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377章

大宋安乐侯-第377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即便命人将装着手雷的箱子打开,每人都发了数枚。

    “点燃引信,给我往辽军后方使劲扔,莫要炸到自己人!”火器营的指挥使咬牙切齿的道。

    今日辽军突然改变了战术,却是让神卫军有些极不适应。若非斧枪兵装备精良,今日这一战便早已经败了。

    数十枚手雷被点燃扔出,在辽军后方的队列之中爆炸,一下便使得周围数百骑辽军都受到波及。因为太过密集,当场便死伤数十人。

    第一次登上战场,手雷初显威。

 第909章 手雷初显威

    萧普古知道耶律重元对于郭喜和火器作坊极为看重,所以才会向郭喜提出,让其搬迁到中京大定府。

    如果继续留在南京这里,一万宋军兵攻下辽国南京,则郭喜的火器作坊也跑不掉。

    辽国可就只有郭喜的这个火器作坊,一旦被宋军所截获,那辽国便再无与宋军相抗的资本。

    曾经担任过北院大王,如今又是南院大王,萧普古的目光长远。

    在他看来,即使整个南京道都丢了,也不能将辽国的火器作坊给丢了。

    郭喜听到萧普古的判断,并没有反驳。如今南京的局面并不安全,他当然是知道的。

    既然萧普古已经提出来,而又无法联系上陛下的情况下,自己听从萧普古的安排倒也没错。

    而且萧普古完全是出于一片公心,并没有将郭喜留下作为自己的助力。

    “萧大王,既然你如此判断,那么在下便依你所言,带人撤离南京就是。”郭喜对萧普古一拱手,“萧大王也要保重,若是南京道已不足守,便带兵撤去中京。即使陛下知道萧大王所为,亦不会责怪。要知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郭兄有心了,若是真的大势不在,我会带人撤走的。”萧普古点头道。

    郭喜告辞之后,便去了火器作坊,带人收拾准备撤走。

    而萧普古则派出南京城内的骑兵,向神卫军不断的骚扰。

    若是能将神卫军打退,南京道自然也会无恙。但是真正让萧普古觉得危险的,则是易州、归义、固安三城的汉军团练的投降。

    这些汉人终究是一家,而南京道尽皆汉人,则使得萧普古如坐针毡,感觉到极不安全。

    出于这样的考虑,萧普古便决定对神卫军要速战速决才行。

    如果再拖下去,陛下滞留于燕山隘口以北,而自己这里又没有击退神卫军。

    则幽燕之地的汉人们,便会人心动摇,甚至会产生大宋更强的想法。一旦幽燕之地的汉人有了这样的想法,则定然会纷纷向宋军归降。

    所以,自己这里一定要将神卫军击败,方可阻止大多数汉人认为宋军更强的想法。

    当天,便有一万余辽军骑兵冲出南京城,来至十里之外的神卫军大营。

    这些辽军骑兵,不断的向神卫军大营射出箭,却并不靠近。

    虽然王坛命人向这些辽军骑兵发射火箭弹,但是这些辽军骑兵纵横来去,却并不靠近,所以伤亡也不大。

    因为辽军骑兵极为机动,神卫军也只有派出自己的一万骑兵,与之不断的争斗厮杀。

    王坛看到辽军居然主动向自己挑衅,便直接带了其余的四万神卫军,向南京城靠近。

    如今若是再与辽军对耗下去,对于宋军也不是个好的选择。

    虽然王坛也得到了燕山隘口被宋军截断的消息,看上去宋军的局面占优。但是在没有结果之前,还有可能会有变数发生。

    若要一锤定音,便须将南京城拿下。

    只有将战果取到手中,才会使得王坛的心中踏实。

    神卫军来到南京城外五里处,南京城便城门洞开,萧普古也带着六万辽军冲了出来。

    这六万辽军冲到神卫军三里外,便忽然分成两队,从左右两翼杀向神卫军。

    王坛原以为辽军会摆开阵势,与宋军先来一通火器上的较量,却没想到辽军会分兵杀向自己大军的两翼。

    辽军骑兵众多,机动性也强。此时神卫军若是再将火炮掉转炮口,便已来不及。

    好在神卫军的火箭弹轻便灵活,还可用在两边。

    在辽军从两翼包抄过来之时,神卫军匆忙放出成千上万枚的火箭弹。

    不断的有爆炸声,在辽军的队伍之中炸开,使得相当数量的辽军被炸死炸伤,还有许多辽军被爆炸的冲击吹落马下。

    这一下,便使得辽军冲锋的速度降了下来。

    王坛目光凝重,沉声下令道:“斧枪兵准备,列阵迎敌!”

    神卫军的一万骑兵,如今还在外面驱逐辽军的骚扰的骑兵,无法及时回防。所以神卫军的本阵,便只有依靠斧枪兵,来抵挡辽军的冲击。

    好在火箭弹的发射使得辽军的马速降了下来,其阵形也不如之前密集。'

    虽然冲到了神卫军的面前,却已经没有多少冲击力。

    双方一接战,密集的兵刃撞击声便汇成一股洪流,灌满了所有人的耳朵。

    辽军有战马,攻击起来势大力沉。正面对撞,往往能将神卫军的兵士一下撞的倒飞出去。

    但是神卫军的斧枪兵也并非不堪一击,他们身披重甲手持长柄斧枪,亦是披坚执锐。即便是在对撞之中被撞的倒飞出去,亦并不会受到太重的伤害,仍有起身一战之力。

    神卫军斧枪兵的阵列虽然被冲击的有所波动,却是并没有被破开。

    王坛只看到,不断的有斧枪挥起落下,此起彼伏之中还夹杂着一些惨叫之声。

    “传令火器营,给老子想办法用火器对付辽军!”王坛心中急切,对传令兵吩咐道。

    传令兵立时将王坛的命令给传到火器营中。

    火器营的指挥使,这个时候也有些抓瞎。此时神卫军与辽军两边战到了一处,如何使用火器对敌?那不是连自己人也给炸了吗。

    “上官莫非忘了,前几日造作院送来的那些手雷?”立刻有麾下的武官提醒道。

    数日之前,造作院便向神卫军送来了数车手雷。说是手雷,在这火器营指挥使看来,除个个头小点还装有一个木柄之外,与火炮的开花炮弹并无多少区别。而且只能投掷,远不如火炮打的远。

    所以他也并没在意,只是先留着再说。

    此时听到了属下的提醒,不由恍然大悟。原来手雷那东西就不是用于远攻,岂不是正适用于现在的场面吗。

    当即便命人将装着手雷的箱子打开,每人都发了数枚。

    “点燃引信,给我往辽军后方使劲扔,莫要炸到自己人!”火器营的指挥使咬牙切齿的道。

    今日辽军突然改变了战术,却是让神卫军有些极不适应。若非斧枪兵装备精良,今日这一战便早已经败了。

    数十枚手雷被点燃扔出,在辽军后方的队列之中爆炸,一下便使得周围数百骑辽军都受到波及。因为太过密集,当场便死伤数十人。

    第一次登上战场,手雷初显威。

 第910章 宣安乐侯觐见

    萧普古在南京城头,原本看到神卫军受到辽军的攻击显得有些左支右拙,眼神发亮。

    可惜没等多久,便发现宋军阵形坚固,辽军的骑兵竟攻不进冲不散,不由暗暗替辽军使劲。

    等到宋军的手雷一扔出来,在辽军骑兵们的队伍之中不断的发生爆炸,一个个辽军都被炸的人仰马翻之时。

    萧普古便知道,自己这一次对宋军的反击又失败了。

    “收兵,再打下去,我们也是徒耗兵力。”萧普古不由摇了摇头。

    战阵之事萧普古经历不少,仗打成这个样子,若抱有侥幸心理只能将辽军的伤亡扩大。

    在被神卫军的火器不断的袭击的情况下,辽军再无冲破宋军军阵的可能。

    王坛看到辽军收兵,整个人也松了一口气。刚才的那一仗,实是有些险恶。

    只要神卫军的军阵有一处被冲开,那么今日便是存亡之战了。

    “传我命令,我们也收兵回营。”与辽军一场大战,再挑战的话,也不会有什么结果。

    待回到营中,王坛便叫来了火器营的指挥使,询问用了何种火器,竟能在这样近距离的情形之下将辽军骑兵击退。

    那火器营指挥使向王坛说出手雷,并让人取来实物请王坛过目。

    看到手雷这东西,王坛不由点头道:“这个倒是轻便,近战之时使用,甚是管用。真亏了安乐侯他们的造作院,不然今日就有些险了。”

    让火器营的指挥使退下,王坛便提笔给造作院的安乐侯写信,询问可有什么自己能用得到的火器,请范宇给他运送一批。

    此时的汴梁城中,范宇的日子过的十分悠闲。每日里便是到造作院当值,偶尔也会入宫去看望义母李太后。

    倒是许当和尤二郎两人,时常会被官家召入宫中,问些事情。

    原来,官家自从上次在火器演示场听了尤二郎所说的引力试验,便在次日让尤二郎入宫为自己演示。

    这样的小试验,实是费不了什么事。而且宫中自有高台,这试验也相当的容易。

    本来尤二郎没想太多,只是想让官家重视一下造作院、百工技院和大宋科技学院这些技术单位。

    但是为官家演示的话,单单作一个引力小试验就显得太过单薄。于是尤二郎便又叫上了许当,准备了小孔成像的小试验。

    接下来的事情,便有些出乎预料,他们两人给官家做的小实验,竟使官家十分的入迷。

    甚至接连数日之间,都召这两人入宫,为自己演示新的不同的小实验。

    这等学习的态度,让范宇都有些自叹不如。不愧是我大官的官家,竟然如此刻苦好学。吸收新的知识,就如同海绵吸水一般渴求。对于此事,范宇是乐见官家如此的。

    若是官家对于这些科学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对于整个大宋都是非常有好处的。

    然而官家沉迷于科学小试验的事情,却是终于被朝臣们得知。

    官家这一日早上来到崇政殿中,便看到陈琳抱着一沓本章而来,脸色有些迟疑。

    “陈琳,何事让你面显难色?可是这些本章之中,有什么坏事发生。”官家赵祯不由皱眉道。

    陈琳将那些本章放到官家的书案上,躬身道:“内臣不敢妄议朝政,还请官家看过这些本章便知。”

    官家赵祯拿起一支放大镜,展开了一册本章看去。

    看到官家手中的放大镜,陈琳不由咧嘴。

    这些时日官家走到哪里,都拿着这放大镜。不是对着梁柱的纹理看,就是蹲在地上看小虫子。要么就拿着放大镜,聚焦阳光烧树叶。一国之君整日里玩这些东西,成何体统,也难怪朝中大臣们上本弹劾尤博士与许少监了。

    赵祯看了两册本章,竟然全都是弹劾尤二郎与许当两人的。

    他不耐烦的去看后面的本章,结果竟然有六册本章都是此事。

    “这些家伙拿着朕的俸禄,却是不做些正事,尽管些闲事。”官家赵祯不由有些生气的道。

    陈琳不敢开口,老老实实的立于一旁,如老僧入定一般。

    “这个本章更是离谱!”赵祯不知道看到了谁的本章,气的将其扔在地上,“竟敢说朕庞信方士沉迷于方术!这不是将朕比成了昏君吗!朕一向顺着这些大臣们的意,他们高官厚禄,竟还骂朕!朕若是昏君,又如何能平灭西夏开拓疆土!如何能取消辽国的岁币!如今大军横扫,眼看着太宗皇帝都没有夺回来的燕云十六州,都要被朕拿回来,可这些家伙竟将朕比成了昏君!”

    陈琳急忙将地上的本章拾起,放回书案,“官家,莫要为此动气,为此伤了身子便不好了。”

    “他们竟将朕比作昏君,这让朕如何不生气!”赵祯越想越气,自己称帝以来,每每都是循规蹈矩,只怕行差踏错一步,便被人骂为昏君。

    在刘太后垂帘之时是这样,在自己亲政之后还是这样样,这皇帝作的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可即便是这样,最后还是被朝中大臣们给比喻成了沉迷于方术的昏君!

    赵祯起身在殿中来回的踱步,“朕不过是对这些小试验有些好奇罢了,其中亦有至理。何况,朕也未曾因此而误了国事。他们这些家伙只会鸡蛋里面挑骨头,却不看看自己可曾给百姓们做了什么好事!”

    “官家慎言。”陈琳急忙劝阻道:“君臣和睦才是朝廷之福啊。”

    官家赵祯甚为委屈的道:“可是、可是他们却骂朕是昏君!若是不能将这等妄议压下去,不定要指摘朕什么难听话!若是纠缠起来没个完,如何是好。”

    陈琳看了看官家的脸色,觉得官家也确实有些委屈,便开口道:“官家,内臣知安乐侯对付这些文官最有办法,而且往往能据理力争。不如……”

    “不错。”官家赵祯也是眼中一亮,“安乐侯这家伙精明的很,尤二郎与许当这两人,也是他手下管着的人。若是朝臣们将这两人弹劾了,他那造作院便也吃力的很。来人,宣安乐侯觐见!”

    范宇刚刚收到王坛自前线写的信,正琢磨着将许当新制的火炮给送一批过去。便在这时,有小黄门来见,说是官家要见他。

 第911章 就是笋

    范宇来到崇政殿中,便看到官家上副生气的样子。

    “官家,召臣前来,可是有什么事情让臣为官家解忧?”范宇小心翼翼的道。

    看到官家生气,这时候范宇可不想触官家的霉头。

    “安乐侯,你来为朕评评理!”官家赵祯看到范宇,终于有了个可以倾诉之人,“朕这些时日以来,时常召尤许二位卿家入宫,给朕演示一些物理化学小实验。朕虽对于这物理化学格物致知之道有些兴趣,但是也从未误了国事。每日里都是批阅完了这些本章,才会请尤许两位卿家前来。可是,即使是这样,朝中依旧有人传扬朕为尤许二人的方术所惑,沉迷炼丹道术!这岂非是将朕比作了昏君!”

    “陈琳,你将这几册本章给安乐侯,请其一观。”赵祯对陈琳抬了打抬手道。

    陈琳不敢怠慢,急忙捧着几册本章,送到了范宇的面前。

    范宇对官家赵祯拱了拱手,才将这些本章一一过目。

    在官家赵祯的期盼目光之下,范宇将这几册本章随意的丢回陈琳手中,“官家,朝臣皆读四书五经出自科举,对他学往往轻慢诋毁。自汉武之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便已是儒学一家独大之势。自隋唐开科取士,则更使儒学为世人视为进身之阶。朝臣既知官家醉心于这些格物致知之学问,自然是要防微杜渐的。官家仁厚勤勉,天下臣民皆看在眼中。但是涉及到道统之争,却是无所不用其极了。这些上本之人,皆为马前之卒,不过是得人授意而已。”

    陈琳听到范宇的话,不由嘴角抽搐。这位安乐侯还真敢说,这不是将官家与朝臣们都对立起来了吗。

    若是官家听了安乐侯的话,与朝臣们大闹起来,只怕大宋社稷不宁。

    有心出言劝阻,可是太祖早就说过太监不能议政,陈琳除了着急却不能随意开口。

    赵祯听了范宇的这些话,越是品味就越是觉得有理。这些朝臣们上本弹劾尤许二人,不分清红皂白便将自己比作昏君,将自己之前的努力都视为无物。这样做,摆明了便是不讲道理。其目的除了要将尤许二人弹劾贬斥,还有便是要自己这个官家就范,不再涉及儒学之外的学问。

    但是赵祯却也感觉十分无力,大宋的朝堂之上,除了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