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汉昭烈帝 >

第29章

大汉昭烈帝-第29章

小说: 大汉昭烈帝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备放下饭碗,顺手抹掉了嘴上的油渍,也蹲到张宁身边摆弄起这个水车连带的齿轮组,“还有一点,就是这个、嗯,齿轮的齿数很玄妙。”
    大齿轮有三十六个齿,小齿轮只有等大的十八个齿,所以大齿轮每转一圈,小的就转两圈,与之相连的小锤运动的速度相应地也是大齿轮转速的两倍。
    “按照太守的说法,若是改变大小齿轮的齿数,就可以任意操控最终的转速了?”李木匠越听越兴奋。
    “肯定啊,咱们这个模型太小,只是个参照,实际应用的时候可以随机应变。”刘备笑眯眯地从旁边翻了翻,找到自己画出的另一个图样展示给张宁和李木匠,“你们看看这个,这叫曲臂连杆,水车用了它还可以带动石磨,以后咱们磨坊里面的驴就都能歇着了。”
    ……………………………………………………………………………………………………………………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不知不觉间天气慢慢变暖,寒冬就快要结束了,辽东的百姓们的户外活动也越来越多,他们每天走出房屋,开始活动筋骨,满怀憧憬地准备迎接春天的到来,迎接孕育生命的季节。
    在城外的铁匠铺子(如今已经被刘备改名为铁器制造中心),几千架新式曲辕犁和摆放成小山一样的各式工具在和煦的日光下熠熠生辉,农民们按照之前分好的小组为单位,依次来到这里领取农具,每一位拿到工具的人都爱不释手地摩挲着寒光闪闪的铁制工具,眼中闪烁着满足的光芒。
    铁器虽然早已经被广泛应用,但由于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容易锈蚀损坏,在这个时代仍然没有摆脱“恶金”的称呼,极快的损耗速度也只有地主豪强才能够承受,根本不是普通人家用得起的。
    这些农民穷了几辈子,过去基本没有好农具可以使用,只有那些曾经的佃户在豪强家里干活的时候摸过铁制的锄头和铲子,但那些豪强手里掌握的铁制工具大多设计陈旧落后,而且缺乏保养,经常是锈迹斑斑陈旧不堪,哪里有他们现在拿在手中的崭新农具漂亮轻便。
    刘备坐在不远处的台子上兴高采烈地看着移民们依次从铁匠手中接过工具,又瞅了瞅端坐在自己身边,神情若有所思的张焕,忍不住开口问道:“老张,这是好事啊,为什么你眉毛皱得就跟被人抢了一样?”
    “这些人手里有铁了,而且是可以打造兵器的好铁。”张焕似乎是在回答刘备,又仿佛是自言自语。
    “肯定是好铁啊,质量差了怎么用来干活?”刘备愣住了,他有些摸不到头脑。
    张焕转过头来认真地看着刘备,“铁能做农具,也能被打造成兵器,你就不怕这些人被有心人利用,反过头来拿着武器面对咱们?”
    刘备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张焕说的是每一个统治者都最为担心的问题:武器。
    为了让江山永固,很多皇帝都绞尽脑汁提高民间造反的难度,其中控制金属、尤其是钢铁产量和流通途径就是重要的一环。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统一天下的皇帝,当年千古一帝秦始皇脑洞大开,他为了防止原六国的人民起来反抗,做了件著名的事情就是收缴天下人的武器运到咸阳,铸造成十二个巨大的铜人,号称“十二金人”,经历了四百年的风风雨雨,现在还摆在长安城里每日里被人观看呢。
    “老张你听我说,天下百姓大多不识字,可并不代表他们傻,谁好谁坏,他们心里清楚着呢。”刘备摇头笑了一阵,方才认真地说道:“只要咱们始终走正道,让百姓安居乐业,他们手中就算有兵器,也只会用来支持我们。”
    张焕叹道:“话虽如此,但谁能保证人心永远不会变呢?”
    “我们的心不变,他们的心就不会变,如果我们心歪了,想要骑在百姓头上作威作福了,他们就算手无寸铁,就算是咬也能把咱们咬死,让我们死无葬身之地。”
    “那我们的身家性命就全靠玄德公了,还望你不要忘记今日所说的话。”张焕忽地笑了,站起身来对着刘备深深行了一礼。
    刘备同样哈哈大笑起来,“你装模作样了半天,就是等我这话呢吧,不行不行,得张罗着给你们成亲了,省得整天花心思琢磨我。”

第六十章 身先士卒
    有了远远胜过以往的好农具,有了新任太守的承诺,百姓们的劳动热情极度高涨,襄平城边的春耕进行得热火朝天,广袤的原野上到处都是劳动者的欢声笑语,刘备等人迈步走在宽阔的田间大道上,时不时有拄着锄头歇息的农夫上前问好,并不停地讲述这个新家伙是多么的好使。
    “云长那边也派人来拉走了二十架曲辕犁和几百件农具,说是要把原本村子荒废的田地重新种了,顺便在河岸边再开垦些荒地。”张焕笑呵呵地介绍道。
    刘备赞许地点了点头,关羽那里的青壮士卒全是农民出身,原本就对庄稼地里的活熟悉得不能再熟悉,而且马匹众多又毗邻河岸,不开垦荒地种粮真是可惜了。
    “派人去给云长带个口信,士兵们的训练可不能落下,对了,新式的马镫和马鞍都送过去了吗?”刘备问道。
    一说起来这个,张焕瞬间来了兴致,“五百副不多不少,如今已经全部给云长那边装备上了,玄德我跟你说,这个马镫和马鞍真是好东西,试过的人都说从此再也不用担心从马背上摔下来,可以全力作战了。”
    “千万注意保密,这东西若是现在被胡人知道,他们数量众多的骑兵就会如虎添翼,那咱们北方汉人的苦日子就来了。”刘备提醒了张焕一句。
    正在此时,从北边远远奔来三匹骏马,端坐在为首骏马之上的正是好久没见的太史慈,他一见刘备在路边,连忙翻身下马,抱拳行礼道:“末将见过太守。”
    刘备一看太史慈精神饱满的样子就乐了,“子义啊,你这是打探去了还是游玩去了,怎么一点风霜之色都没有。”
    “启禀太守,末将在……”太史慈话没说完就被张焕狠狠一眼瞪得住了口,然后张焕拉着太史慈和刘备来到一处没人的地方,“现在说,以后军情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
    “当初徐都尉说从陆路到乐浪不但要翻山越岭,还有大河阻隔,所以咱们的部队还是通过海路前往比较好。”太史慈嘿嘿笑着说道:“所以末将出沓县出海之后,先是前往东莱,在那边联络了一些船只,只要一声号令他们就会前来辽东,搭载大军南下是足够了。”
    张焕皱起眉头问道:“从海上走是否安全,几天能到?”
    “我军从襄平到沓县需要十天,从沓县到乐浪走海路顺风只需两天。”
    “乐浪那边的情况都清楚了吗?”
    “按照往年的惯例,春天正是秽貊人前往乐浪打劫的时间,马韩人则是选择秋天进犯,因为他们春天同样要耕种。”一说这个,太史慈的表情就没那么好看了,“乐浪那边的汉人虽然有二十多万,却是群龙无首,如同一团散沙,这也正是马韩和秽貊人敢于一而再再而三挑衅的主要原因。”
    “光在路上来回就需要差不多一个来月的时间。”刘备摸着下巴想了想,“那咱们得抓紧时间了,最好是即刻出发。”
    太史慈和张焕都有些惊讶,原本商议的出兵日期是在春耕之后,他们想不通为什么刘备突然要推翻之前的想法。
    刘备耐心地解释道:“我们现在出兵,先把秽貊人的爪子斩断,再顺势南下攻打马韩,你们想,马韩也是要耕种的,这就是个进攻的好机会。我们趁着马韩人春耕的时候抵达他们的土地,强迫他们决战,无论战果如何,马韩今年的粮食生产都会被严重耽误,这样可以极大削弱他们的实力。”
    “不如请诸位将领都来襄平,我们共同讨论。”张焕还是不希望自己的弟兄们在对敌人一无所知的情况下渡海作战,万一出现什么意外情况,后果将不堪设想。
    “行,子义你去一趟城北,让云长他们都来襄平,同时命令士卒们做好出发的准备。”
    一天之后,驻扎在襄平北面的辽东军队开始了大规模南下。
    刘备大胆的构想得到了这些年轻将领们的一致认可,会议最终的决议是关羽率领五百名骑兵留下驻守襄平,张焕和颜良作为他的副手,剩下一千五百名士卒由刘备、张飞、赵云和徐荣率领前往乐浪讨伐马韩。
    原本关羽希望自己替代刘备前去征战,但他在训练士卒方面的才能是刘备学不来的,并且刘备考虑到这次是客场作战,并且要与乐浪当地官员进行沟通交流,必须有自己坐镇,所以关羽只好无奈地留在襄平。
    太史慈先行出发,他的任务是前往东莱召集船只运送军队渡海,而刘备等人率领的大部队则是带足了物资和粮草,缓缓向南进发。
    “祝我辽东大军一路平安,属下在襄平静候捷报。”张焕表情严肃地站在道旁,一千多名士卒脚步轻便地从他身边经过。
    刘备微微颔首,嘱咐道:“我不在的时候,你和云长一文一武要齐心协力。”
    “必当不负大哥重托!”关羽抱拳道。
    大军一路南下,沿途的县城纷纷开城迎接,由于各地官吏都认识徐荣,所以也没人怀疑刘备这个年轻得不像样的太守,都是十分热情地对这支军队进行了款待。
    新昌、安市、汶县、平郭,这些城市分布在渤海东岸,就像是一串珍珠一样,都被辽东大军渐渐甩在身后,他们在陆地上的最后一站,就是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沓县了。
    沓县就是后世的大连,地处渤海口,与山东半岛遥遥相对,是东北亚最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在这个时代也是辽东与中原进行往来的最重要港口。
    当刘备一行抵达沓县的时候,早已得到消息的沓县县令刘政前来迎接,与他一同的还有先行南下的太史慈。
    “下官沓县县令刘政,见过太守。”这个刘政浓眉大眼,方面阔口,看起来不像个县令,倒像是一名雄武的将领。
    简单的寒暄过后,刘备等人随刘政来到县衙前堂分主客坐下,太史慈站起身来向刘备汇报船只召集的情况。
    “二十艘大船,一千五百名士卒可以一次全部渡海,嗯,这样还行。”刘备听了之后满意地点点头。
    刘政笑道:“其实沓县本就有十艘大船,所以才能这么顺利地征集齐备。”
    刘备同样回以微笑,“沓县是南北东西往来的枢纽,非常值得我们辽东投入人力物力来建设,只是不知道如今沓县人口几何?”
    “启禀太守,沓县如今只有数千居民,下官也曾想过吸纳流民,然而此地距离青州太近,流民往往因思念家乡而南归,所以收效甚微。”刘政敛容答道。
    “没关系,只要阁下愿意造福一方,那辽东郡就是你的助力,许多问题也就不是问题。”
    “刘政必定跟随太守鞍前马后,为我辽东百姓尽一份力。”刘政听得出刘备话中的意思,对方都这样说了,他要是再不表态就太不像话。
    大军在沓县住了一晚,第二天大清早,沓县东南的港口就人头攒动,闹哄哄起来。
    许多士卒从没见过大海,来到港口之后就被这浩瀚无垠的壮丽景色所震慑了,他们惊叹于海洋的广阔,同时产生了一丝丝的恐惧:就岸边那些船只,能容得下这么多人度过茫茫大海吗?
    “看来咱们在这里就得身先士卒了。”刘备其实也是旱鸭子,但他为了稳定军心,还是硬撑着迈动几乎要吓得抽筋的双腿沿着跳板走上了最大的那艘木船。

第一章 大汉的军队来了
    两天之后,乐浪百姓惊奇地看到从港口方向驶来许多大船,无数身披黑色盔甲的士卒踩着踏板,陆陆续续地登上坚实的土地,随后,一杆红底黑字大旗被舒展开,飘扬在猎猎朔风之中,纵然隔得很远,但这些人们也能看得清楚,那杆大旗上清清楚楚地写着一个“汉”字。
    “是大汉的军队,是我们的军队。”一名在乐浪生活了数十年的老汉眼含热泪,声音发颤地向身边的孙儿说道:“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见过,那时的大将军出发去北面打匈奴人,那支军队就是这样的装束。”
    然而很多百姓则是选择了沉默,他们本就是受不了中原的天灾人祸和官府的苛捐杂税,才渡海逃到乐浪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祈求平静的生活,如今看到汉朝的军队,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
    士卒们在码头上列队,然后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向不远处张望的百姓们,刘备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几名将领紧紧跟随其后,他们一直走到围在路边的百姓们面前才停下脚步。
    刘备向一名站在最前的乐浪百姓笑了笑,和气地问道:“老乡,县城怎么走?”
    这名农夫见刘备气宇轩昂,身后跟着的几名大汉又各个煞气冲天,只觉自己口干舌燥,两腿有些酥麻,他用力抿了抿嘴唇,颤声答道:“回禀将军,向东十里,就是遂城,再向东七十里就是朝鲜城。”
    “哦,也不太远,那你们为什么没有春耕,是没有田地吗?”刘备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大人,这海边风大水苦,不能种田,我们都是以打渔为生,农田都在内陆呢。”
    刘备恍然大悟,原来自己把这个忘了,他回头向太史慈说道:“子义,你熟悉道路,带几个人先行出发到遂城通报。”
    太史慈领命退下,片刻之后就带着几名骑士飞快地沿着道路向东奔驰而去。
    大部队继续向遂城方向缓缓前行,没过多久,遂城低矮破旧的城墙就出现在众人眼里,远远就可以看见一群人从城门中走了出来,在大道边上列成两排。
    “下官遂城县令王贺,拜见太守。”迎接人群中为首的那名官员看着远远走近的刘备,对他深深一躬。
    刘备一看这位县令面貌黧黑如老农,官服破旧,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衣服的肘部有几处补丁,丝毫不像是官员的样子,不禁开口问道:“阁下这个县令当得何以如此清苦,堂堂朝廷命官都这样穷困,那遂城治下百姓岂不是都没活路了?”
    王贺老脸通红,连忙解释起来:“启禀太守,遂城土地贫瘠,百姓辛劳终年只能勉强糊口,所以下官私自做主不收赋税,故而官府没有收入,下官平日里也要下地劳作才能维持生计。”
    “你做得没错,是本太守唐突了。”刘备听了之后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王贺这种官员坚守在孤悬海外的边郡,不断安置流民并且不收田税,身为一县县令居然落到亲自耕种才能养家的地步,他对这个国家,对遂城百姓已经称得上仁至义尽了。
    众人迈步走在遂城凹凸不平的街道上,看着道路两旁低矮破旧的房屋,刘备忍不住叹息起来,就这种破地方都能让百姓们舍弃家园前来逃难,中原的苛捐杂税、如狼似虎的统治阶级该有多么令人生厌啊。
    得知刘备此行来意之后,王贺激动得连声叫好,他身为大汉官员,早已对秽貊和马韩人恨之入骨,虽然遂城位于乐浪郡最西部,加上贫困异常,始终都没有被侵扰过,但这位热心肠的县令对其他地区百姓的遭遇也感同身受,只恨自己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护他们。
    “还请王县令多多保重身体,等到本官把辽东那边的事情处理完,就会着力解决乐浪百姓的生活问题,到那时候,遂城百姓在你的带领下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刘备对王贺着实勉励了一番,然后拒绝了留宿的邀请,率领着将士们继续向东出发去了,这次军事行动时间宝贵,不能在次要的事情上耽误。
    又过了一天,刘备的部队抵达了朝鲜城,朝鲜城就是后世的平壤,历史极其悠久,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