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大表哥-第30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南下也不可能了。”呼延守信这时笑着替曹俣回答道,这也是他们昨天与刘平商议军情得出的结论。
“我问过当地人,据他们说,一般往年十月下旬这里就可能下雪,而现在已经是九月了,如果耶律宗真要南下的话,估计就在这个月了。”曹俣这时也再次开口道。
“难怪最近外出巡视的队伍越来越多,原来上头早就料定辽军要南下了!”狄青这时也再次兴奋的道,他本就是为战场而生的人,这次打下燕云十六州他本以为日后几年没仗可打了,却没想到这么快辽军就要南下了。
“不过你们也别太轻视耶律宗真,这个家伙虽然冲动,但手下还是有不少将才的,而且他在打败萧耨斤后,也收编了萧耨斤的大军,其中许多都是辽军中的精锐,手中的兵力更是不下十万,若是他倾尽全力来功,咱们也要面临很大的压力。”曹俣这时给这帮年轻人也提了个醒道,免得他们太骄傲了。
“将军,那上头准备怎么打,是主动出击还是以守代攻?”狄青当即再次问道。
“嘿嘿,你倒是问到点子上了,不过现在的战略还没有定下来,毕竟我们还不知道耶律宗真什么时候南下,具体会带多少兵力,所以现在说这些还太早了,不过如果辽军势大的话,刘将军很可能会以守为主,毕竟时间拖的越久,对咱们就越有利!”曹俣笑着回答道。
相比之前攻打燕云,刘平和曹俣这些宋军高层对这次辽军南下还是比较轻松的,毕竟他们有长城防线可以凭借,而且辽国内部也有问题,只要拖的久一点,辽国肯定坚持不住,到时再大举反攻,定然能奠定胜局。
第六百三十二章 李元昊西征
赵安仁走了,在接受了赵祯的亲自接见与封赏后,赵安仁选择了回家为老母养老送终,走的时候李璋也亲自前去送行,而除了他之前,赵安仁也没有其它的朋友,所以李璋一直送他出城,直到马车消失在官场上他这才回城。
不过赵安仁走的时候,还在叮嘱李璋,如果大宋有一天要对辽国用兵的话,请他务必要通知自己,毕竟赵安仁对辽国十分的熟悉,哪怕做向导也能发挥一些用处,当然他主要的目的不是帮大宋,而是想要迎回萧耨斤。
对于赵安仁的请求,李璋也一口答应下来,其实对于萧耨斤他也没什么好感,不过这个女人搞乱了辽国,也算是间接帮了大宋,而且她失去权势后,也不过是个普通的女人,根本无足轻重。
天气一天天的变冷,赵祯和李璋也都在密切关注着辽国那边的动向,耶律宗真肯定会在冬天来临之前出兵,而且辽国那边可比大宋冷多了,如果他再不出兵的话,恐怕就只能等到明年了。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辽国那边出兵的消息没有等到,却等到了党项李元昊出兵的消息,只不过李元昊并不是对大宋出兵,而是再次对辽国发动了猛攻。
不得不说李元昊的确是个善于抓住机会的枭雄,在得知辽国内乱,而且大宋出兵燕云的消息后,他竟然十分果断的出兵辽国上京道,上京道是辽国面积最大的一道,几乎包含后世的整个内蒙古地区。
据西北那边传来的消息,李元昊先是从白达旦部出兵,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败了辽国另一个大部族阻卜部,占据了卜大王府,随后一路向北杀向辽国的西北招讨司。
本来西北招讨司中驻扎着辽国重兵,以镇守整个草原,可是之前耶律宗真与萧耨斤内乱时,西北招讨司的军队也被抽调大半,余下的部分根本挡不住党项人的铁骑,仅仅十天,西北招讨司就落入党项手中。
随着西北招讨司的陷落,整个上京道就被李元昊截成了东西两边,东边是辽国的核心区域,五京都在那里,而且也是契丹人的发源地,整个辽国八成以上的人口都在那里。
李元昊十分聪明,知道以自己的这点兵力,如果向东打的话,迟早都会被契丹人灭掉,而且大宋又打下了燕云十六州,更不会允许他染指东部区域,所以他十分果断的掉头向西,开始与辽国另一大部,也就是粘八葛部展开了上京道西部的争夺。
粘八葛部是辽国上京道西部的第一大部族,也是室韦人的一个分支,值得一提的是,室韦人也就是后世蒙古族的祖先,只不过现在室韦人只是一般散沙,各个部族间征战不休,比如粘八葛部,名义上是一个大部族,但内部却分为无数大大小小的部落,彼此间也是打个不停,根本无法集中力量抵抗李元昊的进攻。
“李元昊转向西部,会不会威胁到咱们在西域的计划?”垂拱殿中,赵祯拿着党项最新的情报向李璋询问道。
自从打下了庆州后,党项原来控制的土地几乎全都落入到大宋手中,这也让大宋再次打通了西域的通道,虽然大宋最近主要对辽国用兵,同时还要防备李元昊杀回来,但也没有忘记西域,这几年一直缓慢而坚定的向西域渗透,而现在李元昊也同样向西部进兵,日后很可能会与大宋的利益发生冲突。
“很有可能,打通了西域后,原来堵塞的丝绸之路也重新恢复了活力,这几年听说有不少商人都冒险重走这条商路,为咱们大宋也带来不小的利益,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条商路会越来越重要,所以我觉得咱们也得对西域增加一些关注才对!”李璋这时也沉声道。
后世的青海和新疆等地区,现在大都不在大宋的掌握之中,这让李璋感觉有些不舒服,毕竟那里以前也是唐朝的领土,所以李璋一直想把西域也纳入大宋的管辖之中。
“可是西域也太远了,咱们实在是鞭长莫及啊!”赵祯这时却露出为难的神色道,大宋的疆域虽然远比不上唐朝,但也不算小,同时代的帝国中很少有比大宋还大的,这主要是封建社会的各种条件太落后,比如交通和通信,导致帝国也有自己的统治极限。
至于大唐的统治疆域虽然很大,但唐朝对边境并不是实际统治,而是收服各个少数民族,给予民族首领为官,在大唐强盛时,这些部族自然是依附大唐,但等到大唐衰弱,这些部族却会反咬一口,这也是中唐之后边境混乱的根源之一。
李璋听到赵祯的话也叹了口气,因为赵祯说的是实情,虽然他很想控制西域,但交通和通信却是个无法解决的问题,除非他能把火车和无线电搞出来。
“李元昊不除,依然是咱们大宋的一个隐患,不过这个家伙也学聪明了,看样子他是想把日后的精力放在西部草原上,而现在无论咱们还是辽国,都没精力去理会他,不得不说他出兵的时机选的实在太好了。”李璋当下也再次叹了口气道。
“不过李元昊出兵后,黑山军司却被他舍弃了,我已经让人占据了那里,黑山与辽国的西京道相临,日后倒是个出兵辽国的好地方。”赵祯再次说道。
李璋听后点了点头,李元昊那边暂时没有精力却管他,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辽国,于是他再次问道:“耶律宗真那边怎么样了,如果他要出兵的话,现在也应该有消息了吧?”
“前几天传来辽国南部各个州府集结粮草的消息,看样子是出兵的前兆,但接下来却又没有动静了,刘平那边也派出无数密探,只是暂时还没有查出什么消息。”赵祯这时也有些头疼的道。
“刘平把大军齐聚在古北口,如果耶律宗真从其它方位南下怎么办?”李璋这时忽然想到一个问题,当即向赵祯开口问道。
第六百三十三章 辽军南下
“将军,奉化州那边的守军禀报,说是在长城以北发现辽军活动的踪迹,末将担心辽军会不会舍弃古北口,从而选择从奉化州那边入关?”古北口奚关城中,副将郭遵一脸担忧的向刘平询问道。
刘平把燕云的主力大军都调到古北口,长城防线的其它方位虽然布置了兵力,但远比不上这里,所以很多人都担心辽国探听到消息后,会从其它位置入关,比如远在东京的李璋,以及眼前的郭遵都有这样的疑问。
“放心吧,奉化州那边应该只是辽国用来迷惑我们的小伎俩,如果耶律宗真南下的话,必定会走古北口!”刘平这时却是信心十足的道。
“为什么,将军你为何如此断定?”郭遵却还是有些不解的问道,其实之前他也觉得辽应该会从古北口进军,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天气也越来越冷,辽国那边却没什么动静,这让他也有些不太确定,军中更是出现了一些流言。
只见刘平这时淡定的一笑道:“当初我们之所以断定辽军肯定会从古北口过,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是中京到析津府的交通要道,如果耶律宗真想要收复析津府,必定从这里经过。”
“不错,可万一耶律宗真不打算先收复析津府,比如他可以从奉化州进关,然后杀向大同府,到时咱们的大军恐怕根本追不上辽军的脚步啊。”郭遵先是点头,随后又担心的道。
“不太可能,辽国经历了一场大乱后,国力也大为损耗,甚至我怀疑他们连粮草可能都凑不齐,所以耶律宗真如果南下,肯定要以最快的速度结束战斗,而相比大同,析津府更加重要,所以他们肯定会把析津府作为第一目标,否则就算他们攻击其它州府,也根本不能持久,迟早都会退出去。”
说到这里时,只见刘平顿了一下接着又道:“另外耶律宗真这个人的性格我们已经摸清楚了,自大傲慢之极,特别是对咱们宋人极为瞧不起,以他的性格推算,他肯定会选择与咱们的大军正面交战,只有从正面击败我们,才能证明他们辽国的实力,所以我敢肯定,他在得知咱们的大军集中在古北口的话,肯定会直接率领大军杀过来!”
刘平的分析有理有据,特别是对耶律宗真性格的分析,更是切中要害,这让郭遵也不由得连连点头,紧接着只见刘平再次笑道:“当然了,虽然我有八成以上的把握断定辽军会来古北品,但其它地方我也没有放松,这段时间一直派出探马监视着辽国那边的动向,如果辽军真的选其它方位南下的话,咱们肯定会提前得到消息。”
看到刘平如此有信心,郭遵心中的担忧也放下了许多,不过紧接着他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当下看了看左右无人,这才低声道:“士衡兄,听说朝中有人想要让你回京城,可是现在大战在即,若是你走了,恐怕会影响到军心啊!”
“放心吧,朝廷那边还是知道轻重的,如果真要让我回京城,恐怕早在我打下大同时,调令就发过来了,但现在一直没有动静,而且我得到可靠的消息,陛下亲自指定的监军已经赶来了,估计再过段时间就会到燕云,所以我估计在这打退耶律宗真的大军之前,朝廷肯定不会让我回京城。”刘平笑呵呵的道。
刚才是公事,现在就是私事了,毕竟他和郭遵是老朋友了,彼此的私交也极为深厚,所以这些话他也不用避讳。
“那就好,不过打完这一场后,恐怕你日后就很难再领兵了。”郭遵听后点了点头,随后又有些无奈的道。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不过早在我接下攻打燕云的命令时,就已经预料到有这一天了。”刘平长叹一声开口道,神情也变得有些萧索。
刘平虽然是考中了进士,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军中担任武职,再加上他是武将世家出身,所以一直也把自己看做武将,毕竟他在军中这么多年,对军队也有割舍不下的感情,只是等到这次大战后,他却要和军队说永别了。
“不过这也是好事,你好歹还有个进士出身,陛下肯定会给你安排一个满意的职位,相比之下,赵振赵将军却只能在武学里呆着,平时只能耐着性子做个教书先生了。”郭遵看出刘平的不舍,当下也出言安慰道。
“哈哈~赵振可不是什么教书先生,武学是为军队培养将领的地方,那些武学出来的年轻人你也看到了,除了少数几个人外,绝大部分都是不错的人才,特别是像狄青、曹佾这几个年轻人,更是难得的将才,日后他们的成就肯定会在你我之上啊!”
说到这里时,刘平也不禁露出感慨的神色,随后再次开口道:“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倒是希望自己能去武学,可惜赵振比我早一步!”
刘平说到最后时,也露出惋惜的神色,这让郭遵也不由得哑然一笑,他当然知道武学是什么地方,刚才那么说只是故意转移刘平的注意力,其实他对武学也同样十分感兴趣,甚至还把家中的后辈送到武学中,希望日后能够出几个像狄青那样的人才。
不过就在这时,忽然只见一名探马飞奔进到大帐之中大声禀报道:“启禀将军,辽国急报,中京城中大军齐出,耶律宗真亲率大军南下!”
听到探马的禀报,刘平两人全都是精神一振,刚才他们还在聊辽军的动向,却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消息了,而郭遵这时更是急切地问道:“可探明辽军行进的方向?”
“暂时还没有,辽国封锁的消息,我们布置在辽国的探子暂时还没有探明辽军的行军路线,不过看方向应该是向古北口而来!”探马当即再次禀报道。
“传我的命令,即日起全军戒备,随本将军迎敌!”刘平当即也兴奋的站起来大声命令道。
第六百三十四章 古北口之战
九月下旬,一直没有动静耶律宗真终于倾率大军杀往古北口,他之所以这么晚才出兵,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粮草不足,哪怕他向各州发出调集粮草的命令,但因为之前的内战已经让各州府的物资消耗一空,这时再筹集物资差点要了这些州府的老命。
不过在耶律宗真的强制命令下,各个州府最后把仓库都搬空了,这才勉强凑齐了粮草物资,随后耶律宗真一声令下,除了留下两万人在中京外,剩下的八万人全都被他带走了,仅仅几天时间,八万辽国铁骑就杀到了古北口长城外。
秋风萧瑟,时隔近百年,契丹人与汉人再次在长城防线决一死战,刘平站在奚关城头打量着对面的辽军大军,之前他们攻打燕云十六州时,辽军因为兵力太少,只能防守,但防守根本发挥不出辽军铁骑的实力,而他眼前这支一眼望不到尽头的骑兵才是真正的辽军铁骑。
当然了,刘平可不会傻到出城与辽军野战,古北口地形险要,周围大都是山岭,而山岭上又修建有长城,骑兵根本无法通行,唯一的谷口也被奚关挡住了去路,至于旁边的潮河虽然能通行,但辽军都是骑兵,根本不习水战,而且他们渡河时也极容易受到宋军的阻击。
最重要的是,之前征调战俘在古北口重修长城,除了山岭两侧的长城和奚关外,潮河两岸也修建了数个地形险要的堡垒,堡垒中藏有弓箭手和火枪手,完全可以封锁潮河的河面,甚至河面上还架起了数十道铁链,防止有船只通行。
就在刘平打量着辽军的同时,辽军中耶律宗真也在打量着对面的奚关,就有半年前,这里还是被辽军控制着,只是奚关早就破败了,平时主要是向进出关口的商人收税,可是当这座关口落到宋军手中时,却一下子露出了自己本来狰狞的爪牙。
只见奚关破败的城墙早已经修复,而城头上站满了宋军,女墙的垛口后,竖起一根根长矛斜指天空,耶律宗真知道那是床弩,另外还有垛口后伸出一根根的铁管,如果他猜的不错,那应该就是传说中的火炮了。
看着面前这座武装到牙齿的奚关,再看看奚关两侧险峻的山岭,以及山岭长城上防守的宋军,整个古北口就像是一座铁桶一般,他们除了强攻之外,再也没有其它的办法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