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禁一马当先,直接贯穿蜀军的防线。其亲兵尾随其后,很快撕开了蜀军的防御。而于禁则直奔雷桐;挺剑杀出。
虽然于禁打不过赵云,但是对付你区区一个雷桐还是简简单单。雷桐只跟于禁勉强交手了十几个回合就撑不住了,被于禁抓住机会一剑斩于马下。
雷桐被杀,剩下的蜀军毫无例外的四散而逃,于禁很轻松的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七崖谷的大火烧了三日,浓烟滚滚;几十里开外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
在三天之后;大火才勉强熄灭了。楚军士卒一直到所有浓烟全部散去,才敢派出调查兵进去探查。
最后他们在里面找到了无数具烧焦了的尸体,烤化了的铠甲。最后他们在最中间看到了一具稳稳坐在地上的尸体,他旁边放着一杆长枪。
这是赵云,最终他也没能从大火之中逃出去。
于禁将这杆枪拿走,作为他杀死赵云的证据,至于赵云和他麾下的几千精锐,全部被掩埋在了七崖谷。
数日之后,黄忠庞统的援军才姗姗来迟。这个时候于禁已经扫清了荆南所有的敌人,重新稳定下了荆南的局势。
“很抱歉汉升将军和庞军师,这一次的首功是我的了。”于禁摆弄着赵云的那杆枪,微笑着对两个白跑一趟的人道。
这个结果黄忠童平有些接受不了,他们跑到荆南来啥也没捞到有些过分。
不过庞统在听完于禁的话之后,脑子很敏锐的发觉了一个问道。
“汉升将军,文则将军;恐怕战争还没有结束。”庞统找出地图来,很快从地图上找到了西川。
“我们接下来恐怕要面对的战争会更加危险,我们需要尽快做好准备了。”
“毕竟,赵云的主公,是刘备啊”
庞统很善于揣摩人心,他懂得不少人的性格弱点。
比如刘备,这个重情义几乎到了下意识的人。
刘备二十来岁起家,以讨伐黄巾贼为起点,在大汉横行几十年不仅没灭亡,每次战败都能很快的东山再起,靠的就是他这一份情义。
他对追随自己的武将谋士都非常好,好到可以称兄道弟的地步。在刘备的幕府里基本上不会有争名夺利和尔虞我诈。武将们关系好的都如同穿一条裤子长大的人。
这样平易近人,并没有什么架子的主公是非常吸引武人投靠的。很多武将并不知道刘备到底有没有前途,到底有没有能力。
但是他们知道,这样一个晚上可以与他们一起睡觉的人,是个值得信赖的主公。。
这是刘备凝聚人心的关键,也是他性格最大的弱点!
赵云是刘备幕僚里和刘备关系极好的一个人,完全不亚于关羽张飞。在西川政权如此重要的一个武将在荆南战死沙场,刘备会什么反应?
刘备底下那些和赵云关系好的武将又会是什么反应?
庞统相信,只要刘备听闻赵云战死的消息,肯定会忍不住举兵伐楚。
这是一个机会,一个楚军彻底击溃西川的机会。若是操作得当;楚军甚至可以直接吞并整个西川。
所以庞统毫不犹豫的向黄忠和于禁要求;让他们把部曲全都调派到武陵的江岸附近,配合夷陵防守。而他自己准备亲自回到武昌,向楚王禀报这个消息。
…………
…………
…………
西川,成都。
从陇西回来之后,刘备一直感觉心神不宁,每天都有些睡不着。
根据诸葛亮所说,这样让子龙只带三万人去荆州,无异于让赵云自杀。这句话让刘备开始慌张起来,他开始害怕了。
回到成都之后,刘备立刻开始着手凑粮草和兵马东进支援。但是益州士族却以损耗极大为由,对此退三道四,让速度一直上不来。
这几天,每天晚上他都能梦到赵云浑身是血,提着自己的头颅回来复命。
他一遍又一遍对上天祈祷,赵云千万别出什么事情。
这可是他的忠臣,当年跟随着他打天下的兄弟。
尤其是赵云性格温厚,与大部分武将关系都很好。尤其是他两个义弟,基本上就是把赵云看做他们四弟了。
然而终究是怕什么来什么,这一日刘备正抓紧与益州士族扯皮要粮秣的时候,就看见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和赵广披麻戴孝,大哭而来。
“主公,家父已战死于荆州!!”
这一句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劈在了刘备的身上,让刘备直接眼前一黑,昏厥了过去。
一群侍从好不容易把刘备救醒,刘备顿时大哭,
“子龙!孤对不起你!!”
赵云战死沙场的消息一时间传遍整个成都,瞬间引爆了所有将领。
虽然这事是他们主动打过去被对方反杀。但是就好像你和别人吵架从来不管是谁对谁错,反正都是站在自己立场上看问题。
于是西川诸将都同仇敌忾,在悲痛之中向刘备上书请求伐楚,为赵云报仇。
包括镇守陇西的关羽和镇守汉中的张飞,他们甚至叫嚣不等集合,他们二人带着本部兵马杀奔荆州。
刘备在得知赵云身死之后,整天以泪洗面,从白天哭到晚上。因为赵云的尸首根本要不回来,赵云的家人只能给他立衣冠冢。
而刘备在衣冠冢前面整整待了三天滴水未进,哭的整个人昏厥了好几次。
最后还是诸葛亮带着一众大臣以死劝谏才没让年过六旬的刘备哭死在赵云墓前。
不过他这一副作态反倒是让那些士族们有些害怕了。毕竟都悲痛成这样了,汉中王没疯都算是好事了。要是他们继续为那点利益和刘备叫板,难保刘备不会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于是在刘备好不容易收敛了一下悲伤,怒火中烧的宣布要伐楚的时候,益州士族们和鹌鹑一样每一个反对的。
反倒是没有什么利益牵扯的荆州士族强烈反对。
第二百八十八章 曹丕的野心
“殿下,现在还不是伐楚的时候!”诸葛亮叩头如捣蒜一般,着急的劝谏道。
他最害怕的事情终究还是来了,殿下彻底被私人恩怨所绑架了。
“楚军现在刚刚击败曹军,正是士气正旺之时。其兵力损失不大,士卒们大多骁勇善战。”
“而我们现在刚刚攻下陇西,士卒大多疲惫不堪。后勤保障上位建立;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根本不能与楚军对抗!”
“不可能!!”刘备的怒吼声几乎要把屋顶掀翻了,他双眼红通通的,充斥着怒火。
“子龙死在前线,被楚军烧的尸骨无存。我现在尚且无法为兄弟报仇,安能服众也!!”
刘备这个时候已经被怒火所绑架;完全没有一点理性。他先出来一门心思领兵东征,亲自去为赵云报仇之外没有任何想法。。
诸葛亮依旧在努力劝说刘备冷静,他连忙道,
“殿下,自古明君皆以江山社稷为重,以轻个人之怨。今尚未匡扶汉室,安能因此而毁前途也?”
可以说诸葛亮真的在努力了,他真的很希望刘备能冷静一点。
但是刘备却丝毫不听劝,直接给他来上一句,
“孤若失去兄弟,那就算得到天下和荣华富贵又有什么用!”
“今某意志已决,孔明无须再劝!”
说完,刘备一抽袖子,走回后殿哭去来,不再理会任何人。
诸葛亮等荆州士族的劝阻彻底失败,刘备最终如庞统所预测的那样;毫不犹豫的走上了那条毁灭的道路。
…………
…………
…………
在刘备愤而决定讨伐刘琮的时候;北方却出现了一点小乱子。
简单来说就是,曹操的长子曹丕和次子曹植打起来了。
按理说曹丕是曹操遗书里面定下的继承人,这事本来就没什么可以争辩的。
但是事情的正确与否从来不是大家争论的关键。
曹操死了;留下的这一地鸡毛让曹丕头疼万分。
淮南沦陷之后;战火就烧到豫州中部了。
而豫州中部有一个重镇,便是颍川郡。
这里是曹氏最大的支持者,颍川士族的地盘。颍川士族大部分资源和势力都盘踞于此。
因为战争的失利,淮南守不住了。这样一来一直处于后方的颍川一夜之间变成了战场最前线。颍川士族在把曹丕推上位之后立即开始迁家。
他们打算借助曹丕的权力把自家势力转移到相对安全的河北与司隶地带。这样他们就可以继续借助家族势力当官,在其他地方作威作福。
只不过他们的想法却触及到了曹氏的另外一批支持者,河北士族与司隶士族。
他们虽然不是最早跟随曹操的,但是在河北与司隶依旧拥有巨大的实力。比如曹军在并州和关中军队的兵权,就掌控在他们手上。
虽然现在接连兵败,但是终究战火没烧到自家地盘上,他们也不着急。但是颍川士族想借助权力迁家来他们这里,这他们就不乐意了。
你们家那边打仗管我们什么事,又不是我们让刘琮打的。要地盘你去找刘琮要,别来我们这里。
基于这么一个逻辑,河北与司隶士族不打算让步。但是颍川士族支持的曹丕已经上台成为魏王了,他们在名义上就落入下风了。
该怎么办?
我再扶持一个支持我们的魏王不就行了。
于是曹植就被推送上来了。
曹操两个儿子之间的争斗实际上就是两派士族的争斗。他们都希望依靠这一次争斗取得胜利并获得巨大权益。
于是在曹丕刚在许都继任魏王没两个月,曹植是在杨修等人的支持下在河内宣布曹丕篡改遗诏,自立为魏王。
一个魏王国;两个魏王。
同时并州牧和司隶校尉全都宣布支持曹植继位,一下子给曹植拉过来八万曹军。河北士族也是有力出力;给曹植凑粮秣凑军饷;支持曹植推翻曹丕。
曹丕得知这个消息差一点昏过去。
“子建他怎么敢的啊!”曹丕脸色漆黑,一巴掌拍在桌子上。
他承认心里的确有想找曹植算着的想法,但是现在看到曹植造反,他依然气的不行。
曹植可真敢造反!在父亲尸骨未寒之际就敢再起争端,他可真是孝顺!!
“诸位叔父,现在曹子建在父亲丧期里就敢起兵谋反。如此狼子野心之辈,叔父还会心软吗?”曹丕眼底闪烁着狠厉,抬头看向这些叔父。
曹洪曹纯等人也很生气,在他们看来曹植这事就是不孝的表现。
“殿下无需担心,某会亲率大军前往镇压叛乱的!”曹洪首先向曹丕承诺道。曹仁虽然有些犹豫,不过还是承诺会全力镇压叛乱的。
因为曹氏最能打的将领此时都在许都,就算有支持曹植的也不敢表现出来。所以总的来说曹丕心里还是平静下来的。
曹植手上才几个子啊,就靠他手上那点二线部队和没上过战场的将领,怎么可能打得过我。
曹丕平静下来,不再担心镇压曹植叛乱的事情。不过接下来他的下一个提议,让所有武将都吓了一跳。
“诸位叔父,某想废掉汉帝,让我们曹氏来当皇家,不知诸位的意思是……”
曹丕的这一句话哪怕是最忠诚的曹洪都愣住了。
废掉汉帝?你可真敢想!
大汉刘家统治天下已经四百年有余,所有人都有着一种根深蒂固的大汉统一思想。现在曹丕突然告诉他们,现在我也想当皇帝,搁谁都得懵逼。
不过曹丕等这一天已经很久了,事实上他早就想废掉汉帝了。
这北方天下说到底都是自己父亲打下来的,跟皇帝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凭什么整天供养着那么一个废物在皇宫里浪费粮食,而他们曹氏却要为了刘家的天下奔波。
曹丕目光炯炯的看着诸位叔父,他明白要是这些叔父不支持他,他这个想法绝对没有可能实现。
只有宗亲指挥的军队支持他,那那些士族才会同意。这需要一个很大的利益交换,不过曹丕已经下定决心了。
现在就等这些叔父表态了!
第二百八十九章 东汉灭亡
在曹丕炯炯有神的目光注视下,一众曹氏宗亲武将们面面相觑。
废掉汉帝,这事对他们来说冲击力太大。别说他们了,曹操执政这么多年都不敢。
也就曹丕这个愣头青敢干吧。
几个宗亲还想劝一下曹丕不要这么心急。毕竟现在满朝文武都是曹氏的,想篡位什么时候都可以,不着急这一时。
不过曹丕决心已下,无论是什么人劝说都没有用。他只是认准一条;今天必须给我表态。
这是极其考验人心的时候,若是曹丕没有足够的人心,那他的要求绝对不可能实现。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流逝,整个大厅如同死一般寂静。每一个将领都脸上阴晴不定,处于极大的犹豫之中。
“干了!!”这个时候,曹洪似乎终于想通了;直接站起来一声吼道。
“这天下都是我们曹氏打下来的,皇帝那个位置凭什么留给一个懦弱的小儿!”
曹洪这一声吼很快出现连锁反应;不少曹氏将领在摇摆中选定了方向。他们一同支持起曹丕的话;拥护曹氏篡汉。
“皇帝这个位置,刘家能做我们曹家就不行吗?”
“这天下都是我曹氏的了,凭什么继续供着这么一个皇帝。”
…………
一众曹军将领七嘴八舌的讨论,终于把今天的事情定下了基调。
篡汉!
曹丕嘴角勾起一丝笑意,心底也逐渐舒缓下来。
看样子他的威望也不算太差,至少还是挺的人心的。
放下心来的曹丕一刻也不打算停留。他一面请曹洪夏侯渊带着五万曹军尽快前往河内镇压曹植的叛乱,一面致使终于曹氏的士族准备在朝堂上向皇帝发难。
这期间,司马懿成为了他最依仗的谋士。
这个鹰视狼步的谋士仿佛天生为夺权而生一般。他很轻松的向曹丕提供许多篡位的预案,让他本来只存在构想的篡位计划在短短一天时间就完善好了。
这让曹丕不得不感慨一句自己父亲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好谋士啊。
未来这位必定是我曹氏的忠诚臣子。
确定计划之后,曹丕才派人叫来了陈群,希望得到陈群为首的颍川士族的支持。
作为交换,曹丕答应会通过陈群所提出的九品中正制,并将这一项工作全部交给颍川士族来负责。
巨大的利益交换,在陈群等人的思索一会之后,立即同意了曹丕的想法。
给谁当臣子不是当啊,更何况曹家给的价钱实在是太高了。
有了颍川士族和宗亲将领的双重保障,曹丕底气顿时就足了。
优势在我!
于是他在建安二十五年四月九日,正式在朝堂上向汉献帝刘协发难了。
首先出手的是华歆;他是曹氏忠诚的臣子之一。在这一天汉献帝一如既往准备走一遍早朝流程的时候,华歆突然跳了出来,大声斥责起汉献帝的过失。
现在虽然皇权虽然很开容,但是像这样直接在朝堂上有面刺皇帝过失的还是少数。
正所谓,有面刺寡人之过者,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汉献帝也是被这一出吓了一跳,曹氏的人把门这么不严吗,都醉成这样了咋还让他进来了。
不过接下来,还没等少数忠诚大汉的臣子开口,又有好几个曹氏的人跳出来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