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188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88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了缓道:“季默,你是怎么回事,我知道你谨慎,但变法哪里有十足把握的,你看,清丈田亩、均输法、免役法这些不也很难吗,不也是完成了,其中也有许多的问题,咱们不也是解决了吗,怎么到了保甲法保马法上,你不想着解决问题,却老是推脱呢,你是什么一个想法呢?”
  王安石一开始还算是稳住了脾气,但说到后面,竟然有些声色俱厉起来。
  欧阳辩也有些生气起来,脸色很差,其实今天不是他们第一次发生争执了,从他担任制置三司条例司公事官开始,就一直尝试着和王安石讨论这个问题,想着制止这两个法规的出台,刚开始的时候王安石只是说好好地讨论,但到了近期均输法和免役法大获成功之后,王安石就屡屡提出要尽快推出二保法,欧阳辩苦劝了几次,但都是以不欢而散告终。
  欧阳辩深深吸了一口气道:“老师,这二保法着实缺陷太大,恕弟子不能从命!”
  王安石凌厉的目光紧紧盯着欧阳辩:“季默,老师的话你也不听了么?”
  欧阳辩轻轻摇头:“非我忤逆师命,而是二保法害民。”
  王安石豁然怒起:“我王安石只有爱国爱民,怎会害民,你欧阳辩怎么如此编排!”
  怒吼声充斥着公廨,欧阳辩毫不畏惧地与王安石对视。


第426章 弥留(一)
  两人再次不欢而散。
  制置三司条例司内部气氛有些压抑,两位大佬的争论已经传到他们的耳中。
  制置三司条例司里的人大多都是欧阳辩的同年,也有不少是王安石的学生,比如吕惠卿、曾布这些,倒是谈不上站队,但是现在欧阳辩不想退出二保法,而王安石想要颁布二保法,那么其他的人就不得不表明态度了。
  支持王安石还是支持欧阳辩?
  这是制置三司条例司里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
  但是很快发生了一件事情,让他们感觉到悲伤,但也因此松了一口气,因为不需要站队了。
  欧阳修病重几近弥留!
  欧阳辩强行抑制着莫大的悲伤交接工作之后,赶紧告假回家去照顾欧阳修了。
  欧阳修身体突然恶化其实早有症状,近些时候已经卧病不起了,只是没有想到会这么突然而已。
  至于欧阳修的病情会突然恶化,欧阳辩也有所猜测。
  经过好几年时间编订的《居士集》五十卷终于完成了,欧阳修舒了一口气的同时,心里的最后一根弦也就松了下来了。
  人是很奇怪的,一直工作的时候精神状态会很好,身体也不会出太大的问题,一旦心里完全放松了,就会老得特别的快,身体也往往会出问题。
  这几年的时间,欧阳修在欧阳辩的帮助下将旧作整理编集,为了不使自己的作品贻误后人,每篇编入文集的作品都经过认真的审阅,反复的修改,往往一篇至数十过,有累日去取不能决者。
  他一生著述甚多,如此字斟句酌,精益求精,工作量的巨大是可想而知的,好在大部分的工作有大宋周报的一些编辑帮忙完成,但即便是这样,欧阳修也常常不得闲。
  欧阳辩匆匆赶到家中,欧阳发、欧阳奕、欧阳棐三个哥哥都已经到齐。
  欧阳修卧病在床,欧阳辩延请的医生对他提前说过,所以欧阳辩把在河东的三哥欧阳棐给叫了回来,欧阳发和欧阳奕都在汴京,倒是不用特意请假了。
  欧阳辩快步进入欧阳修的房间,欧阳发三兄弟赶紧让出位置来,欧阳发道:“幺弟,快来,父亲在等你呢。”
  欧阳辩一听眼泪顿时下来了,这话一听便知道欧阳修已经处于弥留之际了。
  欧阳修的脸色已经全无血色,老年斑爬满了整张脸,欧阳辩轻轻叫了几声,欧阳修才微微张开了眼睛,看到是欧阳辩,欧阳修咧嘴一笑:“我的小和尚来了。”
  欧阳辩泪如雨下。
  欧阳修冰冷的手握住了欧阳辩的手,安慰道:“小和尚,爹还是第一次看见你哭呢,小时候你就不爱哭,还不爱说话,那时候爹以为你脑子不好呢,但后来却发现你其实聪明地很,呵呵,我们都被你骗了。”
  欧阳修的声音低微,也就是屋内静谧,才能够听得清楚。
  欧阳辩强笑点头。
  欧阳修笑道:“好了,也该给你们留点遗言什么的,老大……”
  欧阳发赶紧道:“爹爹您说。”
  欧阳修道:“你是大哥,虽然不太聪明,仕途也是一般,但道德品格你爹我是认可的……”
  欧阳发一脸的羞愧,不过父亲说得对,比起三弟幺弟,他的脑子的确不够用,或者说,他就没有将心思放在仕途上。
  “……你作为老大,时时要记住维持家风,欧阳家的家风你可要看住了!”
  欧阳发大声道:“父亲您放心,我一定会看好的!”
  欧阳修点点头看向欧阳奕,突然叹息了一声:“老二啊。”
  欧阳奕道:“爹。”
  欧阳修叹气道:“你小时候就爱摩喝乐,这些年全副身心都放上面了,唉,不务正业啊,不过爹也不好批评你,你爹我也没有带个好头,唉,就这样吧,过你想要的日子就好了。”
  欧阳奕也是一脸的羞愧。
  欧阳修看向欧阳棐,脸上倒是露出一些笑容来:“老三黑了壮了,倒是和老幺差不多了,不错,为国守边,也算是有出息,不过,也别真把自己当武人。”
  欧阳棐赶紧点头。
  最后欧阳修看向欧阳辩,脸色变得红润起来:“老大老二老三,你们以后都得帮着老幺,不是说仕途上什么,而是说家里的事情别让他操心太多。”
  欧阳发三兄弟赶紧点头。
  “……老幺,你也得好好地照顾你的三个兄长,以后你的子侄们你也得好好地照料,总都得给找个前途才好。”
  欧阳辩点点头道:“父亲,您放心,欧阳家的产业这么多,他们就算是不走仕途,这么大的产业也够他们败的。”
  欧阳修点点头:“你就看着安排吧,你爹我就是随便说说罢了,有你在,这家里也不用我多操心,你三个哥哥的成家立业都是你安排的,还有你的侄儿们的读书等等事情,也都是你在操心,你爹我还老是指使你做这做那的……呵呵。”
  欧阳修自嘲的笑了笑。
  欧阳辩道:“爹您别这么说,父亲指使儿子干活那不是应该的么。”
  欧阳修忍不住笑了起来:“若是有人要问我这辈子最自豪的是什么,我一定不会觉得是什么改革文风、位极人臣、文坛宗主之类的,而是我生了一个叫欧阳辩的儿子。”
  欧阳辩哭笑不得。
  欧阳发三兄弟面带苦笑。
  果然啊,父亲还是那个父亲,临了还是这么偏心幺弟啊。
  欧阳修看了欧阳发三兄弟一眼,哼道:“你们三个别不服气,以为我偏心,我还真就告诉你们三个,我对小和尚的关爱可有错?”
  欧阳发三兄库对视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里的无奈,但实话实说,还真的没有,因为他们三个哥哥也特别喜爱自己的小弟。
  撇开什么仕途、钱财这些,欧阳辩从小虽然老爱作弄他们,也总是导致他们被欧阳修夫妇痛揍,但欧阳辩懂他们的心思,无论是他们的爱好、还是一些隐秘的小心思,欧阳辩总是能够照顾得好好地,说话又好听,又会照顾他们的感受,这样的弟弟,谁又会不喜欢?


第427章 来之老师的背刺!
  在欧阳发三兄弟心思各异之时,欧阳修叹了一声。
  “小和尚,兄弟四个,以后在仕途上肯定是你走得最远,爹想问你,你觉得人的一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老父亲欧阳修在弥留之际依然想着给自己亲爱的儿子留一点忠告。
  欧阳辩心乱如麻,这个时候哪里还能够想到其他的东西,有些茫然地摇摇头。
  欧阳修笑了笑道:“草木鸟兽之为物,众人之为人,其为生虽异,而为死则同,一归于腐坏、澌尽、泯灭而已。
  而众人之中,有圣贤者,虽死而不朽,逾远而弥存也。
  其所以为圣贤者,修之于身,施之于事,见之于言,是三者所以能不朽而存也。”
  欧阳辩暗自咀嚼了一番,将这番话与欧阳修的一生做了一些验证,脸上露出了笑容。
  欧阳修这番话说的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最后都不免于一死,唯有圣贤可以凭借道德、功业和文章垂于后世,死而不朽。
  他虽不敢以圣贤自居,但儒家“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古训,使他把自我道德人格的完善、社会责任的完成和文化创造的建树融合一体,作为毕生追求的人生目标。
  欧阳修告诉欧阳辩的是,回顾平生,他心地坦然,无怨无悔,六十六年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历程中,他已竭尽全力,没有虚度此生。
  所以这时候他的心情是极其平静而满足的,他死了之后,欧阳辩不要伤心,因为他这一声完全没有后悔的事情。
  欧阳修看到欧阳辩的笑容,便知道幺儿已经知道了自己的心事,于是笑道:“去,帮爹拿纸笔来。”
  欧阳辩赶紧拿来纸笔,欧阳修艰难地趴在床上写道:“冷雨涨焦陂,人去陂寂寞。惟有霜前花,鲜鲜对高阁。”
  欧阳辩忍不住眼泪再次流淌。
  这首诗之清冷,令他都感觉到凄凉。
  欧阳修气喘吁吁,在儿子们的搀扶下翻转回来。
  欧阳修跟欧阳辩道:“韩公与我一生相知,出处进退,无不了然。我死之后,就请韩公为撰墓志铭吧。”
  欧阳辩有些惊讶地看着欧阳修,欧阳修也看着欧阳辩,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期待。
  欧阳辩坚持了半晌,终于点了点头。
  欧阳修加了一句:“你亲自去!”
  欧阳辩叹了一口气点点头。
  欧阳修的意思欧阳辩很明白,无非就是希望欧阳辩去和韩琦讲和,也希望韩琦看在他的面子上,别在针对欧阳辩了。
  欧阳修至死都在为欧阳辩考虑。
  当晚欧阳修平静地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欧阳家哭声四起。
  薛夫人和四个儿子、四个孙男、六个孙女为他送终。
  欧阳发三兄弟赶紧去安排讣告,欧阳辩只是默默地垂泪。
  讣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以书信送出,另外在大宋周报上登报。
  赵顼听到了消息,立即摆驾欧阳家慰问,并且宣告辍朝一日。
  赵顼是个工作狂,他连巡行的时候都不舍得辍朝,却因为欧阳修之死辍朝一日。
  郑雍、梁焘、吕惠卿、林希、曾布、张璪、曾巩、王安石等等人第一时间就来到了欧阳家。
  天下之士,无不骇然相吊,痛失仰依。
  韩琦、范镇、曾巩、王安石、苏轼等诸多故旧、门生纷纷撰文哭祭。
  熙宁五年八月十一日,欧阳修被赠予太子太师之职。
  欧阳辩和三个哥哥默默地处理父亲的后事,三个哥哥倒也罢了,反正他们的官职并不太重要,丁忧三年影响不大,而欧阳辩身居要位,身系变法之要事,他若丁忧三年,那么变法之事便会大受影响。
  赵顼召集了政事堂的韩琦、王安石、张方平、以及知谏院司马光等人讨论对欧阳辩夺节之事。
  赵顼道:“诸位卿家,朕想颁发诏令让欧阳辩夺节,继续主持变法之事,毕竟变法到了关键时刻,也算是情有可原,各位卿家怎么看?”
  韩琦立即站出来反对:“陛下,臣以为不可!”
  赵顼看向韩琦。
  韩琦道:“丁忧乃是人、伦之大事,制置三司条例司人才济济,又有王学士执掌,少了欧阳辩变法依旧,陛下又何必坏了欧阳辩的名声么?”
  赵顼看了一下韩琦,微微点头,看向其他的人。
  司马光道:“臣以为还是全欧阳季默作为人子之美德为好。”
  赵顼眉头皱起,看向张方平,张方平道:“变法很重要,也到了关键的时刻,欧阳季默是关键人物,有他带领的确会更加稳妥一些,陛下夺节也是可以理解的,臣是赞同的。”
  赵顼露出了微笑,韩琦和司马光反对,但张方平赞同,加上王安石的话,自己夺节也不算是独断专行了。
  赵顼看向王安石。
  王安石叉手一礼:“陛下……臣认为,还是全季默人子美德为要。”
  “嗯?”司马光诧异看向王安石。
  “嗯?”韩琦惊诧。
  “嗯?”张方平若有所思。
  赵顼有些不太相信自己听到的,赶紧问道:“朕没有听清楚,刚刚爱卿说的是?”
  王安石道:“臣说,还是让季默回家丁忧吧。”
  赵顼心下震惊,他想说些什么,但事已至此,只能作罢。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王安石这对师徒已经有了裂缝了,他们原本应该是指亲密的政治盟友,现在看来似乎出了很大的问题?
  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来,顿时汴京有无数人额冠相庆,更有许多人惊慌失措。
  吕惠卿消息灵通,第一时间跑到了欧阳辩的家中告知。
  听完吕惠卿的话,欧阳辩忍不住苦笑:“老师觉得我挡住他的路了。”
  吕惠卿忧心忡忡:“难道季默你真的要丁忧三年,这三年光靠我们可能要出事啊!”
  欧阳辩摇摇头道:“尽量阻止老师,若是阻止不了,就别阻止了,保全自身为要。”
  吕惠卿叹息道:“你走后,估计我们这些人也要被闲置起来了。”
  欧阳辩点点头:“尽量调和吧,你们在还能够控制损失,若是其他人上来,怕是要闹出大事来。”
  吕惠卿点头:“我明白了。”


第428章 隐于幕后坐收渔利!
  欧阳修祖籍是江西永丰,但他出生地却是在四川绵阳,在外当官这么多年,其实对于绵阳那个地方也没有太大的感情。
  他视为第二故乡的是颍州,不过子孙都是当官的,可以预见的是,基本以下三代,欧阳家都是以汴京为根基了,所以欧阳修早就想好了,把他的墓放在汴京附近,方便子孙祭拜。
  这个事情欧阳辩早就在安排了,就落在了开封府新郑县旌贤乡刘村。
  欧阳辩在这里买下了偌大的田地,原本居住在这里的刘村农户,都依附在欧阳家名下了。
  欧阳辩在这这里买地自然不是为了种地,而是为了修建欧阳家族的墓地以及祠堂。
  这个事情欧阳辩自己倒是不太在意,就是欧阳修有些念念不忘。
  欧阳辩也不差钱,所以干脆花了大价钱买了下来,然后修起了欧阳家的祠堂,又将欧阳修祖父欧阳偃、祖母李氏、父欧阳观、母郑氏诸碑都移了过来。
  而欧阳修的墓尤其气派,墓冢高约五米,周长约十五米,并排右侧留有余地,那里是留给欧阳辩的母亲薛夫人的。
  陵园坐北向南,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有外照壁、大门、内照壁、东西两庑、大殿、墓冢,四周建有围墙,外照壁高约五米、长六米、厚一米。
  大门三间,门前左右修有台阶,阶旁各有一衔环石狮。
  内照壁与垣墙同高,将庭院分为前后两部分。
  左右两侧各有便门,庭院中间修有南北甬道,直达大殿。
  甬道两旁立有石猪、石羊等石雕,对称排列,间距三米,石雕高约一米,甬道两侧各建有厢房三间。
  大殿又称拜殿,计三间,内设暖阁一座、牌位一座、神幔一挂、供桌一张、锡香炉一个、锡烛台一对。
  殿前筑有祭台,长十米,宽五米,高一米。
  祭台前左右两方,各侍立一文官石雕像,像高约二米。
  两旁植有古柏,苍劲挺拔,四季常青。沿大殿东西两山各建有拦马墙一道。
  气派算是气派,以欧阳辩的实力,其实也不算太张扬。
  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