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除怨司当刑部尚书-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也是他作为那时云鹿书院一流学子,如今却还停留在八品修身境的原因。
他过不去良知的这道坎,又何谈修身。
这便是方平安的策略。
他用言语刺激许慎,要的就是让他为自己伸冤,为自己呐喊。
他那时的情绪越激动,自以为越清高,那么他此刻,便会越悔恨。
而只要他对陈大儒仍然心存愧疚,懊悔自己曾经做过的事情,后面的事就都好办了。
方平安没有再挑衅许慎,只是远远地望着他。
现在看来,或许那日刑部大牢生出怨灵的真相,便是许慎回想起了当年种下的恶果。
过了半晌,一直怔怔出神,浑身微颤的许慎猛地抬起头来,直视方平安道:
“你究竟是谁,为什么会知道当年的事?”
方平安神色如常,“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许子重,你应该想到自己终究会有这么一天。”
“我……”
许慎欲言又止,最终只是自嘲冷笑道:“如今说这些又有什么意义呢。
现在的我,也只能以死来为老师谢罪了。”
“不,你错了。”
方平安走近牢房栅栏,郑重其事道:“除了死,你还能为陈大儒洗雪污名。”
闻言,许慎顿时皱起了眉头,三两步凑近栅栏,沉声道:“你什么意思?”
方平安低语道:“我要你为陈大儒作证。”
听到这话,许慎摇了摇头,悲叹道:“我现在是死囚,我的话没人会相信。”
“我能救你出去。”
“那也不够。”
许慎先是一愣,随之又道:“光凭我,如何能为陈大儒平反。”
“你只是开始。”
方平安志在必得道:“然后便是陷害你的人。”
“陷害我的人?”
似乎想到什么的许慎一把抓住栅栏栏杆,“你是说陷害我的真凶,与逼死陈大儒的人有关?”
“没错。”
方平安目光从未有过的坚定,“不然你以为,他们为什么要陷害你。
现在告诉我,你愿意为陈大儒洗雪污名吗?”
看过许慎生平的方平安很清楚,许慎手里足以让人对他动杀心的隐秘,只有这么一个。
许慎愣愣地望了方平安许久,而后便是深吸了口气。
他不是在犹豫,而是不敢相信自己竟然还会有可以得到救赎的一天。
“我该怎么做?”许慎压低嗓音道。
方平安正色道:“给我一个名字。
一个与你一样,曾经走错路,散播流言诬陷过陈大儒,但心怀愧疚的人名字。”
方平安的要求有两点。
一,自然是当年散播过流言的人。
二,是要和许慎一样,还有良知,且可以被说服出面作证的人。
不过在解救许慎的计划里,那个人愿不愿意加入他们为陈大儒洗雪污名,其实并不关键。
关键的是,有这样一个人。
“你要干什么?”许慎犹疑道。
“你只管给出名字。”
方平安胸有成竹道:“其他的交给我来办。
之后我还会再来刑部见你几次,到时候再与你细说。”
……
小半个时辰之后,方平安从死牢里走了出来。
此刻刑部地牢的大堂内,仅有朱屹一人。
应该是朱屹为了防止有人探听方平安与许慎的对话,特意屏退了左右。
能被高弘义信重,委以大任的人,心思自然机巧。
“朱大人。”方平安拱了拱手。
“问完了?”
方平安点了点头,请求道:“今日就到这里了,之后小人还会再来。
到时候烦请朱大人,将我与许慎在牢里发生的一切,尽可能多的透露给刑部官员。
最好,人尽皆知。”
“人尽皆知?”
朱屹不太明白了,“你真的知道你在干什么?”
高弘义派人转达过他,此事不宜打草惊蛇,好生配合方平安即可。
可现在方平安却要弄得人尽皆知,不是自相矛盾吗?
“请大人放心,小人自有分寸。”
方平安微微一笑,“也不必将全部细节都透露出去,有个大致就行。”
朱屹犹豫了一阵,但还是点了点头。
最后,方平安从怀里取出了一袋银子,与朱屹赏给狱卒们的数量相仿。
当方平安将钱袋递给朱屹时,后者顿时明白了他的用意。
“你我都是为高大人办事,无需这般计较。”朱屹摆了摆手,倒是显得洒脱。
“亲兄弟尚且明算账,朱大人不必客气。”
朱屹多看了方平安几眼,收下了银子,“放心吧,你要求的事情,本官会办好的。”
“有劳朱大人了。”
在朱屹的陪同下,方平安顺利地出了刑部。
出来之后,他没有再回京兆府,而是径直去了除怨司分部。
事成之前,他与高弘义的联系越少越好。
当许慎答应自己愿意出面为陈大儒作证,愿意配合出狱的时候,他的计划,便已经迈出了最困难的一步。
方平安之前唯一担心的,正是许慎愧疚难当,一心求死。
所以为了以防万一,才有了他之前那番冷漠严厉的指责。
为的,就是要让许慎觉得,以死谢罪,已经不足以让他得到救赎了。
事到如今,方平安有信心,从现在开始,不出半月,他定能将陷害者……
捉拿归案!
第二十七章 引蛇出洞
为了不让人察觉自己与京兆府之间的关系,方平安没有再让高弘义给除怨司下达征调文书。
每日,他正常点卯,只是利用散衙之后,宵禁之前的空余时间,去往刑部与许慎相见。
七天里,方平安去了三次刑部地牢。
这个次数对于探监来说,算是十分频繁了。
而方平安要的,就是让人觉得,他去刑部见许慎的目的,根本不是探监。
在朱屹有意的透露之下,刑部上下一众官员,很快便是知道了方平安与许慎之间发生过的事情。
第一次,方平安交给了许慎一袋银子,约莫有五十两。
从两人的对话中得知,这是方平安给许慎的定金,事成之后,他还会给许慎的家人更多。
至于到底是什么事,朱屹自然不会真的说出去。
最终,有刑部官员在许慎的牢房里找出了那五十两银子。
第二次,许慎的牢房里传出了凄厉的惨叫,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据朱屹透露,方平安给许慎用了刑。
只是当有官员前去盘查许慎之时,后者却咬死不认自己被刑罚了。
如此一来,方平安滥用私刑的罪名自然也就无法坐实。
但在许慎的身上,的确有新伤与血迹。
而只有方平安与许慎知道,伤痕是许慎自己弄的,血迹大多都是方平安带去的鸡血。
在那之后,方平安让朱屹注意一下从许慎牢房里搜走银子,以及第一时间盘查许慎的两名刑部官员。
他们很有可能便是刑部里的毒瘤,就算不是,也一定有所关联。
第三次,方平安在许慎的牢房里待了足足一个时辰。
期间,既没有惨叫,也没有交易,甚至就连两人的谈话都是颇为顺利,并无争吵。
当刑部官员前去许慎牢房查看之时,竟是发现许慎没再披头散发,心神恍惚。
而是尽可能地整理了衣衫,修饰了仪容,又有了儒道文人的气质。
仿佛他已不再是待斩的死囚,而是即将逃出生天的活人。
这不由得让人好奇,方平安与许慎,到底密谋了什么。
只是没有证据,他们根本奈何不了方平安。
总不能因为探监频繁,便将人抓起来了吧。
况且他还有朱屹作保,自然也就没人会去多事。
至于许慎,本身便是死囚,不可能再加罪了。
今日,向除怨司告了假的方平安第四次去了刑部地牢。
只不过这回,方平安却是只在许慎的牢房外待了不到一刻,便是神色匆匆地离去了。
而当方平安出了刑部大门,慌慌忙忙赶往京都外城之时。
一条阴暗的街巷之中,一名普通百姓装扮,但却身手矫健,神色阴沉的中年男人,悄然跟了上去。
步行约莫一个多时辰,方平安才来到内城城门口。
出了内城,在城门附近,方平安租借了一匹驽马,朝京都之外驰去。
然跟踪他的那人,却是毫不吝啬地要了一匹良马,紧随其后。
方平安此行的目的地,乃是京都附属永兴县。
许慎交给方平安的人,姓陈,名庆,字丰年。
陈丰年,是许慎年少时在云鹿书院的同窗,家住永兴县。
要想让流言更具可信度,从亲近之人口中道出效果最佳。
所以当年诬陷陈大儒的人,找的最多的,便是云鹿书院出来的学生。
陈丰年当初与许慎一样,收受银钱,散播流言,侥幸地以为并不会如何。
可当他知道陈大儒因为流言污名而死之时,内心极度煎熬。
陈丰年虽然天分不如许慎,却也是难得的读书之才。
但在陈大儒死后,他至今未曾出仕,只是隐居在永兴县里,当了一个教书先生。
据许慎所说,他被调回京都之后,去看望陈丰年时才知道,后者早已将当年收受的银钱全都接济了流民灾民,以求安心。
这件事,对许慎的刺激颇大。
因为还在城中,方平安只能驾马慢行,所以又一个多时辰后,他方才出了京都。
京都城门外,方平安偏头望去,在后方的人群中,看到了那名躲躲闪闪的中年男人。
他知道自己早已被人跟踪,但这却仍在他的计算之内。
……
三个时辰前,刑部地牢。
“我们这样,不会害了丰年兄吧?”
知道方平安的计划之后,许慎隐隐有些担忧。
但方平安却是不以为然,“他和你一样,都为当年的愚昧之举悔恨。
而你已经在这里了,你觉得他还能安生多久。”
虽然方平安的话并不乐观,但绝非危言耸听。
既然当年那些诬陷陈大儒的人已经开始行动,就不可能单单只除掉许慎一人。
闻言,许慎无言以对,只是面露忧色。
“放心吧。”
方平安拍了拍许慎肩头,“我们不仅不是害他,而且是在帮他。
再说了,诱饵,并不是他。”
“那是谁?”许慎疑惑地望着方平安。
方平安轻轻一笑,转身走向死牢之外,悠悠道:
“是我。”
……
“驾!”
方平安收回目光,纵马疾驰,直奔永兴县而去。
正如方平安告诉许慎的那般,此番“引蛇出洞”的计划里,诱饵一直都是他自己。
以当年京中流言汹涌的程度来看,像许慎陈庆这样有良知的散播者并不在少数。
即便幕后之人想要除掉他们,也不会急在一时。
毕竟过去这么多年,大乾改朝换代,再加上陈大儒已逝,单凭他们这些人的一面之词,不可能掀起什么风浪。
真正能让那些幕后之人恐惧的,是他们这些人聚集起来。
正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当年那些人,以众多的流言害死陈大儒。如今,众口的证词,亦是悬在他们头顶的一柄利剑。
为什么许慎会被发配远乡,为什么当年的散播者几乎全都不在京都。
就是因为那些人害怕他们联起手来,害怕有人站出来,一呼百应,做平反的领头羊。
而在那些人看来,方平安现在做的事情,便是如此。
他先是找到了许慎,现在又找到了陈庆,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找到谁。
所以构陷许慎之人,不会去威胁陈庆,他们真正想要除掉的……
是方平安。
第二十八章 就怕反派不话多
虽然方平安一开始便从许慎那里得到了陈庆的消息,但他反反复复去往刑部地牢四次,却是并非无用之举。
许慎出身云鹿书院,即便当年一时迷乱,收受银钱,诬陷陈大儒,但他的文人风骨还是在的。
他绝不会轻易出卖类似陈庆的这般同窗。
这点,方平安知道,那些幕后之人肯定也知道。
如果方平安简简单单便从许慎那里得来了陈庆的踪迹,难免不会被那些幕后之人察觉是阴谋陷阱。
所以,才有了方平安计划里的四次探监。
第一次,是假装利诱。
方平安以留在死牢里的五十两银钱作为证据,证明许慎有所动心。
第二次,是假装威逼。
在这个年代,刑讯自然是威逼的最好手段。
第三次,是假装交易。
方平安与许慎促膝长谈一个时辰,聊的只是儒学闲话,但在外人看来,却是密谋。
许慎三次探监之后的反应,给了那些幕后之人无限的想象空间。
尤其是第三次,许慎一改颓势,收拾仪容,仿佛明日就能从死牢里出去。
而他之所以能出去,唯一的可能只会是与方平安达成了某种交易。
方平安这个计划里唯一的破绽,便是他的身份。
只要那些幕后之人去查,很容易就能查到他只是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小除怨人。
但这个破绽,也早被方平安设防了。
方平安到刑部四次,四次都是朱屹接见引路的。
而在这四次探监里,朱屹不仅屏退了全部狱卒,更是对方平安的行动不管不顾。
无论他在死牢与许慎干什么,不管是用刑还是密谈,朱屹都没有任何阻拦的意思。
由此便能看出,朱屹并不只是拿钱办事那么简单,他与方平安之间必有联系。
虽然一个刑部的六品官还更改不了死罪,但没人能保证,方平安不认识更高品级的大员。
那些幕后之人不敢去赌。
事实证明,方平安猜对了。
前三次探监后的第二天,他都装模作样地离开过除怨司,去了京都之外。
但三次出行,方平安都并没有察觉到有被跟踪的痕迹。
直到今日的这第四次,方平安来去匆匆,像是在许慎口中得知了什么。
想到这个可能性,那些幕后之人终于是坐不住了,露出了狐狸尾巴。
……
酉时五刻,永兴县。
古时的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秋冬季节,昼短夜长。
这个时段,天色渐暗,街巷之间已是空无一人。
方平安牵着马匹,独自走在青石路上。
他见过陈庆了。
正如许慎说的,陈庆散尽了家财,以教书先生的身份勉强度日。
初入永兴县的时候,方平安特地打听了一下,陈庆在这里的名声很好。
对待邻里亲和,对待学生耐心,又知书达礼,性情温良。
因此,方平安将许慎的现状,以及自己与许慎的谋划透露给了他。
不过方平安并没有强迫陈庆加入他们,只是善意地提醒他照顾好自己。
那些幕后之人,很可能不久之后便会对他下手。
陈庆十分坦然,与方平安言说,即便是死,也是他应得的结果。
许慎与陈庆都已年过四十,又是学子出身,有这般觉悟属实正常。
对于方平安两人的谋划,陈庆表示愿意鼎力相助,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