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宋安乐侯 >

第143章

大宋安乐侯-第143章

小说: 大宋安乐侯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吕夷简看了王德用与韩亿两一眼,这两位是枢密院的正副使,说话也是相当有分量的。

    “官家,此时边地军情尤紧,岂可轻易将安乐侯召回。”蔡齐不怀好意的道:“此时边衅已起,若是安乐侯回京,而西夏大军报复,恐边军会乱了阵脚。”

    吕夷简也笑着摇头道:“王相公与韩相公有些杞人忧天了,安乐侯少年英雄,既有文名亦有武功,岂是轻易犯险冒进之人。有安乐侯在边地,西夏人经此两场大败,焉敢正视我大宋疆土。若是将他召回,便是釜底抽薪了。不可取,不可取。”

    政事堂的两位相公极力阻止范宇回京,怀着什么样的心思,王德用已经看得很清楚。但是在范宇出京之时,他便表示过对范宇的支持,这个时候若不替范宇辩解,将来范宇被坑了,他也是要吃瓜落的。

    王德用哈哈一笑道:“笑话,安乐侯为骤贵幸进之人。如今侥幸得胜,亦属偶然。边地若无安乐侯,还没这等边衅。两位相公想将安乐侯放在边地,引发西夏与我大宋之战吗?而且,老臣以为大胜西夏之功,安乐侯大哥不必封赏。之前本就是出身于民间,并无寸功而封侯。如今虽有功劳,也只不过是实至名归,对得起安乐侯三字而已。”

    “再者,安乐侯论起来,还是皇亲外戚,岂可容他长时间掌兵于外。”王德用干脆就揭了盖子道:“若是出了事情,吕相公与蔡相公可愿为之担保?”

    吕夷简与蔡齐两人不由得对王德用侧目,你至于这么激动吗。官场的规矩还要不要了,急赤白脸的可有些失了身份。心中虽然如此想,可是却不能宣之于口。只是心里有些可惜,如此一个机会,怕是不好再有了。

    枢密副使韩亿也拱手道:“王相公说的有理,军中无数的将士为国守边,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能得到封赏的,也不过些许而已。安乐侯功劳虽大,却只可以重赏,而不宜再封。”

    赵祯听到这里,对于王德用的话最为入耳,便点了点头道:“王卿所虑的是,安乐侯如此年轻而再得封赏,恐引起军中将士不满。如此,对于安乐侯便须只赏不封了。不过,诸位相公来到我这里,便只是为了安乐侯回不回京如何赏赐的问题吗?”

    吕夷简急忙躬身道:“臣提安乐侯,不过只是其一。更大的问题,在于我大宋将来,以何态度对待辽国,又以何态度对待西夏。此为国之大政,当请官家定夺。”

    赵祯点头笑道:“正是,安乐侯前方一战,却是使得宋辽夏三国关系变的微妙。但是这一次的事端起因,是从西夏而起。若不是西夏出兵攻击辽军,岂有后面的事情发生。想必辽国对于西夏,也已深恶痛绝了吧。”

    蔡齐此时插言道:“我大宋与辽国已有盟约,而在边地安乐侯与西夏之战,也等于是助了辽军一臂之力。因而,我大宋与辽国之间应继续加强关系才是。反倒是对于西夏,当不假辞色予以痛斥才是。”

    “老臣以为,可使秦凤路、永安军路、河东路三路兵马,对西夏佯动,以缓解辽军之窘境。”王德用道。

    韩亿也点头赞同道:“王相公这一建议甚好,若是辽兵兴大兵攻略西夏,我大宋也可趁机出兵,与辽军一道将西夏一举剿灭。如此,我大宋便可从西夏获得养马之地。”

    “不妥。”吕夷简摇了摇头道:“既知辽国与西夏交恶而起战端,我大宋便应显露两不相帮之意,可使之放心而战。若是偏帮于辽国,恐西夏定然对辽国退缩求和。一旦西夏对辽军退缩,必然厚赂于辽。而西夏贫脊之地,以何贿辽?必会对我大宋出兵。”

    蔡齐也皱眉道:“官家明鉴,以西夏之反复,定然会有此选择。我大宋边地实不宜妄动,只应固守于城池,以防范西夏偷袭才是。”

    王德用虽然有些不甘心,可是他也知道,吕夷简所说的判断很可能会成为现实。

    摇了摇头,王德用道:“请官家下召,命安乐侯回京吧。令三路兵马固守,不可妄自言战。”

 第339章 得不偿失

    赵祯听到王德用的话,略微犹豫了一下。

    对于召回范宇,官家的心中其实也是挺矛盾的。

    范宇在边地与西夏的战事当中,显示出了自己的能力。但是他又是皇亲,手中握有强悍的新军,而且这新军还是他一手组建的。

    赵祯怕是召回范宇之后,西夏再趁机对大宋出手。可范宇掌握兵权久了,又怕尾大不掉。老赵家怎么起的他,他这个子孙可是记得清清楚楚。虽然不能宣之于口,但是提防之心还是要有的。

    不过赵祯很快也给自己找到了理由,他点点头道:“安乐侯身为还玉公主的驸马,自成婚以来,便在外操劳。他这聚少离多的日子,使我甚为惭愧啊。我大宋人才济济,不能什么样的重担,都交由安乐侯来承担。传我的旨意,任命杨文广、狄青、曹傅三人各为一营指挥使,并进封为昭武校尉,由这三人共同代领新军驻于边地。宋、辽、西夏三国事态复杂,召安乐侯即刻回京述职。”

    吕夷简面色平静的看了王德用与韩亿两人一眼,若有所思。

    蔡齐还想开口说点什么,但是最后还是没说话。

    王德用急忙对赵祯躬身道:“官家英明。”

    在董家寨中,范宇送走了王朝没多久,便又传来了西夏境内的消息。

    萧彦带领两三万辽国骑兵,在西夏境内如同一道毁灭的飓风。一路上碰到西夏人便杀,无论是兵是民完全不留活口。

    先跑到西夏境内不远的独轮寨,放了一把火,只是给西夏军提了个醒,便挥军深入三百里,去了安庆泽。

    安庆泽相距西夏重镇夏州不过数十里,更是处于祥佑军司和左厢神勇军司的后路上,直接威胁到西夏两大军司的后勤辎重。

    只是西夏的大量兵力,都被抽调到了野利旺荣的手中,现在这些军司兵力空虚,对于萧彦的辽国骑兵竟没有办法。

    因此,留守军司的西夏将领们,不得不向兴庆府求援。请大王李元昊调拨兵力支援。

    李元昊收到求援信的时候,也刚刚得到了野利旺荣战胜辽军的战报不过两日。

    他将野利仁荣叫了过来,指着面前的这份求援信道:“看看你们野利氏做的好事!野利遇乞被杀,野利旺荣将辽军放入我大夏境内,如今连祥佑军司和左厢神勇军司的补给。若是这时宋军来攻,两大军司顷刻之间便要全军崩溃!可偏偏野利遇乞还带兵过境于宋,自己还死在宋境之内!”

    “你来说说,这等情形要如何处置。”李元昊心中有气,可是对于野利仁荣还算是保持着一定的尊重。

    野利仁荣城府极深,可是在得知自己族弟遇乞被杀之时,也是受到了不小的打击。

    他对于野利旺荣和野利遇乞两人很是熟悉,这两位族弟都是野利氏少有的人才。早在与青塘历年的战事当中,便脱颖而出。

    若说野利仁荣是野利氏的大脑,那野利旺荣与野利遇乞就是野利氏的两只拳头。野利仁荣知道,李元昊虽然对着自己发火,可是心里却没准还松了一口气。

    野利氏的权力和势力被削弱,也是李元昊所乐意看到的。

    有了这个认识,野利仁荣反而松了一口气。

    “大王,我西夏要与宋辽两国平视,便须付出不小的代价才可。”野利仁荣拱手道:“野利遇乞死得其所,为国尽忠,本就是他身为西夏大将之责。至于辽军突袭夏国境内诸地,也是必然之事。辽国并非宋国,不缺马匹。其兵士之悍勇,也仅次于我西夏兵士,实为我之劲敌。”

    李元昊听到野利仁荣的话,脸色才好了一些,“现在的麻烦,是如何将安庆泽的辽军赶走或者消灭。若是任其在我大夏境内游弋,恐有大害。”

    “大王,这个其实并不难。”野利仁荣道:“只看战报,辽军入境者皆为轻骑。既是轻骑,便不可能备有多少粮草。我们只要坚壁清野,将百姓都迁入堡寨,那些辽国得不到补给,便只能退兵。若是这时,再派大军围堵辽军,当能使其损失惨重。”

    坚壁清野之策,在西夏是最为方便的对策。西夏的境内多沙漠,安庆泽本就是在水沙漠边缘。除了面对夏州的方向之外,几乎三面都是黄沙。

    这等贫脊的土地,本就没有多少百姓耕种,坚壁清野很容易便可做到。

    只要使辽军得不到补给,再从翔庆军和嘉宁军司派兵围堵,便可迫使辽军向东北方向退去。

    而东北方向上,则是野利旺荣所在,甚至都有可能将辽军合围于西夏境内。

    李元昊看着地图,对于野利仁荣的话还是比较赞同的。

    “也只有如此了,希望这支辽军能知难而退。否则的话,便只有派出重兵,将之彻底的消灭。”李元昊握起拳头道。

    只是他这里话音刚刚落了,便有内侍逞上一沓本章。

    “大王,这是今日的本章,都是从各地刚刚送来的,请大王过目”内侍躬身道。

    李元昊颌首道:“可有野利旺荣的消息?”

    内侍点头道:“大将军的本章第一本便是,传来的加急战报,应是又胜了一战吧。”

    “哦?若是再胜辽军一阵,只怕便会将辽军彻底赶到黄河以西。”李元昊伸手去取本章,“这样一来,便等于开拓了疆土,如此倒也不错。”

    只是刚刚将野利旺荣的本章取到手中一看,脸色就变的极其难看。

    野利仁荣看到李元昊的表情很差,便知道情况不妙。

    凑上前去扫了一眼野利旺荣的本章,一口气堵住,他的胸口立时便有些发闷。

    野利旺荣居然跑去攻打宋国的董家寨,结果反被宋军给消灭了近万人,却是经历了一场大败。

    虽然事后又胜了辽军一场,可也无法扭转西夏军的颓势。至此,西夏与辽国冲突的目的,一项也没能达成。既没能接回党项余部,也没能将辽军赶到黄河以西。

    相反的,还结下与辽国的大仇。这笔帐怎么算,都是得不偿失的。

 第340章 亲自出马

    野利仁荣额头上的冷汗都差点流下来,整件事原本还算计划周密,可谁知道竟成了这个样子。

    眼下的局面,怕已经是最坏的结果。

    自己本家的这位族弟,如今可是已经非常危险了。

    “大王,臣以为可用没藏讹庞代野利旺荣掌兵,命其回兴庆府领罪。”野利仁荣这时候可顾不上替自己的族弟求情了,而是主动的提出让野利旺荣交出兵权。

    听到野利仁荣的话,李元昊的脸色才缓和了一些,“仁荣,我对旺荣和遇乞两人在领兵作战之事上,更看重遇乞一些。可惜遇乞在宋境轻敌,却是为国捐躯。如今败于宋而连胜辽军,其实局面也并不是那么糟糕。”

    野利仁荣听到李元昊话中的意思,似乎并不想追究野利旺荣的责任,不由有些诧异。

    “大王,野利旺荣指挥不利之责,是逃不了的。”野利仁荣道:“若是不治他的罪,怕是各个部族都不会服气,到时为难的还是大王。”

    李元昊哈哈大笑道:“我为西夏之主,谁敢来为难我?此时野利旺荣所部,两胜两败,正是军心彷徨之时,岂可轻易换帅。命他回军安庆泽,先将突入我境的这股辽军消灭再说。至于夏辽一线,暂不用守了。自有八百里的沙漠为我西夏屏障,我看他们辽军可敢增兵。”

    毕竟有称帝雄心,亦为知兵之人,李元昊的气魄不小。谈笑之间便决定了一件大事,而且更是看到如何才对西夏有利。

    野利仁荣对于李元昊的作法十分佩服,躬身道:“大王非常人所及也,如此收缩我西夏兵力,不但利于防守,还会拉长辽军运送粮草的路途。若是再坚壁清野,使辽军无法就地补给,便可最大程度减小其威胁。臣听说宋军最近在加固城防,且调兵遣将。我们收缩兵力回来,也可使宋军不敢妄动。大王布局,真乃一举两得也。”

    虽然野利仁荣有拍马屁的嫌疑,可李元昊还是十分受用。

    “好了,这等事情眼下便只能如此来做。”李元昊摇了摇头正色道:“如今我西夏已经得罪了宋辽两国,相比较来说,辽擅攻而宋擅守。只要我西夏不派兵去攻打宋国,宋国对我西夏的威胁便不会大。而辽军对于我西夏大军来说,经河清一战,已并不可怕。哪怕他们辽军攻进我西夏腹地,也不过是在瀚海戈壁之中。若是正面一战,我西夏铁鹞子和泼喜军,足可大破辽军。”

    “所以,我们当收缩兵力,先将境内的这支辽军消灭或者赶出去,再派使者去辽国议和。”李元昊沉吟道。

    “议和?”野利仁荣有些跟不上李元昊的想法,“大王,我们已经将辽军打的损失惨重,若是派使者去议和,岂有成功的希望。”

    李元昊微微一笑道:“这倒没什么不能理解的,只要辽军再在我西夏大军面前吃些亏,或是相持不下,他们便不得不议和。否则我西夏与辽国虚耗国力,岂不是让大宋捡了便宜。辽国朝中上下,也不得不有顾虑啊。”

    野利仁荣不由得挑起大拇指道:“大王高见,臣甚为钦佩。如此,议和之事可交由臣来出使辽国,必不负大王所托。”

    李元昊点点头道:“现在不急,还不到时候,先静观局势就是了。”

    “是。”野利仁荣躬身应道。

    而在大宋的董家寨,范宇也已经接到了从东京汴梁加急送来的召令,命他回京述职。

    对于这个命令,范宇一点也不惊讶。自己在外面打了大胜仗,以大宋朝廷的德行,必然是对自己在外领兵不放心的。

    不过他已经将新军的架子搭了起来,陈贯从泥炭矿工中新招募的三千新军,已经在往火山军这边赶了。自己不到京城的时候,这三千新军骑兵便已经应该开始操练。

    而且新军之中有官家的小舅子曹傅,那不是什么人都能随意动的。要是出了问题,可没谁敢负这个责。

    另外,范宇正要交待江佑亭与拔思母部的事情,便得到兵士的禀报,说是拔思母部有人求见。

    这还真是巧了,真是说谁谁到。

    来的人还是呼斯楞,但是这一次呼斯楞一脸的喜气。

    一见面,呼斯楞便对着范宇躬身一礼,“侯爷所料太准,我拔思母部若是突袭党项余部晚了,恐怕他们便被西夏大军接走。侯爷妙算,实是了得。”

    范宇听对方提起此事,便笑着摆手道:“我不过是想到了这种可能而已。若无你们拔思母部的勇士,怎么可能轻易便将党项余部剿灭。”

    “侯爷过谦了,此次我拔思母部剿灭党项余部,可也得了不少牛羊马匹。”呼斯楞笑道:“过得几日,便可送过来。”

    “哦?”范宇这回有些诧异了,“你们拔思母部可是胆子不小,萧普达还在宁边州城中,你们便要在他眼皮底下与我大宋交易吗?若是被萧普达知晓,岂不是招祸。”

    呼斯楞却是并不在意道:“萧普达如今可顾不上我们拔思母部如何,西夏大军已退,他正打算领兵恢复失地。前后被西夏连败,损失了数万辽军,他更担心的应该是如何向辽皇交待。不过,我拔思母部给辽军分些牛羊便是,马匹可全都交易给侯爷。”

    范宇笑着点头道:“这些马匹有多少?”

    不管如何,只要拔思母部肯一直与大宋这边交易,便是一件好事。

    “这一次我们之所有能有如此收获,还是得益于侯爷的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