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第38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包括占婆国在内的交州西部诸郡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水充足,极其适宜耕作,水稻一年两熟,在普及了铁制农具之后,粮食产量极为可观,根据周瑜等人的预计,只要农业生产上了正轨,每年都可以通过海运,向中原地区输送至少千万石食粮。
在这巨大的诱惑面前,几乎没花什么时间,朝廷就统一了思想打,狠狠地打!
“占婆国自古以来就是我大汉领土,是大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长久以来,我朝都本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搁置领土争议,孰料这些叛国贼子不思悔改,竟悍然对抗大汉官军,我们不能再忍了。”刘备也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慷慨激昂地说道“铲灭分裂大汉之顽贼,使沦陷于贼人之手的民众重归教化,是我等不可推卸的责任,诸爱卿以为如何?”
“陛下圣明!”众文武齐齐应道。
第一百一十六章 关中 北疆
章武十年之后,大汉王朝把更多精力都放在了水利和民生方面,河北大地上,程昱和几位州刺史协力,在长达一千多公里的黄河沿岸大兴土木,增补堤防;而在黄河上游的关中等地,一项更为浩大的工程也在同步进行。
泾水、渭水是黄河中游最大的两条支流,它们与周边其他小河流的存在,滋润着脚下的黄土地,共同造就了富饶的关中平原,然而,自秦汉以来,关中人口激增,对粮食和木材、燃料的需求,迫使人们不断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年复一年,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据镇守长安的雍州都督段浩上表宣称,就在汉朝大兴这四百年中,已经有大片森林被毁坏,无数山丘变为土丘,每逢夏秋之际,雨水裹挟泥沙滚滚而下,汇入河流之中,使河水变成浑浊的泥汤,泥沙最终沉积在水底,抬高河床,阻塞航运,曾经兴盛一时的渭水航道,时至今日已经要废了。
渭水如此,包括泾水在内、长安周边的涝水、浐水、灞水等河流的情况也差不多,这一支最大的支流汇入黄河,巨大的泥沙量便也跟着来到了黄河主道,再加上黄河本身携带的更为巨大的泥沙量,在中下游地区逐渐沉降淤积,一步步抬高河床,这才使得黄河水患频发,每逢雨季,两岸民众往往食不甘味,夜不能寐。
整治黄河,不只是下游的责任,上游、中游、各支流流域地区都有责任,关中愿参与治河计划,为天下出一份力。
在段浩写给刘备的密信之中,还有另外一层考虑——
关中的农业生产顶不住了。
这个地区多山,多丘陵,森林草木被破坏之后,大片大片的黄土地裸露在外,一遇见风雨便随之而去,费了许多心血才打理好的农田,往往在夏秋之际过后,耕作层就被侵蚀得不像样子,难以蓄积肥力,粮食产量怎么也上不去,反倒有下降趋势。
除此之外,在其他地区起到巨大作用的水渠等农业设施,也在巨量的泥沙淤积面前发挥不出作用,水车之类的机械经常被泥沙淤得动弹不得,转都转不动,成为了徒耗民力的摆设。
早在十几年前,段浩被任命为雍州都督之时,朝廷高层就对关中有了很清晰的定位,那就是对抗羌人的基地,连接巴蜀、河东与中原核心区的枢纽,为了这个目标,关中的人口必须重新提升,即便达不到先汉时期的程度,也要足够支撑各种赋予的功能。
在各级官员的努力之下,关中地区这些年来大力恢复生产,鼓励生育,从其他地区迁徙民众前来,激增的人口对粮食的巨大需求,却不是这片土地可以承担的,每一年,朝廷都要通过各种手段,从周边州郡想关中运输数以百万石的粮食,按照如今人口增长的速度,段浩估计,再过十年,朝廷恐怕也难以支撑这么个无底洞了。
关中必须自救。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虽然刘备不是水土保持专业出身,但他前世就是西北人,对这些词汇和其背后的巨大危害十分了解,也亲眼见识过华夏为了逆转水土流失、土壤荒漠化而做的诸多努力。
如今能够在一千八百年前,这片广阔土地还没有遭受到毁灭性破坏的时代便遏制不好的苗头,他自然是乐于去做的。
于是,朝廷牵头,八方相助,诸多年轻俊才都响应号召奔赴关中大地,参与进这个项目。
其中,一名来自扶风郡的墨家门人马钧展现出了超强的才智,改进改良了许多机械设施,提出了不少极具天才创意的设想,迅速成为名动一方的人才,他的大名和事迹传到洛阳之后,还得到了天子的格外垂青,当朝廷特使带着刘备亲笔书写的信件和足够两三代人吃用不尽的赏金抵达长安之时,几乎所有人都疯狂了,做事业的热情更加高涨。
为了减缓减少丘陵地带被雨水冲刷导致的水土流失,人们将东南地区开创的梯田照搬过来,他们垒石为埂,缺少石块就烧砖制陶来堆砌,将山地的坡面平整成一层层梯田,又在田埂上栽种作物,既能巩固地埂,又能帮助涵养水源,唯一的缺陷就是极度耗费人工和时间。
为改变以往人们因为做饭和取暖需要,对看法树木的依赖,朝廷加大对并州的投入,大力开发煤矿,并通过黄河、汾水等河流开展水运,将海量煤炭输送到关中地区,限于产量和运力,煤炭尚且不能完全取代木柴,但有替代物,总是会减少因为生活需求而砍伐山林的行为。
除了之前便被探明拥有巨大煤炭储量的太原、雁门、上党诸郡,凉州北地郡、并州核桃地区的朔方、五原二郡也都发现了大煤矿,这不但意味着边疆的民众可以获取充足的燃料,并且朝廷对矿工的大幅补贴,也吸引了更多民众前往边疆,短短两年时间,从中原各地前往边疆讨生活的民众数量就达到了百万之巨。
以黄河为纽带,一座座城池像是珍珠般被串联起来,重新矗立在阴山南麓长达两千里的广阔边境线上,在这些城池中央都有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当今天子的一手诗作。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当今天子刘备素有才名,许多流传于世的诗作都是出自他手,这一首《出塞》也是在他看了浩浩荡荡前往北疆的民众队伍之后心有所感,当场口诵的,诗中飞将二字,既是赞扬先汉名将卫青,也指前几年统兵出塞,彻底灭亡匈奴余部,有飞将之名的朔方太守吕布。
据说在听闻了这首诗后,数万戍边将士无不为之流涕,朔方临戎城民众自发募捐,竖起一座石碑来镌刻此诗,其余各城也纷纷效仿,大汉北疆的幽并凉三州,凡有人迹之处,无不传诵,就连总角蒙童都能摇头晃脑地来两句秦时明月。
纵使身处苦寒之地,但整个大汉北疆仍然展现出蒸蒸日上、热火朝天的兴旺气势,此等盛况,在历史上还是首次出现。
第一百一十七章 六十
大汉章武二十一年,天子刘备迎来了自己的六十华诞,这一次,年老的皇帝没有再度拒绝来自天下各地的好意,在京师洛阳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庆典活动,同时昭告天下,凡六十岁以上之老者,不分男女贵贱,均可到当地官府领取一份价值不菲的馈赠,所有开支,均由皇室内库负担。
消息传出后,各地民众无不弹冠相庆,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天子的喜爱和拥戴。
烈日炎炎的交趾雨林、白雪飘飞的阴山山麓、波涛汹涌的大海之滨,万里黄沙的西域北庭,各地州郡一级的主政官员都接到命令,提前赶赴洛阳,参加了这一次盛典。
来自于海外番邦的豪商纷纷献上贵重的贺礼,各种奇珍异宝令人眼花缭乱,而大汉王朝这些年来的传统项目——阅兵式,也让不远万里前来庆贺的贵霜、安息、大宛等国使臣看得目瞪口呆,由当初跟随刘备南征北战的功勋老将、从边疆战场退下来拱卫京师的百战雄卒组成了一个个方阵,陆续从洛阳城中穿行而过,冲天的杀气甚至让一名安息王子瘫倒在地,两股战战,怎么都站不起身子,最后还是被人搀扶着坐下。
安息帝国地处地中海以东,葱岭以西,正好处在汉朝与罗马之间,自从七八年前大汉击溃羌人,将整个河西走廊纳入囊中,又以绝对武力震慑了西域诸国,重建西域都护府与北庭都护府,重启丝绸之路后,这个立国已经有数百年之久,日薄西山的王朝又重新焕发出了勃勃生机。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安息帝国特意派出一支规模庞大的使团,由王弟阿达尔班和几名王子率领,不远万里来到洛阳,恰好就赶上了刘备的六十大寿,并作为贵宾参加了庆典,谁知道一个阅兵式,就狠狠地丢了一次脸。
“安息不是号称幅员数千里,雄兵数十万,武德充沛,还多次击败过罗马人的强国吗,怎么他们的王子都如此不堪?”目睹此情此景,太子刘永觉得有些好笑,便压低声音,向身边的梁固询问起来。
“启禀太子,安息曾经雄极一时不假,但天下没有长盛不衰之国,如今他们早已是日薄西山了,王室一脉人才凋零,君王多为昏庸之辈,只有那位王弟阿达尔班是个人物。”梁固歪了歪头,刘永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只见一名衣着华贵,高鼻深目的雄壮男子站在人群之中,与身旁的安息贵族们气质迥然不同,“此人胸中颇有韬略,远胜乃兄,故而被国君沃洛加西斯忌惮,远远支来了大汉。”
或许是感受到了什么,阿达尔班也转过头来,刘永与他对视两眼,礼节性地笑了笑之后,便又各自转过头去。
“君弱臣强,其国内政局很难稳定。”刘永继续说道。
“不用他们内乱。”梁固低声笑道“安息与罗马接壤,近年来两国战火不绝,安息频频损兵折将,大片土地失陷,怕是支撑不了太久,或许二三十年内,这个国家就没了。”
“原来如此。”刘永点点头,将目光转向另一旁贵霜王国的使团,“若是安息灭亡,罗马与贵霜应该就是最大的赢家吧。”
“我朝力不能及,确实是可惜了。”梁固轻叹道。
安息的核心统治区位于后世伊朗、伊拉克一带,跟汉朝中间还夹了个贵霜王国,而贵霜与大汉中间,又有高大到令人绝望的葱岭,如今大汉王朝出口丝绸瓷器等商品的主要道路有两条陆上和海上。
陆上丝绸之路是从益州起始,在关中地区集结,沿陇西、河西走廊,穿越戈壁来到西域诸国,再前往葱岭以西的大宛、花拉子模、贵霜等地。
海上丝绸之路则是从交州发起,无数海船沿中南半岛,从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沿海岸一路前行,一部分在贵霜南部停下脚步,另一部分则是继续前行,直到进入后世的阿拉伯海,与安息人直接交易,获取更多的利益。
通过两条丝绸之路,无数汉人跨越数万里,将脚步踏上异域他乡,极大地开阔了眼界的同时,也带回了巨额的财富,正是依靠巨额的贸易收入,西域、北庭两大都护府才养得起几万雄兵,还能一路修建城池兵站。
梁固本是罗马人,早年在西域等地生活过一段时间,所以在朝廷决定重新进入西域之后,他就来到征西将军赵云麾下效力,跟随赵云一路从河西打到西域,从此便担负起对外事宜,并开始收集整理西域诸国、葱岭以西强国的资料,可以说是汉朝最权威的西域问题专家。
因此,他说可惜了,其实也是在劝告刘永,不要对葱岭以西动什么念头,安心赚钱就好。
“若是贵霜吞并了一部分安息,实力大增,会不会对我朝西域形成威胁?”刘永仍不死心。
“贵霜也是日薄西山,最近二三十年里丢了大宛、花剌子模,如今已经把力量集中到南部,着力发展身毒国了,如今葱岭以西群雄割据,对我朝形不成威胁,太子大可放心。”梁固再度劝说道。
这两人低声交谈的同时,诸国使臣也在窃窃私语,除了一些酒囊饭袋,这些使节能被国君派来大汉,都不是什么无能之辈,通过这一场阅兵式,许多人都看到了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阿达尔班目不转睛地凝视着一支支从自己面前经过的军队,另一边,贵霜使团中的王子迦腻色伽同样目光炯炯,可以看出,这两大强国的重要人物都对军队很感兴趣。
直到最后一支参加阅兵式的部队消失在视线尽头,迦腻色伽才长长地送了一口气,低声询问起身边的卫士,“我们能够对抗这样的军队吗?”
“尊贵的王子殿下,他们的军队不可能踏上我们的土地。”这名卫士面色有些尴尬,却又不得不答,故而含糊其辞,想要遮掩过去。
“那就是不行了。”迦腻色伽望着不远处兴奋雀跃的大宛使团,脸上浮现出一抹苦涩的笑容,“想要平定大宛和花剌子模的叛乱,看来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第一百一十八章 晴空霹雳(上)
长达半个月的时间里,洛阳变成了欢乐的海洋,诸多许久未见的老将名臣们齐聚一堂,高歌欢饮,回忆往昔峥嵘岁月,畅想未来光明前程,以刘备为首的卢植门人还结伴到北邙山,为先师扫了一回墓。
卢植为大汉王朝毕生奉献,在刘备崛起的过程中也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老先生去世后,尸骸是被卢毓护送着返回涿郡安葬,刘备还特意在北邙山脚下为老师修建了一座衣冠冢以供世人瞻仰怀念,也将老先生的神位请进太庙,令世人震惊不已。
在这个时代,太庙还只是供奉皇帝先祖和历代皇帝的地方,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宗室功臣的神位进入太庙一同享受香火,最早也要到晋朝了,而刘备感念老师的恩义,力排众议,也算是开了历史先河,同时也让许多人琢磨起来,自己的功绩是否也能到配享太庙这程度,在私下讨论不停。
如今刘备再一次大规模祭奠卢植,又让许多人动起了心思,扫墓后的几天时间里,很多老臣喝酒也不积极了,显得忧心忡忡。
“听说昨天还喝哭了几个?”刘备斜靠在厚实的软榻上,懒洋洋地问道。
“是啊,哭得可伤心了。”刘永笑着答道。
由于这一次进京的官员太多,除了一两次正规的宴会之外,其余时间里,酒宴都是分布在宫城各个殿宇,有些官员在宫中喝得不过瘾,还把东市和西市都包了下来,尽情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欢娱。
这么多的官员,而且大多是州郡一级的主官,接待和安置工作是个大问题,眼见谁都不愿意接这个烫手山芋,刘永便义不容辞地担起了责任,将所有事宜安置得井井有条。
而那些人的举动,自然也瞒不过刘永。
“为父自辽东一隅平定天下,花了二十年时间,期间立下汗马功劳的老兄弟不计其数,如今我们都老了,也没几年活头了,若是再不能给老兄弟们一些念想,怕是他们死也死得不痛快。”刘备低声叹道。
“父皇怎么又这么说了?”刘永有些不开心。
“不谈生死,生死就不找你了吗?人这一生一死,又有哪样是自己能决定的?”刘备向后仰了仰身子,继续说道“生能尽欢,死能无憾,人这一辈子就够了,又有什么怕的?”
父子二人正说着话,门外侍卫禀报,说是大将军关羽和骠骑将军张飞到了,刘备点点头,片刻之后,两名须发皆白,浑身却仍是凛凛神威的大汉便阔步走了进来。
刘永虽是太子,但从小养成的习惯还是让他即刻起身相迎,并端端正正地侍立在一旁。
“大哥这是喝多了?”张飞眼尖,看出刘备满脸倦意,当即开口问道。
“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