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夷陵之战益州与先帝仇恨结下,矛盾尖锐。先帝不再信任蜀中之言,蜀中亦撕毁盟约,相互仇视。】
…………
…………
…………
【自建安二十五年,至兴汉二十五年,先帝励精图治。因伪汉于侧面处处作对,且重病防范,先帝难以北伐。】
【兴汉二十五年冬,蜀汉丞相诸葛亮病逝于南郑,蜀汉内部混乱之际,先帝以血狼士卒为先锋,自交州偷渡袭之。】
【伪汉大乱,伪帝刘禅见大势已去,乃引成都百官投降先帝,益州收复。】
…………
…………
…………
【兴汉三十九年,先帝征讨并州,不慎染上风寒。随军郎中皆无计可施,乃以治愈先帝。】
【兴汉四十年一月,先帝病逝于太原,享年六十六岁。】
这一次出现的剧情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推演,代表着一个时空的“刘琮”的一生。
又是一个没能统一天下的兄弟不完全的传记啊。
刘琮有些无语,这一次剧本透露的情报很充足,足够他消化一下了。
首先,他的庙号依然是昭武皇帝,征战了一生结果还是没能统一大汉。
看得出来阻碍这个兄弟统一的最大问题,还是蜀汉。
“没想到刘备这一次北伐竟然会和曹操搅和在一起。”刘琮摸了摸下巴,盯着剧本这一段剧情,感觉很是古怪。
诸葛亮的隆中对里不是把曹操当成最后boss了吗?为什么这创业未半就突然和曹操合作来攻打处于弱势的他?
非常奇怪,非常奇怪!
还好这位兄弟足够坚挺啊,面对曹军和蜀军的联合进攻还可以支撑的住。
……当然还是曹操病死的足够及时啊。
往后问题就很明显了,刘琮和刘备完全撕破了脸皮,彻底没有结盟的可能了,接下来变成了真正的三足鼎立。
刘琮要是想北伐就得防备蜀汉在后面偷屁股,想进攻蜀汉还得考虑曹魏的威胁。而对于蜀汉曹魏也是这样,另外两家都是敌人,都不敢联合。
这样一来压力就来到了刘琮身上,剧本里的兄弟一口气苟了二十五年时间,把诸葛亮熬死之后才灭掉了蜀汉。
这样完全拖住了刘琮的发育脚步,从而让这个兄弟在有生之年没能统一。
好吧,这的确是个大问题。
刘琮眯着眼睛翻来覆去看了一遍这个剧本,把所有细节全都找了一遍之后才放下了剧本。
“这样一来恐怕就得尽快调整对外的态度了。”刘琮头疼的揉了揉太阳穴,很苦恼的自言自语道。
要是继续坐视不管,刘备早晚得和曹操搅和在一起。哪怕是提前知道,刘琮也没办法面对刘备曹操两个人的敌视下发育。
他可不想和剧本里那样熬到诸葛亮也病逝了再吞并蜀汉,那就太浪费时间了。
“真是的,连刘备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都开始不靠谱了……这世界到底是怎么了,古代人不都是很讲信用的吗?”
“d,一群不要脸的玩意。”
…………
…………
…………
“什么?楚王愿意一起北伐?”邓芝有些意外的看着前来通知的使者。
“是的,楚王殿下表示再苦再累也没解救陛下重要,所以殿下打算亲率楚军北伐中原。”使者认真的回答。
听了这个说法,邓芝更是奇怪,毕竟他都没有想到刘琮会同意一同北伐。
还是说刘琮突然良心发现了?
想了想,邓芝把这个一看就不靠谱的想法扔到了一边。
指望刘琮良心发现?
他的良心狗看了都摇头。
只能说刘琮肯定有什么其他的阴谋和打算,让他感觉北伐有利可图。
想到这里,邓芝反而开始警惕起来了,他可是还记得当初孙权是怎么中招的。
必须警惕刘琮故技重施,假意北伐,实际上目标是蜀中。毕竟楚军的动员速度是有目共睹的,他们要是想偷袭,蜀中的细作都来不及汇报。
第一百四十九章 北伐之约
邓芝带着刘琮刘备双方一同北伐中原的盟约回到成都,向刘备复命。
能让刘琮一起北伐,刘备属实有些惊讶,很显然大家都对刘琮是什么人有了解了。
无利不起早,信誉什么的从来不讲的卑鄙小人。
他能愿意和刘备一样为匡扶汉室而北伐?
好吧,这个笑话一点也不好笑。
“孔明,你说刘琮会不会又故技重施; 趁着我们北伐关中的时候偷袭我们?”刘备仔细翻阅完盟约,看完刘琮的承诺之后第一反应就是和邓芝一样。
这小子不会又想阴我吧?
诸葛亮坐在旁边,他摇了摇羽扇,沉吟了一会开口道,
“很有可能,也没有可能。”
刘备:“???”
谋士都喜欢谜语人,诸葛亮也不例外; 只可惜刘备胎教水平的谋略自然理解不了诸葛亮的意思。所以诸葛亮也没继续猜谜下去,而是慢慢开口道;
“刘琮此人乃小人也,相信他的信誉是自寻死路。亮敢保证,一旦殿下北伐,益州空虚的时候,刘琮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此谓可能也。”
“不过刘琮同样是个极其谨慎的小人,没有八成以上的把握他不会放手一搏。大多数时候刘琮更喜欢的是稳扎稳打而非冒险。”
“所以殿下只需要加大益州各关塞的驻防,警惕好每一条小道,不给刘琮看到希望,他就绝对不会轻举妄动。”
诸葛亮看的很透彻,经过多次和刘琮的对线之中他足够了解这个狡诈的诸侯。
他有时候会很浪,但是在大事上常常表现的比较保守。比如当初进攻扬州的时候,拒绝选择放手一搏,转而退兵回荆北,等到万事俱备才发起攻势。
他很阴险; 不知道为何每回都可以抓住最关键的机会发动进攻。在诸葛亮看来他就像一只狡诈的毒蛇; 每次都喜欢躲在不起眼的角落。找不到机会的时候表现的人畜无害,但是一旦有足够的把握; 他就会发起雷霆攻势,让人措手不及。
“所以我们该怎么办?”刘备似懂非懂,沉默了一秒钟,接着开口问道。
“接受这个盟约,但是要全面加固益州各个关塞的防御。”诸葛亮回答,他摊开益州的地图,指着地图上所有的关塞工事一一给刘备解释。
所有关塞全都被诸葛亮说了一个遍,甚至连险峻无比都阴平古道都安排了一千士卒把守。总体下来,刘备起码需要留下六万多蜀军来守卫蜀中。
刘备总共就十四万蜀军,这样算下来他总共也就能拿出来七万蜀军北伐了。
刘备不由有些无语,就七万蜀军北伐能干啥?
不说别的,单纯关中的曹军卫戍部队就不止十万。更别说曹军在各地的仆从军,以及臣服于曹操的羌族部落了。
他刘备八辈子都没打过富裕仗啊。
“算了,孔明对于北伐的计划,可有定论否?”刘备揉了揉太阳穴问道。
就在去年,刘备视为左膀右臂的法正病逝于成都,现在刘备又只能依靠诸葛亮了。
没了法正,刘备的改革速度加快了不少,短短一年时间让刘备国力强大了不少。兵强马壮; 加上军前司打听到曹操卧病邺城一年了,于是刘备动了北伐之心。
“殿下无需忧虑,亮已经做好准备了。”诸葛亮微微一笑,指着益州北部自信的回答,
“殿下可派遣子龙将军引五千蜀军大张旗鼓自阳平关而出,以做疑兵。等到雍凉曹军倾巢出动东进之时,殿下亲率主力自褒斜道西进,趁虚进攻陇西,进而夺取整个西凉。”
“只要殿下可以在曹军反应过来之前夺取陇西三郡,亮就有信心夺取整个凉州。”
诸葛亮的承诺最后给刘备打了一针强心剂,他最后下定了决心。
“今孤已六旬有余,再不北伐,恐怕也没有时间去实现匡扶汉室之抱负了吧?”
“既然如此,孤又有何迟疑的呢?”
“北伐!!”
…………
…………
…………
建安二十四年,汉中王刘备举蜀军七万进驻汉中,粮草武器大量囤积于南郑,北伐之心表现的极其明显。
同月,刘琮一口气调动了十万楚军进驻樊城,动员整个江南开始战时动员。
南方两个诸侯的动作迅速引起了北方的注意,校事府迅速将消息传给了邺城的曹操。
曹操见此大惊失色,连忙召集魏王国所有官员出来,商讨这件事怎么办。
蜀军七万,号二十万。
楚军十万,号一百万。
四舍五入就是一个亿啊,这可怎么阻挡。
“今刘备刘琮二刘屯兵几十万于边境,恐有寇边之意,诸公可有什么应对策略?”曹操强撑着身体起身,面对着百官,面容平常的询问道。
曹操身体实际上已经很糟糕了,不过为了大汉以及他老曹家这点基业,他也是得起身亲历而为啊。
好在效果不错,大部分官员看到魏王似乎并没有传言那样病重,还非常冷静的召开会议,大多也平静下来。
人心稳住了,一切都好说了,大家开始七嘴八舌的提起建议。
其中作为曹操的新谋士之一的司马懿给曹操提出了一个建议,
“大王无需担心,今吾观江南刘琮随屯兵樊城,但是应无入寇之意,可能只是屯兵威慑罢了。大王只需派遣一大将领兵进驻宛城,便足以拦截。”
“唯一需要提防的是益州刘备,其此次北伐必定是倾巢出动,大王需警惕。”
司马懿自认为计策非常完美,他看出来北伐这件事对江南来说不符合利益,所以刘琮恐怕只会做做样子罢了。
只是此言一出,他却看到曹操听了直摇头,
“不不不,仲达你不了解刘琮这个人,他从来不会按套路出牌。”
“越是不可能,他越会这么干;如果小瞧他,可是会吃大亏的。”
司马懿有些奇怪,不过他很快看到和江南对线过的将领全都深有同感的点点头。
“的确,刘琮从来不走寻常路。”
“我猜测这一次刘琮甚至可能隐瞒了五万大军。”
“他突然调头突袭合肥也是有可能的。”
“大王必须得在江南地带重兵把守,这么一个祸害绝对不能让他北上。”
华佗。
第一百五十章 曹操的准备
跟刘琮交过手的那些武将七嘴八舌的开始讨论起可能性了。连刘琮从海上偷袭幽州的事情都讨论到其中了,让司马懿一脸懵逼。
这些大老粗是不是想的有点过于离谱了?
刘琮到底是干了什么,能让这些武将如此忌惮这么一个人。
要是这些武将知道,肯定会嗤之以鼻。
你去跟刘琮碰一碰试试?你知道我们这些知廉耻的武将碰见这家伙是多大的心理伤害吗!!!
总之在一群武将七嘴八舌之下,硬是把江南局势说的仿佛刘琮天兵一到,曹军就要全面溃败一样。包括徐晃在内的五子良将有三个要求往淮南增兵,必要时需要把曹军主力全调过去。
这一下让司马懿有些尴尬了;无可奈何的退了回去。
曹操正襟危坐,坐在首位上看着
不得不说这个刘琮威压还是很大的,彼此有矛盾的武将们罕见的达成一致了。
当然曹操也有自己的看法,司马懿说的没错,江南的威胁并不大。刘琮即便是主力尽出;在空旷的淮南平原上曹军就是无敌的。
而刘备不一样,雍凉一地山地陡峭;地势并不平坦。擅长山地作战的蜀军出川,在陇西的战斗力远比曹军强悍。
所以这一次曹操打算调动曹军主力去防范益州的刘备。
当然刘琮肯定是不能忽略的,不然指不定这个小崽子要整出什么幺蛾子来。
沉思了良久,曹操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这一次我们需要主要防备刘备的攻势,所以我打算亲自前往长安坐镇,指挥关中军防范蜀军。”
“不过江南也需要警惕,所以诸将可有愿意作为主将,统兵南下抵挡楚军攻势的?”
“大王,某愿前往!”曹操话音未落,立即有一位中年将领站了出来,向曹操请战。
“自某投效以来,为有尺寸之功,今某愿意为先锋,领兵南征。”
曹操看了过去,立即认出了此将,
阎行!昔日西凉韩遂最看重的名将,不比马超差多少。现在韩遂病逝之后;阎行急需要功名在曹营立足;所以立即站了出来。
“原来是阎行;有你在我放心。”曹操很是满意,这位也算个名将,所以曹操很快就定了下来。
“不过阎行不熟悉刘琮和楚军的特点,恐怕吃亏。我让徐公明将军作主将,彦明做副将如何。”
“谨遵大王吩咐。”阎行毫不犹豫的回答。
“那就行。”曹操点点头,做出了最后的决定。
曹操带着曹军主力西进长安,指挥关中军和雍凉军阻拦蜀军。而阎行率领兖青军十万,配合淮南军五万守卫江南。
当然这样曹操还不放心,他随时做好率领兵马从武关赶到南阳的准备。
…………
…………
…………
就在曹操正在做防守的准备,大部分幕僚全都召集起来的时候,在另一边。
邺城地牢里,一个老者正面无表情的坐在地牢的一个角落。即便是地牢爬虫遍地,这个老人神情也没变化多少。
他可是神医华佗了。
被曹操扔下地牢之后,他就被忽略了。而地牢的监狱小卒对华佗非常尊敬,经常给这个老人开小灶。
当然无论他怎么开小灶,地牢终究是地牢,潮湿且爬虫一大堆。虽然华佗身体比较强健,但架不住他年龄大了。一口气被关了一年多,华佗都有些承受不住了。
“元化先生;您的徒弟来探视您了。”这个时候;监狱小卒打着油灯走了进来,背后跟着一个穿着粗布麻衣的少女。
“华菱?”华佗抬起头,看到他的徒弟来之后,罕见的露出几分慈祥的笑意。
“你怎么来了?之前教你的医术都学会了没?”
华佗之前在荆南收了这个哑女华菱,作为自己继承医术的徒弟。到现在来看,也算长大了,算起来都应该出师了吧。
华菱连忙跑到华佗对面,隔着铁栏杆,小脸上写满了担忧,用手语询问华佗身体有什么不舒服。
她看得出来华佗身体有些弥漫死气,身体已经快要垮掉了。看到这里,华菱可谓是心急如焚。
不过华佗倒是看的很开,但是他依旧有些鄙夷曹操的为人。
看看人家刘琮,一个荆州牧如此礼贤下士。而你曹操呢?好心给你治病,结果你就这么对郎中?
简单安慰了一下手足无措的华菱,华佗慈祥的笑着对华菱道,
“你也长大了,医术也快赶上我了,不错不错……”
“不过现在你也该出师了,像你这样女子,继续乡野行医太过险了。”
“现在你去江南吧,找到荆州牧刘大人,告诉他你是我的徒弟,他一定会把你安排到零陵医馆的。”
“去那里吧,那里更值得你去发挥医术。”
说完,华佗像爷爷一般安抚了一下自己的徒弟,微微叹了口气。
“我一生唯一对不起的,只有荆州牧刘大人啊。他如此看重于我,我却因为自己的想法而拒绝了他的好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