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可以编辑剧本-第10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乃我珠崖生死存亡之时,各位可愿与本王拼死一搏!”
“拼死而战!!”高文在珠崖的声望还是很高的,每次打仗都与士卒同甘共苦,他手下大部分蛮兵都愿意拼死追随于他。
面对高文打算的拼死一搏,不过邓艾也没在意,他也没指望高文主动投降,他只是奉命告诉高文,这是楚王想搞你。
邓艾转头回营,没过多久,蓄谋已久的楚军从营寨鱼贯而出,朝着昌江城发起进攻!
第一百四十六章 刘备来使
精锐的楚军对昌江城发起潮水般的进攻,呐喊着攻向这个蛮族城池。
珠崖的这些城池基本上都是当年大汉放弃的时候留下的遗产。而珠崖的蛮族人根本不会自己造城墙,他们只能修缮一下汉人留下的遗产。
不过因为这个问题,他们现在面对楚军的攻势之时,蛮兵损失极为惨重。
在跟曹军吴军打了十几年的楚军看来,这种青铜段位的蛮兵,简直一只手打他们都嫌多。
所以邓艾也不屑于搞什么心理战了; 直接命令楚军推着云梯攻上去就行了。
很快云梯靠墙,楚军顺着云梯发起了攻势。虽然守城的蛮兵英勇抵抗,但是双方战力值差距太大,蛮兵完全不是楚军的对手。
这种战役就像当初第一次江陵战役一样,攻城军队比守城军队还少,但是守城方损失却比攻城军队多。
最主要的是,高文麾下并没有会守城的将领。高文的将领基本上都是珠崖蛮族的; 他们连兵法都没读过,也别指望他们多有才能来。
面对楚军的攻势; 高文的一众将领除了亲自顶在前面毫无办法。
随着楚军越来越猛烈的攻势,昌江守城的蛮军被打的节节败退。楚军在只损失了几百人的情况下,蛮兵丢下了两千多尸体,狼狈的退往内城。
楚军士气高涨,一口气打穿了珠崖的几道防线,将蛮兵打的溃不成军。
“殿下,我们快撤!”贾宁带着蛮卫在乱军之中找到了高文,架着骆越王就往后撤退,打算从地道逃出昌江城。
“完了……我们彻底完了。”高文望着气势逼人,精锐无比的楚军士卒追杀他的士卒,眼底露出几分绝望。
差距太大了,他的士卒完全挡不住楚军的进攻。
珠崖人算是汉化比较大的异族了,但是因为他们终究不是汉人; 那点练兵手法和技术只是半吊子。
不过高文并没有放弃反抗,他很快打起精神,准备逃出城外领兵继续抵抗。
他还有珠崖民心; 他还有好几千兵马驻扎在五指山方向,他不可能输!
怀着这样的信念; 高文在贾宁的保护下向后撤退。
然而也许是老天都不想让高文离开,当高文逃到内府的时候,却愕然的发现此地已经飘扬起了大汉的旗帜!
高文忠心耿耿的内府卫被屠戮一空,楚军早已经占据了内府。
“是骆越王!抓住他!”统帅楚军这一只部曲的曲长眼尖,立即认出了高文,当即下令道。
“活捉骆越蛮王,赏钱一千!”
楚军士兵立即冲了上来,把高文团团围住,三下五除二砍翻了想反抗的蛮兵。
“殿下,快……”贾宁惊慌失措起来,本身他还想领兵突围,只不过高文却摆了摆手。
“投降吧,我们突围不了了。”高文叹了口气,他发现楚军是自己五倍以上就知道没有希望了。
“别让将士送死了,已经没有意义了。”
…………
…………
…………
珠崖王高文投降,楚军毫不费劲的攻占了整个昌江城。
邓艾命令三千兵马“护送”高文回武昌,自己亲自领兵继续进攻珠崖。
刘琮心里有分寸; 不过分寸仅限于高文活着; 至于珠崖国; 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刘琮不允许背叛,这是他最后的底线。一旦触动他的底线,刘琮动手起来从来不看身份。
高文都投降了,他剩下的将领们也没有继续抵抗的意志了。两万多珠崖蛮兵向楚军投降,刚建立才不到十年的新珠崖国自此覆灭。
而高文则被“保护”着送到了武昌,被刘琮表奏为大汉合浦亭侯,软禁起来。
他应该是刘琮的外戚里面,刘琮下手最轻的了……
很快,珠崖岛被重新回到大汉的疆域,置珠崖郡和儋耳郡,总人口十余万。
汉元帝时期因为珠崖开发程度较低,大汉的经济重心都在北方,所以主动放弃了珠崖。不过现在刘琮执掌南方,自然不可能放弃任何一寸土地。
“交州又多了两个郡的疆域,加上大量的无主之地和优良的船港,也算是可以缓解一下现在尴尬的局面了。”刘琮看着邓艾的报告,很是舒畅的呼了一口气。
“殿下,珠崖岛非常原始,人烟稀少,这样的郡县夺取好像用处不大吧?”军师祭酒马谡望着战损和珠崖岛的地图,很是纠结的跟刘琮道,
“两个郡,总人口才不到二十万,且大半都是民风彪悍的蛮人,这样的郡县简直就是亏本的地界啊。”
“话不能这么说,珠崖这个地方还是很有价值的。”刘琮摆摆手,否定了马谡的话,
“珠崖岛那边无主之地非常多,且天气温度非常适合种植甘蔗。”
“至于人口稀少问题也无妨,我们迁一部分流民前往珠崖岛开荒,用我们的儒家文化去教化这些蛮人就可以了。”
“要是这样还有人想反抗,那也没问题,荆扬的矿场刚好缺这样的人才。”
刘琮的话又是一如既往的听不懂,马谡也习以为常的摊摊手,表示自己没有意见。
“不过殿下,就在昨天,汉中王刘玄德的使者邓芝来到了成都,已经入住驿馆了。”
刘琮闻言顿时一愣,
“刘备的使者?来成都干什么?”
“不清楚,据说是来跟殿下您商讨共同北伐,收复中原的事情的。”马谡摊摊手,漫不经心的回答。
“北伐?”刘琮更加意外,根据他的记忆来看,在东汉国运最后几年里,刘备似乎并没有发动大规模北伐。
他记得这几年里曹操刘备孙权都没有多少战争了,最大的一次战争也就关羽的襄阳之战了。
现在荆州都全归他刘琮了,关羽那个红脸现在正驻守汉中呢。
而且现在他记得黑白棋的情报,刘备正在全面改革呢。益州内部矛盾缓和,没有多大的利益冲突。
这样看来,那刘备现在为何要突然北伐?
难道他真的想匡扶汉室?
屁!刘琮反正第一个不信。
“罢了,既然使者都来了,那也见一面吧。”刘琮站起身,伸了一个懒腰,有些不在意的嘀咕道,
“真是不知道刘备到底是犯了啥病,突然想北伐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 商讨北伐
次日,刘琮召集幕僚们,在楚王府准备好之后,然后召见了邓芝。
邓芝历史上也是一个有名的贤臣,做蜀汉的使者出使江东,一手促成了东吴和蜀汉的第二次联合。
虽然这件事是两家双向奔赴,不过也不能忽略了邓芝的作用。
这一次刘备派遣邓芝过来商量北伐; 应该是打算全力北上了。
很快,一个穿着整齐,仪表不凡的中年男子缓步走入楚王府。见到刘琮之后,立即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以表尊敬。
“某乃汉中邓芝,奉汉中王之命,前来拜见楚王。”邓芝行礼作揖; 礼数到位。
“先生莫非新野邓伯苗乎?”刘琮看向邓芝; 表现出一副彬彬有礼的模样; 笑容满面的说,
“早就听闻先生之贤,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也。”
刘琮的温和态度让邓芝有些意外,从外面传言来看这位楚王的风评有些两极分化。
有寒门黔首称他为仁义之君有士族人士称他为千古暴君。以邓芝预计,刘琮就算不是什么喜怒无常,暴虐之君,也起码不会很有礼貌。
不过现在看来似乎是他猜错了,刘琮起码面对使者的态度还是不错的。
心中转念了一下,邓芝也没有闲着,他小心翼翼的把刘备写给刘琮的信递交了上去。
刘琮接过信,轻轻启封看了起来,眼底微微闪烁了一下。
心中刘备大谈特谈朝廷没落,曹贼欺君之类的话,各种谈论大汉没落的事情。同时刘备还说什么汉室倾颓,身为宗室成员就应该起兵勤王。
说完这些之后,刘备更是直接表示希望与刘琮这个“大汉忠臣”一起北伐,他进攻关中; 刘琮进攻中原。
到时候刘备出于秦川,夺取西北一带来断绝曹贼后路,由刘琮领兵北上救陛下于水火之中。到时候他刘备绝对唯命是从,听他刘琮的调遣。
看完这一切,刘琮心底不由骂娘起来,这刘备如意算盘打的可真响,好人他来做,骂名刘琮来背。
就算把汉献帝从许都救出来有个屁用,到时候刘琮不把权力让出去就是下一个曹贼,要是让出去他这楚王还做不做了?
一时间刘琮想了许多,不过表面上还是表现出一副古井无波的神情。现在喜怒不行于色刘琮已经练的不错了,不至于向几年前那样经常失态。
“汉中王所言极是,我辈宗室亲王,若是在陛下为难之际不起兵勤王,此乃大不敬。”刘琮表现出一副大汉忠臣的模样,义正言辞的说了一大堆。
反正吹牛逼不用交税,好话谁还不会说了。
说完好话; 刘琮才神情一变; 愁眉苦脸起来;
“只是使者有所不知; 今荆扬交三地蛮夷尽起,本王之部曲正疲于镇压。而这几年江南年景也不好,粮草皆空虚,很多地方需要赈灾,恐怕短时间无力北伐。”
听到刘琮的话,邓芝立刻面不改色的说了起来,
“楚王殿下无需担心,汉中王愿意为您解忧,只需您同意,十万蜀军就可以顺流而下,来荆交扬帮您镇压蛮夷。”
“届时您可放心北上即可,荆交扬三州赈灾之事可交与汉中王即可。”
刘琮:“…………”
你t真有脸说这个?
把荆交扬交给蜀军?我刘琮除非脑子抽来。
“这个……江南之事本王自会料理好,就不劳汉中王费心了。”刘琮嘴角抽搐了几下,摆摆手说道。
他算看出来了,刘备这是铁了心要拉着他北伐啊。
想想也是,诸葛亮给刘备的隆中对时画了一个蓝图,让刘备夺取荆益。虽然荆州没被刘备夺取,不过蜀军实力已经很强了。
按照计划里,现在北方曹操实力已经削弱了,而蜀军和江南楚军都强悍无比。此时正是刘备“出于秦川”,楚军北伐中原的好时机。
当然这些只是对于刘备来说的,但是在刘琮看来却完全不符合自己的权益。
毕竟一旦他和刘备一起进攻,刘备攻打的是偏远的西凉关中,而他却需要进攻曹操最重要的中原地区。
面对关中和中原,哪个对曹操更重要不问也知道。所以曹军主力肯定是优先阻拦他的,而刘备却可以趁虚而入。
这样的形势基本上就是他刘琮在替刘备牵扯曹军的主力。而刘备却可以趁着这个机会发展壮大。
哪有这么好的事?他刘琮从来不会替别人打工。
所以刘琮直接咬死,北伐我赞同,不过我拒绝现在北伐。要向北进攻的话你刘备自己去,我刘琮绝不先出手。
只不过邓芝这边也是掏出各种条件,并打算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刘琮北伐。
最后双方拉扯的大半天,刘琮没让步,邓芝也没打算放弃,只能暂时先中场休息。
“真t累人,刘备那个伪君子竟然还想拉着我一起北伐。”邓芝出去之后,刘琮黑着脸坐下喝了一口水,无语的说道。
“真要是北伐,我们就要直面曹军的优势兵力,然后给刘备做嫁衣了。”
历史上孙权拒绝与诸葛亮一起北伐也不光是孙权打不过,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北伐不符合江南的利益。
江南面前是富饶的中原和淮南,一旦江南兵马北上,面对的就是曹魏的主力阻拦。全力北伐也不一定能夺取尺寸之地,完全是亏本的买卖。
而诸葛亮北边是偏远的关中,对抗的也只是曹魏的雍凉联军罢了。只需要雍凉魏军一个疏忽,蜀军就可以开拓大片领土。
所以凭啥我江南费劲巴力的给你蜀军打工啊?
这也是历史上孙权一直对北伐的事情不是很关心的主要原因。
现在刘琮做到孙权的位置上,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北伐并不符合他的利益,现在北伐完全就是给刘备做嫁衣了。
只不过就在刘琮下定决心,打算召见邓芝表示自己拒绝一切北伐的时候。
他的手心的金光的光芒猛然亮了起来,疯狂闪烁了几下。
而沉寂了两年时间的剧本再一次出现在了刘琮的手上,让刘琮顿时愣住了。
“这是怎么了这是……”
第一百四十八章 剧本更新
《昭武帝传》
一如既往的名字,一直没有变化多少,前面的内容也完全没有变化。
不过现在,自刘琮称王之后的剧情发生了一部分变化。
【先帝出身山阳刘氏,鲁恭王刘余之后,其母乃襄阳蔡氏。先帝出生之时,天有异象; 表常见有神龙盘旋与屋顶,甚惊异之。】
【先帝自幼好学,年方五岁便能出口成章,为全荆州士子所惊愕。其性情温和而正直,仪表堂堂,乃一代才子。九岁之时,时常指北而誓,定要匡扶汉室。】
…………
…………
…………
【自先帝继位楚王以来; 常思北伐以诛灭曹贼; 匡扶汉室为己任。】
【建安二十四年,益州刘备遣使来联合,乃称双方一起北伐诛杀曹贼。】
【然先帝当时需镇压内部蛮夷,粮草匮乏,无力北进,只能被迫拒绝此提议。】
【后使者邓芝提议楚军北进至樊城,以给予曹军压力,而蜀军独自北伐之事。先帝欣然允诺,乃命平寇将军魏延领兵进驻樊城。】
【建安二十四年九月,益州牧刘备北伐,率领十万蜀军猛攻陇南。曹操以曹真张郃为将,领雍凉曹军以抗衡。】
…………
【十月; 关中诸侯梁兴率领关中兵马来降,跟随而来者后成为大汉三相之首李善。】
【先帝大喜,册封梁兴为校尉。】
…………
【建安二十四年十一月,益州牧刘备以诸葛亮之谋; 雪夜突袭曹军,大破雍凉曹军,夺取陇西三郡。】
【然曹操怒之,亲率曹军十万西征,与刘备战于街亭。曹蜀相继血战数月,后突然罢兵言和,停战于略阳。】
【建安二十五年春,蜀军突然退兵陇西,顺长江而下,大举进攻荆州。曹军自寿春南下,强渡长江对扬州发起了攻势。】
【曹刘联合绞杀,先帝措手不及,被迫调动楚军防范秣陵,死守长江。而蜀军趁机进攻扬州,南郡武陵相继失陷。】
【建安二十五年秋,曹操病逝于皖城,曹军被迫退兵。先帝方稳之,乃引兵西进反攻,重夺武陵。】
【蜀军乃起倾国之兵东进,楚军与蜀军战于夷陵。先帝以陆逊之计; 连环火车冲击蜀军营寨; 大获全胜。】
【然夷陵之战益州与先帝仇恨结下,矛盾尖锐。先帝不再信任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