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武侠电子书 > 凡道剑仙 >

第17章

凡道剑仙-第17章

小说: 凡道剑仙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厅正座处,与他年纪相仿的洪德王缓缓起身,快步向平阳王走来。

    两个中年人,头发也渐渐花白,相互作揖施礼。

    平阳王:“赵兄,什么事情让您亲自书信请我前来。”

    洪德王也不拖泥带水,直接递给平阳王一份绑着雕翎的竹筒。

    竹筒早已被打开,里面的一卷书信裸露在外面,显然屋里的众人已经看过了。

    平阳王双手接过竹筒,取出书信,神色沉重地看了起来。

    屋内的内阁大臣,也纷纷将目光聚集在平阳王身上,关注着平阳王眼神与脸色地变化。

    只见平阳王的眼神,先是灰暗,然后逐渐紧张,甚至嘴角也会抽搐几下。

    突然,平阳王惊得大喊一声:“啊!”

    手中的竹筒,“咚”的一声掉在了地上。

    瞬间,屋内众人的心纷纷提到了嗓子眼,急忙上前扶住站都站不稳的平阳王。

    平阳王颤抖着手,捏着那一纸书信,眼神惊惧地看向洪德王。

    平阳王:“皇上看过没有?”

    洪德王摇了摇头。

    平阳王起身,轻轻推开搀扶的众人,急得在屋内来回踱步。

    平阳王:“那些明藩怎么敢!”

    就在今年六月二十八,南明出兵一万三千余人,水陆并进,夺了南汉的东南交通要镇,济州。

    南汉这些年内政损耗,军事疲糜,除了羽林卫,实在没有什么“能战之军”“能征之将”。所以在南明军进攻济州时,守城之军不战而降,周围几个军镇也不敢反攻,于是就写了道折子送呈到大内。

    这就意味着,南汉的内部局势将会重新洗牌,南汉未来一段时间的大权,将会被一个精通军事且掌握军权的人掌控。

    显然,南汉“财神爷”与“皇宫管家”不能成为这样的人选。

    而且,他们门下也没有这样的人选。

    所以,洪德王才会连夜请平阳王进宫,商议对策。

    平阳王挥动着手中的折子,极力压抑着焦急与怒火。

    平阳王:“不行,绝对不能让那小子得逞,绝对不能!”

    平阳王:“我们两个老家伙,熬可能熬不过他,但是也不能就这么让他夺了权!”

    洪德王:“长孙兄,你打算怎样办?”

    平阳王被洪德王这么一问,气势一下子平了许多。

    对啊,还能有什么办法呢?

    这些年,为了打压三贤王,两位王爷打压朝中武将势力可以说是“无所不用其极”。如今南汉军事势微,完全是咎由自取,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平阳王沉默了片刻,在众人的目光中微微低着头,静静地喘着粗气。

    突然,平阳王苦笑几声,缓缓摇了摇头。

    平阳王:“也对,我们老了,熬不过了。”

    平阳王:“现在压着他,以后就压不住了,早晚的事。”

    平阳王语气平缓,夹杂着几分无奈与妥协。

    平阳王:“给陛下看看吧,老臣实在是没什么办法了。”

    平阳王缓缓走到太师椅前,扶着桌子,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微微喘着粗气。

    屋内,分外的安静,除了众人的喘息声,没有一点杂音,一时间静得出奇。

    平阳王也察觉到了这些,心中迟疑了片刻。

    但是转瞬,一股恐惧,席卷全身,伴随着阴冷的天气感到分外的冰寒。

    平阳王嘴唇微微颤抖,眼神紧张地望向洪德王。

    平阳王:“皇,皇上,皇上怎么了?”

    众人的脸色,越发难看,洪德王也低着头,一言不发。

    平阳王心中大惊局势的严重性,猛然一拍桌子。

    平阳王:“皇上怎么了!”

    众人,瞬间被吓傻了一般,木讷地望向两位王爷,大气也不敢喘。

    洪德王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转头看向平阳王。

    洪德王:“皇宫里出了条蛇。”

    平阳王:“蛇?”

    洪德王:“是蛇妖。”

    “蛇妖”,这两个字刚刚说出口,便如同扔进水潭里的一颗石子,在平阳王的心里激起层层浪花。

    且不说三位久经沙场血雨腥风的立国王爷,就是那些书院的儒生,也不信什么鬼神仙妖的说法,就连因果报应的道理也不过是嗤之以鼻。

    平阳王:“你老兄没拿我开玩笑吧?这可是要出人命了!”

    洪德王平静地说道:“我最初也不信。”

    洪德王:“六月二十八的折子,七月初一就到了。”

    洪德王:“我那天晚上就进宫面圣,本想请皇上下旨与南明言和,拖住三五年,在这期间拉拢一派兵勇将士再作反攻。”

    洪德王:“可我进宫后,是在陛下寝宫觐见的。”

    洪德王:“隔着一道幕帘,发现陛下已经垂危,三言两语便是咳嗽吐血,小太监一遍又一遍地端着银盘盛血。”

    平阳王:“然后呢?”

    洪德王:“皇上已入膏肓,气若游丝,就在朝夕之间!”

    洪德王突然紧紧闭上嘴,紧张地说不出话来。

    平阳王:“御医也救不了了?”

    洪德王艰难地点了点头。

    洪德王:“今年六月十三,皇上本是要临幸昭妃娘娘。”

    洪德王:“怎料行房时,昭妃娘娘蛇妖附体,一口咬中皇上脖子,见皇上倒地不起后便化作一团黑烟而去。”

    平阳王吼道:“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平阳王拉着洪德王的胳膊:“这些年,你我什么阵仗没见过!”

    平阳王:“先皇登基时,有人传言京都有陨龙之相,闹得沸沸扬扬,死了三千多人。”

    平阳王:“结果不过是几个前朝武夫作乱罢了!”

    洪德王摇了摇头:“起初我也不信。”

    洪德王:“所以初二我就带着二百陛下亲兵和十几个江湖道士在宫中捉鬼。”

    洪德王:“我亲眼所见!”

    洪德王眼神惊惧,手指颤抖。平阳王也看出来他不是装的,心中也紧张起来。

    洪德王:“那东西附在昭妃娘娘身上,散着黑烟,眼冒红光。”

    洪德王:“昭妃娘娘匍匐在地,像走兽一样爬,见我等过来,不由分说就飞身扑咬,一口便扭断脖子筋肉,鲜血喷涌。”

    洪德王:“攀岩附壁,迅捷至极,时而化作黑烟遁走,冷不丁闪身背后,一爪穿碎盔甲,掏出心肺。”

    平阳王:“后来治住了吗?”

    洪德王摇了摇头:“那天,死了三十亲兵,八个道士。”

    洪德王:“那妖扬言七日后再来。”

    洪德王:“七天后,初九那天,又死了三十八个奴婢太监,死法相同。”

    “那妖每七天一作乱,现在大内各处都枕戈待旦,不敢有丝毫松懈。”

    平阳王:“这件事外面知道吗?那小子知道吗?”

    说道这里,洪德王摇头叹息。

    洪德王:“当年,我等造反时就是把齐帝扔进了‘万蛇牢’,不承想自己也遭此报应。”

    洪德王:“天命!天命!老夫今日算是信了。”

    说完,洪德王一把撸起袖子,竟露出一大块乌黑的手臂。

    平阳王一看,也不禁吓得倒吸一口凉气。

    只见洪德王焦黄枯瘦的手臂上,巴掌大块乌黑流脓的伤口,散发着一股恶臭,甚至隐约可见裸露的筋骨。

    平阳王见那伤口,像蛇咬一般,却大得多,也毒得多。

    一股诡异地恐惧感,笼罩在众人心头。不仅仅是对蛇妖的惧怕,还有大厦将倾的危机感。

    平日里,三王相互攻击,彼此掣肘,根本不顾皇帝的颜面。

    但是如今危机来临,劣势的一方却发现皇上才是庇护他们的参天大树。

    如果皇上倒了,他们就真的完了。

    众人一句话也不说,也说不出话来。甚至有人已经在思考着退路与另寻靠山。

    突然,一阵狡猾阴狠的笑声在门外响起。

    “哈哈哈!一群老臣自诩久经沙场,结果被一只小妖闹得杯弓蛇影,真是笑话!”
………………………………

第三十一章 韩王荐良将,战云起纷纷

    屋内的众人,纷纷起身,靠近门的几个内阁官员更是直接走到门外,看看来的人是谁。

    两位王爷,也在众人地簇拥间走出门,来到内阁议厅外面。

    大内机关重重,更有巡逻校尉按时巡查,如今又是多事之秋,排查更为紧密。

    所以能在不惊动众人的情况下来到内阁门外,又如此猖狂。

    不是轻功盖世的江湖刺客,就是朝中人人尽知的达官显贵。

    但是不论是哪种,倘若是来取两位王爷的性命,两位王爷都必死无疑。

    正所谓“是福还是祸,是祸躲不过”。

    因此,两位王爷在听到门外笑声时,也并不害怕,反倒是有一种视死如归的从容。

    不一会,众人来到了门外。

    天色,蒙蒙凉,已经能看见十步左右的距离,就连远处朝廷大殿的轮廓也隐隐可见。

    众人静静地在门外站好,向来人定睛一看。

    薄雾里,那人衣着朝廷四品褐黄布武服,腰间一条乌纱黑铁虎头腰带,黑靴黑帽,紧凑而英气。

    再加上一件裹身过膝黑缎斗篷,更加突出一股凌厉的气度。

    众人见那来人面孔,不由得心底倒吸一口凉气。

    洪德王冷哼一声:“还真是冤家路窄。”

    平阳王冷冷笑道,语气中却充满了不屑与嘲讽。

    平阳王:“还真是‘狼皮黄狗’一条,百闻不如一见。”

    周围几个内阁文官也是一阵附和的冷笑。

    而那人,非但没有一丝愤怒,反而也被逗得大笑几声。

    平阳王:“赵大人,虽然你穿了我大汉四品官服。”

    平阳王:“哈哈,可狼就是狼,狗还是狗。”

    平阳王:“你这辈子,都不过是韩成雁胯下的一条狗。”

    赵南星的脸上显露出一抹怒意,但还是挤出一丝微笑,微微点点头,拍手慢慢鼓掌。

    赵南星心里知道,现在这几个老家伙已是热锅上的蚂蚁,如今他们失势在即,以后有的是机会折磨他们。

    但是这几个老家伙却想激怒赵南星,倘若赵南星真的动了肝火,在这里动手,或者作为一个下官公然伤了两位王爷,那么这些文官必然会抓住把柄以此弹劾三贤王,只要皇帝还有一口气,那这两个老家伙就可能让皇帝下一道圣旨,这样局势就会对自家主子不利。

    赵南星:“两位王爷真是越老越会开玩笑,下官佩服。”

    洪德王平阳王显然听出了赵南星的“弦外之音”,暗示两位王爷年龄老迈,不是三贤王的对手。

    于是,两位王爷只能笑得更加猖狂,语气也更加轻蔑,来以此还击。

    平阳王:“赵大人,叫!叫两声!”

    “哈哈哈哈!”

    一众文官,带着往日的傲气与嚣张地笑。

    “汪!”

    “汪汪!”

    “汪汪汪汪!”

    只见赵南星弯腰俯身,双手搭在胸前,仿佛一条摇尾乞怜的狗,真的学了几声狗叫。

    一时间,众人的笑声戛然而止,继而陷入了一阵尴尬的安静。

    所有文官都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家奴,居然有如此气量。

    如果说,这不是赵南星的气度。那就说明,赵南星看透了众人的计谋。

    那更可怕。

    众人心中,开始萌生出一股恐惧感,开始对三贤王韩成雁的势力感到一丝丝畏惧。

    当初,老王爷去世,韩成雁刚刚继位,众人还满是鄙夷,认为其出生牛犊,镇不住闻名天下的羽林卫。

    可是没过多久,韩成雁统帅三万铁骑北出汉中,直取齐州,大破北唐八万兵马,转战一百八十里,斩敌掳掠无数,巩固了南汉北方门户,至此十三年汉唐无战事。

    而两位王爷为首的文官集团依旧瞧不起韩成雁,认为其只是一介莽夫。

    后来干脆直截了当,断了韩成雁军粮钱饷,弹劾朝中二十三名良将,致使韩成雁退出朝堂,被迫分兵驻守蜀中,各自屯田发展,勉强维持八万之众。

    那时候,文官党更是戏称韩成雁的派系是“乞农军”,意思是乞丐一样的农民军,既要打仗还要种地,不是各处征粮求饷,狼狈不堪。

    但是再后来,就是洛中十四年,韩成雁经过几年经营,羽林卫的形势逐渐稳定,韩成雁便开始了报复之路。

    洛中十四年三月,韩成雁出兵长江口岸,以“走私”罪名,截杀平阳王府官船,掳掠饷银八百万两。

    洛中十四年五月,韩成雁带外宫侍卫八百人,斩杀内阁附属六品以下官员七十人,罪名是“通敌”。

    洛中十四年八月,韩成雁率八百铁骑火烧鸡鸣寺,烧死大国师玄英和尚,罪名是“谋反”。

    一时间,朝野震动,可两位王爷却只是笑笑,认为韩成雁只会行匹夫之举,难以成势。

    可现在,两位王爷及一众文官,却在一个小小家奴面前,感到了一丝愧疚。

    倘若一个家奴尚且有如此眼光与气量……

    看来,小看那小娃子了。

    两位王爷的脸上,显露出一丝计划败露后的尴尬。

    而一众文官,本来就有“树倒猢狲散”的想法,现在心知彻底得罪了三贤王,而且没有了回旋余地,连死了的心都有了。

    这时,洪德王收起了先前嚣张轻蔑的表情,平静地说道。

    洪德王:“赵大人,你今天来不会只是被我等取笑吧?”

    赵南星摇摇头,苦笑一阵。

    洪德王事到如今仍然要强调一句“我们”,可见其对一众文官内部逐渐分裂的情况已经了解了。所以赵南星眼见他们计划失败又无可奈何的样子,只能苦笑几声,以示“同情”。

    赵南星轻轻咳嗽几声:“传我家大人的话。”

    赵南星:“韩王殿下的意思,如果大汉内忧外患,料想你们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洪德王:“你!”

    赵南星丝毫不理会洪德王,继续说道。

    赵南星:“韩王殿下说,他不急着取你们的狗命。”

    话音刚落,两位王爷见颜面扫地,怒火中烧,但是又无可奈何。

    而一众文官,听到“不急着取你们的狗命”,却如同抓住救命稻草,眼神顿时平和了许多,心中不免窃喜。

    赵南星:“东南战乱,朝中妖祸,我家大人已经向陛下上疏举荐一人。”

    赵南星:“至于我家殿下,他这次绝不插手干预,蜀中八万棕马铁骑,按兵不动。”

    赵南星:“希望二位王爷好自为之。”

    说完,赵南星转身,快步离去。

    平阳王见局势如此,自己也无能为力,也只能听天由命,如此安排。

    但是他还是想知道,韩成雁推荐的那个人是朝中哪一派系,以便日后拉拢。

    平阳王:“赵大人,可否告诉本王,韩王殿下推荐的是谁。”

    只见赵南星头也不回,轻轻摆了摆手。

    赵南星大声说道:“那人是陛下独属武官,几年前九江水战时的一百夫长。”

    “公孙琦。”
………………………………

第三十二章 救星复命去,良将入剑乡

    南汉洛中二十一年,七月二十一。

    清晨,伴随着朝阳的第一缕曙光,茯岭官道上便立马喧闹了起来。

    公孙琦策马疾驰,沿着官道向京城的方向奔去。

    公孙琦身后,茯岭屯驻的御前锐军三千余人整整齐齐,挂枪跨马,浩浩荡荡地向京都赶去,掀起漫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