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第20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幽州军最为精锐的白马义从可以通过一人三马的方式,用五天时间就从广阳奔袭到中丘,到了山路崎岖的关中或是水网纵横的江淮,就绝对不可能再拥有相同甚至是接近的推进速度。
击败袁绍之后,其余的对手肯定不会更强,但战争的进程却不会因此而加快,甚至在水网密集的地区,潮湿的气候、稀奇古怪的疾病,都会成为军队最大的阻碍。
“那样的话时间就太长了。”刘备轻轻叹了一口气,“涿郡起兵仿佛就在昨日,这一转眼,却已经是八年时间,你我兄弟戮力齐心奋斗了八年,才刚刚拥有了争夺天下的本钱。”
听刘备这么一说,关羽有些讶然地抬起手,扳着手指头数了数,这才真正意识到,真的是八年过去了。
“如今你我已经年过三旬,等到十几二十年后,我们重新把这个四分五裂的国家捏合起来,也就到了入土的年龄,归根到底,还是要给后人留下一个没怎么收拾的烂摊子,这样不行啊。”刘备语气越发低沉,不像是三十来岁的盛年男子,反倒像是个风烛残年的老人,听得关羽心中难受不已。
“大哥不要太过悲观,我们在幽州和冀州已经建好了基础,实力增长只会越来越快,应该用不到那么长的时间,就可以光复天下,让百姓安居乐业了。”关羽说道。
刘备笑了笑,刚好他们眼前的这架投石机已经被拆卸完毕,要被运往更前沿的阵地了,于是二人挪动脚步,朝着另一个方向缓缓走去。
“这段时间以来,我就一直在想,冀州人节衣缩食,供养如此庞大的军队与我们作战,难道真是他们的本意?”刘备发问之后不等回答,自己便摇了摇头,继续说道:“从高览和他那些士卒的表现就能知道,大多数冀州人是不愿意打仗,或者说是不愿意与我们作战的,只是有少数忠于袁绍,或者是痛恨我们的世家豪强在作祟。”
关羽点了点头,“确实如此,就拿之前俘虏的五百余人来说,大哥一席话,便将其中六成以上变成了我们的子民。”
“高览的亲兵部队都有六成不愿追随袁绍的人,那民间呢?妇孺老幼呢?岂不是更多?”刘备不住嘴地说着,“我们需要多多宣传,去百姓中宣传我军的宗旨,让大多数人知道,跟了我们,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
“如此一来,袁氏在冀州的统治就会松动,最终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再也无力供养大军与我军作战了。”关羽双手握拳用力一撞,兴奋地说道。
刘备笑道:“我前几天就给郭奉孝那边写了一封信,让他在对敌作战之时不要太过看重一城一地的得失,要把重心放在教化民众上,号召民众断绝对袁氏的物资供应,若是担心被战火波及,还可以携带财物去河间和渤海生活,反正那里地多,再多人也养得起。”
在民间要发动百姓反对袁绍,动摇他统治的根基,在军队层面上,高览被擒,让刘备又看到了这方面的希望。
冀州军有三根顶梁柱,其中文丑统率着最精锐的骑兵部队,张郃拥有重装步兵大戟士,而最早归属韩馥麾下的精锐弓箭手,则是由高览统领。
这三人在冀州军中声望极盛,其中高览张郃二人更是以治军严明、体恤士卒著称,倘若能使这样的人物转变阵营,将会对冀州军的军心造成极大程度的动摇。
“大哥是想用高览作为突破口,打击冀州军的士气,如果可能的话,再让他们倒戈一部分?”关羽欣喜地问道。
刘备点点头,“攻城为下,攻心为上,在不放松军事进攻的同时,也要加强其他方面的攻势,我等会就给田元皓和审正南写信,让他们与高览一行见见面,这两位冀州本地名士说话应该比我们有用。”
不出意外的话,一个秋天加上一个冬天,足够让高览等人意识到冀州发生的巨变,眼见为实之后,他们的思想或许也会发生一些改变,不再抵触刘备南下的举动。
又走了几步之后,关羽突然停下脚步,对刘备询问道:“我们军中也有不少冀州本地士卒,应该从中挑选口齿流利之人集中教导,让他们也担负起宣传的责任,每到一处,无须再派遣专人,军队自己就能宣传了。”
“可以,这件事就交给你了。”刘备满意地点了点头。
第六十五章 权衡
连番猛攻,损兵折将,如今甚至又折损了一员主将,冀州军再也没有坚持下去的勇气,士气骤然降到极点,纵使文丑巡视各营,反复竭尽全力提振士气,也是毫无用处。
夜深了,偌大的军营渐渐陷入寂静,文丑却是毫无睡意,他坐在一处篝火边上,也不说话,就那样静静地注视着篝火,仿佛要从不断跃动的火焰中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
“将军为何不去歇息?”一个身影由远到近,来到文丑身后,涩声问道。
文丑抬起头,发现是白天里险死还生的马延,便拍了拍自己身边的平坦地面示意对方坐下,并反问道:“你不也是一样?”
“末将刚刚巡视了弓手营,恰好路过这边。”马延顺从地盘膝坐下,回答了文丑的问题,然后摆摆手,让跟随自己巡夜的士卒回去睡觉了。
几句话说完,两人再次沉默,一时之间,只有木柴在火中劈啪作响。
“高将军生死未卜,我军人心惶惶,只怕敌军明日就会再度进攻,到那时候该如何抵挡?”沉默了一阵之后,马延终于憋不住心里的疑问,对文丑询问起来。
“我已经让张南去袁使君那里了,让他尽早撤兵。”文丑顺手拿起一块粗大的木柴,轻轻拨动着火堆,同时平静地说道:“我们就守在这里,在使君退到安全地区之前,哪里都不会去。”
马延点点头,算是明白了文丑的想法,然后他的话语中就多了几分火气,“使君一退,我们就要腹背受敌,陷入幽州军的包围圈了,守又守不住,走又走不掉,只能全军覆没。”
“不会的,骑兵部队护送使君,我军与张隽义的部队汇合,缓缓退向襄国城,幽州军的投石机厉害,却不能用于野战,拦不住我们。”在文丑的拨动之下,篝火的火势越发旺盛,但他做完这一切之后,没有继续留在温暖的火堆旁边,反倒站起身来,拍了拍身上的灰烬和尘土,朝着自己的中军大帐走去。
“将军——”马延叫了一声,却又无力地垂下了手,重重叹息起来。
文丑刚走出不远便停下脚步,等了片刻之后,见听不到后话,于是再次迈开双腿,头也不回地走远了。
与此同时,在下游十几里外,袁绍的大营之中,也有几个人围坐在摇曳的烛火周边,反复研究着对策。
自从得知高览杀入敌营,生死未卜的消息,以及文丑命人带来,让这边迅速撤离前线的口信之后,袁绍的情绪就变得极不稳定,他先是大发雷霆,掀翻了帐中可以找到的所有物件,把各种文书情报砸了一地,然后又破口大骂,怒斥被自己寄予厚望,却什么都指望不上的军方将领。
好容易被逢纪和郭图等人劝说得平静下来,面对闻讯赶来的张郃,袁绍却又像是遇见了救命稻草的溺水之人,拉着对方的手,反复询问有没有破敌之计。
但是,在这样正面战线被强行突破,侧翼被白马义从虎视眈眈,想稳固防线都要指望不知何时才能抵达的援军,全面被动的局面下,张郃也一样没有办法。
冀州不是没有全力支持军队,冀州军也不是没有全力对敌,他们什么都没有做错,可就是实力不如对手,加上主战场周边数十里一片坦途,根本没有地形优势可以利用,这才造成了如今的窘境。
张郃给出的建议是退守襄国,拉长幽州军的补给线,伺机袭扰,撑过这个冬天,同时向张扬、于夫罗和青州刺史臧洪等人求援,让他们也加入对刘备的战争中来。
“幽州实力太强,不是我们一家可以抵挡,还望使君三思。”这是张郃的肺腑之言,也是他认为的,对抗刘备的唯一途径。
对于张郃的建议,袁绍不置可否,只是摆摆手,让张郃回去做准备。
然后袁绍就扔下军帐中的诸多属下,自顾自地歇息去了。
众人面面相觑,然后三五成群地各自散去,而几名核心人员,则是对视几眼,默契地来到了郭图的军帐之中。
“公则,你是怎么想的?”一进到帐中,逢纪就开口询问起来。
郭图无奈地笑了笑,随便找了个座垫坐下,“我觉得张隽义的想法不错,集合一切力量围攻刘备,分散幽州军的力量,光凭我们,肯定不是幽州的对手。”
“但使君未必会答应,看他当时的脸色,心中不知道恼火成什么样了。”辛评摇着脑袋说道。
“那是肯定的,当年刘备入京的时候穷困潦倒,就是个混吃混喝的边地小子,如今却将使君压制得喘不过气来,不得不依靠其他人的力量才能与之对抗,使君心里肯定不服。”逢纪苦笑两声,跟这两人说起了袁绍与周边诸侯的渊源,“还有曹孟德、张孟卓,那都是跟使君从小玩到大的,如今要么反目成仇,要么自立门户,即便我们能击败刘备,日后与曹孟德兵戎相见,打了胜仗还好说,若是遭遇失利,估计使君都能气死。”
郭图与辛评对视一眼,也是心有戚戚焉地点了点头。
他们出身于颍川世家,见过许多人、见过许多事,还有家族中的耳濡目染,被自己一向瞧不起的人爬到更高的位置,这种不甘的心情他们能够理解。
但理解归理解,日子还是要过的,如今刘备的实力远远超过己方这是事实,不容回避的事实,袁绍必须正视差距,做出最有利于己方的抉择才行,又是发脾气,又是扔下其他人自己去睡觉,这算什么事?
“之前向世家豪强征调的七万丁壮什么时候能到?”感觉气氛有些凝重,辛评有些不舒服,便主动开口问道。
“难了。”逢纪摇了摇头,语气低沉地答道:“我军若是连战连胜,别说七万,就是十万,豪强们也能给凑齐。但如今战局不利,连高览都折在了战场上,冀州人再想支持我们这些外来者,怎么都得权衡一番的。”
第六十六章 计中计
经过一番得不出结果的讨论,逢纪唉声叹气地离开了,却不知道透过帐门缝隙,两双眼睛一直注视着他的背影,直到背影彻底消失在夜色之中。
“他应该还会召集那群汝南人,研究下一步该怎么走。”目视逢纪一摇三晃的背影,辛评轻声说道。
“肯定的,别看他刚才说得亲切,什么汝颖一体,相互扶助,还把这两年来排挤我们颍川人的罪责都推到许攸身上,其实他才是汝南人的头目。”郭图冷哼一声,转身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如今许攸回魏郡稳定后方,无法与逢纪当面对质,他当然什么话都说得出口。”
辛评也离开帐门口,凑到郭图身边低声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稳住他,友若说了,即便是耗尽冀州的底蕴,也要把刘备拖在黄河以北至少两年,给南边争取时间。”郭图目光灼灼,仿佛下定了某种决心,“我们要联合冀州本地人,全力支持张郃的提议,集合冀州、并州、青州这三州之力,让刘备顾此失彼。”
“也不知道文若他们在兖州进展是否顺利,自从我们离开邺城,许久没有消息传来了。”辛评问道。
郭图轻笑一声,从怀中摸出一份折叠得整整齐齐的情报,将其递给辛评,“自己看看吧,今天才送来的。”
辛评一愣,连忙拆开情报,就着昏暗的灯光阅读起来,越看越是欢喜。
就在不久前,曹操的部队连续设下奇伏,将青州黄巾军打得摸不到头脑,在一连串胜利之后,把青州黄巾逼入了济北国,如今正是秋收之时,黄巾军却疲于奔命,陷入了断粮危机,估计坚持不到冬天就要彻底投降了。
按照荀彧的计划,曹操将收编这支数量庞大的黄巾主力,并效仿刘备的举动,在兖州进行屯田,这个地区久经战火,百姓纷纷流亡他乡,大片良田荒废,原本极度难以恢复元气,但有了百万青州黄巾,就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重新焕发生机。
这些事情早在一个月前,辛评就已经有所耳闻,如今看着化为文字的详尽资料,他不禁感慨万千。
“有荀公达和戏志才在,收拾一群黄巾余党还不是绰绰有余?”虽然一直想要取代荀谌在冀州这边的地位,但郭图并没有丧失理智,在他心里,自己和荀谌、荀衍几个水平差不多,但比起荀彧荀攸二人还是逊色一筹,所以说起投奔曹操的颍川精英,他还是比较信服的,“文若说了,只要我们为曹公拖延足够的时间,即便袁公这边败亡,我们几个也不愁没有出路。”
辛评长吁短叹了一阵,颓然说道:“我那兄弟就没有这样的魄力,当初让他留在文若身边,他却非要跟我前来邺城,现在想走都难。”
他说的是自己的胞弟辛毗,之前荀谌率第一批颍川精英出山辅佐袁绍,辛评辛毗兄弟都是其中的佼佼者,但辛毗与辛评不太一样,他性情刚直,看不惯颍川士子抱团的行为,便主动离开权力中心,去地方上任职了。
辛评一直想让辛毗离开这个相互倾扎的漩涡,甚至让他返回家乡颍川,带领家族成员跟随荀彧一起,谁曾想到了东郡之后,辛毗又把全家八十多口人给通通带到邺城了,还振振有词地说什么不能弃兄长不顾,把辛评气得火冒三丈又毫无办法。
“你算是好的了,我那个族弟奉孝才不让人省心,只是争吵几句就跑得无影无踪,到现在都下落不明呢。”郭图同样叹了一口气,有些惋惜又有些幸灾乐祸地说道:“就他那个狗脾气,估计早被人乱刀砍死,尸骨都化成泥了。”
辛评又叹了口气,翻开情报下一页,这下他就明白,为什么荀彧让他们无论如何也要拖住刘备南下的脚步了。
之前孙坚在襄阳城下战死,他的侄儿孙贲率领部众扶柩返回曲阿,折损了手下最能打的将领,袁术的攻势顿时变得有气无力,这个时候,刘表的反击到了。
刘表先是派遣使者去长安奉贡,李傕郭汜等人刚刚把持朝政就得到了认可,心中欢悦无比,对刘表的封赏也相当丰厚,镇南将军、荆州牧、假节,封成武侯,这一连串的官位和头衔砸下来,刘表对袁术的反击也更加名正言顺。
第一次反击,刘表根本没有与袁术发生正面交锋,只是让蔡瑁率军切断了袁术的粮道,袁术几次三番前来争斗都无功而返,眼看不能坐吃山空,只得放弃南阳。
环视周边,长安的李傕郭汜能征善战,手里还握着皇帝,不好对付;荆州的刘表不用说了,把自己弄得没脾气的就是他,没法对付。南北不通,西面则是巍巍秦岭,袁术只能把目光转向东面,打起了豫州和兖州的主意。
袁术这个人一向是想什么就做什么,决定了要攻打豫兖两州之后,他又觉得自己打不过曹操,于是联络黑山军于毒眭固等人,再加上南匈奴于夫罗部,三家分头出兵,朝着黄河南岸重镇濮阳而去。
得到袁术要在背后捅刀子的情报后,曹操留下部分人手处理青州黄巾的受降和收编事宜,自己则是亲自率领主力部队回援,如果不出意外,经过一冬天的休整和准备,到了明年开春,曹操就要倾尽全力对付袁术了。
在这个节骨眼上,任何从其他方向过来的袭击,都会对曹操的全盘部署造成毁灭性打击。
“我有些想不明白,刘玄德大兵压境,不管怎么说,袁公都会倾尽全力与之对抗,荀文若还特意写信过来,这不是多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