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234章

大宋安乐侯-第234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范宇微微躬身道:“臣可承诺,若是三天之内无法建成这水运仪象台,便请以欺君之罪处置。不过,臣还有一点请求,若是臣等在三日内,将这水运仪象台建成,这弹劾臣等的韩琦,便请官家以欺君之罪处置。”

    赵祯心中不由暗笑,果然这小子是生气了,这是因为被韩琦弹劾生了气。

    “胡闹。”赵祯不由摇头道:“韩卿乃是知谏院事,身为谏官,他自然有风闻奏事之权。虽然弹劾你与杨卿,但也是他的职责所在,如何能以此治他欺君之罪。若是如此,我大宋还要言官做什么。你将自己的事情做好,休管他人。”

    杨惟德对于范宇的话很是赞同,这言官光添乱还不用负责,也太过自由了。

    “官家,我等事物官,所做所为皆有据可查。这韩琦身为言官,竟尸位素餐悠游泉林只是闭眼写弹劾本章,却不知到臣所在的造作院一观,更不曾使人来问一句,便武断弹劾罗织罪名。只因臣为皇亲为国侯便要受他的无端弹劾吗?此人不过是借臣的皇亲侯爵邀名卖直哗众取宠,若沉究起来,这谏官之职其人亦不称职。是其不能查问,还是其不肯查问水运仪象台之进度?”

    “这等人于朝廷不但无用,反而有害。”范宇朗声道:“臣非是定要官家治这韩琦之罪,实是这等人所作所为,误国误人误民。若是这等人横行于朝中,则朝廷再无实干之人。因为,不行事则无错,坐而弹劾他人则有功。若这样的风气渐长,臣不敢想。”

    杨惟德听了范宇的话,却是暗觉痛快。原本看到范宇和官家抬起杠来,还替他捏了把汗。谁知道安乐侯却是委婉进言,并不是针对韩琦一人。

    赵祯则是被范宇说的心中颇有感触,安乐侯所说的话,确实是大宋朝廷通病。

    朝廷本就冗官,一大堆官员挤在哪里,基本上都是一个干活五六个看着。让这些人比嘴皮子,一个比一个厉害,让他们做些实事就不怎么样了。不管干好干坏,都报一个其事大治或其地大治。究竟治成了啥样,就没有具体的下文了。

    “安乐侯,你的意思我明白。不过,你要先做好自己份内之事。”赵祯点点头,有些严肃道:“我为大宋君王,自然是不容尸位素餐之辈的。若是韩琦所言不实,我自有处置。但是你若三日不能完工,便不能怪他人弹劾于你了。”

    “臣明白。”范宇急忙拱手应道。

    “臣也一样。”杨惟德也跟着应道。

    赵祯点点头,“既然知道了,那便去做吧。”

    范宇和杨惟德两人告退,出了崇政殿。

    杨惟德对范宇一拱手道:“今日被官家召来宫中,官家初时甚为生气,不容分说便将我训斥一番。谁知道安乐侯前来,却是在官家面前据理力争,竟让官家改变了看法。”

    “杨监事不必如此褒奖于我,身为臣子,若是有了苦衷,便须向官家讲明。”范宇知道对方想说自己是皇亲,所以官家才另眼相看,便解释道:“若是能让官家设身处地,则官家便不会再为你我而生怒意。”

    其实范宇自己清楚,官家对自己这个亲戚早先可没什么好印象。若不是有义母在那里帮衬,怕是自己的结果就是入宫当太监。

    后来自己有了一些功劳,官家却又生出了戒心,这皇亲真不是那么好做的。

    “侯爷说的不错,很有道理。而我却不知这些,若非我这司天监是非甚少,怕是早就被贬出京了。”杨惟德摇头自嘲道。

    两人聊着天,便一同坐着范宇的马车去了造作院。

    回到造作院,范宇便命人去将许当给找来。

    “侯爷找我有何事?可是官家给侯爷安排了事情。”许当一进门,便猜了个差不多。

    范宇笑道:“你倒是猜的准,今日我们造作院与司天监,都被人弹劾了。说我们的水运仪象台一直不曾动工,进度拖沓。于是我便在官家面前许诺,三日内完工。现在回来,便是告知你这件事。让大家加快一些,从明日起,便要将这水运仪象台三日建成才好。否则的话,造作院与司天监都要受官家处置。”

    许当听了也没啥惊讶的,只是拱手道:“既然是这样,那下官便去安排就是。若非大多数工匠非要将这水运仪象台弄的雕梁画栋,数日前便可于汴河上组装了。却不曾想,让侯爷与杨监事为难了。下官催促他们一下,今晚便可动工。”

    “许少监,这可要拜托于你了。”杨惟德还是有些不托底的道。

    “杨监事莫要客气,这乃是大家的努力结果。”许当笑道。

 第561章 大方和大气不一样

    当晚水运仪象台这等国之重器动工组装,范宇、杨惟德、许当三人都没回家。

    三人一同来到了汴河边上,看着数百名工匠忙碌。

    在造作院已经制造完成的巨大零件,被数十辆马车陆续运送到汴河的岸边。

    还有一些工匠,正在汴河中打下粗大的木桩。

    只是虽然已是晚上亥时,但是大宋的汴梁城却并无宵禁之说。

    汴河两边的游人百姓,仍旧并不算少。

    看到造作院在汴河上施工,那些好事的家伙们,便也围了过来。

    免不了便有人问东问西,互相之间议论纷纷。

    水运仪象台这东西,在范宇看来没有太复杂的东西,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绝对的高科技。

    司天监所选的这个地段,恰好也是汴梁最繁华的地段。

    水运仪象台这等测算四时国运的重器,当然是要让大宋的百姓都看到,才能显得大宋国运昌隆。

    但是让范宇觉得好笑的一幕却出现了,随着看热闹的人增加,便有许多头脑活泛的小商贩也过来兜售生意。

    “甘豆汤、卤梅水、雪泡缩皮饮……荔枝膏水、五芩大顺散……清凉解渴提神败火……”这是卖各色饮子的小贩。

    范宇看了一眼,便见那小贩已经开了张,正给几名看热闹的百姓端了碗盏。

    杨惟德却是有些看不惯,安装水运仪象台这等大事,却成了闹市看猴戏,实在有点不成体统。

    “这些小商贩,没得半点规矩。”杨惟德皱眉道:“不如让人将他们轰远些,以免工匠们受了干扰。”

    范宇却是哈哈一笑道:“无妨,人家一不偷二不抢做的养家营生,只要不过分,你我何必管他。来来来,杨监事、许兄,你们想喝什么饮子,我请客便是。”

    只是范宇这话刚落,旁边不远又传来几声叫卖。

    “乳饼、菜饼、千层饼……糖饼、月饼、熟肉饼……好吃不贵便宜实惠……”

    范宇还没回过神,后方又有人叫道:“卖馒头!羊肉馒头!鱼肉馒头!鲜香可口顺嘴流油!”

    杨惟德与许当两人看向范宇,却是脸上笑的捉狭。

    “侯爷,下官想吃馒头了,这可也由你请了吧。”许当嘿嘿笑道。

    “我不吃馒头,那乳饼倒是可以尝上一个,只不知侯爷可否成全。”杨惟德也笑道。

    说完,这两人便哈哈大笑。

    范宇也不以为意,叫来自己的护卫,“去,将这几个小贩的东西都包了圆,借旁边店家几张桌椅摆上。既然要吃,那大家便一同吃一些。今天跟着出来的,还有这些工匠们,本侯爷都请了。”

    杨惟德与许当两人没想到,范宇竟然会如此做。

    “侯爷真是大方的很,竟然要请这数百人吃小吃。”杨惟德不由好笑道。

    他倒并不替范宇心疼钱,这些钱对于安乐侯来说,实在算不上什么。

    许当却道:“侯爷,这三个小贩能有多少东西,只怕这许多人不够吃啊。”

    范宇看了许当一眼,点点头,“你说的不错,那便让我的护卫再去买上来,都摆在桌子上。大家都用一些,这样连夜赶工也有力气。”

    杨惟德恍然,“侯爷请客原来用意在此,难怪会如此痛快。”

    范宇却是笑了笑道:“这个钱,是要算到水运仪象台的造价里面的。”

    “这、这种事侯爷做了便可,何必要讲出来。”杨惟德以为范宇年轻没经验,便小声说道。

    许当却是好笑,“水运仪象台都是侯爷捐钱造的,这算到头还是侯爷掏腰包,又哪里有分别了。”

    杨惟德哈哈笑道:“侯爷倒是真会和我开玩笑,我还以为侯爷占了朝廷的便宜,却没想到这里。”

    “这倒不是开玩笑。”范宇扫了两人一眼道:“你们且看,我们造作院的工匠们忙忙碌碌,而这些百姓却是吃喝围观。我若是这些工匠,怕是心中会有不平,甚至是有些羞耻。若是如此想了,这工匠岂能将手中的活计做好?买些饮子吃食花费不了许多,却是能使这些工匠们消去心中不平之意。在施工之时用心一些,岂不是值了。”

    “侯爷心细如发,实非我等能及,确是如此。”杨惟德点头,却是不再觉得好笑。

    许当看出来范宇另外的意思,不由开口道:“侯爷摆上桌椅,放置这许多各色小吃,怕是将这些围观的百姓也给馋的坏了。”

    在岸边,范宇的护卫们也已经摆好桌椅,提篮端筐的往桌子上摆放饮子和各种吃食。将数张桌子上面,摆得满满当当,香味都飘散开来。

    范宇看了那些桌上的吃食,嘿嘿笑道:“我也正有此意,让这些汴梁百姓们看着工匠们吃香喝辣。如此,这些百姓才知道,我大宋是重视工匠的。若是不能读书当官,做个工匠也算不错。”

    范宇没说出来的是,他想要改变大宋对于工匠们的态度。通过一些小事和细节,便可逐渐的撬动社会的观念。

    当大家觉得,做工匠就是应该吃香喝辣,那范宇的理科发展大计便也成功了。

    此时那些干活的工匠们,也已经被分成了两批,大家轮流换下来吃喝一些。

    原本围观看热闹的那些汴梁百姓们,却是看着造作院的这些工匠们吃喝各色小吃,瞬间便觉得自己手中的吃食不香了。

    范宇自己取了一碗饮子,给杨惟德、许当两人也取了吃食,三人便让开桌子给工匠们吃喝。

    这些工匠们往常可没这些待遇,干活便是干活,哪里会有人如此破费。

    从三人身边经过之时,这些工匠们纷纷行礼,感激还谈不上,但这可是发自内心的一种互相尊重。

    这样一来,工匠们的效率就变的很快,天亮之时,水运仪象台在汴河上的平台便已经打好。

    范宇等人上去走了一圈,这横跨汴河的平台十分牢固平整,下面每根圆木桩都打入河底一丈多深,数十根木桩为基结实非常。

    “侯爷,照这个速度,怕是两日便可将水运仪象台安装完工了。”许当久在造作院,对于这些工匠们的速度已经能估计出来。

    “这样更好。”范宇点点头,“如此便可去官家面前为大家请功了。”

    范宇虽然大方,但不是个大气的人,大方和大气不一样。

    在官家面前请功这是一定的,但是既然他们这群被弹劾的家伙请功了,那么弹劾他们的人怕是就不太好了。

 第562章 臣等冤枉

    汴梁城这两天之中,最大的新闻便是大宋的水运仪象台的修建。

    然而最让人侧目的事情,却是范宇给这些修建水运仪象台工匠们准备了吃喝之事。

    在范宇的推动之下,此事甚至被刊登在了鹿鸣报上,成了汴梁城茶余饭后的谈资。

    但是这还不算完,其中还牵扯出来安乐侯为什么要这么做。

    鹿鸣报上,也来了几篇跟踪报道。说是为了水运仪象台赶工,安乐侯才会有如此作为。

    至于寻常工匠们的待遇,也不过月俸四五贯而已,只有大匠和匠师们的待遇更高,月俸百贯亦是常见。更有一些大匠被官家授官,拿过上千贯的奖金云云。

    这下子便使得整个汴梁城的百姓们吃惊了,做工匠竟然有这等高的收入,关键是还能授官?

    原本大家的兴趣,便从造作院加班的小吃,转移到了工匠的待遇之上。如此高的收入,岂能让人不眼红。

    而且还能授官啊,这说明不考科举,又多了一条为官的路子。

    脑子活泛一些的人,这几日便已经开始在家打孩子了。你读书不成,便去做个工匠,学的好了可以为官,学的不好也能得一门手艺养家。

    凡是身为家长的,无不是有这等心思,范宇早就在后世领教过,所以才拿捏的如此之准。

    但是这只是民间的影响,范宇并没有放过对官方和朝廷的渗透。

    他在鹿鸣报水运仪象台的跟踪报道之中,特别指出一些人不懂技术不明事理,只知坐而论道白拿朝廷俸禄,身为谏官却不查实,空口白牙便行欲加之罪。

    直到最后,范宇才点出此人的名字,知谏院事韩琦。

    到第二天的时候,水运仪象台果如许当所判断的那样,提前一天完工。

    范宇、杨惟德、许当三人在高达四丈多的,巨大的水运仪象台前,那等成就感是非同一般的。

    最下方是汴河的河水带动水轮传动,通过木制的齿轮组,使得水面平台上水运仪象台中浑象与浑仪转动。

    其中象征四时八方二十四节气的方位刻度,已是调校完备。

    再远一些,便是许多百姓,也在围观刚刚建成的水运仪象台。

    大伙议论纷纷,对于朝廷在汴河上建这么个大木楼的用途,却是有些不明白。

    正在此时,忽然之间水运仪象台所在木楼之上打开了一扇窗。

    其中一个身穿红衣的木人,手中持锤,当!的一声敲响前方的一口铜钟。

    原本另一个窗中原本写着午末二字的木牌,随着这声钟响,哗啦一下转换,变成了未初两字。

    这等精巧的机关,使得大宋的百姓们惊叹不已。

    看到众多百姓们脸上的惊讶,还有纷纷入耳的赞叹,范宇和杨惟德许当三人更是满足。

    “原本我向官家保证,是用时三日。可是仔细算来,今日不过是第二日的未初。”范宇哈哈一笑道:“如此,我便可入宫向官家复命了。”

    杨惟德急忙道:“此乃造作院与司天监的联手之作,我当与侯爷一同入宫。”

    范宇点头道:“应该如此,那许兄便在这里看着,可还有需要调试之处,便让工匠们调试维护便是。”

    看着范宇和杨惟德上了马车,直接上了朱雀大街,许当不由摇头。

    “侯爷心中憋着火,怕是那位知谏院事要不好了。”许当失笑道。

    说起来,许当也是正经进士出身的读书人。但是韩琦所为,实在是将许当的作为也都给贬低抹煞了,他心中也是有气的。

    范宇和杨惟德来到宫中的崇政殿,求见官家。

    被小黄门带到了殿内,向官家赵祯行了礼。

    赵祯看到是范宇和杨惟德,便猜到了几分。

    “可是水运仪象台已经完工?”赵祯首先开口问道。

    “回官家,托官家的洪福。臣与杨监事这两日就在汴河监工,亲眼看着工匠们从空无一物,到建成这四丈余高的水运仪象,到最后运转成功。如今正是要向官家复命,这水运仪象台已经完工可且以使用。”范宇躬身道。

    杨惟德看到范宇态度恭敬,脸上只有喜色,就象是个上门报喜的。

    “臣杨惟德,也向官家复命,水运仪象台经试,可观天象可测地理,亦有钟鼓铃分报时辰时中时刻。其物巧夺天工,实是我大宋官家圣明,工匠用命,国运昌隆之表征。”杨惟德一躬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