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404章

大宋安乐侯-第404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对于这个小小的部族,野利仁荣也没有什么兴趣,除了叫来其族长问了几句话,便是从其部族中挑选了一些牛羊交换。

    按理说党项军对于这样的小部族,都是杀光了事。但是为了日后着想,野利仁荣才不得不表露出怀柔的姿态。

    他们这一路经过二十天的长途行军,终于来到了焉耆城外。

    而另一路的嵬名阿勒,却也到了高昌城与焉耆城之间的库米什镇。

    此时野利仁荣所部,与嵬名阿勒所部,已经有信使往来互相传递消息。

    而焉耆城与高昌城间,却是无法互通有无。

    没有了焉耆城的消息,身在高昌城中的高昌国王仆固得斤惶惶不安。而高昌国的其余大臣们,也同样感觉到危险即将降临。

    谷<;/span>;  不但是他们这些高昌国的权贵,就是高昌国的百姓们,也发现市面上少了许多商人和商队,一种大难临头的感觉,笼罩在所有人的头上。

    高昌国王仆固得斤得知新西夏的军队出现在库米勒,便立刻召集大臣们议事。

    其实这议事还不如不议,大臣们一见面,便开始互相攻讦,指责对方办事不利,以致国势如此。

    高昌国王仆固得斤看着

    “诸卿,事已至此,当众志为城才是,大家可有退敌良策?大可畅所欲言。”仆固得斤不得不提高了声音道。

    总让这些家伙这么吵下去,实在是不成体统。

    宰相思结必力急忙站了出来,“大王,我们高昌城这里的兵力,都已经被大王调往了龟兹和焉耆两地,如今这两地音讯全无,怕是已经凶多吉少。而新西夏的大军,却已出现库米勒镇,只需七八日,便可到我高昌城下。我等大臣倒没有什么,只是大王血脉尊贵,万万不能落于新西夏人之手。臣知那新西夏李元昊,乃是党项遗族,为宋军所驱。今在西域坐大,已渐成祸患。大王莫入尽快移驾于宋,向大宋官家求救,方可免我亡国之祸!”

    仆固得斤如何不知道这个道理,他自己也为难啊。

    “思结宰相,孤之前已经向大宋官家数次求援,然而大宋官家却并没允准。”仆固得斤只得解释道:“大宋官家自去岁,便与辽国大战,刚刚夺回燕云十六州。如今师老兵疲,也正是休养生息之时。官家虽有心救援于我高昌,然其此时却是有心无力。”

    “大王,若是我们君臣于大宋境内避祸,大宋官家是否允准?”思结必力急忙问道。

    “入宋而避祸,官家自然是允准的……可是,这高昌国乃是祖宗基业,岂不是拱手让人。”仆固得斤所舍不下的,便是高昌国土,“若是我们就这么退入宋境避祸,那么何时能再回来?即便能回来,又能否重掌高昌一国?”

    “大王可是担心,大宋不为我们君臣夺回高昌?其实,此事也不必太过担心。李元昊之所以带领党项全族迁徙,皆因其国被大宋所灭。如今一路东征,亦是为了向大宋复仇。”思结必力很是笃定的道:“臣以为,新西夏与大宋之间,定然还有一战。大宋不堪其扰,定然不会再将其放过。”

    虽然这位高昌宰相思结必力对于大宋存了利用之意,但是在他的想法当中,大宋是不可战胜的,新西夏根本就不是对手。

    仆固得斤苦笑道:“思结宰相,阪也与你一般想法。可是那时即便夺回高昌国土,你觉得高昌还能复国吗?与新西夏国战,当消耗巨大的人力物力,这样下来,大宋为何要平白如此帮我们君臣?以大宋的精明,还不如只守不攻,反而代价更小些。”

    思结改力却是皱眉道:“大王,眼下先不必想这些。眼前最重要的,便是大王的安危。不如先移驾于伊州,也好以策万全才是。”

    伊州便是后世的哈密,更是自东汉便已出产有名的哈密瓜,关键是此时也最靠近大宋的瓜沙二州。

    “眼下也只能先如此了,如今新西夏的大军距此不足千里,实是太过危急。明日便启程,诸卿随孤一同去伊州。”仆固得斤只得吩咐道。

    其实,驻军于库米勒的嵬名阿勒,并没有进攻高昌城的心思。

    如今与野利仁荣的大军恢复了联系,那首要的任务就是打通身后的通路,必须先拿下焉耆才是最重要的事。

    那时,大军的身后便再无后顾之忧。

 第976章 若是要争气

    高昌君臣担心嵬名阿勒所部进攻高昌城,其实是有些多余的。

    虽然嵬名阿勒所带领的五万新西夏军队当中,有着一万多匹骆驼。但是他们这一路走过来,实在是太过辛苦。

    自从罗布泊出发后,足足有一千三百多里的戈壁滩和沙漠地段。

    若是稍有差错,他们这一支队伍怕是就会消失在茫茫沙海当中。

    好在嵬名阿勒在罗布泊所居的罗布人当中,找了几十个向导,根本就不怕会走错路。

    即使是这样,嵬名阿勒所部的这五万新西夏军,到达了库米勒镇之时也到了极限。

    在这等情况下,他根本不敢带着手下的这支军队去打仗。否则的话,这支五万人的军队怕不是会立刻崩溃。

    任谁在茫茫沙海之中跋涉了二十几日,在精神上怕是都会饱受折磨。

    更不要说,还要面对随时都会出现的沙尘暴。

    一到达库什勒镇,嵬名阿勒便派人向着焉耆方向派出了斥候,并与已经到达焉耆城附近的野利仁荣所部建立了联系。

    到了这等情形之下,嵬名阿勒才松了一口气,自己所面对的方向,便唯有高昌城这一边了。

    只不过嵬名阿勒与高昌君臣所想的完全相反,他此时最怕的就是高昌城方向向焉耆城这里派出援军。

    那样的话,他不得不带领着手下的这些疲兵与高昌军交战。

    野利仁荣知道嵬名阿勒甚为辛苦,所以攻打焉耆城也并没有让嵬名阿勒来一同参战,只是命其守住自己后方。

    新西夏的军队,从开都河谷横穿过来,根本就出乎焉耆城守将的预料。

    这在他们看起来,这些新西夏的将领就是傻子一样舍近而求远。

    但是这些焉耆城的高昌军,已经无法依靠铁门关拒敌,不得不直接面对新西夏大军的怒火。

    野利仁荣的大军在焉耆城外休息了一日一夜,可是城中的高昌军居然都不敢出来与他们接战。

    而第二日夜间,野利仁荣便直接命属下兵士们将数千斤的火药埋到了焉耆城下。

    毫无悬念的一声巨响之后,焉耆城轻松告破,新西夏的大军直接杀入城中。

    有许多高昌军开城逃向铁门关的方向,却是被野利仁荣早就布置好的骑兵给拦截了下来。

    在抓获了相当数量的高昌军后,野利仁荣便命人换了高昌军的服饰带着敌军印信,扮成败兵前往铁门诈关。

    铁门关没有防备,打开了城关,却被新西夏的军队一拥而入杀了个精光。

    野利仁荣得知之后,这才算是出了一口恶气。不过万余人驻扎于铁门关,却是使得新西夏十万大军,不得不多跋涉两千里,实是可恼的很。

    一封焉耆城战报,被以最快速度从铁门关送往李元昊所在疏勒城。

    这个时候,李元昊对于野利仁荣与冈名阿勒的大军也比较担心。从接到的最近一封书信得知,野利仁荣与嵬名阿勒两人,要绕路两千里奔袭焉耆城。

    谷<;/span>;  一连近月的时间,李元昊都没再收到野利仁荣与嵬名阿勒的消息,安能不为之焦虑。

    其实为之焦虑的不只李元昊,张元身为新西夏的重臣,对此也很是无奈。

    但是征讨高昌乃是对新西夏极为重要的战略,也不可能半途而废。不但要自己耐心等待,还要时时的请李元昊放宽心。

    否则的话,李元昊说不定都已带领新到的五万大军前去支援。

    好在终于等到了野利仁荣送回来的战报,焉耆城已经一鼓而下!

    李元昊看到了这封战报之后在喜过望,转手交给了闻讯而来的张元。

    张元看到这个结果,也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陛下,如今焉耆城拿下,覆灭高昌已是没有问题。接下来,但是将高昌经营起来,使之成为我新西夏的助力。”张元笑着道。

    李元昊却是正盯着地图,目光在上面逡巡不已,显然是在盘算着什么。

    “张卿,你说朕此时要是给野利仁荣一封军令,命其顺孔雀河南下。而朕也亲领五万大军经于阗,而至约昌城。我们两路夹击,将这约昌城夺回来,会不会更好一些。”李元昊的目光在约昌城的位置不肯移开。

    陛下这是有多心急与宋军交锋,有了火器之后,显然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

    想了想之后,张元还是劝阻道:“陛下,此时我军理应全力将高昌国覆灭才是。宋军远非高昌军可比,一旦与之开战,恐纠缠日久。反而不如先将高昌国彻底的覆灭,才能使我军再无后顾之忧。”

    “张卿,你说的道理朕都懂,可是朕却就是忍不下这一口气。”李元昊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而后缓缓吐出道:“也罢,待拿下高昌全境,再与宋军计较。”

    在将焉耆城攻下之后,野利仁荣大军休整三日,便领军去与嵬名阿勒汇合。

    两军行至刚买里镇,便是一条岔道,往北过了天山是彰八里城,再往东则是北庭城。

    从刚买里镇直接往东数十里,便是高昌城。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不得不再次分兵。由野利仁荣带兵前去攻打彰八里和北庭,由嵬名阿勒去攻打高昌城。

    两人商议已毕,便直接各自带领着麾下人马分头行动。

    此时在北庭附近的一座村庄里,大宋营指挥使郭冲,正在劝说村中亲族迁往沙州。

    “诸位叔伯亲族,如今高昌战乱将起,新西夏的大军已经侵入高昌境内,这里已经不太安全。大家若肯听我一句,便都随我迁往宋境躲避战乱。”郭冲得知高昌被新西夏所入侵,便特意请了假回乡,要将原本的大唐遗族带走。

    只是这些亲族们听了郭冲的话,却是没有太大的反应。

    只有一名老者道:“你们年轻人都过去就行,我们这些老家伙还去干什么。一辈都住在这里,早就习惯了。那些党项人来,能把我们这些老家伙怎么样。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都是入土半截的,还怕个什么。”

    郭冲却没想到,会碰到这样的情形。

    但是让郭冲没想到的是,他亲爷爷郭忆也开口道:“你这孩子好不晓事,为了这点事便专门请假回来。我们这里有什么好怕的,党项兵来了,大不了钻到山沟里躲上一阵子。我们这些老骨头,都不愿意动窝,你就不要想了。若是要争气,将来便带兵打回北庭,恢复我中原故地。”

 第977章 还是上官有办法

    与郭冲一同回来的那些大唐遗族的年轻人,听到郭忆老人的话,都不禁无言。

    郭冲却是对此想开口,但是被郭他爷爷郭忆给拦住。

    “你当我是在激你等不成?”郭忆摇了摇头道:“所谓故土难离,我等所在便是大唐。若大宋能恢复汉土,这便是大宋。如今高昌国怕是要没有了,正是大宋官家进取之时。你们快些回去,将来提兵再来就是。我们这些人,不会有谁为难。”

    他们这些大唐遗族多有经商,也并非没有奔波过。但是这一次,让他们去宋境的沙州避祸,却是说什么也不肯,也不知拧的什么劲。郭冲脸上纠结了半天,知道再劝也是无用,便只得由着这些族亲。

    “既然如此,我对各位父老也不再劝。此次新西夏来势汹汹,高昌亡国在即。兵凶战危,我们这些年轻人在外,大伙保护好自己才是。既然得知新西夏的兵要来,便等躲避到山中才是。”郭冲拱手道:“大家伙儿一定要保重,待得大宋官家下令,我郭冲定然与众兄弟带兵回来!”

    说完,郭冲挥了挥手,便带着与自己同来的那些年轻人一同回去。

    自得知新西夏已经开始对高昌回纥用兵后,郭冲便有了计划。他本来想的挺好,请假带着一些同族的年轻人回来,接应本族去到沙州居住。

    只是回乡住了一些时日后,却是发现如何也劝不动这些族人与他一同离开。

    即使是将他从小带大的亲爷爷,也不肯听他的一句劝。

    这等根深蒂固的乡土观念,却也不是现在的他能理解的。

    郭冲无奈,只能带着那些同族的年轻人快马而去,除了狠狠用鞭子抽两下胯下的战马,便是暗暗咬牙,若是自己的这些族人出了问题,定要让新西夏好看!

    其实,在郭冲离开不久,野利仁荣的人马便到了彰八里的城下。

    彰八里便是后世的乌鲁木齐,但是在这个时候,地位并不如高昌城重要。高昌城地处丝绸之路的要冲,高昌城也就是后世的吐鲁蕃,盛产葡萄干,是东西客商都喜欢货物。

    来到彰八里,此地城小而兵少,只不过一战而下,实在是没有什么难度。

    而北庭城相距彰八里,也不过两三百里的距离罢了。

    六日之后,野利仁荣的大军便来到北庭城外。

    这一次野利仁荣并没有攻城,而是直接写了一封劝降书,命人射入城中。

    大意便是,我当党项自当初迁徙之时,便曾经路过北庭城。其时借地休整,便阵盛兵于北庭城外而后轻取之,而城中士卒却多有死伤。

    今次再来,不由记起前次城破之惨。心中略有不忍,今特意修书一封使城中守军勿要自误。

    虽然是劝降书,但是这等傲然之气跃然纸上。

    城中守将看到了野利仁荣的劝降书,面色如土半晌不言。

    能说什么,信中所说尽为事实,上次便被人打的屁滚尿流,这一次如果还要顽抗,只怕最后的结果也不会乐观。

    守将再登上城头,放眼看去尽为新西夏的大军,如铺天盖地一般。

    如今新西夏能打到这里,高昌国至少半数国土已尽丧于新西夏人之手。

    什么叫大势已去,这就是。

    吱呀呀,北庭城的城门洞开,城中守将和官吏纷纷出城投降。

    至此,高昌城在天山北麓便不再有任何城镇。

    另一边的嵬名阿勒,却是直接带兵来到了高昌城下。

    此时高昌城中的已经没有了高昌的权贵,那些家伙都已经跟着高昌国君仆固得斤逃去了伊州。

    不要说城中的权贵,就是守军也都被带走了,以保障权贵们的安全。

    远远的看到新西夏的旗号,便有城中的商人前来报信,禀报高昌城中的情形。

    这些商人也算不得奸商,并无投机之意,只不过是怕大军入城之后纵兵抢掠,不如先结个善缘。

    嵬名阿勒得知高昌几乎已是一座空城,不由得十分无语。

    这高昌国王仆固得斤得有多窝囊,就这么跑路了?

    大军进城,除了城中的百姓,就连原本留守的小吏,都换了衣服逃走。

    嵬名阿勒面对一座彻底的没有官方机构的城池,竟然还有些抓瞎。

    好在野利仁荣的消息也及时送到,这才使得嵬名阿勒松了一口气。

    两日后,野利仁荣从北庭移兵至高昌城,双方合兵,原本的十万人马,如今竟还有九万余人。

    这高昌上下实在是烂到了根子,上面的权贵都逃到伊州,竟连都城都不肯守。

    但是他们两人不知道的是,那些权贵们逃到了伊州还不安心,甚至不断的催促高昌王去大宋境内避难。

    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