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道剑仙-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怀里的点心与金银细软,散落一地。徐子墨哭喊着向那废墟奔去,哭喊着寻找爹娘。
徐子墨环顾四周,也皆是如此破败模样。
看不到昔日此时炊烟蒸腾的样子,街上也没有往日人来人往的热闹。
徐子墨回到门前,拾起于滨的遗物,擦了擦眼角的泪痕,漫无目的地向村口走去。
徐子墨一遍又一遍地喊着:“爹!娘!先生!你们在哪!”
就这样,徐子墨来到了街口。
远远地,透过薄雾,徐子墨仿佛看到打谷场上有几个人影。
徐子墨木讷地站在街口,静静地看着打谷场上那几个人。
只见一个长髯老者,衣着紫布青竹瑞鹤袍,头顶一根藤荆陋簪,凤眉鹤发,手执拂尘,由内而外地流露出一股仙风道骨的气质。
老者身后,站着两个年轻人,身材高大,冷俊剑眉,各身着青布瑞云武服,金丝符文白缎护腕,背后各一柄银鞘青云剑,虽是武夫打扮却有着书生的儒雅气质。
此时的打谷场,却是一片狼藉,只见燃烧后的废墟炭灰下,部分残破的骸骨探露出来,惨不忍睹,人间炼狱一般,仿佛能听到这些村民临死前的哀嚎。
阴风阵阵,仿佛冤魂地哭泣一般。就连那两位青壮道士也不免微微震颤,流露出一丝恐惧与不尽的愤怒。
那长髯老者长叹一声,不尽哀悼:“看来,我等终是晚到一步。”
徐子墨:“你们,是谁啊。”
众人一惊,纷纷向那声音来源处望去。
看见在不远处向这里走来的徐子墨,一个年轻人怕打谷场的惨状吓到徐子墨,急忙向他跑去。
“孩子,别看,转过去。”
那年轻人一把抱住徐子墨,长髯老者与另一个年轻人也跟了过来,把徐子墨带到了村里。
那年轻人将徐子墨缓缓放下,徐子墨用袖子擦干了眼角的泪痕,留下红肿一片。
长髯老者微微笑着:“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呀。”
徐子墨极力平复心情,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哭泣害怕的模样。
徐子墨:“我,我叫徐子墨,我来找爹娘。”
徐子墨:“还有老师。”
徐子墨的声音微微哽咽,却在极力的克制。
徐子墨:“老师说,君子困而不弃,愤而不哀。”
徐子墨:“我还想找到那些坏人,然后杀光他们。”
两个年轻人看着年幼的徐子墨那坚定又纯真的眼神,心头微微一颤,着实被这个十来岁的孩子吓了一跳。
长髯老者缓缓点了点头:“呜呼哉,天命矣。”
说完,长髯老者拂尘一挥。
霎时间,漫天微雨,似天怨一般。
长髯老者转身,向打谷场缓缓走去。
一个年轻人抱起徐子墨,几人静静地跟在老者身后。
长髯老者:“青灯落命乘风去,玉京难留剑乡臣。”
恍然间,几人来到了打谷场。
长髯老者迎天一指,拂尘划过。
顷刻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长髯老者:“归去兮,归去兮,待轮回矣。”
雨声哀怨,在狂风中肆虐。
长髯老者伸手一指,在半空画了一道符咒。
只见一道金光从老者指尖似泉水般流淌,直到汇聚成一道完整的符咒。
长髯老者拂尘一挥,只见那符咒瞬间金光大现,化作巨大,迎天飞去。
渐渐地,雨声逐渐减小,不再似先前那般哀怨。
一道薄雾,在几人身边萦绕,久久不肯消散。
徐子墨仿佛心有灵犀一般,泪如泉涌,哭喊一声:“爹!娘!”
两个年轻人的眼角也逐渐湿润,静静地看着四周一切。
长髯老者:“去吧,去吧,贫道愿保他一世周全,完成天命。”
话音刚落,薄雾渐渐散去,只留下淅淅沥沥的小雨。
一个年轻人,缓缓走到打谷场的废墟前。
拔出宝剑,在护腕上一贴,迎天劈去。
“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瞬间,云消雾散,晴阳高照,众人身上的水渍也一齐蒸发干净。
另一个年轻人从怀抱中放下徐子墨。
徐子墨缓缓向面前废墟走去,小声念道:“爹,娘。”
废墟,渐渐下沉,缓缓长出翠竹青草。
待到徐子墨走到近前,却早已是翠竹林立,芳草萋萋。
众人立于竹林之中,四下望去。
老者轻抚长髯,微微笑道:“孩子,愿意随贫道回蜀山修行吗。”
徐子墨转身看向那老者,点了点头。
老者:“孩子,你有道缘,可惜无道心,需历人间得意疾苦,算尽运数,方可得道归天。”
老者:“贫道愿收你为蜀山俗家弟子,十五年后送你下山完成天命,你愿意吗。”
徐子墨回头看了看竹林深处,又看向那长髯老者。
徐子墨思索片刻,目光坚定地说道:
“愿借三清救苦剑,斩尽人间恶鬼邪。”
………………………………
第五章 剑如林子墨习仙法,云深时镇宁述神机
洛中十九年,八月十三。
“太上台星,应变无停,驱邪缚魅,保命护身。。。。。。”
云烟缭绕蜀山,将这一片净土带入茫茫仙谷。
蜀山,雷司殿。
清晨,露水刚刚在曙光中开始蒸腾的时候,蜀山众弟子就已在殿前广场上盘膝安坐,颂经修炼。
蜀山各弟子衣着青缎符文道袍,头顶瑞云藤荆簪,手执《太上救苦妙经》,盘膝而坐,整整齐齐,精心诵读。
只见众人之前,徐子墨独一人正坐中央,衣着白布墨竹武服,银丝符文护腕,头戴瑞鹤入云簪,领着一班同门弟子一齐诵读。
五年弹指一挥间,徐子墨已从当年那个天真幼稚的孩童,长成了一个白俊清秀,风度翩翩的少年。
星眸含仇附峰眉,丹唇藏血诵清音。
徐子墨:“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长存。”
众弟子:“魔王束首,侍卫我轩。凶秽消散,道炁长存。”
诵念完毕,徐子墨跪立俯首,虔诚敬天。
只见大殿之上,一个长髯老者,慈眉善目,眉角含笑,静静地看着殿前的徐子墨。
“子墨。”
徐子墨:“弟子在。”
“五年,弹指一挥间,都有什么收获呀。”
徐子墨:“答玄徽掌门,弟子立命仇海,幸得掌门教诲,经文儒典,未曾懈怠。及至今日,凡四年有余,弟子愈发觉得经史典籍浩如烟海,不敢言之几何收获。愿尽心立志,更进心力。”
看着徐子墨谦虚而中肯地回答,玄徽子欣慰地点了点头。
玄徽子:“孺子可教也。”
玄徽子:“子墨,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玄徽子:“镇宁。”
只见当年将徐子墨带上山的其中一个年轻人,从大殿一旁走到玄徽子面前,躬身施礼。
镇宁:“掌门。”
玄徽子:“以后,镇谷给徐子墨讲授经文典籍。就由你来给徐子墨传授武学功法。”
镇宁:“是。”
徐子墨急忙施礼:“子墨见过镇宁老师。”
镇宁嘴角微微一笑,眉梢也捎带着满含笑意:“礼重了。”
镇宁:“修心养性,救苦传道,为我等之本分。”
镇宁:“今天我带你去‘剑如林’吧。”
玄徽子轻挥拂尘:“诸天炁荡荡,我道日兴隆。”
霎时间,晨雾消散,日晓东方。
蜀山弟子的早功,也在掌门的敕令中结束,纷纷起身向各处散去。
“我说,那个徐子墨是谁啊,这么吊。”
“文圣教经文,武圣教功法。”
“子晏兄,你什么时候能改改你这酸腐气。”
“就是,人家子墨师兄来蜀山五年,快把天君阁的经文背完了。”
“人家子墨师兄一念经文,可渡方圆八百里孤魂,要不然你以为这满山雾气哪来的,以前可没有。”
听了众同门弟子纷纷倒向徐子墨,这位叫子晏的师兄急忙辩解。
子晏:“怎么,我念的就差?我念的诗就不是诗?”
“是!你念的诗。。。。。。”
“跟屎似的!”
“哈哈哈,绝了!”
众同门弟子纷纷大笑,嬉闹着,散向各处。
。。。。。。
蜀山之南,剑如林。
“仙谷漫芳锦瑟香,竹枫一梦入黄粱。”
镇宁双手背在身后,手中捻着一根极细竹坯,这是专门用来“纠正错误”的。
徐子墨静静地跟在镇宁老师的后面,四下张望着林间的风景。
徐子墨:“来蜀山五年,我竟从未见到如此绝美的地方!”
镇宁微微仰头,满脸骄傲:“哈哈!这里是历代掌门与修为极高的弟子才能来的地方。”
镇宁:“正所谓‘携玉入梦思不觉,天境离别空对窗’。”
徐子墨:“这个镇谷老师教过我,形容梦境美妙,梦醒时顿感失落。”
镇宁:“那个书呆子还真是毫不保留地把学问全交给你了。”
镇宁:“他很少露学问的,除非是难道一遇的奇才。”
镇宁的表情微微变化,脸上浮现出一丝严肃,与忧虑。
镇宁:“万里挑一的,天命之子。”
由于镇宁是背对着徐子墨,所以徐子墨并没有注意到这些。
徐子墨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老师您说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镇宁:“哈哈哈,不逗你了。”
两人缓缓漫步,来到了一处石板圆台处。
圆台四周,都是郁郁葱葱高耸入云的翠竹,时间山鸟飞动,落叶纷飞。
芳草欲滴,诗情画意。
镇宁:“蜀山有三大玄机,你知道吗?”
徐子墨:“愿得老师指教。”
镇宁:“一者,为神机,百济鸾云剑,乃三界之精,开山断谷,斩鬼驱邪,威力无穷。”
镇宁:“二者,为天机,东君龙头岭,其中藏太上玄妙法术,撼天动地,起死回生,无所不能。”
镇宁:“三者,为玄机,天君藏经阁,古往今来,包罗万象,可知天下运势,无所不知。”
镇宁:“这其中,最让三界妖魔鬼邪觊觎的,就是百济鸾云剑。”
镇宁嘴角微微一笑:“这把剑,就藏在这‘剑如林’中。”
“想要吗?”
徐子墨:“君子爱才,取之有道。学生对如此仙器不曾抱有非分之想。”
镇宁:“很好。”
镇宁:“但是,如果这把剑可以助你报仇雪恨,你不心动吗?”
徐子墨:“我自有本领手段,平复这血海深仇。”
镇宁:“让我刮目相看。”
镇宁:“那如果,这把剑选择了你,去救济苍生,成就三界福祉,你愿意吗?”
徐子墨微微一惊,略显木讷地站在原地。
徐子墨:“剑,选择我?”
镇宁微微点点头,神情微笑。
镇宁:“我带你去见它。”
徐子墨:“好。”
镇宁:“会运炁吗?”
徐子墨摇摇头:“弟子愚钝。”
镇宁:“这五年,我是亲眼看你成长的。”
镇宁:“书呆子教你的东西,都刻在了你的骨子里。”
镇宁:“那是一股很强大的炁,百年难得一见。”
镇宁:“我来教你。”
只见镇宁双脚分开一肩宽,微合双目。
徐子墨急忙学着镇宁跟做。
镇宁微调呼吸,脚步缓动,手若太极。
镇宁:“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分神威,使我自然。”
徐子墨:“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分神威,使我自然。”
镇宁吐息自然,双臂轻开,掌心向下轻压。
顷刻间,一股清风,自掌心发出,席卷四周,竹影摇曳纷纷。
镇宁:“看懂了吗?”
徐子墨:“弟子明白。”
镇宁:“心念愈强,掌心发力。熟练之后,十丈之天,来去自如。”
徐子墨:“谨记老师教诲。”
镇宁:“你试一下。”
徐子墨:“是。”
说完,徐子墨学着方才镇宁教诲做了起来。
徐子墨:“天地自然,秽气分散。洞中玄虚,晃朗太元。八分神威,使我自然。”
徐子墨顿觉丹田之处,有一股气力,席卷全身,渐渐汇聚到双腿与掌心。
徐子墨只觉这股力量愈发强烈,双手也开始颤抖。
终于,按捺不住,徐子墨骤然卸力。
瞬间,一股巨大的强风,扑面而来,将四周的青竹松柏摇晃,落叶纷飞。
只见徐子墨飞身而起,不见踪影。
镇宁仰头看着徐子墨,欣慰地点了点头。
镇宁:“书呆子你是真厉害啊,这个孩子也不是一般的奇才。”
突然,镇宁脸色一沉,一脸严肃。
镇宁一声大叫:“不好!”
镇宁:“这是要飞哪儿去呀!”
说罢,轻身一跃,飞身追去。
………………………………
第六章 镇宁子真言戏长生,徐子墨初试露锋芒
一股狂风,在竹林上空呼啸而过,掀起竹叶飞荡,山鸟惊鸣。
风中,徐子墨趔趄着挥舞双臂:“老师!”
徐子墨奋力挥舞着双臂,一脸惊恐,向背后飞去。
仿佛是被人当面用力一推般,努力恢复着重心平衡。
徐子墨惊呼:“老师!救我!”
只见徐子墨百步之外,镇宁飞身而起,踏叶疾驰。
顷刻间,一股风墙,将两人团团围住,一下子平复了徐子墨失去重心的后背。
镇宁心中默念经文,一个箭步飞旋。
转身处,将手中竹坯奋力掷去:“抓住!”
徐子墨仿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握住那飞来的竹坯。
那竹坯仿佛有千钧之力,徐子墨只觉稳稳的一股力量,将他的身子扶正。
镇宁:“平气静心。”
徐子墨心领神会,缓缓降低重心,向地面落去。
徐子墨一个趔趄,踉踉跄跄地后退几步,气喘吁吁,心有余悸。
镇宁子双手背在身后,收了炁息,缓缓落在徐子墨面前。
镇宁:“怎么样,感觉还适应吗?”
镇宁微笑着一挥手,只见那竹坯“窣”的一声收到了手里。
徐子墨还没有从方才的恐惧中回过神来,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
镇宁微微一笑:“哈哈哈!我当年是急得飞不上天!你比我要聪慧得多。”
徐子墨:“弟。。。。。。弟子不敢。”
镇宁:“现在会运炁了吧。”
徐子墨点点头:“承蒙教诲,已有了解。”
镇宁:“你要学会养炁,用炁。”
镇宁:“炁体流通,可得长生。”
镇宁:“书呆子教给了你不少秘诀,只是你还没有发现。”
镇宁:“这些都会激发藏在你身体里的那些潜力。”
镇宁一挥手中竹坯,将身边一根毛竹斩断。
轻轻一敲,只见那根毛竹瞬间被打磨得整整齐齐,还没来得及落地就飞旋着落入徐子墨的手中。
徐子墨被手中这股突然的力惊得踉踉跄跄,倒退几步才稳稳站好。
徐子墨:“老师,这。。。。。。”
镇宁:“来,和我过几招。”
经过方才的经历,镇宁意识到,徐子墨的潜力与聪慧绝非常人所能匹及。单说一个运炁,换做普通修士恐怕要练个一年半载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