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汇报之后,一会打开了门,请马车上的人进去。
这让很多人感觉到惊诧。
因为韩琦这段时间并不会客,一直都是闭门谢客,现在却在这个人的名剌之下将大门敞开。
这个人是谁?
难道是哪位相公?
他们紧紧盯着马车。
马车上的帘子掀开,一个昂藏的年青人从车里出来。
“是他!”
顿时有人惊呼。
“他怎么来了?”
“这位仁兄,这个年轻人是谁?”
有些人并不认识。
“欧阳辩!”
“啊!”
问的人发出一声低低的惊呼。
传闻欧阳辩与韩琦的关系并不好,甚至有些敌对的意思,怎么现在他竟然主动来访韩琦,而且,他不是被贬谪去州县了么?
欧阳辩在门子的引领下进了门,后面的大门关上,挡住了外面的视线。
欧阳辩刚刚跨过照壁,就看到韩琦站在屋檐下,这是在迎接他?
欧阳辩颇有些惊讶。
韩琦和他父亲欧阳修辈分相当,也算是欧阳辩的长辈了,他一般来说,他就在大厅里面得着,都算是给脸了。
没想到竟然来到了院子里迎接他,这个规格太高了!
“世叔,小侄何德何能,竟能让世叔出迎?”
欧阳辩叉手行礼,微微笑道。
韩琦笑了笑:“我不是迎接我的晚辈,而是迎接国之干城,这个礼节,该有!”
看到欧阳辩脸上的不解,韩琦解释道:“季默,此次之事,非战之罪。”
欧阳辩听到韩琦的说法,忍不住苦笑。
非战之罪?
话是这么说,但实话实说,这已经是一败涂地了。
他事事谨慎,谨慎到有些蹑手蹑脚的地步了,但这些只是在做事上,但政治上的敏感性还是差了一些,否则应该会感觉到这么一股暗流的。
就是因为政治上的迟钝,所以才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
这哪里是非战之罪。
庭前非谈话之所,两人坐定,韩琦令人送了热茶,便挥退所有的人。
韩琦正想仔细推敲欧阳辩的来意,欧阳辩开门见山:“韩相,我有一事相求。”
韩琦有些诧异:“季默请说,若是能够相帮,我会尽力。”
欧阳辩道:“昨日我和陛下告别,陛下问我,谁能够担任首相。”
韩琦不由得呼吸一滞。
“……我向陛下推荐了世叔。”
韩琦的眼里有惊诧。
欧阳辩笑了笑道:“我想请世叔,坚持将清丈田亩完成,至于税法改制……”
欧阳辩沉吟了半晌。
韩琦道:“我答应了。”
“嗯?”欧阳辩抬起头,他还想着怎么说服韩琦呢。
韩琦看着欧阳辩的眼睛笑道:“季默,你放心,清丈田亩之事其实已经算是完成了,不过,依然需要有人坚持之前的结果就可以了,这个事情对老夫来说不难。”
韩琦看到欧阳辩神色惊喜,笑了笑道:“至于税法改制……这个很难,季默有什么交代的么?”
欧阳辩斟酌着语句:“……世叔经验丰富,原不该我这个小辈多嘴,如果世叔需要我有点什么不成熟的建议的话,那就是先巩固清丈田亩的政策,等清丈田亩的成果彻底稳固了,再进行税法改制也不晚。”
韩琦笑着点点头,就将这个事情略过了,他有自己的想法。
“季默,你接下来要去哪里就职?”
欧阳辩道:“庆州。”
韩琦吃了一惊:“怎么会去庆州,那地方是宋夏边境,非常险恶,陛下怎么会让你去那边?”
欧阳辩笑了笑道:“是我要求的,我正想去边境看看,也有效仿韩相和范文正公的壮举的意思。”
韩琦愣了愣,一会之后脸上露出笑容:“也好,去那边去亲身感受一下,对于你以后也有好处,不过,季默一定要注意安全。
治平四年以来,宋夏边境不宁,这几年西夏总是时不时就入侵,如今到了秋季,估计又是新一轮的侵袭,季默可要注意自身安全。”
欧阳辩点点头:“此去不知何时才能够回归,韩相何以教我?”
韩琦想了想道:“不要贪功冒进,维持和平就是功劳。”
欧阳辩从善如流。
第二日,朝廷公布韩琦接任首相,这个倒是问题不大,毕竟西南之事还得一个压得住的老相来安抚,在当今,韩琦就是最德高望重的一个。
参知政事的人选倒是有些出乎意料,是原来的三司使苏颂接替,而接替三司使的,却是原来的陕西转运使薛向接替。
曾公亮等人愕然,原本是他们在背后搞事,想着能够觊觎一下相位,没想到现在连参知政事都没有捞着。
苏颂虽然在会议上反对出兵,但他其实并非和曾公亮是一路的。
而三司使这个位置上由薛向来担任,其实还是有些意外的。
薛向此人干局绝人,尤善商财,讨算无遗策,用心至到,但他得官是因为祖父和父亲的恩荫。
其实这样的人是颇不受待见的。
宋朝官员推崇的是进士官和清流官,薛向却是荫官,而且擅长的还是士大夫极为不耻又很不擅长的理财本领。
所以反而薛向担任三司使的职位反而被人诟病。
不过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个安排其实还是可以接受的。
薛向为人不齿,但比起赶走富弼和欧阳辩,这个事根本不算事。
汴京的秋似乎比往年要来得早一些。
落叶的时节便是分别的时节。
二十二岁的欧阳辩,在秋风凛冽中离开了这个他常住了十四年的地方。
第357章 大灾过后!
北方的秋天来得早,尤其是越往北走,越是冷得多。
欧阳辩轻车简从,经过郑州、河南、来到河中,总算是进入到永兴军路。
可他还不知道的是,通过驿站,不断有军马往京中传递急信。
信使踩踏着汴京的满地落叶,冲进大宋的权力中心,传递的消息震撼了整个大宋的权力中枢。
“什么,西夏倾国入侵?”
“八月,夏人庚辰人寇,攻围大顺城、柔远寨、荔原堡、淮安镇、东谷寨、西谷寨、业乐镇,兵多者号三十万,少者二十万,围或六七日,或一二日。
环、庆、原三州惨遭洗劫,八月辛巳,环庆路都监、东头供奉官、周门抵候高敏,铃辖、皇城使郭庆,经略司指使、三班借职魏庆宗、秦勃,并为敌所杀!”
赵顼手脚冰凉,只觉得脑袋嗡嗡响。
他突然想起了一事:“季默呢,季默现在到了何处?”
信使茫然不知。
大伴赶紧道:“根据行程,欧阳大人应该到了河中府,还没有抵达庆州。”
赵顼暗暗舒了一口气,整个人仿佛虚脱了一般。
“快召大臣们议事。”
大伴赶紧道:“是。”
……
“什么,西夏入侵,血洗大顺城、柔远寨、荔原堡、淮安镇、东谷寨、西谷寨、业乐镇?
连环庆路都监、东头供奉官、经略司指使等都被诛杀了!”
欧阳辩也颇为震惊。
怪不得一路过来路上的马匹匆匆呢。
“季默,咱们还往庆州去吗?”
章惇问道。
章惇是欧阳辩此次带过来的帮手,除了章惇,还有其他几人,都是是从央行或者工作组中提拔到身边的,这一次他要来庆州,这些人想要跟随,欧阳辩也需要有人帮忙,也就让他们一起来了。
除了章惇,还有王韶、苏辙、侯书献、卢秉、王如翼、曾伉、王广廉等七人。
至于吕惠卿、曾布等人则是各有各的职责,没有办法和欧阳辩一起。
欧阳辩看了看章惇:“当然要去,如今那边估计已经乱成一团了,咱们得去收拾烂摊子去。”
欧阳辩加快进行,连河中府都不去了,直接赶往庆州。
一路上到处都有逃难的人,也有败兵到处乱窜,一片兵荒马乱的模样。
据逃难的人说,途径大顺城、荔原、柔远、安疆寨等等堡寨,已经破烂不堪。
抵达庆州的时候,庆州城门紧紧关闭。
欧阳辩让人喊了半天,才从城墙上放下一个竹筐,将欧阳辩的诰身吊上去,一刻钟之后,才将城门打开,从里面涌出大批的官员,将欧阳辩迎进城中。
欧阳辩一边和庆州官员寒暄,一边观察庆州内部的情形,他不由得暗暗皱眉。
都说边境穷苦,但在欧阳辩想来,庆州城是庆州的中心,应该不至于多穷,可这一路过来,庆州城里的商铺凋敝,一看就知道这个城市很穷。
欧阳辩也算是见多识广,在东南和汴京之间跑了那么多的地方,还真没有见过这么穷的城市。
看来常年的战争已经完全摧毁了这里的经济了。
庆州的官员对于欧阳辩的到来是非常欢迎的,并没有什么敌视的情况。
可能是觉得欧阳辩只是来镀金的,所以交好会更好吧。
毕竟以欧阳辩这样的天之骄子,估计镀个金,回去之后估计就要提为什么阁学士之类的。
到时候去主政某个部门几年,然后在四人头过渡一下,就要当宰相了。
对于这样的人,不交好,还要去得罪,不是脑子有坑就是被驴踢了。
所以庆州的官员不仅没有敌意,还一个个殷勤得过分,将欧阳辩送进府衙,然后请欧阳辩晚上去赴宴。
欧阳辩自然不会拒绝这样沟通感情的机会,这庆州城里的一些情况他还得多了解呢。
不过大战刚过,庆州的官员有些心不在焉,晚宴并没有太热烈,人心有些涣散,欧阳辩也没有在意,相互敷衍了一番,便揭过了,算是相互混了个眼熟。
倒是之后的来人让欧阳辩对于如今环庆路的情况有些些许的了解。
来人是柔远堡的将军,庆州四个堡垒,大顺城、荔原、柔远、安疆寨都有一个将军镇守,来的人就是镇守肉圆堡的将军,叫于顺。
于顺对于此次大战犹然有些心有余悸:“此次西夏几乎是倾国而出,大约人数有二十来万。
他们分别派兵围住了大顺城、荔原、柔远、安疆寨,让我们不敢出城。
然后其余的人马越过堡寨,进入内地抢掠,高都监,魏指使等人恰好在外视察,被堵住了,这才惨遭屠杀。
此役西夏血洗环庆路百余里,抢掠之后已经退出,稍后估计朝廷会派人来,这次算是过去了。
不过这个烂摊子不好收拾啊,之前还算是繁华的各地,现在已经是废墟一片了!”
欧阳辩点点头:“大顺城、荔原、柔远、安疆寨四个堡寨并没有损失是么?”
于顺点点头:“并没有,我们虽然抵挡不住,但是守城还是没有问题的,西夏人少,不会把人消耗在攻城战之中的。”
欧阳辩点点头。
西夏之间有横山隔绝,然而横山在西夏的手里,所以西夏是占据了主动权的,宋朝无险可守,只能筑造城堡作为防线。
大顺城和柔远城都是范仲淹在庆历时候建造,正是有了这些城堡,大宋才算是有了立足的根基。
不过城堡能够控制的范围太小,而边境线又太大,所以西夏军可以通过围城,让城内守军不敢出,而西夏军进入内地进行掠夺。
这一次就是这样,不过并不是说这些城堡没有作用,若是没有这些城堡,西夏军就敢长驱直入,有了这些城堡,一旦宋军截断他们的退路,就可以将他们全歼在内地了。
以前西夏军也经常这样骚扰大宋,不过这次倾国而入倒是罕见,但即便是这样,也不过是肆虐了小段时间就马上退去了。
对于西夏来说,劫掠是他们的目的,如果陷入长时间的攻伐,他们国内的经济是要先受不了的。
第358章 一个庞大的计划!
听完于顺的描述,欧阳辩的心理很是沉甸甸的。
他一开始的打算是先发展庆州的经济,但现在看来这个打算是很难奏效的,没有稳定的环境,经济是发展不起来的。
想一想,刚刚搞个什么市场之类的,然后西夏人就冲进来抢掠一番,把人给杀了,货物给抢了,甚至还放了一把火,这样的经济怎么发展得起来?
怪不得这些边境如此的穷困,不是他们不想发展经济,而是根本就没有这个土壤。
第二天,欧阳辩带着人到处去巡察,入眼的就是破败和贫穷,人烟更是寥寥。
不过也是正常,经济不好,又随时有战争的可能,正常有条件的人都会往内地迁徙,不会留在这里的。
再往外走,欧阳辩才发现其实庆州城还算是好的,因为庆州城在永兴军路还算是靠内地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更接近西夏边境的地方,更是百里没有人烟,有人的地方就是城堡了。
不过这番巡察倒是给了欧阳辩一些思路。
欧阳辩让人给在德隆府的姜汝成去信,德隆府离庆州城不算特别远,大约过了十天的时间,姜汝成就风尘仆仆赶来,跟着他来的还有以前银监卫和一大帮的勘探人员。
这几天经过各方的消息,欧阳辩将这次的宋夏之战给拼凑成型。
五月份的时候,西夏的梁乙埋率领十万军队在距离荔原堡的附近建造闹讹堡与荔原堡对峙,不过那地方其实是西夏的地方,并没有侵入宋境。
环庆经略使李复圭却认为这是西夏的挑衅,派部将李信率军连夜出击,可惜打败了,李复圭杀了李信,为了一洗前耻,李复圭派兵攻破西夏的金汤、白豹和西和市,斩首几千余。
七月份的时候,李复圭再次攻伐西夏,不过这次梁乙埋有了准备,在洛河川埋伏重兵,大破宋军。
于此一役,夏国并不罢休,于是倾国之力,入侵环庆,这才导致了这场惨剧。
不过这场战争也算是到了尾声了。
在宋军的顽强抵抗之下,梁乙埋大军在大顺城、荔原堡接连失败,柔远寨又久攻不下,只得转移目标攻击怀安镇,然而也是久攻不下,再次转移攻击西谷寨。
粱乙埋率数万大军在华池境内各城寨战斗九日,连遭失败。
这时,朝廷及陕西各路在其他战线对西夏展开牵制性反击,在大夏边境东翼,宋将折可适出兵夏葭芦川;
中路知渭州蔡挺进军葫芦河;
环庆东侧宋将刘绍能在直罗镇伏击人侵的夏军接连获胜。
尤其是居住在西翼青唐一代的吐番首领董毡乘机东进攻击夏国西境。
夏国太后惊恐万状,梁乙埋担心夏国国内空虚,兴庆、灵武有失,只得领残兵败将而归。
这场历时不到二十天的战争,不仅让环庆路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也让西夏付出了极大的代价。
不过这正是欧阳辩的好机会,也是他着急姜汝成到来的原因。
他要继续建造城堡!
按照宋朝的防守设施分级,一般来说,城最大,寨次之,而堡最小。
在环庆这个无险可守的平原地带,城寨的作用自然是很大,但孤城难守,这次西夏就是采用围城,然后让骑兵绕城攻击,宋朝只能落入被动挨打的局面。
但如果有很多小堡垒呢?
如果环庆处处有堡垒,堡垒之间相互呼应,西夏的骑兵岂敢进入?
这样的话,堡垒往内的地方不就是大片的良田了么?
有了安全的环境,可供种植的良田,人烟就会稠密起来,这样,环庆就会繁华起来。
根据欧阳辩的分析,其实宋军和西夏的战争之中,宋军的胜率其实更高,到了后期宋军更是差点将西夏灭国,前期之所以败绩更多,主要还是因为后勤的原因。
因为边境经济太差,无法供养大军,所以导致士气不振,更加无法深入西夏作战。
现在供应边境的粮食都是从内地运送过来的,在路上就要消耗很多,如果在这里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