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187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87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据章楶介绍,他之所以能够一路高升,其实就是他在使力,他的堂兄章惇与欧阳辩是同年,这一次就是章惇给推荐的。
  当然,这也是费松清自己的能力过人,加上央行出身的身份,有了这个机会才推荐了上去。
  而制置三司条例司几乎往每一路都任命了这么一个人,相比起历史上只能派出八个人要多得多,这也让他们的工作能够更加的细致,因为他们原本就在那一路扎根的,所以对当地的情况更加的了解。
  费松清接到任务之后,根据规定,向央行发出联合巡察申请,此次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的实行,央行在里面发挥很大的作用。
  均输法规定的缴纳田税、助役钱等都是通过央行来缴纳的,这样可以减少贪污,加上央行在的办事处已经铺遍每个县一级官道,农户只需就近缴纳就可以了。
  正是因为如此,央行也承担了部分的监督的职责,每个相度利害官都可以向央行申请联合巡察,央行会派出财会人员以及银监卫配合,因为央行本身就和经济息息相关,所以在监督的过程中专业性极高。
  至于相度利害官为什么都是央行出身,当然是考虑到与央行的配合上,当然央行出身的官员本身就是精明强干的代名词了。
  费松清负责的荆湖北路新法推广巡察监督,其实还算是比较轻松,荆湖北路是南方,加上荆湖北路是央行深耕十来年的地方,由央行配合,自然相当的轻松。
  不过费松清也非常认真,每到一个县里,都会选择到乡村里面去探访,深入到农户里去,他要清楚地知道,在每个村庄里,水利的设施如何,缴纳田税的情况,以及助役钱的缴纳情况,还有没有官吏在征收什么苛政杂税。
  费松清本身就瘦小,这段时间更是天天在路上奔波,被晒得又黑又瘦,就跟个瘦猴子似的。
  沅州下辖县治不多,也就只有三个县,麻阳县就是其中一个。
  费松清今日便是到了麻阳县下的一个叫绿溪口村进行视察。
  绿溪口村和官道距离颇远,一条由村里自己筹措人力修成的黄泥路在雨后一片泥泞,车马都很难进入,费松清只能和银监卫等人踩着泥泞进去。
  村里的里正听说有官员来,赶紧来迎接,看到费松清的时候也不由得有些发愣,因为在他印象中官员都是白白胖胖的,哪里见过如此黑瘦的官员。
  好在麻阳县里的衙役也跟着一起来了,里正这才确定了来的就是什么官了。
  不过他也不敢大意,大官虽然不会来到他们这个穷乡僻壤,估计也就是什么芝麻小官罢了,虽然如此,对他们来说也是天大的官了。
  里正赶紧吩咐人去准备鸡鸭鹅等准备招待来客,他不由得有些愁苦,这次来的人可不少,正主不多,但护卫的人有几十个呢。
  在里正的带领下,费松清去查看了沟渠、堤坝等等水利设施,根据里正的介绍,这些水利设施是县里面带着一起修缮的。
  费松清满意地点头,沟渠堤坝的修建都还算是颇为合规的,灌溉农田是足够使用的了。
  他又去村里多处问访,询问了助役钱、田税缴纳等等情况,基本都是比较符合新法规定的情况。
  里正对此笑道:“新法好啊,从我们村里去县上央行虽然不近,但是我们只需要带着铜钱去就好了,以前得缴纳各种支移钱折变钱乱七八糟的东西,现在我们可以自己卖粮食,卖了粮食交个田税和助役钱就可以了,农闲的时间还可以去打工,现在到处都有修路、招人干活的,到处都有活路,只要不懒,总能挣到钱的。”
  费松清笑道:“情况是很不错,不过这村里的路太差了,没有想过给整整?”
  里正皱起了眉头:“黄泥路是没有办法的啦,我们这里雨多,下了雨就是一滩黄泥汤,县里的官道都是水泥路,那叫好,但我们哪里修得起哦。”
  费松清点点头,这个的确是很难,水泥路造价不低,现在的水泥路也是国家和各地的贤达一起出钱的,光靠村里可没有这个财力。
  费松清一路考察下来,荆湖北路的情况都算是很不错的,即便有一些官吏还是照着以前的方式在做,但也是极少的,见到了随手就给处理了。
  里正在村里招待费松清等人,并且安排了住宿,费松清也没有推辞,只是在临走的时候给里正留了二十贯的钱。
  绿溪口村是他在沅州巡察的最后一个村了,整个沅州的情况都相当不错,费松清将所见所闻写成报告,通过驿站送完京城。
  大宋各路相度利害官在央行的配合下在完成相应的巡察,雪片般的报告在制置三司条例司汇聚。
  吕惠卿则是安排人将各个报告的情况都重新整理到一起,然后统一向欧阳辩汇报。
  欧阳辩看了报告之后,露出了由衷的笑容。
  果然,唯有执行力才是变法的关键!


第424章 初见成效!
  费松清是这一次巡察中典型的人物,相度利害官大多都是央行出身的官员,所以在巡察监督的过程之中力度很大,做事也很有方法。
  央行的银监卫有清丈田亩的经验,在配合上也相当有默契。
  央行的体系让田税的收缴和助役钱的收缴变得容易起来。
  关键是,削减了支移折变这些盘剥、又把劳役给取消了,这让农户主动缴税的积极性变高了起来,不用各地的官吏去强行催收。
  至于抗税的事情是很少的,这个时候的民对官的畏惧是很强的,若不是到了活不下去的时候,他们是很愿意配合的。
  他们知道了只需要拿出很少的一部分缴纳就可以的时候,他们的积极性其实是很高的。
  欧阳辩翻阅着此次夏收的数据,各地的情况不太一样,南方今年大丰收,原本这种丰年很容易出现谷贱伤农的情况,欧阳辩让常平仓及时收购粮食稳定粮价,而原本的旧粮则是腾出来,经由海路大规模输送到辽国、高丽、日本等等国家,换回大量的原料。
  吕惠卿汇报道:“这一次的夏收是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的第一次落实,执行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经过各路相度利害官督促巡查,支移折变的情况基本杜绝,农田的水利工程基本也得到了落实,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没有那么快,还需要时间。
  至于免除徭役是问题最多的,很多地方官府依然习惯用各种名义征徭役,各路的相度利害官基本都汇报过这个事情,这个需要加大力度宣传。”
  欧阳辩点点头:“农户留存呢?”
  吕惠卿神情振奋:“这个可就了不起了,今年夏收虽然丰收,但常平仓敞开了收购,因此粮价很稳定,粮食卖出了价格,农户收获颇丰。
  加上均输法的执行,少去了支移折变的克扣,农户至少比往年少交了三分之二的税,至于助役钱还不到田税的十分之一,总得算下来,今年农户不仅能够吃饱饭,还能够给家里的孩子扯几尺步做一身新衣服了。”
  欧阳辩轻轻摇头微笑道:“大宋的农民太容易满足了,不过,我们能够做多少就先做多少,总有一天,咱们不仅要让他们能够吃饱饭,还得吃好住好!”
  吕惠卿笑道:“季默要求太高了,各朝各代的农民能够吃饱饭已经是了不起了,要吃好还要住好,那只有煌煌盛世才有的景象。”
  欧阳辩嗤笑了一声:“可外面不在说现在就是煌煌盛世么?”
  吕惠卿哑然失笑:“哪朝哪代的盛世需要给别国缴纳岁币保平安的,不都是万国来朝才是么?”
  欧阳辩也笑了起来:“你看,你不也要求挺高么?”
  两人相视大笑起来。
  虽然这么说,但欧阳辩的心情着实舒畅。
  清丈田亩完成了,给诸多农户确权了不少的农田,均输法、免役法则是实际上给农户减税了,只要稍微好的年景,农户就能够过得相当不错。
  当然这个相当不错是指能够吃饱饭了,想要抗击风险,还是需要农行协助的,但已经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
  笑完之后,吕惠卿有些犹豫道:“季默,你提出的官府采购法我已经带着人在着手制定了,但这个法规估计不好通过吧?”
  欧阳辩点点头。
  他提出的采购法就是要让禁止官府摊派征收各类物资,想要用东西,那就拿钱去买。
  如果是以前穷的时候,欧阳辩绝对不会提出这个法规,因为根本不现实,但是现在大宋朝的富裕可以说是空前的,在不打仗的情况下,大宋朝的钱太多了。
  因为央行承担起修路的职责,朝廷省去了这个大开销,其余最大的花销就是军队和朝廷的运营了。
  这一次经过均输法和免役法的改制,朝廷的税收收入会再次暴涨,这么多的钱存在国库里面并不是什么好事,所以必须想办法花出去。
  而官府征收物资的方式对于商业的打击是比较大的,一般的商户一旦被贪官污吏针对,立时就是倾家荡产的下场。
  所以欧阳辩打算推行采购法。
  免役法免除农户的徭役,是在解放农户的生产力,而采购法免除商户被征收物资,则是给商业增加活力。
  欧阳辩变法的核心点便是千方百计让整个市场更加活跃起来,经济要发展,是商业、工业、农业、服务业各个行业的整体繁荣,在保证官府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的给农户、手工业、工业商业解绑,约束官府对这些行业的影响。
  而这些损失都会在百业兴旺之后得到弥补。
  “这个事情我会争取各方意见的,不过理论基础有利于我们,大家不都是再说官不与民争利么,许多大臣家里都是有产业的,他们有些能够摆脱征收,但是一些独特的,他们也是摆脱不掉的,所以他们即便不赞成,但也不至于反对才是。”
  欧阳辩说道。
  吕惠卿点点头:“我的意思是,恐怕老师那里……”
  欧阳辩顿时有些苦笑起来。
  这阵子推行均输法免役法有效果,王安石颇受鼓励,想着抓紧颁布保甲法、保马法这些法规,欧阳辩劝了好几次,王安石还是坚持。
  而欧阳辩提出的整治吏治以及采购法这些,王安石却是有些不置可否,嗯,这么说还是保守了些,应该算是不屑一顾了。
  王安石认为,虽然整治吏治很重要,但目前来说强军却是最为重要的。
  欧阳辩其实也认为王安石的做法其实并没有什么不对的,保甲法、保马法其实也不是全无可取之处,只是在目前的情况下想要执行好,却是难如登天。
  均输法、免役法这些欧阳辩可以借助央行、央行系官员、以及农户本身就是受益者的关系去完成,但保马法和保甲法却是要直接伤害农户的利益,一旦引起广大农户的反抗,却是如何也不能够完成的。


第425章 争执!
  欧阳辩和吕惠卿聊了聊,便去找王安石了。
  王安石也是制置三司条例司的主官,而且兼着参知政事,是排名在欧阳辩前面的,欧阳辩必须找王安石汇报。
  欧阳辩向王安石详细地汇报均输法、免役法的执行情况,王安石一边听一边点头,虽然还有一些不尽如意的地方,但总体来说执行上是没有问题的。
  王安石振奋道:“这般说来,我们的道路是正确的,季默!”
  欧阳辩赶紧道:“老师,我在。”
  王安石道:“保甲法、保马法等研究如何,是否可以着手颁布了?”
  欧阳辩摇头道:“老师,经过我们的研究,这两个法规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还得细细修改为是。”
  王安石脸上的喜色渐渐收敛,他沉默了一下道:“……季默,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大宋之病在于经济、官场腐败、以及武备松弛。”
  欧阳辩点点头,这话他说过。
  王安石看了欧阳辩一眼:“保马法、保甲法是为了让大宋朝重新变得强大起来,如果大宋朝所有的百姓都能够武装起来,我们何惧辽夏?
  西夏两百多万人,辽国不过五六百万人,咱们大宋朝却是足有万万人,只要将百姓都组织武装起来,何惧辽夏?
  季默你做事一向有稳又快,但这保甲法保马法这么长的时间,你却一直拖着,总是说问题很多问题很多,但法规哪里有十全十美的?”
  欧阳辩苦笑道:“老师,这两个的确缺陷太大,若是实施,弊端太多了。”
  王安石哼了一声:“能有何弊端?保甲法是我参考唐朝的团结兵所制定的法规历史上原本就有先例。
  康定年时候,在好水川之战中,民兵就表现出很好的战斗素养,当时在西北和河北就组织了将近四十万的民兵巩固边防,就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大宋如今军队的账面数量已经突破百万,现在虽然能够支撑,但一旦打起仗来,巨大的军费开支会拖垮整个国家的。
  兵农合一制度是目前最好的选择,保丁上番,每人日支口食米三升,盐菜钱一十文,可比禁军要便宜多了!”
  欧阳辩苦笑道:“可不能这么比,唐朝团结兵有自己的田产,装备齐全,加上当地风气影响,自小习武,所以他们在对外战争中表现不比正规军差。
  现在的农户可比不上唐朝的团结兵,光是谋生活就让他们精疲力尽了,哪里能够去习练武艺,而且,如果按照保甲法来执行,训练、装备都要保丁自己掏钱,他们去哪里掏出这么多的钱?”
  王安石诧异道:“口食是朝廷支付,装备是朝廷打造,怎么要保丁自己掏钱?”
  欧阳辩忍不住苦笑。
  清丈田亩、免役法、均输法这些可以通过巡察进行监督,只需要宣传到位,民户便会自主保护自己的利益,但保甲法却是长时间把持在甲长、指使、巡检、攻提举司这些人的手上,腐败问题根本没有办法解决。
  历史上也证明了,保甲法是很难行得通,也没有必要,宋朝其实从未将保甲当作正规军使用。
  比如元丰四年的西夏作战中,开封府和陕西共选募义勇保甲万人,在战争过程中,义勇保甲主要担任仅仅是守城,慊役,辎重,馈运等辅助性差使。
  全国范围内浩浩荡荡的这么一个大练兵,最后就挑了万人做一些差役,这样的保甲法又有什么意义?
  而且关键是,后来更是爆发了保丁武装对抗朝廷,朝廷花了很大的力气才压了下去,这又是何苦?
  不过这些和王安石说不上,欧阳辩呕心沥血将清丈田亩、均输法、免役法完成,王安石因此信心爆棚,觉得天下已经无不可为之事,哪里听得进话了。
  欧阳辩苦笑摇头,这是自己给自己挖了坑了。
  “老师,您也是在州县执政过,应该知道底层的官吏有多么的苛刻,一分权力都能够使出十分的霸道来。
  他们若是得了这些机会,一定会拼命的克扣,还会让保丁自己出钱,甚至会利用刑罚敲诈勒索保丁……”
  王安石摆摆手道:“只要我们派人巡察,自然可以杜绝了。”
  欧阳辩苦笑道:“那么多的县乡,哪里监察地多来,这和免役法这些不同……”
  王安石哼了一声道:“有何不同,其他的可以监察,这个当然也是可以监察,若是不行,多派人就是,总是可以完成的。”
  “关键是,这个收益率不高,而且扰民严重……”
  王安石的脸色越来越差。
  “季默!”
  王安石吼了一声,让公廨外面的人都听到了,忍不住探头来看。
  王安石盯了他们一样,外面的人赶紧走开。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缓了缓道:“季默,你是怎么回事,我知道你谨慎,但变法哪里有十足把握的,你看,清丈田亩、均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