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您刚刚说,谁找我?”庆州文溪村,跟在一名禁军统领身后的方平安略显惊讶地问道。
“太医院院正。”禁军统领神色语气平淡地重复了一句刚刚的话。
太医院,是皇宫里的重要机构之一。
方平安从郑子规那里了解到过,与寻常的封建时代不同,这个世界的太医,可不单单只负责看病。
‘太医院院正?’方平安眯了眯眼。
虽说之前以为庆州盛行的是瘟疫,但规模却是不算太大,朝廷还不至于直接派太医院的头头过来吧?
而且,太医院的院正为什么要召见自己呢?
难不成是高弘义向太医院举荐了他?
总之,方平安现在是一头雾水。
不过好消息是,自己现在可以将蛊毒的事情,正大光明地告诉负责庆州瘟疫的医官的了。
至于他一个小小除怨人是怎么知道并发现蛊毒的,那便只能辛苦郑子规师兄再当一回挡箭牌了。
禁军统领带着方平安一路从除怨司的大帐,来到了文溪村左侧的病患营地。
“院正大人就在里面,你自己进去吧。”禁军统领撩开病患营地的门帘言道。
方平安朝禁军统领拱了拱手,低头走进了与除怨司大帐相差不多,也是极大的白色帐篷。
因为确信庆州传播的不是温病瘟疫,所以自然不必再顾忌会不会传染什么的。
在这里,方平安看到了一张又一张垫了谷物的草席,草席上躺了许多已有蛊毒症状的病患,或轻或重。
而有的草席,已经盖上了白布,被衙役和禁军抬了出去。
在众多草席之间,方平安看到了一位正俯身查看病患病症的人影。
那是一名老者,身穿白袍,肩上披挂褡裢,花白的发丝凌乱,显然并未刻意打理。
怎么看都像是江湖郎中的打扮,方平安歪了歪头。
这是太医院院正?
【PS:嗯,祝读者老爷们520快乐,有情人终成眷属。】
第六十八章 老师
白袍老者完全不辞辛劳,对待每一位病患都是细心非常,望闻问切,分毫不少。
甚至就连盖了白布,还未抬走的病患,他都是端详了许久。
半晌,待到老者观察完所有病人,这才注意到站在大帐门口的方平安。
他踱步走了过来。
那是一位慈眉善目,姿态温和,眼中隐有神光的老人。
他虽然胡须发丝花白,但脸上却并无太多皱纹,浑身上下皆给人亲近之感。
“你便是方永宁?”
老者站在方平安面前,虽比后者还要矮上半头,但身上的气质,却是让人不敢有分毫轻视。
方平安拱了拱手,应道:“回大人的话,正是。”
高弘义举荐的时候,还连自己的字一起说了?
“你怎么看?”老者转头望了望大帐里的病患问道。
“小人斗胆猜测,应该是蛊毒。”方平安顺理成章地道出了消息。
“哦?”
老者惊咦一声,“眼力倒是还很不错。”
“可知解法?”老者面有期许,又开口问道。
闻言,方平安惶恐地拱了拱手,“大人说笑了,对医道,小人只是有幸读过几本医书,又怎会知蛊毒的解法。”
方平安迷茫了,这蛊毒明显不是寻常蛊人下的,只怕即便是八品的医者也不一定能够破解,更何况他。
这宫里太医院的院正问问题还真是随心得很。
“也对,是老夫要求太高了。”
老者微微一笑,慈祥的神情宛如春风沁人心脾,“那你觉得,对行医之人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对行医之人最重要的?
方平安顿了顿,沉思起来。
自己不过一介武人,太医院院正是何人物,医道大家,自然不可能与他相谈医术高低,医道未来。
那么他问的,应当便是道德伦理的方向了。
俄顷,方平安拱手回道:“小人以为,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方平安话完,便见老者意犹未尽地捋了捋白须,连连点头之余,满目的欣赏。
半晌,老者感叹道:“小小年纪能有这般觉悟,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医道奇才。”
“大人说什么?”方平安眨了眨眼,怎么又突然夸起来了。
这位老人家说话的方式还真是不拘一格,想到什么便说什么。
“子规修书于我,说代我收了一个好徒儿,今日一见,看来所言非虚。”老者含笑点头道。
而听到这话,方平安脑海中却是犹如晴天霹雳。
“大人认识郑老先生……”
意识到自己说了废话的方平安立马改口道:“大人您就是郑老先生的老师?”
“还叫大人,你不是行过拜师礼了吗?”老者微笑道。
闻言,方平安拱手一拜道:“老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好好,不必多礼,老夫不是古板的人。”老者虚扶起方平安道。
“老师您是太医院院正?”起身的方平安好奇道。
“前院正了。”
老者摇了摇头,“现任的院正,是老夫大弟子,也是你的大师兄。”
“那郑老……郑师兄呢?”
“子规是你二师兄,你是老夫的第三个弟子,想来也是最后一个了。”
提起郑子规,老者似乎更加欣慰,“子规的医道天分虽然不如你大师兄,但他为人真诚,性情仁善,是个值得传承衣钵之人。”
一门三人,老师在野济世,大弟子在朝为官,二弟子在民救苦,的确是一生奉医。
说来惭愧,到现在方平安还不知道自己老师的名讳,又不能失礼当面询问,只好回去之后,请教二师兄郑子规了。
“老师此番前来,是为了庆州瘟疫吧?”方平安问道。
“老夫一把年纪,也不在乎牌坊什么的。”
老者直言直语道:“为了瘟疫不假,来看你也是真的。”
“学生惶恐,承蒙老师厚爱。”方平安颔首低眉道。
“对了,听子规说,铺婪绞悄阈吹模俊
方平安点了点头,应道:“让老师见笑了。”
“不必过谦。”
老者抬了抬手道:“老夫此次云游,倒也配了几个伤寒汤方,只是大多都不如你的铺馈
不过所幸,还有一剂能够优胜。”
“学生愿闻其详。”
老者微微一笑,略显骄傲道:“若是将你汤方中的昘果换作仱核,效果更佳。
且仱核比之昘果,更容易寻得。”
听完,方平安便是在“本草纲目”里推演了一遍新的铺婪健
果然,老者的汤方的确要比他原本的好上一些。
不愧是济世名医,竟能与医圣一般,为这个世界找到医治伤寒的汤方。
“老师大才,学生心服。”
“你如此年纪能有这般成就,方是大才。
老者感慨道:“我老了,大乾的将来,还是得交到你们年轻人的手上。”
“老师过奖了,与老师相比,学生还差得很远。”
方平安拱手道:“对于这文溪村的蛊毒,学生束手无策,但想来老师一定有办法化解。”
老者笑了笑,教导道:“蛊与病,不可相提并论。
如这般蛊毒,医道六品便可破解,但世间病症,却非境界可以完全抹除。
等你正式踏入医道,便会明白,病可比蛊复杂多了。”
其实不必以后,现在的方平安也知道,病与蛊是有区别的。
蛊,乃由外而内的侵蚀,而病,大多是由内向外的损伤。
医病,讲究的是治本,追寻的是去根。
但世上有不少的病根,全都是日积月累而成的,要想去除,谈何容易。
就好比方平安前世的癌症,即使一般的癌症,也需要手术切除,更别说严重者,根本无法医治。
这个世界虽有修炼,却也没办法轻易做到活死人,肉白骨,再生五脏六腑。
武人体系还好,走的便是强身健体的路,但别的体系,单论身体素质的话,其实不比常人强上多少。
修行者尚且如此,更别说普通百姓了。
病痛的折磨自古长存,而大乾医道,也正是因此兴盛。
而且或许也正因为天地灵气的缘故,这里的疑难杂症,比方平安前世的还要难缠。
“学生受教。”
老者点了点头,平淡道:“既然你来了,便顺道给你看看我等医者之能,也好让你对医道有所憧憬。”
第六十九章 医道六品
白衣瘦筇无所图,起终云游远江湖;
妙手仁心广济世,万般疑难尽归壶。
此乃医道六品,悬壶境。
这一天,方平安总算是见识到了医道强者的彪悍之处,也终于明白为何众多修行者都对高品医者趋之若鹜了。
其实自己这位医道老师并没有展现出什么恢弘大气的神异,他只是从空间法宝中拿出了一只葫芦。
听老者说,这只葫芦并非普通葫芦,而是医道晋升六品之后,以自身济世心气凝聚而成的无二法宝。
葫芦里装的,是可以治百病,解千毒的灵药。
医者迈入六品悬壶境后,便需得云游天下,见识诸多疑难杂症,破解百千顽疾恶毒,然后再以修为将解药融入壶中。
在以济世心气凝聚的法宝里,所有疾病毒发的解药可以全部合为一体,不分你我。
最终达到携一壶,而治百病之功效。
医者知道的病症越多,破解的病症越多,壶中汤药作用的范围便越大,效果便越强。
而除了治病的解药,六品医者还能将具备各种增益之能的灵药也放入壶中。
也就是说,当你修为枯竭的时候,喝一口壶中汤药,便能立马生龙活虎。
当你身负重伤的时候,喝一口壶中汤药,便能转眼恢复如初。
当你不敌对手的时候,喝一口壶中汤药,便能得到神力加持。
想到这里,方平安不由得回忆起一则广告:“累了困了喝乐虎,喝乐虎,提神抗疲劳。”
嗯,乐虎打钱。
咳咳。
总之,你需要什么,悬壶境的医者便能通过自身与本命容器的气机相连,给出相应的灵药。
也正是因此,壶中汤药的强度,便决定了医道六品悬壶境医者的实力。
带一个修为高深的六品医者,胜过带一堆的灵丹妙药,所以,众多修行者都对医道强者青睐有加。
当然,晋升医道六品,也不是非得远走江湖。
如果有人愿意将他知道的,全部病症的见闻与解法慷慨地告知你,那么你一样可以配出解药投入壶中。
另外,医道悬壶境的壶只是一个形容,装药的法宝并非必须是葫芦之类的东西。
既然是由医者本身的济世心气凝聚出来的法宝,自然能够随心所欲,按照医者自己的想法来铸造不同类型的容器。
且它的真实容量,也不是外表看上去的那般大小。
而值得一提的是,六品医者的装药容器,算是医者的本命之宝,除了他自身或是得到他允许之外,旁人很难打开,即使强行打开,也见不到灵药。
所以抢走悬壶境医者容器的这般做法,没有任何意义。
方平安只见自己这位老师从葫芦里倒出了几滴金色的灵液,然后将其混入清水,兑成了一大桶汤药。
而喝了这汤药的庆州病患,竟是在几息的时间里,以肉眼可见的形式全部康复。
真是震惊方娘一整年。
继被李升秒杀的五十人集怨灵之后,给文溪村下蛊的蛊族也勇敢地加入了丢人的行列。
不过听自己这位老师说,庆州的蛊毒只是很普通的蛊毒,他曾经遇见过,所以仅凭“悬壶”便能轻松化解。
不过可以如此简单地破除,除了蛊毒弱小之外,方平安估计还与自己这位老师的修为有关。
显然,他老人家的品级绝对不止六品,他那小葫芦里装的灵液,只怕即便说是包治百病,格局都还小了。
“老师此番要回京都吗?”病患大帐外,方平安问道。
老者仰头望了望京临的方向,思忖道:“既然都到这了,便回去看看吧。
子规他们师兄弟二人老夫也是许久未见了。
还有便是永宁你,既然收了你作弟子,还是得尽一尽老师的责任不是。”
话完,老者便是回过头欣赏地看了方平安一眼。
“学生一定不辜负老师期许。”方平安恭敬地拱了拱手。
他希望的便是这个答案。
等到从庆州回去,无论医道还是儒术,甚至包括自己的武人体系,他都会正式地潜心修行。
除了自身对未知的渴望,对都已见识过的医道儒术的憧憬,方平安心中还有其他更深层次的考虑。
很明显,自己三番五次的反抗与死里逃生,已经惹怒了那些幕后之人。
文溪村五十人集怨灵出逃的意外,绝对只会是开端,而非结束。
如果没有足够的修为傍身,明枪暗箭,躲得过一次,躲不过十次,等待他的终将会是灭顶之灾。
武人体系他可以凭借怨灵录的奖励一步一步提升,但医道与儒术,却是都需要引路之人。
儒家近有许慎,远有赵择,短时间内倒是不必忧心。
而医道方面,虽有郑子规师兄的不吝赐教,但自己这位前太医院院正老师能够回京亲自指导他的话,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了。
另外,除了修为,除了实力,方平安还需要背景。
在这个王朝皇权的时代,如果空有本领,没有背景,反倒会是极为危险的事情。
那些含金钥匙出生的高官衙内对你看不顺眼的时候,可不会管你修为几何,能让他们感到畏惧的,只有权柄。
目前来说,在京都,方平安的靠山还算不少。
京兆尹高弘义,云鹿大儒赵择,再加上眼下准备回京的前太医院院正。
这些,应该足以让大部分的宵小之徒胆怯了。
虽然方平安想要韬光养晦,不准备轻易显露身份,但他却需要保证自己在遇险之时,会有人出手相救。
毕竟那些幕后之人连当时位居太傅的陈大儒都敢陷害,谁能肯定高弘义的名头一定可以镇住他们。
况且,方平安现在还不敢确定,高弘义对他到底持有怎样的态度。
说破天,他不过是京兆府衙里一个小小的司法少参,一旦面临取舍,高弘义不一定会全力保他。
兴许,自己不过只是高弘义看中的一颗棋子呢?
官场的路数,方平安还没有这个信心拿捏。
一旦高弘义选择了明哲保身,舍弃自己,那么他便是砧板上的鱼肉。
所以他必须留有后手。
方平安需要更多的人脉,更多值得信任的朋友站在他的身后。
只有这样,他才能放手去与那些幕后之人分个高下。
不久的将来,方平安会让他们明白,什么叫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更会让他们知道,他们那时在庆州,唤醒了怎样的一头野兽。
第七十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因为方平安还有除怨司的职务在身,自己这位老师又不准备即刻返回京都,所以待到庆州病患都稳定下来之后,他便是告退回了除怨司大帐。
而当方平安回来之时,大帐里已有了不少完成任务的除怨人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