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北宋之无双国士 >

第155章

北宋之无双国士-第155章

小说: 北宋之无双国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的时候我还经常腹诽你,明明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脑袋,为什么总是一副惫懒样。
  老师说你你也不在意,还总是笑嘻嘻的,我真没有想到,季默你的志向是如此宏伟,又是如此的坚定不拔!”


第346章 义愤填膺!
  谏院。
  司马光是个非常勤奋的人,他对于自己个人操守完全是按照古代君子的标准来的,每日三省自身,每日都要让自己过得非常充实。
  所以他很早就来到了谏院。
  以前的时候,他每次清早过来都是先读几页经典,相当于清晨的漱口,不过漱口是清理口腔,而读经典则是清理思想上的残余。
  最近些年,他养成的习惯是每日来都要看几页大宋周报,如果大宋周报没得看,就看一看其他的报纸。
  现在市面上除了大宋周报,还有《文摘》《文心雕龙》《大宋商报》《汴京早报》等等报纸。
  文摘、文心雕龙这样的报纸是纯文学性的报纸,里面探讨诗词歌赋经学艺术等内容。
  汴京早报则是报导汴京城里每日的新闻,里面有涉及各类政策规定,也有一些社会家长里短,虽然琐碎,但对于了解民生也算是颇有益处。
  至于大宋商报则是各类产业经营的消息,司马光以前对商业是带有偏见的,但这些年来,商业对于大宋朝的改变他是看在眼里的,他的想法也多多少少被改变着。
  这是社会的大潮流。
  不过司马光最喜欢看的还是大宋周报,因为这份报纸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做得最好的。
  对于司马光这样关心国事天下事的君子,大宋周报更得他的欢心。
  因为大宋周报上讨论的事情都颇有深度,他自己都会经常给大宋周报投稿,虽然能够登上的也不算多,但他也在坚持投稿。
  司马光也是个妙人,登上大宋周报的文章,他都要裁剪下来贴在本子里保存好,没有登上去的,也专门找本子记录下来,以免丢失。
  其实司马光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写的那些文章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看。
  大宋周报上谈论的大多是国家、社会的问题。
  而他讨论的,大多是道德文章等等。
  不过他也不在意,还是坚持投稿,偶尔有登上去的,他还是不免会拿出来作为和朋友的谈资,也算是不错的乐子。
  他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看。
  大宋周报上有人用笔名,但大多数都是用真名。
  有时候一期报纸里面,满满的都是名士大儒都发言。
  其中不乏有朝廷高官相公等等。
  他们所发表的文章,在他们的领域里面,涉及的深度让人击掌赞叹。
  司马光也在里面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拓宽了视野。
  尤其是一个叫周树人的作者,根据司马光的猜测,这个名字应该是一个笔名,因为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这个周树人的文章历来一针见血,他所写的争论,两三句话就能够直达本质,透过纷纷扰扰的表象直达内里。
  他所提之建议,大多执行性极强,又能够协调到各方的利益,不失为良策。
  但他若是骂起人来,也是极为辛辣。
  他记得之前汴京有个妇女丈夫死去,守节了几十年。
  时人多纷纷赞叹,时逢程颐在一篇文章里有一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便被一个开封府的官员所用,用来赞叹这个妇女。
  周树人得知了这个事情,立即撰写文章痛骂这等风气。
  周树人认为,妇女丈夫若是死去,就会陷入衣食无着的境地。
  范文正公在在其所订《义庄田约》中规定再嫁寡妇给予费用,妇女改嫁是很自然地事情。
  如果提倡守节,还用【饿死事小失节事大】这种话来约束妇女,这样是不符合人道的,会让很多的妇女陷入极其痛苦的境地之中。
  这样的官员着实是不理解他人的苦难,一张嘴就是一股子的恶臭。
  周树人骂人极其辛辣,让那个官员赶紧出来澄清,说他并没有这个意思。
  连程颐都赶紧登报解释,说他的那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并非是那个意思。
  司马光对这个周树人是比较欣赏的,因为周树人刊登的文章,虽然和他自己的风格不同,但周树人的意见从来都是堂堂正正,非常务实,司马光因此很欣赏。
  司马光一来就赶紧问胥吏:“大宋周报送到了没有?”
  胥吏满脸堆笑:“大人,已经送到了,我已经给您放在文书篓里了,您一进去就能够看到了。”
  司马光笑着点头。
  胥吏堆笑道:“浓茶也给您准备好了,刚刚好喝了提神。”
  司马光更是满意地点头。
  他匆匆进去公廨,果然在文书篓里看到了一册报纸,大宋周报因为内容不少,所以是制成书本的模样,厚厚的一册,包罗万象,足够他好好地读上几天。
  司马光先粗粗的看了一下目录,然后才翻开首页。
  看到第一篇文章,司马光忍不住眯起了双眼。
  这篇文章他有印象,上一期讲得是农户带着一家人投水的事情,这一期果然成为头条了。
  读完农户带着全家投水的内里原因之后,司马光满脸涨红,气得胡须都被吹翻起来。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司马光怒道。
  “嗯,君实,怎么啦,一大早就听你怒吼!”
  范纯仁从门口经过,伸了个头看了进来。
  司马光深深吸了口气:“尧夫,刚好,你快来看看这篇文章。”
  范纯仁道:“哎呀,我还有点事情……嗯,算了,先看看。”
  范纯仁进来接过看了一下,然后他也怒了:“岂有此理,岂有此理!真是……”
  两人在公廨里吹胡子瞪眼。
  范纯仁道:“大宋周报一般不会单独列出一篇文章出来,看看后面的。”
  两人脑袋凑在一起,看第二篇文章。
  果然第二篇文章和头条相互呼应,是周树人写的关于前一篇文章的剖析。
  在周树人的剖析下,大宋朝的税法的脉络清晰的展现在他们的面前。
  税法的来龙去脉,优缺点、以及容易被钻空子的地方都被一一写了出来。
  那些地方税吏的穷凶极恶也被活灵活现的描述了出来。
  司马光和范纯仁两人看得义愤填膺。
  在看到周树人提出的建议的时候,两人忍不住喝彩:“这等良策,正是造福天下民众的好策略啊!”


第347章 这事得找季默!
  司马光和范纯仁仔细地阅读了这篇文章,看完之后,两人击节赞叹。
  司马光道:“之前我在永兴军时,当时朝廷为了筹集西边的军费,对永兴军路的百姓各种盘剥,当时我对这种情况只有一种模糊的认识。
  可今日看到了周树人先生写的这篇,才知道税法之弊病到了这种地步,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啊!”
  范纯仁皱着眉头:“这文章看起来有些眼熟……”
  范纯仁这么一提醒,司马光眼前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赶紧到书架旁边抽下一本书。
  范纯仁道:“没错没错,就是这本《论历代政治得失》,里面关于本朝税法的讲述正是一脉相承!”
  司马光翻到里面的税法部分做了一下对比:“没错,观点几乎是一致的,不过这篇文章上的案例更多,描述更加的详细,这个周树人先生会不会就是欧阳辩?”
  范纯仁摇摇头:“也有可能,但也未必,毕竟这本论历代政治得失在书店里面都能够买得着。
  也不排除这个周先生是借鉴了季默的想法,然后做了一些实地调查。
  但不得不说,大宋的税法的确是到了不改不行的地步了。”
  司马光凝重的点头:“尧夫,我们又有事情要做了。”
  范纯仁点点头:“我同意,不如召集同仁?”
  司马光点点头朝外面喊道:“老李?”
  一个胥吏赶紧进来:“大人?”
  司马光道:“去各个公廨通知各位大人,去议事厅议事,会议在半个时辰后开始……哦,记得给每个大人都送上一份大宋周报,让他们先了解一下第一、第二篇文章。”
  老李赶紧匆匆而去。
  范纯仁道:“君实,你有什么章程没有?”
  司马缸摇摇头:“还没有,不过,我打算递上一份请求税赋改革书,算是摇旗呐喊吧。”
  范纯仁点点头:“对于咱们言官来说,也只能做到这一点了,那我也跟着一起上书。”
  司马光点点头。
  半个时辰后,谏院的言官们纷纷到齐。
  吕诲、范纯仁、吕大防、赵鼎、赵瞻、傅尧俞加上司马光,整个谏院也不过七人而已。
  吕诲拍了拍手上的报纸道:“君实,今日讨论的是这个农户投水的事情么?”
  司马光点点头:“大宋朝的税法之弊病令人触目惊心啊,咱们言官风闻奏事,畅通言路,以前我们一直弹劾政事百官,却对底层忽略了。
  以至于百姓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唉,我觉得以后我们对于百姓还是得多关心一下。”
  吕大防点点头:“那这一次君实的意思是?”
  司马光道:“我打算上书,请求朝廷讨论税法改革的事情,不能再让这害民法继续荼毒百姓了。”
  赵瞻颇有些诧异:“君实不是一直认为祖宗法不可易么,怎么这么积极想要推动税法变革?”
  范纯仁笑着摇摇头:“大观,你这就误会君实了,君实确实认为祖宗法不可易,但这祖宗法是什么法,那得另当别论了。”
  吕诲笑道:“正是,君实一直都坚持的祖宗法,其中有三个特点。
  一是不可穷兵黩武,令民众兵役繁重;
  二是不可苛取于民,与民休息、轻徭薄赋;
  三是不可挥霍无度,耗费巨万;
  也就是说,君实之祖宗法乃是汉代之致盛和中兴之法。
  君实,我说得对么?”
  司马光笑道:“献可说得没错,我是认为祖宗法不可易,但我认可的祖宗法是轻徭薄赋的祖宗法。
  周树人先生提出的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
  以及官收官解,使征收办法更加完备,不能将收税的权力下放给地方豪强,以免他们鱼肉百姓。
  还有废黜一切苛捐杂税,除了商税以外,不允许再有其他的摊派,这些主张我是非常认可的,这样可以让民众得以休养生息。
  里面其中有个观点我非常认同,藏富于民,可以使民众具备抗击灾荒的能力,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提议。
  所以我打算为周树人先生的提议摇旗呐喊,督促朝廷上下讨论税法改制,诸位觉得如何?”
  傅尧俞笑道:“君实所说我非常赞同,我附议。”
  其他的人也都纷纷点头。
  不过吕诲却是微微皱眉:“君实的提议我是赞同的,但这里面的阻力确实很大,恐怕反对的人会很多,到时候很难执行下去。”
  范纯仁也点点头:“确实如此,大家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一直没有怎么说话的赵瞻突然道:“我觉得不如找季默谈谈?”
  其余的人眼睛一亮。
  吕诲喜道:“大观所说有理!”
  范纯仁笑道:“没错,这事找季默没错了,清丈田亩的难度也不小。
  仁宗皇帝时候几次主持,还有名相相助都做不成的事情,在季默的主持下却已经完成大半了。
  若咱们大宋朝还有谁能够干成此事,我看除季默之外再无旁人了。”
  司马光对范纯仁这个说法也深表同意:“没错,季默的行事堂堂正正,事事公开公正,多方征求意见,一旦落实下来,他的手腕更是令人钦佩。
  就说军队哗变那件事情,若是换了其他的人,早就被吓得赶紧取消政策了。
  但季默生生将军队给镇压下去,这才有了这样的成绩!”
  吕诲感慨道:“季默真神人啊,之前仁宗皇帝立英宗之事,任由我们如何相劝,仁宗皇帝就是拖着,还得是季默强硬面谏,这才大事落定。
  还有之后的濮仪之论,季默也是敢当大任,论纯直,除了君实,我最佩服的就是季默了。”
  赵瞻笑道:“季默纯直可贵,但他最可贵的却是不仅仅是纯直,他还能够做事。
  咱们虽然总是不愿意沾染铜臭,但治国却需要务实。
  季默筹办的央行,这些年将大宋的变了一番模样。
  而清丈田亩一事,更是有可能让大宋的税赋增加,而且民众还从中得了好处。
  季默真是个又纯直有能干的干臣!”


第348章 大宋民户太难了!
  “税法改制?”
  当司马光找到欧阳辩的时候,欧阳辩有些惊讶。
  司马光认真地点点头:“是的,我们谏院内部讨论过,这个事情要成功还得找你。”
  欧阳辩忍不住有些哑然失笑。
  你们这是真信任我啊。
  不过欧阳辩倒是有些惊喜,因为他一直担心的就是司马光他们会反对改制。
  毕竟司马光的祖宗法不可易的名声太大了,导致欧阳辩一有想法就得先考虑如何说服司马光他们。
  现在司马光竟然有推动变法的想法,这就让整个事情少了一大障碍了。
  “司马大人怎么会想起变革税法呢?”
  欧阳辩有些好奇。
  司马光道:“大宋税法混乱,空子太多,以至于农户已经承受不起了,是到了该给农户减负的时候了。
  以前我们是看不到希望,现在国库收入以商税为主,农税为辅,即便是农税这一块上面减收,也不会影响国家大事。
  更何况以前没有季默,现在有季默,季默在清丈田亩上的才华,着实令我们惊叹,我觉得可以一试。
  大宋周报季默看了吧,周树人先生所说的税法改制,的确有诸多可取之处,如果能够实现周先生所说的税法,那就是天下农户之幸!
  季默,你以为如何?”
  司马光目光炯炯看着欧阳辩。
  欧阳辩看到司马光似乎在鼓动自己勇于担事,忍不住有些好笑。
  这就有些尴尬了,您不知道周树人是谁,可我知道啊,而且,那就是我啊!
  要不要告诉司马光呢?
  欧阳辩想了想,觉得还是得说,因为这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到时候身份暴露,那得有多尴尬啊。
  “司马大人,其实……周树人就是我。”
  欧阳辩有些尴尬道。
  司马光不以为忤反而惊喜道:“我说怪不得周先生的论点和你的《论历代政治得失》一书的观点那么相似呢,果然是你的手笔,太好了!”
  欧阳辩笑了笑道:“司马大人和谏院的各位大人认为税法应该怎么改呢?”
  欧阳辩问这个是要确定这几位的心思到底坚不坚定。
  司马光道:“按照你的说法,将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进行官收官解,废黜一切苛捐杂税。
  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正确的想法,另外我认为,最好是将田赋缴纳比例下调一些,这样农民的负担会更小一些。”
  对于司马光这个说法,欧阳辩颔首表示同意。
  北宋的人口和土地都少于明清,但是赋税劳役收入却远高于明清,这里面的答案只能是北宋平民承担着比明清沉重的多的税役负担。
  司马光继续道:“咱们大宋不抑兼并,放任土地交易,官员士绅有着种种特权可以免除赋税劳役,普通民户则完全不能。
  农户不仅要缴纳税赋,还要承担劳役。
  租种官田的佃农,要负担超过收成四成的田租。
  拥有土地的自耕农,则要承担十五税一民田之赋。
  在缴纳两税正税的同时,还要为两税正额缴纳名目繁多的加耗,一般正额一石,加耗数升。
  另外还要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