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仙官 >

第260章

仙官-第260章

小说: 仙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田几年,或许就能扭转乾坤。
  但为何这样就算失败了?叶行远想不明白,李夫人也同样想不明白。
  圣人门下,颜无邪一直是个很让人看不透的人。比起他的同门高华君与子衍,他的谜题更加艰难,而想要得到他的认可也就更不容易。
  “奇怪,这一次好像我们在死后世界的时间很短暂。”李夫人发现了墓前燃烧的香烛仍然未曾熄灭,这说明他们这一次进入颜无邪的死后世界,都不足一炷香的时间。
  “既然如此,我们或许可以直接再试一次。”叶行远冷静思考着,这一次好不容易借用公祭颜子的机会进入颜无邪墓,以后一段时间之内,都未必有这样的机会。
  而且打铁要趁热,虽然不知道第一次尝试为什么会失败,但叶行远相信,就算是再思考一段时间,他仍然想不到到底为什么。
  既然如此,不如干脆继续尝试。李夫人犹豫了一下,也点了点头道:“既然有时间,咱们就再试试,怎么也得想明白颜子的考验到底是什么。”
  五德共鸣,又起幻相,这一次却是更惨烈的乱世,类似于明末之时,蛮人入侵,神通更进一步的消亡,读书人难以改变战局,叶行远苦苦支撑,好不容易直捣黄龙,却又如幻梦一场。
  再次失败之后,他也并不气馁,第三次踏足古墓。这会儿却到了真正的末法时代,世间再无圣人神通,百无一用是书生,东夷西蛮,以坚船利炮凌迫中原!
  叶行远失了神通,却反而如鱼得水,以头脑中前世的记忆引出科技之法,大破东夷,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立大将军,开启了中原幕府时代。
  帝制并未废除,只是虚君,而大权操控于幕府之手,代代继承将军位,以至于千百年。
  叶行远与李夫人就像是看电影一般,看着这个世界的推演,慨叹道:“这是个什么鬼?难道这就是所谓和么?那我可不相信。”
  如果因此而得到颜无邪的宝物,大约叶行远只会一头雾水。好在并非这种结果,只是空中传来轻轻一声叹息,一个青衣男子凭空而现。
  “我便是颜无邪。”他第一句话就是这个。
  叶行远觉得有些眼熟,便又问道:“在熊可汗处时,你不就是那位青衣先生么?你就是圣人弟子?”
  青衣男子颜无邪微微颔首,微笑道:“你在我死后世界,已历三世,助我体悟‘和’之道,居功甚伟,虽然此道我尚未贯通,但代表‘和’宝物,我身上这件儒道袍可以赠送于你。”
  叶行远大喜,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辛辛苦苦经历三次死后世界,他终于达成了原本的目标,但是对于“和”到底是什么,仍然没有头绪。
  便问道:“多谢颜子,但是和之一道,到底意味着什么?高华君的孝,裴将军的勇,子衍子的忠,都是易于了解的品德。为什么和会如此艰难?”
  颜无邪并没有直接回答,反而反问道:“那你觉得,这个世界上,到底是有神通比较好,还是没有神通比较好?”
  叶行远一时愣怔,蹙眉沉思道:“若有神通,天下可长保太平,民众可免饥馁之苦。有三千年不变之盛世,若以以此而论,应该是有神通比较好。”
  颜无邪叹道:“我原本也是这般认为,但是我死后无事,每日便一直观察世界变化。发现若有神通,上下三千年间,近乎全无变化,几无乐趣。
  而若是没有神通,那虽然灾劫更多,但却变化剧烈,三千年来妙趣横生,而且等三千年过后,结局各各不一,令人每次都甚为期待。”
  叶行远自己也曾经体悟过这种情况,这正是圣人神通盛世所掩盖的罪恶,他因为面对颜无邪这圣人弟子,本不欲说起,没想到对方竟然主动提出。
  如此说来,颜无邪在死后世界推演无神通的三千年,也不知道已经有多少次了。
  那他在其中,不知是否领悟出什么新的道理?叶行远虚心请教,颜无邪却只说不可说,不可说。
  他笑道:“你潜心就学,有圣人的天资,又有五德之宝,取回圣人灵骨的机遇,日后定然有再见之时。到时候我们再坐而论道,岂不妙哉?”
  叶行远还要再问,颜无邪却只笑着一指后方,叶行远回头一看,被轻轻一推,只觉得整个人没了重量,飘飘荡荡落了下去,随手一抓,握住了什么东西。
  等到他落到实处,睁眼看时,前方便是封闭的颜无邪墓,东方已现晨曦,而他手中,正握着一件白色的儒生袍。
  “谢天谢地!”李夫人笑道,“这东西终于还是带出来了,三次辛苦,总算有所成就,也不枉此行,如今蜀中,你便可以不用再来了。”
  在此之前,李夫人一直担心第三次还拿不到五德之宝,这样就得等待几年之后,才能再行开启颜无邪墓。以叶行远的升迁速度,蜀中之地没什么适合他的位置,恐怕得迁转一两次才能回来,那不知要耽误多少功夫。
  叶行远笑道:“终究还是颜无邪仁慈,否则我们虽历三世,仍旧懵懵懂懂,这和之宝物,还受之有愧呢。”
  他学问越深,越知万物之理更重要,外物可求,而道却难求。这次一口气连闯三个副本,他脑中也有点浑浑噩噩,差点忘了今夕何夕。
  好在毕竟是读书人,叶行远在颜无邪墓旁边,凌空临摹了数遍“宇宙锋”之后,只觉得脑海中一片清明再无混沌之感,那些死后世界的记忆,也变得清晰而模糊,不再会与此世重叠。
  “还好还好!”叶行远深自感叹,更觉得宇宙锋的厉害,其实成就大儒之后,若神魂凝固,日后便可神游万界,但万界之中有个极大的凶险,便是度过了太多不同的人生之后,会忘记自己本源到底是谁。
  恰如庄子所说,庄周梦蝶,还蝶梦庄周,这便是神魂离散之兆。所以用游历万界之法修炼的大儒,都要炼丹服药,稳固神魂,或者兼修一门坚定心性的神通法门。
  叶行远现在当然没到这个境界,只是连续经历三个死后世界,不免有点恍惚。但也正是因为如此,他发现宇宙锋对神魂离散颇有奇效,这意味着他日后神游万界,不必太操心这一劫了。
  等他彻底清醒,旭日东升,天色也开始泛白。
  叶行远就算祭祀颜子已毕,又烧了香烛,这才回返衙门,美美的睡了一觉。
  等到夕日沉沉,他才睡眼惺忪的起身,因为昨晚上太累,精神仍然没有恢复过来。这时候却听陆十一娘匆匆忙忙奔进衙门,神神秘秘禀告道:“大人,你这天州府知府的转正,好像有人要横插一杠,大人务必要下些功夫!”
  她气喘吁吁,面色泛白,以她的体质原来不至于如此,这说明她是得知消息之后,一路狂奔而来,也可见内心的震惊。
第460章
  叶行远来到蜀中,最大的目的是为了探访颜无邪墓,探访第四件五德之宝。除此之外,就是正常升迁之路,要谋取更快的升官,这他自己想的很清楚。
  在说服了蜀王放弃造反,转而南下开疆拓土之后,叶行远几乎掀翻了整个蜀中官场。虽然不能说在这蜀中一地只手遮天,但也觉得面前不会再有什么不开眼的人会来挡在面前,不免有些志得意满飘飘然。
  没想到刚刚得到第四件五德之宝,正觉得功行圆满之际,陆十一娘居然来通报这么个坏消息。
  他蹙眉问道:“你先不要急,且说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今蜀中,还有敢来捋本官虎须之人?”
  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全都被叶行远拉下马,如今省内高位空缺,新任巡抚王百龄与叶行远是一条线上的蚂蚱。他实在想象不出来,还有谁会在背后作梗,不让他顺顺当当登上天州知府的正位。
  陆十一娘愁眉苦脸道:“似是朝中公议,要与布政使、按察使一般,空降一位天州知府下来。原本大人立下大功,呼声甚高,奈何内阁几位大学士都极力反对,他们在京师另有安排人选。”
  又是这些老不死的搞鬼!叶行远心中恨恨,却也无可奈何,只是这些人行事越来越下作,一国内阁多少大事,他们也好意思把目光盯着一个小小的天州知府,真是令人不齿。
  蜀中官场尽数倒台,各个方面大员都要重新安排。此地虽然偏远,但富庶稳定,空下来几个位置,朝中各党争得不亦乐乎。但让人郁闷的是,五位大学士别的事情都针锋相对,唯有一事达成了共识。
  就是叶行远绝对不能正位天州知府!
  他们似乎是想让叶行远钉死在“权知天州府”这个位置上,等到三年考满再行调任——这就硬生生压了叶行远半级,错过这一次转正的机会,意味着他就得多熬三年资历,挡人官路,那简直便是生死大仇了。
  陆十一娘等人都死心塌地跟着叶行远,指望他升官发财好提携自己,锦衣卫系统一侦知这个消息,立刻就心急火燎的前来提醒。
  叶行远问清情况,也知道形势严峻。他当然不是坐以待毙之人,回了天州府官衙略作休息,便召青妃过来商量。
  如今叶行远官位渐高,又主政一方,也召了本地几个名士聊充幕僚、师爷,但毕竟相处时日不长,不算是心腹。真有大事,他还是要找青妃,日后再行升官,他就不得不考虑要开始构建自己的亲信班底。不过这是后话,眼下还得先想办法应付燃眉之急。
  青妃苦笑道:”此事也早在我意料之中,自特区一事之后,朝中大佬要针对你多有顾忌,但并不意味着就对你不闻不问。你这仕途的关键时刻,他们不压一压才是奇怪,若不如此,大人弱冠之年便为知省中首付,三十岁便能为一省封疆,之后可怎么办?”
  归根结底,还是叶行远的升官速度太快。
  叶行远在北面搞出好大声势,内阁大学士们都知道他立下这般大功,若不是资历不足,压是已经压不住了,只能暂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他在外省折腾。
  但这种折腾也是有极限的,尤其是叶行远在蜀中又搞出如此大事,坏了所有人心知肚明的如意算盘,这就让大学士们又觉得不舒服了。他们不曾宣之于口,但早暗中达成了默契,就是绝不能让叶行远走得太顺。
  正如青妃所说,叶行远要是二十刚出头就当了一省首府的知府,之后就算单熬资历,十年内主政一省也是理所当然,那就意味着他已经抵达了官场的顶点——大学士们有共识,让这小子当上巡抚总督都行,但绝对不容他回京进入权力核心。
  这也勉强算是本朝潜规则,担任一省督抚之后,除非朝中特例,很少有再调回京中进入内阁的。内阁大学士不历省级主官,都从清贵之职升上来,可以说这是两条升官路线。
  所以当初叶行远自请外放,纵然是出乎各位大学士意料之外,打了他们一个猝不及防,却也让他们松了口气,总算不担心这小子在京中捣乱。
  只是现在叶行远升得这么快,就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他要是真三十来岁就爬到督抚之位,之后致仕之前二三十年,让朝廷怎么对他?他要是犯事被拿下去倒罢了,万一他四平八稳,真当了十年巡抚,威望高到一定程度,不回京拜相简直是天地不容!
  到时候叶行远携数十年之民望回京,天下还有什么人能制得住他?
  想到这种前景,京中各位老大人都是不寒而栗——他们当然基本上活不到那时候,但总要为子侄晚辈考虑。所以越是叶行远升官的关键时刻,他们就越得想办法卡一卡。
  叶行远恍然大悟,原本升不升官是他自己的事,在蜀中他已经没有竞争对手,但现在他走自己的路占了太多的资源,把别人逼得无路可走,于是他升官就变成了朝堂的大事,大学士们紧盯着他也就可以理解了。
  就算没有人可以与他相争,内阁也得想办法找人来与他打擂台。
  叶行远叹了口气,摇头道:“青妃可知内阁那几位老大人,安排了什么人与我争这个天州知府的位子?”
  青妃点头:“昨夜大人未返,陆十一娘已经向我详述经过,我一早便分身各处神庙探查消息,如今已有头绪。诸位大学士虽然都有自己的人选,不过最能与大人相争的,还是严首辅推出来的吴兴顾炎修。”
  “竟然是他?”叶行远一怔,连他都听过这位江南才子的名头。
  吴兴顾家,本来就是千年诗礼传家的大族,顾炎修排行第六,从小就有神童之名。六岁作诗七岁成文,十一岁就中了童生。此后他却并未急于功名,而是十年寒窗,四处游学,留下不少令人津津乐道的典故。
  到二十几岁,顾炎修又因丧父守孝,在父亲墓前结庐而居七年,天下传其孝子之名。
  到三十岁他才中了秀才,旋即夺得江南省的解元,乃是叶行远前一科的榜眼。官宦仕途顺风顺水,入翰林院转六部,如今位居礼部员外郎,是璀璨夺目的政坛新星。
  这种人就是实打实的未来内阁人选,与叶行远这种野路子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他来与叶行远争天州府知府这个位子,简直就是自降身份。
  “严首辅夹袖里面没有其他人选了?”叶行远嘿然而笑,知道诸位内阁大学士为了阻止他的升迁,也是下了血本的。
  其实这手法他们也玩过一次,当初琼关特区成立的时候,内阁诸位大佬费尽心思,找了个姜克清来压叶行远一头。当时是因为叶行远的资历不足,所以只能担当转运副使,所以他也不急。
  后来姜克清在长期的观察之下,居然弃暗投明拨乱反正,与叶行远结成了同盟,大概是让京师那些大佬大跌眼镜。如今故技重施,也不知道他们哪儿来的信心。
  青妃笑道:“也不是没有人选,只是其他人想要与你相争,实在差得还有点远。”
  现在叶行远的声望、资历和功劳,在年轻一代中简直无人能比——谁能捣鼓出琼关特区这种毫无道理的东西,又有谁能够说服蜀王,一举颠覆蜀中官场?
  叶行远有大功,亦有大格局、大能力。
  所以严秉璋再心疼,也只能用到顾炎修这个层次的人选。对于其他人来说,天州府知府这位子是实职肥差,但对于顾炎修这样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仕途上的污点,纯粹浪费自己的时间。
  严秉璋派他来压制叶行远,一方面肯定是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另一方面,肯定也会拿出极大的补偿——顾炎修代表的可不仅仅是自己,还包括身后的顾家,以及整个江南仕林。
  “那他们还真是下了血本。”叶行远恍然大悟,也不免有点沾沾自喜。
  以前朝中诸位大佬当他如蝼蚁一般,想对付就对付,想踢走就踢走,现在想要动手,怎么也得多想想后果了。
  青妃又道:“从年资上来看,顾炎修远胜于你,他以京官清贵之身,外放做个蜀中的天州知府,也算是理所当然。至于将你本来板上钉钉的位子挤走,你朝中并无奥援,只怕也没人为你讲话。”
  她顿了一顿,“抚台大人就算上书为你力争,也难有什么实际效果,甚至可能落人口实。”
  现在这情况还真难办,如果内阁放下一个资历不足之人,叶行远自信可以争一争,在蜀中背靠王老大人的支持,挟横扫蜀中官场的余威,叶行远不怕与任何人相争。
  但顾炎修实在比他资历深得太多,顾炎修这情况几乎近于贬谪,放到外任,当然要优先照顾,合情合理。
  这一仗不好打,叶行远心中有数,人家是堂堂之阵正正之师,就是要靠着战略上的优势一举将他压倒。
  如果还想要争,那就非得出奇制胜不可。
第461章
  叶行远刚刚得到消息,正在筹谋反制争胜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