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第2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宇几步行到殿中,向官家赵祯行礼之后,再次看向蔡齐。
“依蔡相公之意,我便是惑君的小人了?”范宇不由微微笑道:“我不过是个安乐侯而已,又是皇亲,好大喜功所为何来?我再问蔡相公,之前我说西夏和辽国已是强弩之末,可曾应言?如今我朝先退西夏,再败辽国。此事若放于一年之前,蔡相公可敢想象。”
“只是我很奇怪,明明我朝的局面一片大好,为何蔡相公却是一再贬低我朝而抬高辽国?蔡相公即使是为了我大宋好,也应该是为我大宋谋利,而非是为辽国谋利。我左思右想,实在是想不通,还请蔡相公向官家解释一番吧。”范宇却不说要蔡齐向自己解释,而是要他向官家赵祯解释。
这就是狐假虎威,蔡齐必须要有个解释。
在范宇看来,和这些人抬杠,就必须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耍流氓,你就比他更加流氓才对。
刚刚蔡齐指责王德用,说大宋军队没用,却也是这等手法。当年的澶渊之盟,其实大可不必去谈。若非真宗皇帝惧战,再战下去只怕辽军就算是逃回辽国,也要元气大伤。
结果就在辽国已经无再战之力的情况下,真宗皇帝命人与辽国谈成了盟约,还答应每年赠送岁币。
然而更可笑的是,大宋参与和谈的官们还将这盟约当成了官们的功劳,认为是大宋的官挽救了大宋一朝。
也是从那时开始,大宋的武人地位越来越低,甚至是屡次受到官们的羞辱。
范宇所要改变的,便是官们的地位优越感。他倒不是要刻意的去抬高武官们,而是要打击这种一家独大,对其他人才形成压制的局面。
只有这样,也才能让百工技院的那些工匠官员不再受到歧视,从而更快更早的拥有一定的权力地位。
也只有如此,才会将各个阶层的力量释放出来,使得工商地位都有所提升,早日摆脱附庸的身分。
蔡齐哪里知道范宇想的如此深远,他却不得不向官家赵祯有个说明。
尽管气的牙痒痒,蔡齐也急忙对赵祯躬身道:“官家,臣一心都是为了我大宋啊。我朝本就是有意攻伐西夏,若再与辽国交恶,无论如何都是不智之举。”
范宇点点头,正色道:“这话也还有些道理,但是打都打了,那我朝也应试探一番辽国的态度,岂可轻易将到手大好局面轻易葬送?官家可修国书责问辽国耶律重元,因何背信用兵于我大宋?今敌我不明,当断其岁币。”
第617章 官家圣明
范宇的话说出来,官家赵祯听着却是十分对味。
对啊,既然辽国可以为了试探大宋就提兵二十万,那么大宋试探辽国,自然也可责问辽国,并告之对方断了赠予辽国的岁币。
反正大家都是试探,有什么大不了的。
但在蔡齐看来,这算啥试探,根本就是直接给断了,并且彻底的得罪了辽国。
可是蔡齐却又不能说什么,因为范宇说的没毛病可挑。辽国可以试探,大宋也能试探,别管是不是认真的,反正就以试探之名。
若蔡齐还在此事上不依不挠,那可就真的成了辽国的相公,在一心为辽国谋利了。
枢密使王德用现在听了范宇的话,立时眉开眼笑。自己斗嘴斗不过蔡齐,却没想到范宇到了,三言两语便堵了蔡齐的嘴。
“对啊官家,老臣也是这么想的,试探、试探辽国的态度便是。”王德用却是说起了风凉话,“神卫军乃是官家的亲军上四军之一,如今五万人便全胜辽军二十万大军,若是连试探都不敢,岂非显得我朝太过软弱。就和谋些小白脸一样,啥也干不了,就光会动嘴。”
说完,王德用还瞥了蔡齐一眼,笑着点点头。
这把蔡齐给气的不轻,自己被对方这老货形容成小白脸,也是没谁了。
官家赵祯如何看不出来蔡齐与王德用的互相讽刺,只是他身为帝王,只要不是非常过分,便不好插手其中。
“安乐侯,你所说的试探,确是有道理。既然如此,那便命人拟旨便是。”赵祯点点头,对一旁的陈琳吩咐一声,命其去传召中书舍人。
枢密副使韩亿,此时却是皱着眉头,对范宇一拱手道:“安乐侯,本官有一事不明,还要请教。”
“请教不敢当,若是韩相公有什么事情讨论,在下自当知无不言。”范宇对韩亿也是一抱拳道。
“既然如此,我便不与安乐侯客气。”韩亿点点头道:“为何我觉得,安乐侯似乎早已预见今日的情形?自安乐侯主张攻伐西夏之时起,似乎便已经有了对付辽国之策。而今辽国果不其然,二十万大军一朝崩散。似乎事事都在安乐侯的算中,实是惊之极。我只想知道,我猜的可对否。”
古人也不都是傻子,其实这个疑问不只是韩亿有,其他人也有。如今只是韩亿抢先问了出来而已,却是在场之人都想知道的。
范宇哑然,他没想到,枢密副使韩亿居然问出这样的问题。无关于大宋的国事政务,反而是与自己私人有关。
目光在诸人的身上一转,范宇却发现诸人都有着一脸的好奇在看着自己。
“韩相公这一问,却是让我有些为难了。”范宇呵呵一笑道:“若说之前对于我朝与辽夏之间的形势未有预料,想必诸位是不信的。但是我说早就预知今日之局势,想必又有吹嘘的嫌疑。”
“我既答应知无不言,那便与韩相公说一说罢。”范宇点点头道:“诸位都觉得我大宋兵马不及辽国西夏,却是看得错了。天下各国的官兵,其实皆可一视同仁,所不同者无非是松紧二字。我朝官兵当年横扫中原,气吞万里如虎。为何如今,却被人视为不能战不敢战?无非是久无战事已然松懈,导致老弱满营罢了。只要官家肯整顿官军,而我朝无论丁口还是钱粮,又是哪一国可与比肩的?如此便自可视他国如草芥。胜则不以为奇,败则当以为怪。”
于是,众人以想起了官家下旨整顿官军之事。
至于起因,那还是范宇去辽国之时,所带的护卫与在宋境内便与辽国部族军起了冲突。其时,大宋的边军,居然对于辽国部族军不闻不问,任由其越境。
众人都想起来,安乐侯回来之后,便向官家建议整顿边军。
当时大家都认为,安乐侯的护卫与辽国部族军起冲突险些身死,这是含怒而提出的要求。
更何况,其实曹皇后的幼弟曹傅也在使节队伍之中。再加上这个要求也没什么不对,这才下的旨意。
这在众人的眼中,无非就是凑巧而已。可是谁知道,此时想起来,却全然不是那么一回事,这分明就是安乐侯的布局。
而且安乐侯根本就没有拉拢一个朝中官吏为党羽,完全是凭借自己看似一时激愤,而达成了一个初步的目的。
“安乐侯,你在那时便已经预料到,我朝会胜了?”官家赵祯却是开口问道。
范宇急忙躬身,“官家,臣不敢妄言。那时确是看到边军不堪用,才向官家提议。只是后来组建在丰州与火山军抵挡西夏军,回来之后便又一次提起,请官家扩大整顿范围。因为新军两胜西夏,臣便知道了,只要我朝肯整顿兵马,则西夏与辽国不足惧。”
众人恍然,对啊!有新军这个例子在,足以证明安乐侯的话非常有道理。只要大宋肯下点力气整顿兵马,西夏辽国真没有什么可怕的。
近来的这些战事,每一次都证明了安乐侯的话没有错。
从丰州的新军与西夏之战,到曹琮与西夏李元昊之战,还有神卫军与辽国二十万大军之间的战事,无不说明宋军并非不能战。
大宋的军队只不过是松懈了,少了一些警醒整顿而已。
正如安乐侯所言,只要肯整顿官军,钱粮什么的没有哪一国可与大宋相提并论。
赵祯身为大宋的官家,听了范宇的这一番话,最是精神一振。
没错,只要自己这个官家警醒些,不使官军松懈,官军的战力自然便可提升上来。再加上钱粮的消耗方面,没有哪一国能与大宋相比,那么大宋中兴之主就非自己莫属了。
如今大宋之强势,已然初步显现。驱赶李元昊,大败辽军,无不显示宋军的强势。只可笑朝中还有一些官吏在担心,得罪了辽国怎么办。
赵祯想到这里,便开口道:“下旨嘉奖神卫军,三司送牛酒于神卫军,当犒赏之。”
大宋有律禁止杀牛,如今官家开口便是要求三司运送牛和酒去神卫军军前犒赏,这心意不言自明。
吕夷简今日并没说上几句话,听到官家这么说,他才开口道:“官家圣明。”
大宋安乐侯
第618章 皇后生了
吕夷简老奸巨滑,他已经看到官家如今信心膨胀,便不再出言阻拦。
蔡齐闻言不由讶然的看向吕夷简,却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身为大宋宰相,吕夷简开了口,其余的相公包括范宇在内,也一同向官家赵祯拱手。
“官家圣明!”众人异口同声道。
正在此时,一名小黄门从殿外慌张的跑了进来,看到殿中这许多相公便吓了一跳。
微微迟疑了下,这小黄门还是高声道:“启禀官家,皇后娘娘她她要生了。”
赵祯一下子便站了起来,又问一遍道:“你说什么?”
“皇后娘娘要生了,如今太医局的几位太医,还有稳婆都已经到了坤宁宫。两位太后娘娘派小的前来知会官家一声,若无要务,还请移驾坤宁宫。”小黄羊急忙躬身道。
范宇一听,便立时向赵祯躬身道:“臣安乐侯,恭喜官家贺喜官家!值此我朝大胜之时,皇家添丁进口,乃是祥瑞之兆!想来,我大宋该当兴盛富强,天公亦会赐福于我大宋!”
吕夷简、蔡齐、王德用、韩亿、程琳几人看向范宇,还是年轻人反应快,年轻真好啊。
不过几位相公也不落后,一同向赵祯躬身道贺道:“恭喜官家,贺喜官家!”
“好好好!”赵祯可谓是三喜临门,如何能不欣喜异常。
驱赶了李元昊、大胜了辽国,自己的孩子又要降生,这岂不是三喜。
陈琳看到官家赵祯乐开了花,却是有些不知所措,便提醒道:“官家,两位太后娘娘可还等着呢,不宜使两位太后等的太久。”
“对对对,你说的不错。”赵祯立时起身,便向殿外行去,“诸位卿家,你们这便散了吧,朕去坤宁宫。”
待他走到殿门口,忽然又回过头来,对范宇招手道:“安乐侯,你且随我来。”
范宇急忙躬身,迈步跟了上去。
“诸位相公,请各安其位,勿使官家分心才是。”陈琳招呼了一声也召来了护卫人等,急急的随护而去。
一行人来到坤宁宫,却是看到两位太后宫中的从人也都在坤宁宫的殿外候着,显然两位太后也已经先到了。
赵祯大步进了殿中,便往后殿闯过去,却是被一名太医局的太医给拦了下来。
“官家,皇后羊水已破,正由两个稳婆接生,男子不宜观看。”这名太医急忙躬身道。
“皇后如何,可有什么不适之处?”赵祯停了脚步,急忙问道。
“启禀官家,皇后娘娘出身将门向来习练身体,倒是并无所碍。而且太医局包括臣在内,有数名太医候用,想来皇后娘娘定然洪福齐天不会有碍。”这名太医回道。
赵祯这才缓缓点头,“如此便好,如此便好。”
范宇来到坤宁宫的正殿中,先看到了两位太后,便上前向义母李太后和杨太后请安。
他这里刚刚请了安,李太后便看到官家赵祯有些慌神的在那里与太医说话。
“官家,莫要失了仪态。”李太后不由得摇头失笑道:“我们皇家有后,这是大喜事。官家静候便是,莫要惊扰了曹氏反而使其动了胎气。”
李太后也是外行,这都要生了,还有什么胎气不胎气的。不过这话是不错,却是让官家赵祯镇定了下来。
赵祯也急忙向两位太后请安,而后坐于一旁,却是显得有些坐立不安。
杨太后看着赵祯也笑道:“官家这还是头胎,也不知道是长子还是长女。官家,你希望是男是女啊。”
“这个”赵祯总算是被杨太后将心思给拉了回来,想了想才道:“孩儿自然希望皇后诞下麟儿,如此我大宋便后继有人了。”
杨太后也笑着点头道:“我与阿姐也是这个心思。皇后若是诞下麟儿,那便是官家的嫡长子,这太子之位便无争议,如此皇家便也安稳,朝堂之上也少争议,天下万民也能心有所归。”
“官家已经有后,宇儿你与静一可是要快一些了。”义母李太后却是又惦记上了范宇。
范宇讪笑道:“娘,这不是静一还小吗。她的身子还未长成,又不象皇后那般习练武艺,生育之时恐有危险。孩儿不是答应,三年之后,便与静一生育么,怎地又提起此事来。”
“娘老了便有些健忘,想来下次见到宇儿你,怕是还会问起。”李太后斜着瞥了范宇一眼,微有不满道。
范宇不由苦笑,看来义母这是不打算讲理,倒是有些挠头。
“说起来,官家不如此时给皇子皇女起好名字,若是正名不宜匆忙,那也可起个乳名方便称呼。”范宇叉开话题道:“总不能在两位娘娘想看皇孙或孙女之时,只叫宝贝儿吧。”
李太后与杨太后两人不由得失笑,却是点头赞同。
杨太后道:“宇儿是个细心的,乳名是要先取一个才好。”
“孩儿此时心中有些乱,却是一时想不起来起个什么样的乳名。”赵祯不时张望着后殿的情形,却是看到宫娥们进出忙着,他也跟着静不下心来,“还是请两位娘娘给这孩儿起个乳名吧。”
“既然这样,那就阿姐来起这个乳名。”杨太后看向李太后道。
范宇也笑道:“娘来起这乳名定然贴切,想必这皇子或是皇女定然能平安长大。”
这时的大宋卫生条件真不乍地,不管是富贵人家还是穷人家,这孩子生下来便多有夭折。否则的话,中国传统也不会自古到今祈求人丁兴旺,并将之视为家业兴盛的标准之一。
李太后听到杨太后让自己给未来的孙子辈起乳名,却是不由得颇有感慨。
“想当年,我诞下官家之时几乎死去,却未曾想到,连官家的面都没见到,只看到一只被剥了皮的狸猫。”李太后深吸一口气道:“婴孩的乳名越低贱,这孩子才可平安长大。当年或许便是因为那狸猫,才有官家的今日。若是生男孩,乳名便叫狸奴。若生女孩,乳名便叫狸云儿吧。”
“阿姐这名字起的好,却是合当如此。”杨太后不由得笑着点头道。
范宇也觉得义母起的这乳名,甚为妥当,也很有故事。
只是这时从后殿快步行出来一名宫娥,来到官家赵祯的面前。
“启禀官家,皇后生了。”这宫娥敛衽为礼道:“恭喜官家,恭喜两位太后娘娘,皇后生了一个小皇子!”
第619章 此事非同小可
官家有了儿子,而且是皇后生的头胎,这可是个轰动大宋的好消息。
赵祯当时便坐不住了,猛的站起身道:“快快带我去,我要看看皇后和孩子!”
李太后急忙向那宫娥问了一句,“皇后如何,可还平安?”
“皇后母子平安。”那宫娥不敢不答,只是有些应接不暇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