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192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92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欧阳辩看到的是市易法对商业的破坏,而赵顼想必看到的是在市易法执行的过程中,官府从中会得到暴利!


第436章 兹事体大!
  陆采薇等人因为从各地赶来,时间也并不一致,有的人早到,有些人晚到,因为时间紧迫,欧阳辩也不等所有人都到齐,来一个就给讲一个。
  陆采薇就在汴京,来的是最快的。
  守孝期间,女眷是不能在墓园中的,若是被人看见,那是要出大事情的。
  所以陆采薇悄悄到来,保密工作做得相当好。
  陆采薇到来之前,于谋和他倒是说了一些事情,所以倒是没有误会欧阳辩找她来是解决某些问题的,所以倒是颇为坦然。
  不过见到欧阳辩的时候,陆采薇的眼眸如丝,呼吸加重。
  欧阳辩也不由得心动。
  不过小不忍则乱大谋,欧阳辩尽快进入正题,将情况给陆采薇介绍了一遍。
  陆采薇快速进入状态之中,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按照四郎的说法,若是市易法当真执行,那么首当其冲就是我们了!”
  欧阳辩点点头:“市易法最终会演变成吞噬一切的怪兽,别信什么只在大城市、边境设置市易司的说法,苦活累活没人愿意干,但有利可图的肥差大把人抢着干,一旦尝到好处,朝廷肯定会将市易司开遍整个大宋,甚至连农村都不会放过。
  而且涉及的商品不仅仅是大宗货物,甚至一些日常用品他们也会想方设法纳入控制之中。”
  陆采薇震撼地张大了嘴巴:“不至于吧,这样做朝廷是完全不要脸面了吗?”
  欧阳辩只是呵呵一笑,这可不是他的臆测,而是历史真正发生过的事情。
  从孕育市易法的第一天起,就根本不是为了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而是为了与商人争夺利润,增加国家收入的。
  历史上的熙宁三年,秦凤路的王韶在边境地区了解到,秦凤一路与西蕃诸国连接,蕃中物货四流,而归于我者,岁不知几百千万,而商旅之利尽归民间”。
  这令人眼红的商业贸易利润,王韶想从商人手中夺过来。
  他建议政府直接参与并控制边境贸易,在秦凤路设立官商机构市易司,“借官钱为本,稍笼商贾之利,即一岁之入,亦不下一二十万。”
  这个建议,正好与宋神宗“国用不足,留意理财”的想法一致。
  宋神宗也认为“官为出钱市之,复令坐贾量出息,以赊价入官”,而“官又收息”,是一
  条有利可图的富国之路,同意批准了王韶的建议。
  这便是市易法的起始。
  由此可见,从孕育市易法的第一天起,就根本不是为了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而是为了与商人争夺利润,增加国家收入。
  初衷如此,那么之后的演变便可以窥见了。
  苏辙在他自己的文章中说过:“今自置市易,无物不买,无利不笼,命官遣人贩卖南北,放债取利,公行不疑。”
  司马光更说过,市易司“遣使坐列贩卖,与细民争利。”
  虽然苏辙和司马光都是反对派,但宋神宗是变法的领导者,总不至于愚蠢到自己攻击自己吧?
  宋神宗是这么说的。
  “市易,如米麦类能平价便民,固好;其它细微须害细民,缘市易务既零买,即民间卖买不得。”
  这话意思是,如果米麦之类的能够平价便民当然最好,如果存在一些损害小老百姓的小细节,就不要在意啦,因为市易司既然在经营了,民间就不要再插手了。
  说明白一点便是,你们要为国家做出贡献嘛,国家需要,你们就不要争抢啦的意思。
  这就难怪后来连耕牛、药材、芦席、水果、梳朴、冰块这些小商品都不放过,以至于所有的商人小贩叫苦连天,关门失业的现状。
  在欧阳辩的计划中,是要培育出一大帮新兴资产阶级来对抗原有的地主阶层,如果任由市易法公布,到时候这些刚刚崛起的商人就得破产大部分,别说什么资产阶级了,乞丐流民倒是到处都是了。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
  陆采薇想到市易法发布的后果,浑身都开始发抖起来,以她的见识,自然知道市易法若是发布,对于商业来说就是天塌地陷的打击。
  欧阳辩眯起了眼睛,和陆采薇耳语了一阵,然后才道:“这些你给我记住了,我马上进京,你在这里等着杨总、张总他们,等他们到来,你务必和他们说清楚,然后等我消息,若是我那边事有不谐,便需要发动了!”
  陆采薇大力点头:“四郎,你放心!不过,你现在还在丁忧期间,就要外出么?”
  欧阳辩点点头:“没办法,兹事体大,不得不破例了,市易法一出,百业凋零,大好局面一朝尽丧,离着亡国也就不远了……这是我十几年的心血,我不能让他们破坏掉。”
  欧阳辩这话说出来,颇有些风萧萧易水寒之感,不过局面的确是相当残酷就是。
  这一次,说不得师徒俩就得撕破脸皮了……
  唉。
  欧阳辩叹息了一声。
  至和二年。
  “叔父你好,我是父亲的幺儿欧阳辩。”
  “原来你就是明月几时有啊?”
  这是第一次见面。
  ……
  “叔父,今日我父亲聊的事情你不太感兴趣吧?”
  “你看出来了?”
  “叔父志不在此,我是看得出来的。”
  “那你觉得我志向在哪里?”
  “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叔父想的是文正公干过的事情吧。”
  “祖宗不足法,天命不足畏?”
  这是第二次见面。
  ……
  “……我还以为你只是个胸无大志的稚童,虽然聪明伶俐,但却是甘于平庸的庸才……”
  “……没想到你竟然胸怀如此宏大的志向,而且这志向也着实震撼人心,你这四句扩展了古今士大夫的胸怀和志向……”
  “我不能看着一个良才走上歪门邪路,我决定了,我要收你为徒!”
  “出去,请您出去,我不想读书,也不想科举,您以后莫要再说什么收徒不收徒的!”
  “……收你为徒的事情我已经决定了,我会和你父亲说的,他一定会答应的,所以你也别动歪脑筋了,准备好和我好好读书就好了。”
  这是第三次见面。
  三次见面之后,他便与王安石结下了师徒之名分,在那之后,王安石为了欧阳辩的科举操心出力,欧阳辩则是推动王安石走上更高处,师徒两个探讨变法的种种事宜,一路相互扶持,又联手推动均输法、免役法等政策……
  欧阳辩叹息了一声。
  这便是政治。
  政见不同,师徒也不免反目。
  王安石自有他的坚持,但欧阳辩的目光看透千年,对的便是对的,错的便是错的,前面是深渊,他总不能任由王安石带着大宋朝一头扎进去!


第437章 都是这番德性!
  一辆没有任何标志的马车在御街麟麟而行,边角露出半张脸。
  曾布抬头看了看,不由得一愣,那一闪而过的半张脸似乎颇为熟悉,似乎是那个许久不见的故人,不过他并没有在意,因为那个故人还在丁忧,根本不可能出现在汴京城里。
  曾布催促前面的车夫快点行进,制置三司条例司里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呢。
  那辆没有标志的马车汇进车流之中,然后在某个巷子消失不见。
  王安石府邸门口,一辆马车悄然而来,一个身材昂藏的青年下了马车,抬头看向门匾。
  门子颇有些倨傲地看了一眼,这一看顿时跳了起来:“四郎怎么来了?”
  青年笑了笑道:“福伯,好久不见。”
  福伯赶紧打开侧门,急声道:“快进来快进来,莫要让人瞧见了!”
  欧阳辩笑了笑,快步走上台阶进了门,福伯赶紧将门关上,忍不住絮叨道:“四郎啊,你不是在丁忧吗,这怎么还到处乱跑,要是让人看到了,那怎么办呐!”
  欧阳辩笑了笑道:“没事,福伯,我行踪很谨慎的,老师在吗?”
  福伯点头道:“在呢,好了,我就带你到这了,你自己进去就好了。”
  欧阳辩笑着点头,抬脚就往里走。
  欧阳辩来到大厅,王安石在大厅里与王雱说话呢。
  王安石父子看到欧阳辩,不由得都愣了愣。
  王安石还没有说话,王雱就惊喜道:“季默,你怎么来了!”
  欧阳辩笑了笑叉手行礼:“老师安好,师兄安好!”
  王雱快跑过来,一拳打在欧阳辩的肩膀上,惊喜道:“好家伙,越来越是健壮了!”
  王安石指了指下首的椅子,轻声道:“季默坐下说话吧。”
  王安石的语气清冷,欧阳辩心下一个咯噔,心中有了不详的预感。
  欧阳辩落座,还待寒暄一番,王安石却直接问道:“季默,此番违制回来,是有什么大事吗?”
  王雱感受到了父亲的态度,不由得有些惊愕。
  父亲一向对自己这个师弟极好,说话都是颇为温和的,即便是训斥的时候,那也是恨铁不成钢的语气,今日的语气却是带了清冷,距离感极强。
  王雱看向欧阳辩。
  欧阳辩叹了一口气:“老师猜得对,弟子的确是有大事归来。”
  王安石呵呵一笑:“你欧阳季默历来不做落人话柄之事,更不会冒险,你来自然是有大事,这一点我还是很了解的,而且……是因为市易法吧?”
  吕惠卿等人虽然被闲置,但终究还是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人,条例司的动向他们也都是知道的,而条例司最近的大事便是在制定市易法,那么欧阳辩此次回来的目的便不难猜测了。
  欧阳辩点点头:“老师……”
  王安石举起手止住了欧阳辩的话:“你若是想阻止市易法,便无须多言了。”
  欧阳辩双眼一眯。
  王安石竟然决绝到这个地步,竟然连话都不让他说。
  王雱有些吃惊,对王安石道:“父亲,还是听听师弟怎么说吧?”
  王安石摇摇头:“季默想要说什么我都不用听便知道了,无非就是维护市场商品流通、官不与民争利、商税乃国之重利所在这么一些话罢了,这些年我也听季默说了太多太多了。
  可是,经商既然如此厚利,又何必让那班贪婪的商人获利呢,让朝廷直接获利不是更好么?
  如果朝廷设置市易司,那么相比起来,朝廷能够获得的利益何止是现在的十倍百倍?
  重农抑商原本就是历朝历代的国策,大宋不抑制商业,朝廷参与经营,商人无非就是在某些行业无法垄断而已,生意还是照做不误,又有何妨?”
  听到王安石的话,欧阳辩心中凉了一半。
  王安石不是不懂,而是不愿意懂。
  想来也是,这一世的王安石可不是前一世的王安石,经过自己这么些年的各种熏陶,怎么也不至于不懂。
  其实就是有所取舍罢了。
  让朝廷获利,便能够迎合赵顼的心思,便是王安石的功劳。
  如果王安石能够让朝廷获利十倍,他便是大功臣,他便可以获得赵顼最大的信任,他心中的理想便可以在赵顼的支持下去实现。
  至于那些商人,在他的眼里都是可以牺牲的对象。
  至于王安石为什么要做出这样的选择,欧阳辩也是心知肚明。
  这一世有欧阳辩这个变数,王安石在赵顼并非必不可少,甚至只是个代替品,这一点王安石想必心中清楚。
  而且因为欧阳辩的存在,政事堂并非是王安石的一言堂,王安石依然受韩琦掣肘。
  这让他很有危机感。
  保甲法被暂停下来给王安石铛铛铛敲起警钟,这个事情让王安石心中清楚,他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受赵顼器重!
  想要真正获得赵顼的支持,便需要迎合赵顼的需要。
  所以王安石祭出这么一招,恐怕也是迫不得已了。
  欧阳辩叹息了一声,这样一来,王安石这边怕是停不下来了。
  自己的劝阻恐怕是没用的,因为王安石不仅将韩琦视为对手,恐怕将自己也视为威胁了,尤其是因为自己阻挠保甲法和保马法的实施,让他怀疑自己是不是属于保守派那一边了。
  “老师,是弟子唐突了!”
  欧阳辩道。
  王安石微微点头:“留下来吃饭吧,你师娘挺惦记你的。”
  欧阳辩轻轻摇头:“弟子重孝在身,贸然拜访已经是冒昧了,怎么敢叨扰,老师,弟子这边去了。”
  说完欧阳辩转身离去。
  王安石张了张口但没有说话,只是看着弟子消失在照壁之后,良久之后才叹了一口气。
  欧阳辩走出大门,和福伯道了别,便上了马车,轻轻跺了跺脚:“回新郑!”
  马车回头往城外驶去。
  欧阳辩透过车帘看着离自己越来越远的汴京城,以及旁边宏伟的西湖城,他终于是嗤笑了一声。
  “都是这番德性!”
  欧阳辩狠狠地骂了一声。
  这一次,他原本是打算见了王安石,再去见赵顼的,但王安石的态度已经表明了一切。
  赵顼那边不见也罢了。


第438章 天崩地陷一般的危机!
  汴京城城南的宣化门外大道一侧,是一个庞大的工厂,占地足有几百亩,每日里进出皆是相当庞大的四轮马车。
  四轮马车有专门载人的,也有载货的,哦,其实也不能叫马车,因为还有给牛、驴、骡设计的多种类型的四轮车。
  这个工厂就是四通车行的汴京城总部。
  因为四通车行的老板林通是一个传奇人物,原本只是一个小小的造车工坊的小伙计,因为研发出四轮马车转向轴,恰好遇上了农行的商业贷,又恰好遇上了央行在全国范围内修建水泥路,又得益于经济的爆炸性发展,四通车行因此急剧膨胀为大宋朝最大的造车厂商。
  如今四通车行的四轮车在全国各路的道路上奔跑,每年几百万贯的净利润,而随着水泥路还在不断地扩张,四轮马车的需求还在不断地膨胀。
  即便近期因为保甲法引起的经济下行,也没有影响四轮车的销量,因为四通车行已经形成了品牌效应,四通车行出品的车也的确是质量过硬,而且转向轴技术的确领先其他的厂家,所以销量并没有受到影响。
  林通带着一帮技校出身的高管在巡察汴京总部的生产,技术总监林迪和林通汇报道:“……经过一年多的调整,咱们总部已经形成了流水线作业的能力。
  木材处理、车轮、车轴、转向轴、车底盘、刹车系统等等零部件都形成了流水线作业,虽然按照技术要求来说,这个分类还是有些粗糙了,但形成的生产力依然是惊人的。
  在同样的人力之下,用了流水线来生产车辆,不仅标准化程度更高,而且效率更高,同样人数下,效率提高了大约四倍左右,也就是说,咱们汴京总部每年可以生产的车辆,几乎达到了车行全年生产车辆的三成左右!”
  “嘶!”
  林通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种效率着实是惊人。
  林通平稳了一下心态,沉吟了一下道:“这是个重大突破,林总监辛苦了,吴总……”
  一个账房模样的年轻人赶紧道:“在呢,林董。”
  林通回头和年轻人笑了笑:“你们这帮年轻人真是了不得啊。”
  年轻人吴毅是四通车行的财务总监,闻言笑道:“林董,您夸错人了吧,这技术突破是技术部完成的。”
  林通哈哈一笑:“我当然知道,不过你给我建立起来的财务系统,作用丝毫不亚于流水线作业的攻关,而且,技术部的都是你的校友,所以我这么夸也没错。”
  林迪笑道:“那是,技术部虽然是我在领头,但真正干活的可是年轻人们,哎呀,说真的,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