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安乐侯-第1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如何,只要拔思母部肯一直与大宋这边交易,便是一件好事。
“这一次我们之所有能有如此收获,还是得益于侯爷的指点。”呼斯楞抱拳道:“所以,马匹都是挑选的良马,共计一万匹有余。”
范宇叫过来江佑亭道:“此事下一次便由江指挥来与你交接,我已经得了朝廷的召令,不日便会回汴梁,什么时候能再与你相见,便不好说了。”
呼斯楞听到范宇的话,不禁谔然,“侯爷这便要回京吗?那真是可惜,我与父汗可都将你当成了朋友。上一次你送给父汗的礼物,他可是非常的喜欢。既然你要走,我便送你一个消息。在宁边州辽军中的族人说,辽皇有意亲征西夏,只是还在调兵。等过些时日,便会传出来了。”
范宇不由一怔,这位辽皇耶律宗真也是有意思,自己手下的兵将败了,居然要亲自出马。
第341章 最难防的是小人
辽皇要亲征西夏,这样以来辽国与西夏之间的战事便升级了。不再是为了党项部族争端,而是一场国战。
范宇送走了呼斯楞,脑子里一直在想这件事。
若是趁着辽皇征战西夏,大宋也借故与辽国共同出兵,那么西夏被灭国也有可能。
不过范宇却否定了这个想法,大宋现在的军队战力并不高,而新军也只是刚刚搭起个架子。若是就这么出兵,只怕得不到便宜。
与其想着开疆拓土,不如先将大宋军队的战力提升上去。
坐看辽国与西夏大战,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次日,虞侯王中平来请范宇动身。这次回京,就只有他所带领的神卫军护送范宇。而狄青、杨文广、曹傅三人,则留在边地操练新军。
新军的防区都已经找好了,将火山军所辖的丰州交由新军。
丰州紧领西夏的独轮寨,又与辽军的金肃军辖区接壤,端的是个难守易攻之地。
将新军放在这里,想闲下来都不容易。范宇要回京,接下来的事情便管不了许多,只希望狄青、杨文广、曹傅三人自求多福吧。
范宇的马车在神卫军的护送之下,先是在六日后到达太原。
一到太原,陈贯便在城外已经等候了。
“侯爷这些时日辛苦,两战两捷,阵斩西夏大将野利遇乞,生擒万余西夏蛮子,真乃诸葛再世!我今日来迎,也是要为侯爷而贺!”陈贯哈哈大笑着走向范宇的马车。
范宇下车,对着陈贯拱了拱手道:“陈使君,这份功劳可是有你一份。若不是你献策,让我从泥炭矿工之中募兵,只怕还不会有这等坚毅的兵源。这些兵士极有韧性,面对西夏大军不乱不溃,殊为难得啊。幸亏巡边之前便遇到了陈使君,否则的话,我便危险了。”
被范宇捧了几句,陈贯面上露出一丝得意之色。
“侯爷说的哪里话来。”陈贯摆了摆手道:“俗语道,一将无能累死千军。若非侯爷调度得当,只靠这些新军的出身,岂可有这等大胜。我已经为侯爷备了一些水酒,好为侯爷接风洗尘,请侯爷随我入城!”
在驿馆之中,已经备好了酒菜。范宇与陈贯两人对坐,刚刚倒满了酒,便听到有人过来敲门。
门外明明留有护卫,却是竟没阻拦,这让两人很是奇怪。
陈贯前去开门,却是吃了一惊。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包拯。
包拯作为察案的钦差,自然也是住在驿馆当中的。因此范宇一到驿馆,包拯便知道了消息。
到了门外,便阻止了护卫通报,亲自前来叫门。
“原来是包钦差,请进请进。”陈贯脸上露出尴尬之色,却也不能将对方堵在门外。
包拯哈哈一笑道:“听闻陈使君在这里宴请范钦差,我便自己找上门来了。你们两人,不会对我这不速之客不欢迎吧。”
明明是来蹭饭的,却还说的如此理直气壮,范宇当然也不会赶人。
只是之前与包拯闹的不快,却也并不怎么热情罢了。
“包钦差既然来了,也是洽逢其会。欢迎,请坐。”范宇起向,对着包拯拱了拱手,命人又去取了碗盏筷子来,摆在了包拯的面前。
陈贯也给包拯倒上了一盏酒,这才重新落坐。
“我在这里,先为安乐侯贺。”陈贯举盏,对范宇道:“此次与西夏两战,实为我大宋数十年未有之大胜也。不但抵御了外敌,还提振了我大宋军心士气,实是劳苦功高!”
包拯也主动举盏对着范宇正色道:“早先不知安乐侯之志,自是有些误会。无论如何,安乐侯与西夏一战,都已是我大宋的功臣。保我大宋疆土,护我大宋子民,可喜可贺!我也希望,安乐侯若是对我尚有前嫌,便从此冰释,如何?”
这次来见范宇,包拯便是存着与范宇冰释前嫌的心思,而且包拯也是这样堂堂正正的讲出来的。
范宇对于包拯的作法,并没有什么不满,大家只不过理念有些不合而已。
“包钦差,你对我只有恩情。若非是包钦差仗义执法,我与义母也早就泯然于民间。”范宇也正色道:“虽然包钦差对我的想法有些不太认同,但也依旧维护于我。只不过,责之太切,必有逆心啊。”
这就好象,有个人天天说你这不行那不行,将来肯定没出息。而且是天天说,不停的说,给别人也造成印象,带动他人一起说。
若是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当中,那被说的那人肯定会生出逆反之心。愤然相向是一定的,即使动手都不奇怪。如果自我心理建设能力差点,没准从此就颓废下来。
包拯身为一个老刑名,逻辑思维能力极强。范宇一点,包拯便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人一同饮了盏中之酒,包拯捋了下胡须,有些懊悔道:“若是早知道这番道理,也不会与侯爷这般尴尬。早先见你一心为利,又骤得富贵之身。恐其位越高,而为祸越烈。如今看来,却是我多虑了。侯爷既有擅制军器之长,亦有领兵固边之能,实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范宇哈哈一笑道:“包钦差,你就不觉得,我或许暗藏野心谋算兵权吗?说不定,我会有造反之心。”
陈贯吓了一跳,侯爷只喝了一盏淡酒便醉了吗?
“侯爷且莫开这等玩笑,简直要吓煞人。”陈贯急忙阻拦道。
包拯面无表情的看着范宇,半晌才道:“侯爷开口必言利,且办了永昌隆商号与永通钱庄。而庞太师、八王府和曹府的礼物,侯爷也收的毫不手软。如你这般爱钱之人,难以胸怀大志。”
范宇的脸色很是精彩,这话说的自己好象……也对。自己本来便是想要过些平安日子,只不过是对大宋朝廷的安于现状有些不满,想要有所改变罢了。
包拯与陈贯两人看到范宇的脸色,两人便知道说的对了,而且也使得范宇有些窘迫。
他们两个不由得哈哈大笑,眼泪都快笑了出来。
“看来,包钦差是明事理的。”范宇也自嘲一笑道:“只不过朝中诸公,怕不会如此想啊。如包钦差与陈使君这等君子好打交道,但是最难防的是小人。”
第342章 为有清名在
陈贯因为久在河东路为官,对于京中朝堂上的消息并不灵通。
但是包拯则不一样了,他身为权知开封府事,对于朝廷的动向自然非常清楚。
就在范宇被官家委任为巡边钦差之前,还受到了许多官员的弹劾。那可是刚刚出使辽国回京啊,所起到的作用和功劳不说,竟受到了这些文官的攻讦,实是让人心寒。
包拯对着范宇拱了拱手道:“侯爷的事情别人或许不清楚,但我是明白的。出使辽国,断然拒绝了辽国君臣索要关南之地、妄图增加岁币的念头,实是对于大宋有功的。只为了一个不通时务的段少连,便被朝中不少文官视为异类,实在不公之极。侯爷所说的小人,便是这些人吧。”
陈贯一听也将眉头挑起,“怎么,朝中居然还有这等不识大体的人?安乐侯于国有功,即使不称颂也就罢了,何至于攻讦啊。”
“此次安乐侯巡边,也是因为京中有人搬弄是非,扬言安乐侯弄权不守皇亲本分。若非官家回护,恐至今仍未罢休。”包拯对陈贯解释道。
“呵呵,老夫这些年来,为我大宋守了河北路又守河东路,却是守的大宋太平,竟然养出些内斗高手来。”陈贯不禁有些志气消沉,端起酒盏道:“安乐侯,你虽年少,却是有能为的。自北来河东,便铲除大族王氏编练新军。不过月余,竟连胜西夏,而得数十年未有之大胜。无论如何,这一次返回京城,也能平息一些杂音。”
虽然陈贯是在劝慰范宇,但是何尝又不是说给自己听呢。
范宇和包拯也同样举盏,将酒一同饮了。
包拯放下酒盏,摇了摇头道:“陈使君何来这等消极之意,天地有阴阳,人便有好坏。我等既然公忠体国,也自有人有私心争权夺利。这等事自古有之,免不了的。”
范宇这时开口道:“包钦差所言不差,凡事都有平衡之道。不过,此次回京之后,我便不再沾兵事。否则的话,岂不是又落人口实,成了野心勃勃之辈。”
“安乐侯凡事也不要说的如此绝对。”包拯摆手道:“你至今还未及冠,年轻的很,正是来日方长的年纪。我大宋看似繁花似锦烈火烹油,可是朝中又有谁不知道冗兵冗官冗费之弊端。若是官家有心变革,想必安乐侯才是官家可信重之人啊。”
范宇不禁有些无语,想了一想,才苦笑道:“包钦差这话可就说的有些过了,我身为皇亲,岂可于这等国政之上插手。自然还是由朝中的诸位相公们主导,我等皇亲维护好官家便是。否则的话,此三冗尚未解决,恐朝中又是一片大乱,那便事与愿违了。”
包拯只是笑了一笑,便不再说。可是他的心中,却是觉得范宇是个有主意的,每每遇事必有奇思妙想。陈州赈灾如是,编练新军大败西夏如是。真到了紧急时刻,安乐侯未必不能拉出来遛遛。
这等想法也只是在心中想了想,包拯并未宣之于口。
陈贯此时也笑道:“今日设宴,本是为安乐侯接风洗尘,以贺大胜。怎的说着说着,这气氛便有些沉重了。两位请了,饮胜!”
三人饮了酒,气氛也显得轻松了一些。
范宇便对包拯道:“包钦差莫总说我的事,这些时日来复查王氏一案,审的如何,可有什么出入?我与陈使君,没有冤枉了这王氏吧。”
听到范宇的话,包拯摇了摇头道:“此事便是从你们两位手中接过来的,对你们倒也没什么好隐瞒。王氏一案简直触目惊心,这等大族就是毒瘤!”
范宇与陈贯两人互相对视,没想到包拯竟会如此气愤。以包拯的阅历,可是没少见过阴暗的事情。是什么样的事情,才能让这见惯了阴暗事情的人如此愤怒?
“包钦差,何必如此动怒,伤了身体可就不值了。”陈贯摆摆手道:“那王氏的事情,最先经的我手,我也知道的很清楚。只不过王氏的恶事太多,却不知道包钦差所指的是哪一件事。”
范宇对于王氏的案卷也曾过目,但也只是随意的扫了扫,并没细看。如今听到两人所说的,便有了一些印象。
“陈使君说的不错,这王氏做的恶事太多,甚至是数不胜数。”包拯的黑脸都有些铁青色显露出来,“王氏向西夏走私,侵吞他人店铺,霸占他人良田霸占他人妻女这等事,相对来说,都算是小事。最最可恶的,是这王氏所开泥炭矿洞,几乎每日里都有人命。日积月累下来,怕不是已经有数千条人命在内了。”
对于这件事,范宇也知道,此时不由道:“这等矿洞十分危险,不只是王氏,其余的矿洞也是如此,否则的话,我也不会在这些矿工之中招募新军。哪怕当兵上了战阵,也比下矿洞活命的机率要大得多。”
包拯摇头道:“我也知道下矿洞便不可避免会出人命,可是出了人命便须赔偿安抚其家人。而王氏却并不同,往往不闻不问,只作不知。若是有家人找到矿场这边闹事,只怕其全家都会消失。之前陈使君也审过,并没审出来这些事。我也是在复审之时,才从一些证人的口中得知一些蛛丝马迹。”
“这王氏事情做的太绝,已是天怒人怨了。”包拯面色趋于平静道:“此等一族连牲畜都不如,我定会在具奏于官家,使这王氏一族不得好下场。”
只在矿场事故之中死去的矿工,就有数千人。范宇想了想,若算上那些去矿场上索要赔偿的家属,也都被王氏给害了,肯定已经上万。
难怪包拯会如此的咬牙切齿,这等事只怕连公布都不会公布,否则的话立时便有乱子。
“包钦差还是密奏于官家吧。”范宇不禁劝道:“若是此事现于邸报,只怕与王氏有关的那些大族,会想尽办法捣毁于包钦差。哪怕铁案被其反转,也并非不可能。群情汹涌之下,官家未必能护你周全。”
包拯却是哈哈一笑,“为有清名在,我何惜此身。本是堂堂正正之事,不必遮遮掩掩。”
第343章 该回去了
包拯有这种态度,范宇一点也不奇怪。
在范宇看来,包拯如果表里如一,那么这件王氏的案子反倒不会对他造成任何的困扰。
而且包拯的清名满天下,也是被派来复审这件案子的原因。若是有人攻讦包拯,反而会陷入道德指责当中。
想了想,范宇便摇了摇头道:“也只有包钦差这等忠直之人,才能这样做了。”
对于包拯,陈贯也同样十分钦佩,挑起大拇指道:“包钦差一身正气,自是无欲则刚之人,确是令人佩服。”
“两位还是不是要称赞于我了。”包拯笑道:“难道你们二位就差了吗?想必大家虽然做的事情不同,可是一心为国的心思都是一样的。只要有这等心思,便往直处去。”
范宇却是笑了笑,没说话。这一次巡边,顺便编练新军,只以为顶多会有些小冲突的,本就没想过会与西夏发生这么大规模的战事。
可是谁知道阴差阳错,西夏咄咄逼人,自己也气不过,便有了这两场大胜。
这胜仗对于大宋是好事,对于自己就未必了。此次回去,还是要韬光养晦才是。
三人说说笑笑,便聊些新奇见闻,不再谈论那些糟心之事。
待到酒宴将散之时,包拯才对范宇道:“安乐侯欲要回京,也是巧了。我这边王氏的案子也已复审结案,正可一同返京。若是不嫌弃,你我二人便同路如何。”
对于包拯的提议,范宇当然没有理由拒绝。
“包钦差当初,便是一路将我与义母一路送到汴梁的,我怎么会嫌弃。”范宇笑道:“与包钦差在,便如俊鸟同飞,倒可显得我人品也算高洁了。”
听到范宇将他比喻成俊鸟,包拯不由得哈哈大笑。
“安乐侯这嘴可真厉害,难怪李娘娘会将你视如己出。更难得的是,还有这一身本事。”包拯说到这里,又叹了口气道:“若是李太后未曾认你为义子,可有多好。我定会举荐你为官,能为大宋做下多少大事啊。可惜,实在是有些可惜了。”
包拯的可惜,是觉得自己成了皇亲,许多事情便不能去做。
可范宇却一点也不觉得可惜,自己身为皇亲便是泼天的富贵。他自己有时也挺矛盾,又想过着富贵的闲人生活,又想着帮大宋走上另一条不一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