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386章

大宋安乐侯-第386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元昊点头道:“不错,贵使所说的火器制造之法,若是能便宜一些,我朝上下或许可以凑的出来。但是如今战事连绵之后百废待兴,而塞尔柱帝国又对我朝虎视眈眈,连军用耗费十分吃紧。若是贵国要价这般高的话,对于我朝来说,实是如同画饼充饥,中看不中用啊。”

    “我家陛下所言之事皆为事实,贵使能答应便答应,若是不能答应,我朝便也不让贵使为难,此事作罢就是了。”张元此时淡然的道。

    张元已经看出来,辽国是想让新西夏将这火器制造之法买回来,然后从侧面来助辽国从侧面威胁宋国。所以,这火器制造之法,其实是辽国希望送到了新西夏的手中的。

    但是辽国又想从中赚上一笔,所以才会闹出这么一出。

    正因为看出来这一点,所以张元才会说出这一番话来。反正有求于我新西夏的乃是辽国,火器制造之法,你爱给不给。大不了你们自己留着,我朝不用也罢。

    有些话虽然没有说出来,但是这个意思却也十分的明白。

    李元昊与野利仁荣听到了张元的话,两人也品味出来话中的意思,自然都不再开口,一时间有些冷场。

    刘六符却也并不急躁,而是对李元昊拱了拱手道:“陛下,这些火器我都带了样品过来。这价钱先不谈,外臣可否请陛下一观这些火器的威力?待陛下观看过火器的演示,觉得值与不值再说价钱也不迟。”

    “贵使这句话还是有些道理的,却是不知道贵使欲要如何为朕演示这些火器?”李元昊心中从容了一些,不由笑问道。

    “外臣来时,看到城外不远便是一马平川,正可为陛下演示火器之威。”刘六符拱手道。

    李元昊点了点头,便一挥手道:“准了,诸卿随朕一同去城外,看看贵使为我等演示火器。”

    没用多久,李元昊与手下的大臣们,便在禁军的护卫之下,来到城外五里处的一片平坦草原上。

    刘六符的使节队伍之中,便有人推出来两门火炮,还有两辆火箭弹车。

    又有几名辽军兵士,从队伍之中扛了些东西,策马跑至两里之外,很快便树立了一个靶子出来。

    这靶子倒也简单,就是一个丈许高下的木框,中间又以白纸糊了,火器打上去便会显示出明显的孔洞出来。

    刘六符一直陪在李元昊的身旁,不停的为李元昊君臣讲解。

    李元昊的目光,在火炮与火箭弹车的上面不停逡巡,显然是对这些火器充满了十足的兴趣。

    原本辽国的火炮容易炸膛,郭喜没敢在辽军之中使用。

    但是郭喜也并没有放弃,而是一直在命工匠们改进。如今造出来的火炮,除了威力不如宋国的火炮射程元,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炸膛了,所以这一次也被刘六符带了过来。

    看到堆在一起的那些圆铁球,李元昊不由问道:“贵使所说的炮弹,便是那些铁球?如此沉重之物,竟能射至两里之远,可是真的吗。”

    “陛下,外臣岂敢逛骗于陛下。”刘六符躬身道:“这火炮是以火药爆炸之力,将这铁球推出炮口,于瞬息之间便击至两里之外。开碑断石不在话下。便是高城厚墙,在足够多的火炮面前,也不过是如摧枯拉朽一般。”

    “若真是如此,那以后建城岂不是修建城墙便没了用处?”李元昊不由惊讶道。

    刘六符也没想到过这一点,不由得一时语塞。

    片刻之后,刘六符才对李元昊挑起大拇指道:“陛下目光深远,非是外臣所能揣度。眼下修建城墙还可防一防马军步军,但是对于大量的火器已经无法防御。或许待这些火器将来能更进一步,这城墙便毫无用处了吧。”

    李元昊与刘六符的讨论,其实正代表了将来的战争趋势,只不过两人都只是将之当成了闲谈,并没有更深的去讨论罢了。

    就在李元昊与刘六符等人正说话的时候,刘六符所带来的人,已经将演示准备都做的好了。

    一名辽军的队正跑到李元昊的马前,以手捶胸为礼道:“外臣已经做好准备,是否演示火器,请陛下示下!”

    李元昊颇为感兴趣的点头道:“准许演示,这便开始吧。”

    那辽军队正一拱手,便转身去了。

    刘六符急忙对李元昊与新西夏的诸位大臣们道:“这火器施放起来如同地动山摇,还请陛下与诸位以手掩耳,免得伤了两耳听力才是。”

    其实不用刘六符提醒,李元昊与野利仁荣和张元等旧臣,都见识过宋军的火器,自然知道这火器会发出巨响。

    但是有些人却是并不知道,尤其是此次建立新西夏之后,李元昊提拔了一些当地突厥和回纥人为臣属,这些人是没见过火器的。因此,这些人觉得辽国使者不过是故弄玄虚,并没有依言捂耳。

    可是在火炮被施放出去之后,所发的巨响简直是如同在耳边打响了一道惊雷,让人耳鸣不已。

    李元昊的注意力,都在远处的靶子上。他只见火炮的炮口喷出大团的浓烟烈火,连续两炮轰出,远方两里之外的一座靶子上,便突然多了两个孔洞。

    虽然这靶子竖的仓促,被击中之后也没有多大的声势,可是这其中所代表的意义,李元昊这个马上皇帝是十分清楚的。

    紧接着便是两辆火箭弹车上的引信被点燃,一支支火箭弹被发射升空。

    火箭弹的声势要大得多,在空中划出一道道的焰光,射到了两里之外后落地纷纷爆炸成一团团和的火光。

    原本被火炮轰中的靶子,在这许多火箭弹的爆炸之下,只是一瞬间便被撕成了碎片。

    “陛下,我大辽的火器,可还入得法眼?”刘六符此时对李元昊微微躬身问道。

 第932章 等待作画的白纸

    刘六符这话虽然是在问李元昊,可也是说给新西夏的大臣们听的。

    李元昊点了点头,“辽国的火器还不错,却不知比之宋国的火器又如何?”

    这话问的有些刁钻,刘六符还真不好回答。

    略一沉吟,刘六符才笑道:“外臣只是个文官,却是没有上过战阵的。但是我大辽将士能与宋军战个互有胜负,想来这火器水平也是不相上下的。若是新西夏的将士们,也有了这等火器,便足可与宋军交锋。若是再勇猛一些,夺回西夏故地又何尝不可。”

    夺回西夏故地,这可是新西夏君臣们的一块心病。

    尤其是李元昊自己,自迁徙以来的这些日夜,无不想着如何去夺回故土。

    可是形势比人强,党项的人马骑射并不差,但是面对宋军的火器,却几乎没有还手之力。

    无论是野战还是攻城战,都已不是宋军的对手。

    如今辽国使节将火器摆在自己的面前,哪怕依旧无法将宋军击败,但至少也不会面对宋军之时毫无办法。

    可是李元昊也明白,这是辽国在利用新西夏,故意给宋国树立仇敌。

    明知道辽国打的如意算盘,李元昊却感觉自己不得不上这个圈套。

    眼看着宋国有了火器,现今辽国也有了这等犀利的火器,新西夏若是手中没有这等火器,怕是接下来便会不妙。

    无论是辽国还是宋国,只要腾出手来,怕是都会对新西夏有所不利。若是自己手中没有火器,总是感觉不踏实啊。

    野利仁荣此时开口道:“贵使,那火箭弹我看着威力倒是十分的巨大,但是火炮这等火器,实是粗笨无比,而且威力亦不大。若是我们只要这火箭弹的制造之法,不知道是否可行。”

    刘六符哈哈一笑道:“火箭弹虽然看上去声势不小,但是那只是针对兵士的杀伤。若是攻打城池的话,还是火炮更加好用一些。那一枚炮弹便将近十斤,被打出两里远,足可了砸的城砖粉碎脱落。若是用来对付步骑兵将,被炮弹轰中了的话,则当者更是瞬息崩碎。”

    “五千两黄金,我新西夏可购买这火箭弹的制造之法。”李元昊此时看向刘六符,他的话有种不容质疑的态度。

    “陛下,野利兄,真以为买了火箭弹的制造之法,新西夏便自己能仿造出火炮不成?”刘六符在出使之前,早就得了郭喜的叮嘱,因此早有防备,“那火炮制造之法甚为艰难,新西夏若是自行制造,怕是不花费个十余万两白银,是无法造出来的。这等火器最是危险,毫厘之差便会爆炸出事。最后的结果,只怕比从我大辽手中购买还要付出更高的代价。”

    李元昊与野利仁荣互相对视了一眼,却是对刘六符的话信了几分。

    若非如此,对方也不会如此自信的将两样火器都送到新西夏来。对方就是笃定新西夏不是那么容易仿造,才会这么做。

    而且刘六符所说的危险,也并不是乱说,容不得李元昊君臣不相信。

    张元这时开口道:“只是贵国所要的价格实在太贵,我朝虽有心,却无力承担。如今国库之中,也不过只有十余万两白银罢了。若是购买火器的制造之法,最多只能出得起十万两白银。”

    这不过是个托词,对此刘六符早已有备。

    “这倒不妨事,来之前我皇便曾对我言道,若是贵国钱财一时不足,可以用牛羊来充数。一头牛可值三两银子,一只羊可抵一两银子。想来新西夏不缺牛羊,只须以这些牛羊来抵便可。”刘六符哈哈一笑道:“陛下若是真想换取这两种火器制造之法,用足够多的牛羊也是可以的。”

    李元昊和手下的大臣们,这时再傻也明白过来,辽国这次来便是要出售火器制造之法的。但是对方又不想白送,无论如何也是要新西夏付出代价才成。

    有心不要,以此来吊一吊辽国的胃口。可是这等军国重器,若是没掌握在手中,却也太过没有安全感。

    李元昊想了想,终是点点头道:“既然如此,我朝便出一半金银,另一半用牛羊来抵可否?”

    对于李元昊所提出的要求,刘六符没有什么不能答应的。只要对方肯拿出等值之物,刘六符就一定会答应。

    当下双方便互相约定了交易方式,敲定了交接办法。

    虽然付出的代价不小,可是新西夏君臣上下,对于能得到火器的制造之法,皆是比较期待的。

    尤其如今的新西夏的西面也不太平,塞尔柱帝国正与新西夏隔着西洪河对峙。

    当初的喀剌汗国,乃是塞尔柱帝国的番国,而两国的信仰也相同。

    但是党项将喀剌汗国给覆灭了,这便使得塞尔柱帝国,对于这个新西夏政权,产生了极大的敌意。

    所以,塞尔柱帝国便在西洪河的西岸不断增兵,对新西夏造成了不小的威胁。

    李元昊无疑是个有着极大野心狂傲之人,但是对于塞尔柱帝国这样的大国,一样也不敢轻忽。

    何况新西夏不过是刚刚建立,李元昊也怕无谓的消耗,使得本就人数不算多的党项一族人数变得更少。

    如今只要将火器制造之法掌握,那么新西夏对付塞尔柱便有了一些底气。

    新西夏的牛羊和金银钱财,便如同流水一般,往辽国境内送去。

    而新西夏的工匠们,也都被送到了辽国境内,向着辽国学习火器的制造方法。

    足足用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辽国的火器制造之法,才被新西夏完全学会。

    大宋在这些时间也没闲着,官家励精图治,使得大宋上下的面貌为之一新。

    虽然表面上看,大宋只不过是变的繁荣了一些。但是实际上,如今的繁荣与以往的繁荣,并不能算是一回事。

    如今的繁荣之中,有相当的一部分,是范宇暗中发力。是他使得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借了永昌隆商号的影响力,鼓励民间建立各种作坊得来的。

    而在大宋各个路的辖下,只有河西路是范宇最青睐的。

    首先是河西路这个地方,赶走了党项之后,也没有什么大族留下。

    这样的情况下,张唐卿等人又都是在河西路担任要职,河西对于范宇来说,便好似成了一张正在等待作画的白纸。

 第933章 竟还能这样

    早在覆灭了西夏之后,张唐卿便被委仁为河西路转运使。

    而杨察和徐绶两人,分别为提刑按察使和提举常平使。苗振则是兴庆知府,杨谔为西平知府。

    这样一来,范宇对于整个河西路的影响,便可通过这五个人来达成。

    当初这五人,便是因为与范宇较近的关系,被政事堂调去了瓜沙二州的飞地。如今都成了路一级的官员,也算是功成名就。

    但是正因为如此,他们的身上也打上了范宇的标签。

    当然,这只不过是外人的看法。

    在他们五个人自己看来,对于范宇也非常的佩服。

    早先范宇对西北之地所提出的预判,现今回过头来细细思索,真的是不服不行。

    河西战后重建,朝廷给了不少的钱财物资,这便是给他们一个大展拳脚的机会。

    而且以张唐卿为首,诸人与范宇从来未曾断了书信往来。

    时常在书信之中,讨论如何规划河西之地。

    因为河西之地属于重建,在范宇看来,完全可以当成一块实验田。

    首先,河西这个地方是陆地商贸的重要东西通道。其次,河西虽然风沙不小,但是面积广大,有良田有牧场,农牧生产完全可以满足本地需求。最后,便是这个地方水力矿业丰沛,可以兴建一些工坊。

    范宇给张唐卿等人去信,便提到了河西多有煤铁金铜诸矿,可以此为基础,大力发展当地工坊。

    并提出,只要张唐卿等人提出需要相关人才,他这边就会从百工技院和造作院中派出相关的匠师前往。

    原本范宇就给张唐卿等人讲过一些后世的经济之道,而张唐卿等人都是少年进士出身,并非迂腐的老学究,也很容易能接受一些后世的观点。

    而且几人本就是同年,自然要互相抱团,必须要有些成绩,才会有将来的进步空间。

    如今虽然只过去了多半年,但是这一年的夏秋两赋,可也都收了上来。

    河西因为战乱初平,所以农牧是免除赋税的。但是工商之税,还是要收上来的。

    即使是河西走廊的关税归了永昌隆商号,但是整个河西路的商税,也依旧收上来了三百万贯之多。

    大宋此时天下共分为二十路,燕云路是初定,没什么可说的。

    河西路也只是平定了一年而已,却是能有三百万贯的税收,实是惊掉了许多人的眼球。

    要知道,如今大宋全国去年一年的税赋,加起来不过八千余万贯。

    虽然河西路还不到平均值,可这只是一个刚刚平定一年的边远贫瘠之地啊。只用了一年的时间,便使得这样的地方能收上来如此多的赋税。那么假以时日,将来彻底的抚平战乱的创伤之后,会是何等的光景啊。

    按理说,地方能治理到这个情形,就是个地方大治。如张唐卿、杨察、徐绶等人,都是会得到提拔的。

    但是他们都太过年轻,再加上河西之地刚刚平定一年。所以朝廷虽然对他们几人有所嘉奖,却并没有调动。

    在范宇看来,不将这几人调动其实也是再好不过的,以免人走而政息。

    正可借着几人在河西,使河西出现一批工商业的受益阶层。

    而这个受益阶层的选择,其实也非常容易,那就是那些宋军将士和家属。

    所以河西之地的工坊,最明显的标志,便是这些工坊的幕后,或多或少都有军中将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