的功劳!”
赵顼脸色有些发红,悄悄地看了一下跟在身后的起居注官。
君臣二人惺惺相惜起来。
……
曾布如沐春风。
他大步走进中书省。
经过改制之后,曾布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因为不再另设长官,只以左右仆射分别兼任两省侍郎,也就是说,这里便是以他为尊了。
以前的制置三司条例司已经解散,各项权力也被归于中书五房之下,如今的大宋,他曾布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曾布刚刚走进中书省,蔡京就赶紧迎了过来。
“上辅,您来了?”
曾布看到蔡京,只是点点头。
蔡京之前被贬黜,后来曾布上位后,苦于没有自己的班底,嘉佑二年的同年他并不想用,甚至有点可以打压,于是启用了在州县的蔡京,如今的蔡京是中书舍人,算是曾布的得力手下。
曾布越过蔡京往签押房走去,走了几步,突然回过头来,蔡京微微带着谄媚的笑容映入眼帘,曾布不由得一笑:“元长……”
蔡京听到曾布呼唤,赶紧一溜小跑来到了曾布的身边:“上辅请吩咐。”
曾布拍了拍蔡京的肩膀:“元长,我记得当年的市易法执行之事,是你负责的吧?”
蔡京一惊:“上辅,当年是我主持市易司,但那也是无奈之举……”
曾布笑了笑:“别怕,我不是要翻旧账,市易法是良法,不过是被某些人给坏了事罢了,现在陛下也觉得当年没有果断执行是失策了,打算重新启动,你这当年的执行人,倒是可以借此再进一步了。”
蔡京大喜道:“那要请上辅抬举了。”
曾布微笑点头:“嗯,好好干。”
说完曾布就往签押房走去,后面的蔡京大声道:“必然不辜负上辅的希冀!”
蔡京的声音引起了许多人的注意,有的人脑袋往外看来,蔡京却是弓着腰,等曾布消失在门外,这才起身,有些人脸上露出鄙夷之色。
蔡京却是毫不在意,反而有些得意洋洋,口中嘟囔道:“你们懂个屁,我记住你们了,等我上位了,一个个要你们好看!”
第560章 这两个路,我都要了!
或许是因为缺钱的原因,重启市易法的决议很快就下来了。
诏书从中书省发出,发送到门下省。
给事中蔡确收到诏书的时候不由得一愣,赶紧仔细地看了看。
一会之后,他的脸上露出笑容。
他将诏书往怀中一揣,就往王珪的签押房走去。
最近的王珪歇了一段时间,倒不是因为生病,主要是因为生气。
原本元丰改制赵顼承诺的是让他当首相,但最后被曾布联合赵顼给骗了,气得他躲在家里好长时间,最近是因为赵顼的催促,这才算是重新出来了。
王珪脸色恹恹,一看就知道心情抑郁。
蔡确走了进去。
看到蔡确,王珪还是浮上一些笑容的。
蔡确会做人,而且也没有像前世一般继承王安石的遗志,和变法派坚决站在一起,在变法中,他发挥的作用不大,因此并没有受到更多的指责。
而‘三旨相公’王珪嘛,对变法不变法的,也并不太在乎。
所谓三旨相公,便是除“取圣旨、领圣旨、得圣旨”之外,其余一事不做,反而是因为比例千仞无欲则刚的想法,让他超然物外,所以对蔡确这样曾经的变法党人也并没有太多坏的影响,反而因为蔡确善于做人,而对蔡确另目相看。
“持正来了啊,有什么事情吗?”
王珪温声道。
蔡确赶紧从怀中掏出诏令来:“上相,这是陛下诏令,因为比较重要,我就先拿过来让上相审核了。”
王珪接过一看,不由得脸色大变:“市易法,这等恶法怎么又拿出来了!”
蔡确点点头。
王珪脸色连变,拿着诏书走了两圈,之后才颓然坐下,叹了口气,拿起笔签字盖章。
蔡确露出不意察觉的笑容。
蔡确回到自己的签押房,赶紧签字并且将其发向尚书省。
元丰改制后,中书省主决策,门下省主审核。
当门下省通过之后,尚书省便可以执行了。
通过蔡确这里之后,这份诏令已经形成真正的政策了。
当天蔡确没有选择加班,早早就回了家,回到家就钻到了书房,写了密信,交给心腹下人,下人会将其送到某处,经由特殊的渠道送到西面去。
……
大宋朝的保密意识并不好,只是依靠着这个时代天然的地域隔绝,但很多决策对内部的消息灵通之辈,简直就是个筛子一般。
市易法重启的诏令刚刚通过门下省的审核,消息就如同快马加鞭一般在大商人之间传播开了。
一时间汴京城的商界哗然,尤其是集中了大宋朝百分之四十财富的西湖城,更是如同滚水一般沸腾起来。
可这一次不像上一次,重新启动的市易司动作非常快。
在诏书刚刚出来的时候,就立马召集了开封府的人马,第一时间封了在西湖城的大宋商会总部,将林通、杨德昌等人给控制了起来。
姜汝成、陆采薇等人因为都去了庆州,所以躲了过去,但大宋商会立时瘫痪了。
大宋的商界剧震,这种震撼从汴京往所有的州县传去。
……
兴庆。
欧阳辩身穿单薄夏服,屋内堆着冰块降温,但依然有微汗濡湿后背。
从进入兴庆之后,他就再也没有什么闲暇的时间,每日要么处理大量的事情,要么就是思考一些很是重要的事情。
当然这是因为能够用的人太少了。
西夏虽然不算很大,但终究是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事务是需要一整个政治集团才能够处理的。
西夏的受教育人口太少,也就是经过几轮的在汉人之中举荐人才,又通过初级的科举,筛选出一部分的基层管理人员,才算是将整个架子撑了起来。
可即便是如此,部落制度已经消解的西夏,如今的基层形成了以商业结合基层管理为主的模式。
这种模式效率挺高,但也只是一个过渡而已,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章惇急匆匆而来,外面的热浪让章惇浑身汗迹斑斑。
进来之后,在欧阳辩的桌子上倒了一杯冰沙一饮而尽,这才算是缓了一口气。
欧阳辩熟视无睹,只管处理自己的事情。
章惇递过去一封密信:“东边来信,发生大事了。”
欧阳辩接过一看,忍不住笑了起来。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子厚,发动吧。”
章惇也忍不住笑了起来:“有点不厚道,但我还是想笑。”
欧阳辩哈哈大笑起来。
“嗯,有他们这一波操作,以后西夏的经济就不愁了,叫寿翁等人都来开会吧。”
章惇兴冲冲去吩咐找人来开会了。
过了半个时辰之后,会议室里人头涌涌,虽然角落里已经堆砌起了冰山,但会议室里的汗臭味依然无法避免。
欧阳辩毫不在意,直接开门见山道:“五日前,宋朝重启市易法,商界大哗,这是个非常好的机会,我们的计划要尽快执行了。
寿翁(种谊)、骏良(折驹)、仲止(种遏)、鞠季阳、饶芝瑛、兰绍华、桑仲良……”
欧阳辩每叫到一个名字,就有一个人立即起立。
欧阳辩扫视了一下已经渐渐杀气腾腾的会议室,拿起教鞭,指向桌上硕大的沙盘,在秦凤路、永兴军路打了一个圈。
“秦凤路、永兴军路,我全都要了,一个月后,我希望能够在庆州工业园开招商会议!”
众人齐声应是,声音里面满是振奋。
他们的神色并没有吃惊,反而是充满着建功立业的期望。
因为这个策略是经过许久时间的讨论得来的,只不过是因为宋朝的市易法,让这个计划提前了。
会议散后,林希找到欧阳辩。
“季默,军粮、军备等我们都已经准备好了,我们三司还要准备些什么?”
欧阳辩笑道:“准备招商吧,此次市易法,我们可以趁机招揽一波宋商了,咱们要保住庆州工业园这个西部工业中心,然后再招揽一波顶尖的宋商,以后你们三司就不愁钱了。”
林希笑得很开心呢:“这一次如果能够打下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咱们大夏就真的拥有制霸天下的实力了!”
欧阳辩笑了起来。
第561章 守城!
秦凤路和永兴军路,包含了之前的所谓陕西六路,这个地方,也就是大秦故地。
秦国以这里为根据地,横扫六国;李渊从太原起兵,夺取了关中,才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听到林希的话,欧阳辩点头道:“嗯,拿下陕西六路,就可以与现在的国土连成一片,这样一来,进可攻退可守。
河套有马、灵州沟通西域、关中沃土千里,又有雄关以拒宋,届时宋商被市易法逼迫,竞投我西夏……”
欧阳辩笑了笑道:“……届时随时可以打通出海口,将这大宋变成南宋,咱们西夏北拒辽国,南抵南宋,那时候我们就要成为天下公敌了。”
林希想到那个场景,不由得悚然而惊:“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