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年代纪事-第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省下来啦,所以钱这块就花的比较多。
再加上酒席哪怕没有大肉,但菜里的肉沫也一不能少,提前许久便让闫平在县里订了一只猪头。
这帐算来算去吧,的确是要花这么多才够。
虽说心疼钱,但住进新房的快乐立即就打消了心疼钱的想法。
新房建成,房间自然也不会少,三姐妹终于在分家后将近两年时间里,再次睡上了新床,这感觉简直不要太美好了。
三姐妹躺在床上开启了夜间的闲聊模式,春秀说到:“姐,我真没想到咱们还能过上这样平静的日子。”
“是呀,跟做梦似的。”春花答到。
春香道:“自从咱们娘疯了开始我就觉得日子好过许多了,娘不在家里后咱们这日子格外的清静,要是以后都没有娘就好了。”
“春香,别胡说,这话可千万不能在外头乱说,让人听见了不好。”春花赶紧让春香闭嘴并警告她。
“姐,我又不傻,我只在家里说,外头半个字都不会提。”
“你心里有数就好,这话要让别人听到了,指不定怎么指责咱们呢,娘疯了是她自个作孽,大家都可怜咱们,可你要在外头这样说就弄得是咱们的不是了。”春花作为家里的大姐,有义务提醒着弟弟妹妹们。
“姐,那娘还是咱们的娘,那娘现在生的小弟弟是咱们的弟弟吗?”春秀好奇地问到。
这个问题在这个年代还真是挺少遇到的,不过娘还是他们娘,娘生的孩子也算他们弟弟,可跟他们也并没有什么关系。
“你不用管他们,遇上了就当村里人一样打招呼就行了,别的就不用你们来操心了。”
至于别的是什么春花没明说,春香春秀也没问,反正她们听大姐的就行了,大姐不让做就不做,大姐说什么处就怎么处就完了。
闫思武一大家子的事儿也算是暂时消停了下来。
当然,暂时就是暂时,为什么要说暂时呢。
因为只过了一个春种,闫思武家又闹了起来。
按照六十年代的标准来说,闫思武哪怕戴过绿帽,疯过媳妇,可在这个年岁也还算是个壮劳力,并且还是一个有钱的壮劳力,年纪轻轻的没有媳妇了,能不让人惦记上嘛。
之前大家伙的都在观望,直到闫思武家起了新房后,要不是因为春种耽误了,那媒婆都要把他家的门槛踏破了。
没法呀,谁让他结婚早呢,闫平已经20了,闫思武也才38、9岁而已,说起来,再找一个也不是不行。
媒婆觉得吧,反正来都来了,说一个也是说,说两个也不嫌多,闫思武还以为是给闫平说亲,谁知媒婆直接跳过了闫平要给春花说亲,这可把闫思武吓的够呛,“春花还小呢,她哥都没说亲呢,哪能说在前头。”
这也是有讲究的,哥哥没结,妹妹倒先订下了人家,要让别人知道了还以为闫平有啥不好的呢,或者再想歪一点儿,以为春花有啥不好的呢,小小年纪就急着先订亲,所以大家都是按照顺序一个一个的来。
“哎哟喂,不小了,谁家闺女15了还没说亲的呀,现在都是早早的就订上,不然好人家都被别人挑上了。”
“春花还在上学呢,您给闫平先看看吧。”
“闫平在城里上班能没人给介绍吗?我看春花就不错,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啥,早点儿找个好婆家比什么都强。”
这媒婆说着说着吧,还真把闫思武说动了心,“行,您先帮忙相看吧。”
“哎。”媒婆心满意足的离开了闫思武家。
她来闫思武家的目的本来就不是为了闫思武的婚事,也不是为了闫平,她就是奔着春花来的。
她早就听说了,春花才15岁就把控着家里的财务并且把家里管的井井有条的,她家有个小侄儿,什么都好,就是性子太软了并且身体弱了些,能找个春花这样的能当家作主的女人也挺好的。
第129章 不知道又如何(二更)
媒婆倒是心满意足的走了,春花回来差点儿没把自个给气晕过去,可此时晕过去可不行,便好声好气地说到“爹,我还在上学呢。”
“女孩子读那么多书干啥,早点订下来就不读了,等到了年纪直接嫁过去就行了。”
得,这脑洗的相当成功。
春花早已经不是当初那个遇事儿就慌乱的春花了,此时耐着性子好好的和闫思武讲道理,讲的通还好,讲不通就找奶,反正他们闫家还没有这么早就订婚的人,凡事儿有奶撑腰,她是真不太担心。
不过只要她一找奶出面,闫思武的面子挂不住,以后相处起来难免就没有现如今这么和谐,所以她还是尽可能的先给闫思武把脑洗回来。
“爹,你看哥进厂了一个月赚多少钱呢,而且转正后户口也迁进城里,到时候肯定找个城里姑娘,再一分房妥妥的城里人,我成绩比哥要好,到时候读了高中不一样也能分到厂里吗?现在找的人除了种地还能有啥,爹,您不为我着想,还能不为哥和华子着想吗?到时候我有工作还能不贴补哥和弟弟吗?”
还真别说,春花这一说吧,还真就说到了点子上,闫思武听到这话便有些动摇了起来,可动摇归动摇,但这事儿都答应下来了,“我这都答应人家了。”
“不要紧,我来,您告诉我是哪家的媒婆,哦不,这十里八乡的也就隔壁村的李家婆婆爱做这事儿了,是吧。”
“是的,就她们家。”人家还要给他说亲,但他不好在自个闺女面前提。
“爹,您傻不傻呀,哥以后是要娶城里姑娘的,哪能被乡下妹子给耽误了,到时候哥真要找个城里的姑娘,以他的工资在城里生活肯定很拮据,我不贴补一些,哪里够呀。”
当然啦,春花心里明白到底是谁耽误谁那可说不谁呢。
说不准归说不准,可事情却是讲的清清楚楚的,闫思武这么一琢磨吧,听信了一大半,毕竟这个年代都一样,女儿帮衬哥哥弟弟很常见,可女儿没本事没工作那要怎么帮,可见书还是读完高中才好,至少包分配了有钱有工作这样才更好帮衬家里人。
“那李婆婆那儿。”闫思武觉得春花的话很有道理,一时间也有些后悔答应李婆婆了。
春花让闫思武放心,“这事儿我来解决,明天我休息,我亲自上门说清楚。”
至于是不是用说的,那就看对方的态度了。
但还真别说,春花的性子现如今和春芳越发了靠拢了,以至于王大丫也越发的喜欢。
除开闫思武不说,王大丫私下里和孩子还是处的挺好的,也就是说除了闫思武,家里的孩子们都和那边相处的挺好,总之谁都弄不清楚闫思武脑子里到底在想些什么,居然分家后就完全不和王大丫有牵扯了。
第二天一大早,春花给家里人弄好早饭后,拿上家里的擀面杖就出了门。
当然,她是想拿刀的,可惜家里就一把刀,还不怎么锋利,用起来不顺手还不如擀面杖。
这擀面杖可是全新的,第一次使就使到了李家婆婆的身上,也算是她的‘福气’。
当然这样的福气李家婆婆着实有些消受不起。
春花内心激动,隔壁村一个小时的路程,她穿小路走了30分钟就走到了。
在人家村口休息了一会儿,等储存好体力后直接找到了李婆婆家里,进去后二话不说直接开骂,擀面杖拿出来就要打人,颇有些王大丫凑人的架势。
李婆婆自然瞧出了要打她的人是春花,一边躲一边解释,春花的目的又不是来伤人的,本就是给人点儿颜色瞧瞧让人知道她不是好欺负的,顺便断了她上门说亲的想法,所以那棍子敲下去的时候架式很猛,但一棍一棍的,并没有朝着李婆婆身上打去,反而棍棍都打在了李婆婆旁边的墙上。
可春花的架势实在是能糊弄人,吓的李婆婆一家玩命的出逃。
最后大队长过来才把春花给拦下的,见人一多,刚才的狠劲直接一收,眼泪说下来就下来,声泪俱下痛哭流涕的样子着实是招人怜惜。
李婆婆见过多少人啊,从未这过如此会演戏的人,一时间被哽的话都说不出来。
最后这事儿当然是黄了,饶是李婆婆再气,也不敢找这样一个女人给自个的侄儿呀。
李婆婆在家气的直拍桌子,“真要命呀,这春花怎么是这样的性子,幸好没介绍给我侄儿,他们家一家子的婚事儿我都不管了,以后都别来找我。”
李婆婆媳妇瘪嘴,您那侄儿什么德行,就您当个宝,幸好春花没嫁给这样的人,当然这话她是怎么也不会说出口的,“是的娘,以后都不给这家人介绍了。”
搞完了事情,春花春风满面的回了村,脚步轻快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事情解决了,家里的弟弟妹妹也就放心了,擀面杖自然是不能丢的,不过刚才打的太用力给弄脏了,这会子打了盆水好好的给洗干净,说不定以后还能用的上呢,“华子,有空再给我做个擀面杖啊,打起人来还挺顺手的。”
闫华嘴角抽了抽,应声答应了下来,“好的,姐。”
“最好再长点儿,这好像有些短了。”
“好。”
正所谓好事儿不出门,坏事儿传千里,早上春花在隔壁村闹了一通,这事儿到了下午便直接就传开了。
闫思武也没想到春花居然是这样解决的,急的回家就把人一通骂,可刚骂完春花还没来得及回嘴,王大丫就找上了门。
“闫思武。”
王大丫的一声怒吼可谓是把闫思武吓的不轻,毕竟从小到大王大丫这样喊他总没好事儿,再来闫思武对于这事儿到底也有些心虚,“娘,咋了。”
“咋了,你出息呀,春花才多大你就给他找人家了,还是李婆婆家的侄儿,你知道她家侄儿啥情况你就答应下来。”
“啊,她侄儿咋了。”
“他侄儿是个病秧子,从小到大没少喝药,你这样的人你敢介绍给春花,你胆肥了是吧,别以为分家了我就不能管你了,给孩子介绍啥玩意儿呀你,有你这么当爹的吗?”
这,他还真不知道。
“你不知道,我管你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呢,总之你要再让老娘听到这样的事儿,就别怪老娘不客气。”
王大丫扔下这些话气愤的转身离开了。
闫思武是真不知道李婆婆家的侄儿是个病秧子,还以为是她好心呢。
“春花,爹真不知道,爹要知道怎么都不会同意的。”
春花当然知道闫思武不知道这事儿,可那又怎样,知道或者不知道又如何,闫思武想把她嫁出去的心是真的啊。
第130章 开学啦(三更)
“爹,我不怪你,以后再了解清楚就好了。”
春花可不会说以后婚事儿不让闫思武来管了,这也是不可能的,“爹,咱不急,以后我到厂里了,可以在厂里找,厂里的还是条件要好些。”
“行,行。”
闫思武觉得有些没面子,可他的确没想过要害自个闺女,哪怕是闺女到底也是自个亲生的,可看春花那态度,似乎真以为他知道似的,“哎。”
闫思武再次进入到了生闷气的状态,一个人躲在角落里,憋着气不说话。
但家里的几个孩子全都选择了无视,直到晚上吃饭这才把人叫起来。
蹲了一下午闫思武的腿早就麻了,本想着孩子们开口,他就直接找个台阶下来可以坐下,谁知就没一个人劝他。
不孝,太不孝了。
可饭还是要吃的,闫思武家风波再次和谐了下来,并且因为春花的原因,和谐了许久。
而闫思蕊呢,还没上学的她自然是在村里瞎晃悠,以至于错过了早上春花的戏后,连下午王大丫的戏也错过了。
“哎呀,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呀,谁来给我说说呀。”
闫思蕊爱凑热闹大家都知道,可此时都在做饭,谁有时间和他解释呀,没法还是闫乐磕磕绊绊的给她介绍着情况。
闫乐说了半天说的不太清楚毕竟有很多细节他也没听到,可闫思蕊愣是听懂了,可见脑补的重要性。
“好一场大戏呀,我居然给错过了。”
“你也就这两月能听戏了,再过两月你就能上学了,看你到时候去哪儿听戏。”王大丫说到。
“上学了才好,每天在村里无聊死了。”
“也就你无聊,谁家不是忙死呀,个个都有事情做。”王大丫怼道。
“那还不是家里人疼我呀,啥都不让我做,都把我都养坏了。”家里人的心意闫思蕊又不是不懂,这都是家里人的功劳,她可不能自个给邀了。
“你还知道是家里人疼你才不让你做的啊。”
“我当然知道啦,我又不傻。”
“是呀,你的确不傻,我就看看你到时候上学能得多少分。”
“以我的智商肯定是全校第一。”
“吹,我听你吹,别到时候得了全校倒数第一,牛皮吹大发了,看你面子挂不挂得住。”
“哼,就小学那点儿题还能难得住我,这不瞎胡闹嘛。”
她一个三十多岁的灵魂还能做不出小学一年级的题目,那面子才真是叫挂不住呢。
不过这个话题真幼稚,太幼稚了,哪怕得了全年级第一,她也没啥面子呀。
哎。
……
暑假的时光美好又短暂,两个月的时间都不够孩子们疯玩的,以至于在开学的前一晚,村里大部分人的家里都用起了蜡烛。
为啥,补暑假作业呗。
在闫明第N次叹息后,闫思蕊依旧觉得有意思,这补作业是一个轮回呀,后世的孩子也是这样挑灯夜赶的,没成想六十年代的孩子也是一样,挑烛夜赶暑假作业。
“小姑,你就别笑了,你这样笑下去,我啥时候能写完呀。”
“胡扯,你写不出来赖我也不行呀,这锅我不背,我可告诉你,现在时间不早了,别打野了,到时候有你哭的。”
闫明哭没哭她不知道,她睡的早,可别人家的孩子哭她却是知道的,因为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去上学的时候好多孩子眼眶都是红红的。
不是熬夜熬的,就是哭红的,反正没一样是好的。
但这都不关她的事儿,她才一年纪而已。
闫思蕊带着闫乐就来到了班上,坐等老师。
他们现在念书并没有排座位的要求,闫思蕊带上闫乐坐在了正中间的第二排。
这可是班里的黄金位置,闫思蕊刚坐下,向晓艺也来到了班上,坐到了闫思蕊的后面。
向晓艺有些紧张,“蕊蕊,我有些怕。”
到底是个小姑娘,来到了一个新环境的确会胆小,闫思蕊安慰到:“怕啥呀,大家都认识呢。”
这个大家都认识可不是假的,一年级暂时就一个班,一个班里有38名学生,大家个子都小,倒也坐的下去,而这38名学生里,光他们村的都有十多个,这么多的熟人的环境下,倒也并不是特别的陌生了。
闫思蕊这样一说,向晓艺左右看了看,还真是,心里头的害怕也减去了好多。
等大家来的差不多了,一个女老师走了进来给大家做起了自我介绍,“你们好,我姓张,名叫张玉芬是你们的班主任,也是你们的语文老师,我来点名,你们喊到就行了。”
这张玉芬是前两年过来的知青,他们村来了知青后,第一年是在村里观察,品性好了就会被大队长挑选进学校当老师,张老师去年便已经开始教书了。
“刘大海。”
“到。”
“王铁柱。”
“到。”
“闫思蕊。”
“到。”
“闫乐。”
“到。”
“向晓艺。”
“到。”
……
这一个一个的喊着,还真费了许多的工夫。
张老师给学生们发了新书,又仔细的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