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青蛇之法海佛缘 >

第17章

青蛇之法海佛缘-第17章

小说: 青蛇之法海佛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佛亦说,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结禅定印,观自身佛,心静自然通神。”
  “……”
  谈不上舌灿莲花、口吐梵音,更没有什么法术神通的加持。
  灵祐禅师只是简简单单的引经据典,为裴文德解说何为“静”,他便已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
  从道家的《道德经》讲到佛家的《心经》,裴文德惊讶的发现自己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某种意义上的“修行”。
  想当初,在初次面对伥鬼之流的鬼怪时,裴文德没有像普通人那样落荒而逃。
  那种临危不乱的“冷静”其实就是最初步、最基础的“静”。
  唯有心静方能维系自身,面对绝境的时候能人所不能,爆发出凡人眼中种种不可思议的“奇迹”。
  唯有心静方能万物通慧,面对陌生的事物时才能迅速寻找和理解它们的存在形式,洞悉它们的本质和弱点。
  这是裴文德两世为人的优势,也是灵祐禅师这十六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然而,仅仅只是明白“心静”的作用和原理是远远不够的。
  真正能让裴文德快速入门的,是密修苦行僧一脉数百年摸索出来的,专门用于“心静”的打坐参禅和结印方式。
  结禅定印静心、盘释迦坐入定……
  用游戏能够表达的方式理解就是,一旦学会了这套参禅打坐和结印的方式,角色属性立马悟性+1,智慧+1。
  “原来,那就是修行的第一步吗?”
  莫名的再次想起慧寂以心传心、以法传法时的那种入定状态,裴文德感觉灵祐禅师接下来要讲解的就是如何进入那种状态。
  “你没有你师兄的那种悟性,还是不要好高骛远的好。”
  早就知道了目莲寺发生的一切,灵祐和尚只得无奈的叹息了一声。
  “你之前感受到的那种入定状态是你师兄的‘禅定’,并不一定适合你。”
  灵祐禅师说的是实话,裴文德就算有自己这十六年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已经变成了一颗很适合修行的苗子。
  但是比起天生佛心、顿悟入道的慧寂,还是有着很大的距离的。
  最起码,裴文德这段时间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他没办法单纯以“禅定印”进入了入定状态,进而心静通神。
  那种一步登天的修行方式只适合天才,而非裴文德这样的普通人。
  “我怎么感觉你在鄙视我?”
  见状,很有自知之明的裴文德苦笑了一下。
  就算没有煞气的干扰,裴文德也不认为来自后世、思想复杂的自己能够一步登天,轻易的就进入那种入定状态。
  相较之下,裴文德现在更期待灵祐禅师将要传授的修行之法。
  因为那才是一个正常的修行者应该经历的步骤。
  此刻的裴文德尚不知道的是,就连他认为的“正常修行步骤”,在其他修行者看来也是极不正常的。
  毕竟这个年代很少有哪家流派的修行方式是先问心,再问道,最后才详解具体的修行方法的。
  通常而言,其他修行者的第一步是在师父的引导下静心入定。
  然后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悟入定的功效和原理,将其与自身发生的某种神异变化相结合,孕育或修行相关神通法术。
  至于灵祐禅师最重视的问心入道的问题?
  那是绝大多数将本门的修行方式悟透,想要采众家之长进行更进一步突破的修行者才会去考虑的问题。
  “我们这一脉的修行方式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
  “行真我、结禅印、铸金身!”
  “以‘三脉七轮之法’成就超脱之道,这就是为师最核心的修行法门。”
  目前的裴文德已经符合了修行的第一个条件——行真我。
  剩下的都是些水磨渠成的硬功夫,灵祐禅师一点都不怀疑对方能否做到。
  “终于到重头戏了!”
  精神陡然一震,裴文德知道灵祐禅师接下来要讲述的就是修行者真正的法门了。
  “三脉七轮乃人之气脉所在,亦是人体的七大中枢秘藏……”
  “开启便有沟通鬼神、洞悉阴阳之力,佛家的‘五眼六神通’几乎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
  “而我们这一脉的‘入定之法’经过数百年的改良,能够很轻易的分辨出三轮七脉的所在。”
  “如果你能够将它们完全开启,就能铸就无上金身、成就阿罗汉之果。”
  ……………………………………………………………………………………………………
  “嘶!”
  同庆寺后山的瀑布底下,正当灵祐禅师开始详细给裴文德讲解“三轮七脉之法”,一条原本双目紧闭的青色小蛇忽然睁开了双眼。
  它不是别人,正是当初那条现身目莲寺的青鳞大蛇。
  小青蛇原本只是悄悄跟着裴文德,想摸清楚对方为什么能够与地脉煞气共鸣,进行寻找到自己未来的修行方向。
  谁知阴差阳错之下,竟然偷听到了正宗的佛门秘法!
  这对于修行之道完全靠自己摸索的妖物来说,可比什么千面画皮、地脉煞气之流重要多了,也难怪青蛇表现的如此激动和亢奋了。


第六章 三脉七轮
  并不知道在瀑布之下还有一条青蛇正在偷听师徒二人的传法。
  现在裴文德正在努力消化着灵祐禅师讲解的“入定之法”,以及一些关于“三脉七轮”的定义。
  因为灵祐禅师现在讲述的修行之法,和裴文德印象中的金丹、练气、元神之类的道家修行完全不同。
  灵祐禅师所说的“密修法门”是建立在从古印度流传过来,又经过本土化改良的“三脉七轮”理论之上的。
  所谓的“三脉”,其实有点类似于裴文德前世记忆中的“经络”系统。
  只不过比起道家的十二正经、奇经八脉来说,传承自古印度的三脉更加简洁,也更加符合佛家的理念和普世价值观。
  或者更准确的说,“三脉”和“经络”其实就是两种不同体系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是前人对生物体内存在的某种能量循环的不同总结。
  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两者的不同。
  佛家的“三脉”只是粗略的将人体分为左、中、右三脉,以阴阳调和的方式,将人体内的生命能升华到“灵性”的程度。
  相较之下,“经络系统”则是道家和医学的结合,可以分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更加微小的细节部分,远比单纯的“三脉”系统完善和成体系。
  在裴文德看来,“三脉”和“经络”系统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达到了本领域的巅峰。
  尤其是在这个真实存在妖怪的世界中,“三脉”体系虽然不如“经络”系统完善、细致,但却更加具备包容性。
  因为对于任何一个身体“对称”的生灵来说,左、中、右三脉都是存在的,不用担心自己体内不存在奇经八脉之类的细节。
  单就普世程度来说,“三脉”远比“经络”更加适合人类以外的生物。
  而灵祐禅师口中的“七轮”则是存在于中脉的七个能量节点,也就是道家常说的“任督二脉”上的七个不同的穴位。
  生殖部位的海底轮、肚脐的太阳轮、胸口的心轮、脖颈的喉轮、眉心的眉心轮、天灵盖上的顶轮、以及顶轮之上的梵穴轮……
  在佛家的认知观中,这七个能量节点分别蕴藏着七种不同的力量,只要开启就能获得超越同类的力量。
  理论上来说,要是有人能将七轮全部开启,彻底打通三脉、形成一个周天循环。
  便能反后天之躯为先天之体,成为陆地神仙一样的存在。
  事实上,通过一次次的入定修行,完全打通三脉、开启七轮,就是裴文德未来的修行目标。
  不过,真正令裴文德诧异的并不是佛家与道家在“超脱之路”上的共通之处,而是开启七轮之后的七种不同能力。
  “三魂七魄?三脉七轮?”
  如果裴文德前世的记忆没有记错的话,灵祐禅师的“三脉七轮”理论似乎与道家提倡的“三魂七魄”有点类似之处。
  根据裴文德前世看的一些小说和理论,“魂魄”之说是道家修行的基础。
  “魂”是指能离开肉体单独存在的精神,而“魄”则是指这种精神依附于肉体时的显化状态。
  天魂数“阳”,因而又被称之为“阳神”,乃一切超脱、智慧之源。
  地魂数“阴”,因而又被称之为“阴神”,乃一切欲望、杂念之本。
  当阳神、阴神在肉体相交之时,就会产生命魂,也就是所谓的“元神”。
  命魂附于人体,与肉体结合生成七魄,魄是魂在肉体上的显化,也是元神在物质世界的“影子”。
  七魄虽同为命魂的一部分,但实际上却略有不同、各司其职。
  或智慧、或悟性、或气力,正好对应了“七轮”中的七种不同能力。
  裴文德不相信这只是一种巧合,同为“人”这种生物,佛道两家的修行一定有着某种殊途同归的共同点。
  “魂魄之说和轮脉之说的确有其相似之处,但两者绝对不是同一种东西。”
  年轻时涉猎颇广的灵祐禅师自然知道“三魂七魄”,那时候的他甚至曾经想过道家的各种修行理论,来弥补自己这一脉修行上的缺陷。
  只可惜,三魂七魄听上去和三脉七轮差不多,但从根本上却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很难做到互补和协调。
  “七轮是七魄在肉体上的外化表现。”
  “所谓的‘开启七轮’,其实就是将魂魄中的灵性的力量作用到自己的肉体、乃至于干涉外界的自然规律。”
  似乎生怕裴文德无法理解两者的不同一样,灵祐禅师这里着重强调了“七轮”和“七魄”的的区别,以防止对方产生什么“佛道双修”之类的妄想。
  以灵祐禅师对自家劣徒的了解,自己要是不强调这一点的话,他肯定会产生这样大逆不道的想法的。
  “道家讲究炼气化神、白日飞升,因此他们着重于七魄重聚、成就元神。”
  “而我们这一脉则恰恰相反,讲究七轮全开、铸就金身。”
  “两者从根本上就是两条截然相反的道路,不存在任何调和的可能性。”
  闻言,裴文德不禁咧了咧嘴。
  因为他之前确实正在思考“佛道双修”的可能性,毕竟前世小说中的主角不都流行这一套吗?
  别说佛道双修了,在前世的小说故事中,佛魔道儒四修的都有,甚至同修的越多就意味着越厉害,裴文德自然也没办法免俗。
  “既然你自己之前都说了,只要对修行有益,就不分所谓的佛道,那为什么不能佛道同修?”
  裴文德倒不是有意在刺激自家师父。
  毕竟从之前的交谈中就可以看出,灵祐禅师本身也并非什么循规蹈矩的人。
  自己现在的想法,对方在年轻的时候肯定也有过、甚至试验过。
  之所以这么问,裴文德只是单纯的想知道对方成功了没?
  当然了,如果顺便刺探出灵祐禅师年轻时候的某些“光辉”事迹就更好了。
  “劣徒!”
  “你现在远没达到那种程度,还是先学习好最基础的‘入定’再说。”
  不知道从哪掏出一根榔头直接敲在了裴文德的天灵盖上,懒得再和对方过多废话的灵祐禅师如此说道。
  “开宗做祖的事情等你哪天活够了再说,现在你就老老实实的给我学会怎么‘入定’。”
  话音未落,灵祐禅师又是一榔头敲在了裴文德的天灵盖上,一股熟悉的“昏睡”感随之传来。
  ——禅宗秘法·当头棒喝!
  【老和尚,你这是公报私仇!】
  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的反应,裴文德双目圆瞪了一下,就被自己师父用这硬核的“入定”方式,带入了常人梦寐以求的“冥想状态”。
  【明明说好的‘结禅定印、盘释迦坐’入静的呢?!老骗子!】


第七章 山中恶鬼
  沩山之上,茂密的树林深处。
  “以晨露为饮、以骄阳为食,历经百年而不朽不腐,当有成‘妖’之势。”
  站在一株百年槐树跟前,之前与妙龄少女一同俯瞰沩山的玄绝轻声的低吟道。
  “可惜天地造化不是那么好承受的,如果没有别的机遇的话,你就算再活百年也无法真正的化形成妖。”
  就仿佛听懂的玄绝的咛喃一样,他身前的那种百年大树忽然无风自动的摇曳了起来。
  沙沙沙……
  只见百年槐树那一根根粗大的枝丫如同拱手行礼略微弯曲,连带着整株树都拟人似的显得异常恭敬和肃然。
  显然,就和玄绝说的一样,眼下这株百年槐树早就已成精,奈何机缘欠缺终究无法真正的化形成妖。
  “哈哈,你倒是把人类书生那一套酸腐之气学的挺全的!”
  笑着伸手拍了拍百年槐树的树干,玄绝那张冷峻的脸上难得露出如此肆意的笑容。
  “你放心,我虽然讨厌人类,但也不得不承认他们的确是很好的‘老师’。”
  “如今你已开窍通慧,所差的不过是一具‘九窍之躯’,便能够正式拥有如我这般的‘先天之形’。”
  说到这里的时候,玄绝的声音不由得停顿一下,语气却仍旧保持着之前的笑意。
  “如果你想拥有真正的‘先天之形’,无外乎两条道路可走。”
  “第一条就是食人化形,通过不断的猎食人类来获取、洞悉他们的身体结构,然后再花百年时间来慢慢化形。”
  “不过考虑到你乃槐树成精,并不具备主动捕食人类的能力,而且这深山老林之中也没有这么多人类供你捕食。”
  “所以你只有走另一条道路,那就是自修九窍气脉、化作魑魅魍魉。”
  尽管同样拥有着九窍气脉,但魑魅魍魉相较于天生就拥有灵智的人类来说,那差了可不止一星半点的。
  沙沙沙……
  百年槐树很明显也知道这一点,所以那摇曳声中隐隐透露出哀求的意味。
  如果不是走投无路的话,谁愿意放弃完美的“先天之形”,化作那些身体肯定存在某种缺陷的魑魅魍魉呢?
  退一万步来说,就算真的用百年时间一点点化形成功,那不也等于落后了其它妖类们百年的修行?
  妖怪的世界可不如人类世界那般和平,天知道这百年时间会发生什么意外?
  “不用这么心急,我既然找上了你,自然是有用得上你的地方。”
  “区区‘九窍气脉’而已,如果你能够完成我的委托,别说是人类了,就算你想化形成为其它的‘先天之形’也不是什么难事。”
  人类的形态只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获得的“先天之形”,却并非唯一这个世界上唯一拥有“先天之形”的生灵。
  恰恰相反,凡有九窍的生灵,皆有反后天为先天、踏上超脱之路的可能。
  相较之下,只不过是人类形态成功的几率更高而已,特别是对于百年槐树这种本就没有任何穴窍的植物来说。
  然而人类修行有成、反后天为先天的几率固然高,但相较于某些天赋异禀的族类却仍然逊色不止一筹。
  “听说过‘龙类’吗?”
  同样是拥有九窍气脉的生灵,传说中的龙类可比人类的穴窍高级多了。
  但是就和化形人类的苛刻条件一样,化形龙类的条件更加的苛刻,往往只有那些形态与其相似的蛇类、鱼类才有一丝的可能性。
  毕竟比起随处可见的人类,数量稀少的龙类可是连一个可供参考、模仿的标准都没有。
  沙沙沙……
  一下子就听出了玄绝话中的潜台词,百年槐树摇曳的声音显得更加的激动。
  如果化成人形是绝大多数妖怪的追求,那么化成龙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