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官-第2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行远叹气,其实房千户大概也不是不懂。所以他根本没打算动用锦衣卫的力量,而是莫名其妙的找上了叶行远。与其说他指望叶行远能够帮他解决此事,不如说他更想要甩锅。
有人把这件事情扛下,他的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如果仅仅是花石纲事件,叶行远当然没有必要给人当枪使,与沈家这样的豪族闹翻。但他也很清楚,想要在江南立足,要么依附这以沈家为首的四大家族,要么就是与他们斗争到底。
叶行远,连当朝大学士都不肯低头,又怎么会愿意与这些地方上的恶瘤妥协?
他又问了许多细节,这才屏退了那暗探头目,再行思索。
花石纲被劫事件、粮贷、四大豪族,乃至于妖寇,现在在叶行远看来,都有一条线将其穿起。纲举目张,只要能够直切中央,查到沈家之事,这么多问题或许便能够一举迎刃而解。
但沈家,确实也是最难啃的一块骨头。
叶行远漫不经心叫来陆十一娘,又问道:“这几日之中,可有沈家送来请帖?”
新官上任,虽然地方士绅联合举办过接风宴,但是各家豪族,总要另外再请,以示诚意。叶行远记得看到过顾家、文家的请帖,那沈家也没有理由不送。
陆十一娘点头道:“确有沈家的请柬,邀您三日之后,前往他们城中的别墅留连堂赴宴。家主沈黄芪也会亲自到场。”
留连堂是兴州知名的园子,据说原是前朝王府,被沈家改造之后,更是富丽堂皇,美轮美奂。沈家的产业有一大半在兴州,因此家主沈黄芪亲自到来,也算是对这位状元公新任府尊甚为敬重。
叶行远摸了摸鼻子,笑道:“看来我这名号,还能唬住不少人呢。”
按照陆同知的说法,沈家是绝不会看得起区区一个知府的。人家和内阁大学士都谈笑风生,巡抚布政使想要见沈黄芪,还不见得能够想见就见。
但叶行远实在是名声太大,而且不但是才子风流的名声,也是经世致用的名声,再加上掀翻整个蜀中官场,杀人如麻,这就不免让人觉得好奇。
陆十一娘问道:“那大人要去么?只怕沈家的人,未必安着什么好心思。”
叶行远自信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总要去看看沈黄芪是什么三头六臂的人物。”
这位沈家家主也颇为传奇,他早年亦曾出仕,做到户部侍郎的高位,但因为身体不好,称病还乡。隆平帝恩赐冠带致仕,到现在还能领朝廷的俸禄。后来沈家的家业,在他这二三十年的苦心经营之下,更到了烈火烹油的地步。
甚至有人传言,沈家已经有后辈在海外岛屿自立一国,如王侯一般。若是沈家真有什么三长两短,退入海外,也能自保有余。
也正是因为沈家的强势,叶行远才不得不再探他们的虚实。
三日之后,他坐了轿子,带同陆十一娘、欧阳紫玉等人一起赴宴——青妃不便露面于人前,李夫人又是寡居之身,这段时间不离外事,只帮他在调查钟奇墓。否则的话,叶行远还真想把所有人都一起带上。
第473章
留连堂之外,一位黑发黑须的老人,乘了轮椅,率领阖府男丁出门迎接,一见叶行远下轿子,便拱手笑道:“早就听说叶大人一表人才,今日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何其有幸,可见状元公一面。老夫沈黄芪,见过府尊大人。”
叶行远坦然受了一礼,又还礼道:“下官见过老大人。”
对方还有户部侍郎的虚衔,单论品级,沈黄芪还在叶行远之上,这一礼是疏忽不得的。
“怎敢当大人之礼?”虽然是名声赫赫的沈家家主,沈黄芪看上去倒并不强势——不过叶行远记得房千户说过他老奸巨猾,连锦衣卫千户都上了他的恶当,或许便是因为他这种表面功夫。
沈黄芪迎了叶行远进门,穿过一片桂花树丛,只觉得甜蜜幽香袭人,叶行远大为赞赏,又见这些桂树都甚为低矮,品种与中原不同,便笑问道:“留连堂好大名声,不过倒是与江南的园子不同。”
轩辕世界的江南园林,叶行远没怎么逛过,但审美趣向与他所知的园林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讲究清、幽、变,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出更多层次的景观,因此都是曲径通幽,曲曲折折。
但留连堂的风格就不一样,进门便是直路,只觉得清爽简洁。
沈黄芪笑道:“府尊大人好眼力,这园子虽是前朝王府,不过我家买下之后,特意请海外扶余岛人重修,风格便接近海族之意,不值一哂。”
果然你们沈家在海外待的久了,审美风格也更接近于妖蛮,叶行远不动声色,只点头称赞而已。
丫环送上茶水,第一杯只是漱口的,叶行远见有人捧着痰盂来,便知其所以然,这才没有露丑,学着沈黄芪漱了口。又有人送上茶,香气袭人,这茶方是喝的茶。
这茶叶行远倒喝过一次,乃是裂天山绝壁所产的清雪茶,一口喝下去让人心旷神怡,通体舒泰,显见还是茶叶中的上品。叶行远笑道:“许久没有这清雪,果然是妙绝。”
他上一回喝还是在江州知府公子招待,当官数年,叶行远也没追求口腹之欲。这种好东西都得别人请才能尝试。
沈黄芪见他喝的出茶的品种,也不以为意,便笑道:“这与普通的清雪又有不同,乃是裂天山上千年茶树之叶,老夫今年还有半斤,大人既然喜欢,待会儿就让人送到府衙。”
乖乖,这千年茶树的清雪,比普通清雪又贵上百倍。叶行远记得这得上千两银子了。老头子随手送人,自己可以不能受贿。
叶行远便正色道:“在下粗茶淡水,也是一样。老大人方能体会其中妙处,还是老大人自己先留着吧。”
糖衣炮弹的腐蚀,肯定是沈家对付江南官员的第一步,叶行远受到这样的待遇也理所当然。
沈黄芪嘿然一笑,也没有强塞,只聊些风花雪月之士,又不着痕迹的恭维了叶行远的诗词几句。两人虽然各怀心思,但都不肯进入正题,说话兜兜转转,听得欧阳紫玉气闷。
不过叶行远交待过她,今日不能乱说乱动——叶行远官威渐盛,大小姐也不敢违拗,她便闷着吃茶点,秋风扫落叶一般吃了大半盘,丫头们都在远处失笑。
沈黄芪看天色差不多,便不动声色的宣布开席,叶行远看席中多有海鲜,还有许多生食之物,这也更近似于海外妖蛮的口味。固然沈黄芪可能是想让他尝个鲜,但从细节上也可以看出沈家与以往多有不同。
叶行远只让服侍的丫环掰了半只螃蟹,蘸了醋用了些,又喝了几杯黄酒,对着席面上的珍馐美味,并没有太大的兴趣。
今日面对着老狐狸,哪有心情吃喝?
沈黄芪见他如此,倒也颇为赞许,笑着起了个话题道:“大人学富五车,不但才华过人,更有经世致用的大学问。两年前我曾前往琼关,看大人所创的特区风貌,果然是戈壁变坐繁华大都市,实在令人赞叹。”
这几年叶行远都没机会再去琼关,不过一直站着琼关特区转运使的姜克清却不停有消息传给他。如今的琼关可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城市面积不断扩大,高楼平地而起,若论繁华,便是京师、兴州也不逊色。
没想到沈黄芪居然也去过琼关,听说脚上受过伤,居然还千里跋涉,这让叶行远更是在意。便笑道:“不过是偶然所得,没什么了不起,如今也是亏得姜大人努力,才有一点起色。倒是累得老大人万里跋涉。”
他目光不自觉的落在沈黄芪膝盖上,沈黄芪漫不经心道:“当日与妖寇在海上交战,老夫膝盖中了一箭,这才不得不辞官归乡。不过这几年来将养得好,也能慢慢行走,并无大碍了。
倒是那琼关有种种妙策,真是百闻不如一见,不虚此行。不知大人在兴州,可有大展宏图之念?”
叶行远注意到沈黄芪脸上居然有期盼的神情,仔细一想也明白了。对方掌控海上,若是兴州能像琼关一样变成特区,他所获之利,何止百倍?利令智昏,所以即使是老狐狸,也忍不住要来找他商量。
特区肯定是要做的,但那是以后的事,岂能白白便宜了们这些蛀虫?叶行远心中不屑,便笑道:“兴州情况与琼关又有不同,琼关地处边陲,一无所有,民不聊生。所为穷则变,变则通,这才有了特区的念头。
而兴州巨富,又久在圣人教诲之下,人心不同,各处关系也难以理顺。要想与琼关一样,只怕还要徐徐图之才是,不可操之过急。”
沈黄芪略感失望,喝了口酒,淡淡道:“大人所言也有道理。”
叶行远趁他打开了话匣子,便又问道:“听闻沈家有海贸之利,富可敌国,这海外贸易,当真能这么赚钱么?”
他当然知道海外贸易是赚钱的,中原的丝绸、茶叶、瓷器,运到蛮人处就能十倍百倍的价格,而蛮人那些三钱不值两钱的小玩意儿,在国内也算是奇珍异宝,可以卖出天价。
这就是地区差异造成贸易空间,在这种半封闭的世界,谁掌控了海外贸易,谁就有了最大的财源。
叶行远在虚拟推衍世界之中,想要发展经济,改变民生,所选的路往往也都是通过海外贸易来积蓄本钱——这事儿他已经干过好几回了,几乎可以说是驾轻就熟。
他问沈黄芪,本意也不过试探而已。
沈黄芪不上钩,笑道:“沈家虽然也做些小生意,但更多是耕读传家,求圣人之道。大人若要问海贸之道,还得找云翼那位老先生,他们云家有数十艘商船,远行海外,获利甚丰。
他顿了一顿,又补充道:“不过也并没有传说中那般邪乎。”
大概觉得把黑锅都砸在盟友身上不合适,沈黄芪又画蛇添足的补充了一句。
叶行远要是初来乍到,说不定还要真被这老狐狸给蒙混了过去,但现在怎么会上当。云家的舰队商船在明处,沈家的舰队却在暗处,据说规模更胜云家十倍,这可差的远了。
只可惜由于圣人神通的压制,现在海外蛮人的科技水平,似乎还远远不如叶行远在颜无邪死后世界所见,否则的话,就凭着叶行远脑中记下来的那些战舰图纸,便可纵横海外,一举用铁甲舰教这些原始的海盗做人。
现在他没有能力正面硬刚,只能想办法斗智。
叶行远又试探道:“老大人谦虚了,听说沈家能从海外购得各种奇珍异宝,便连朝中各位大人,乃至于皇上都是甚为心仪。”
沈黄芪定定的看着他,突然笑道:“莫非是房千户见过大人么?”
他虽然是疑问,但语气却很笃定。叶行远知道此事瞒不过他,便点头道:“房千户正好路过兴州,与下官提过几句。”
沈黄芪面色如常,缓缓道:“既然大人是知情者,那我也不必兜兜转转,便打开天窗说亮话。房千户从沈家购得之物,又遭劫掠,此事可与沈家无关。咱们是正经做生意的,何必又做这等下作事?
若说海外奇物,沈家确实也有些渠道,大人若是有兴趣,也可一观。”
他轻轻一拍手,一个彩衣丫环捧着红布蒙起的匣子,送到叶行远面前,揭开红布,却见一个琉璃晶莹人像,正有偏偏起舞之资。
“这东西可自舞自唱,大人见多识广,但也未必见过吧?”沈黄芪甚为自得,命那丫环转动拧紧发条,果然见那琉璃人像缓缓转动起舞,发出叮叮咚咚的乐声。
欧阳紫玉大为好奇,瞪大了眼睛,不明所以。
叶行远微微一哂,这不就是个八音盒嘛?想欺负本官没见识?他淡然道:“如今蛮人的技艺,倒真是巧夺天工,以齿轮带动拨片,发出音乐,也算是奇思妙想。”
沈黄芪原本打算献宝,不想叶行远一眼看出其中奥妙,不免尴尬,干笑道:“倒是忘了,大人有一双明察秋毫之眼,这种小玩意儿哪里能瞒得过你?”
其实明察秋毫神通用在此处并不是适合,大部分的地方官员也看不出奥妙所在。奈何叶行远就是比你们多几千年的见识,所为人比人,气死人。
叶行远笑道:“在下也只是侥幸看出来,这种物件,蛮人制作不费什么材料,但拿到中原,至少也能卖上数百两银子。老大人还说海贸不赚钱,沈家不赚钱?”
物以稀为贵,这种八音盒按材料来算,充其量几两银子,卖给喜欢新鲜的中原土豪,没个几百两上千两怎么会出手?这就是海贸之利了。
沈黄芪赞叹道:“大人果然无所不知,原本老夫想借花献佛,将这小玩意儿送给大人,如今被大人揭破,未免就有些送不出手了。待会儿我一并让人送去府衙,就给欧阳小姐玩儿吧。”
他虽然一直在与叶行远说话,但也注意道了欧阳紫玉的神色,这才叫是明察秋毫。
叶行远心中更是警惕。
第474章
经过一番互相试探,小狐狸与老狐狸尽欢而散,大家都觉得自己有了更多的把握。
酒足饭饱,叶行远告辞离去。沈黄芪随后送的小礼物就到了,清雪茶与那八音盒,都是在席间他承诺的东西,也没有趁机夹带个红包之类。
叶行远原想退回,但想了想还是罢了,将八音盒丢给欧阳紫玉玩,那清雪也与众人分享,牛嚼牡丹一般喝完了。他好像暂时放下了沈家之事,忙于府衙之事,对属下官吏严加约束,裁汰冗员,逐月考核,并禁止扰民滥差。一时间官风为之一肃,效率大为提高。当然坊间立刻便有叶公子的传说,拍马阿谀者不知凡几。
当然这种赞誉,对于叶行远来说不算什么,他也就根本没放在心上。
这半个月来,他要做的其实就是整合内部,至少在府衙之中,绝对不能有掣肘他的人物。陆同知虽然是个墙头草,但也好在他性情温顺,没什么主见,叫他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这令叶行远甚为放松。
在他彻底拿捏住府衙属官之后,才能够大展拳脚,至于什么案子、公务,只要不涉及到四大豪族,叶行远都是一言而决,效率极高。这也就更让府衙中人佩服,慑于叶行远的名声,也没人敢再与他争什么。
按说本该是热锅上蚂蚁的房千户,居然也耐心的没有来催他,只有与陆十一娘联络了两次,传达京中的消息。
叶行远对其他事其实也并不太在意,只发现一个关键之事——各地的粮价,都在缓慢上涨。北方的粮食价格上涨,在叶行远的意料之中,江南这一带,粮食的价格其实是一直都很稳定的。
虽然粮贷契约涨价,但其实叶行远到任之前,兴州城的粮价并未有什么变化,仍旧是一两二三一石,可说甚为平抑,不劳官府操心。
但最近半个月却有不同,大米的现货价格上涨了五六成,从一两二一石,涨到了一两九。要知道现在正是秋收之后,米价最贱的时候,这时候逆势上涨,必有奇处。
按照这么个涨法,到青黄不接的时候,这粮食价格还不得突破三两?想到此处,叶行远的面色更为肃然。小规模的投机有助于经济活跃,可以不管,但要是投机过度,甚至反过来影响到了实体经济,那就是不得不惩处的罪恶。
尤其是民以食为天,粮价上涨,必然会导致民变。若是在江南搞出了这种事,那叶行远这个知府,也就不必再当下去了。
他沉吟一阵,又把陆同知找来,问道:“近日米价上涨,陆大人可知否?”
陆同知一愣,只能点头承认知道,苦笑道:“大人有所不知,江东一地,有不少炒粮食的商人,他们有时候会联手抬高价格。这在江南也算是常事,只要不太影响到民生,府衙一般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