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的帝国无双 >

第67章

我的帝国无双-第67章

小说: 我的帝国无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舒远远看去,却见齐王和其侍卫亲军,分散入村,有侍卫亲军下马,不知道在做什么。
  过了一阵,就见这队重骑,簇拥着齐王,向北驶去。
  “父亲大人!父亲大人!齐王要去乾宁军镇前耀威!”张守瑛兴奋的喊着,策马从青纱帐中驶出来,他身上有些血污,脸上却全是兴奋之色。
  “把契丹人头都割了,要去送给乾宁军镇的王洪呢!契丹人一共四十六颗人头,一个没能逃掉!”张守瑛嚷嚷着,“父亲,我们也去吧!”
  张美瞪了儿子一眼,可现今,不去又能怎么样,转头对唐舒道:“派快马传令,集齐军马去乾宁军城下!”现今大队人马,应该已经出了沧州城。


第三十章 气吞万里如虎(下)
  张美带着大队骑兵赶到宁州城下时,却恰好见到,那齐王策马在宁州城下奔驰,弯弓搭箭,飞奔而回,城头一片惊呼,却是城楼上那迎风招展绣有契丹大字的虎威之旗,突然缓缓飘落,显然是被齐王,一箭便射断了旗绳。
  张美鹰目,甚至远远好似看到城头那老对手王洪,摸了摸自己头盔,显然这王洪也被惊吓了一身冷汗,这一箭,若是对他去的,怕此时他已经命丧黄泉。
  齐王殿下的弓箭,射得,这个,实在有点远,超出人的心理认知……
  宁州城依运河而建,南门没有护城河,此时南门外几百步,齐王殿前亲军重骑列队而立,不过百名重骑,却好似根本不惧怕宁州城中随时涌出的兵潮。
  在这一列列重骑兵之前,地上堆着几十个血淋淋人头,头发打成结系在一起。
  那殿前营指挥使呼延赞,正大声喊:“王洪!齐王殿下说了,你身为中原旧部,却任由契丹人屠我族人,数千军马,却怕区区几十个契丹人,你枉为人子!”
  “今日齐王殿下饶你狗命,这四十六颗契丹狗的人头送给你!便是送你的暮鼓晨钟!”
  “他日殿下再次北巡狩猎之时,你部若不阖城出降,全部必被诛之!”
  呼延赞吼声如雷,城上北军,各个脸上惶惶。
  唐舒拍拍脑门,好似,又一个修仙儿的……
  张美眼见此景,也是苦笑,百名骑兵,吓得王洪不敢迎战,也是破天荒第一遭了,这王洪,可从来不是什么善男信女。
  万马军中耀武扬威,看来对齐王殿下及其亲军已经习以为常,公主密信说齐王曾一人落一城,炫武齐鲁地。现今看,怕也没什么夸张之处。
  不说旁的,齐王殿下这些亲军,真是太有底气了,这种嚣张的事儿显然没少干,甚至看起来,齐王殿下今日没有破这宁州城,他们没跟着冲进去大杀特杀,已经算是很客气了。
  此时却见齐王正打马慢驰而来。
  张美略一思索,便翻身下马,身旁唐舒怔了下,也忙跟着下马。
  齐王马到了近前,张美躬身,抱拳道:“殿下,臣张美,恳请殿下,从此庇护横海军民!”
  陆宁微微颔首,“我来就是此意,张节度,辽人再犯境,你便十倍还之,以横海军军力,守境不难,若辽军大举来犯,本王必引军渡黄河击之!”
  “臣遵命!”张美深深躬身。
  陆宁点点头,道:“如此,我这便西去,前去镇州见郭崇。”
  张美微微一呆:“殿下这就要走?”
  陆宁笑道:“兵贵神速。”
  张美心下苦笑,传闻齐王有几个口头禅,兵贵神速便是一个,所以区区三两月,就取了齐鲁之地。
  “殿下,我子张守瑛,便在殿下身边做个近侍如何?”张美又躬身。
  旁侧站着的张守瑛,立时脸上现兴奋之色。
  陆宁知道,张美这等于是将独子作为人质送去兖州,外藩表示真正臣服之意,毕竟这张美,现今领横海军,节沧、景(定远军)二州,等于小独立王国一般。
  陆宁笑笑,“这就不必了。”又道:“此次北巡,若能令河北三镇归心,我便整肃你三镇军马,募禁军建河北大营,守瑛可入河北大营听差。”
  张美一呆,这齐王殿下,还真是从来不绕弯子,如何整肃三镇军马都想好了,也不做丝毫掩饰。
  但本也是,齐王北来,显然不是要河北三镇仅仅名义上的归附,辽兵北下的话,从大义上,齐王便要派出援军,而辽兵不北下,自己三镇就都维持各自的独立王国状态,这,确实说不过去。
  齐王这般直来直去,并不掩饰要拥有河北三镇真正统治权的意愿,才是好事,不然,难道以后真要和各藩镇节度使暗中斗来斗去,下毒暗杀自己等来最终将这些军镇掌控在自己手中。
  不过,此举自己和郭崇两人倒无所谓,毕竟自己两人,出镇时间不长,本就是臣子替天子守边的心态。
  但那孙行友,可就未必认同了,毕竟孙氏一族,在定州为本地豪强,其被当地人尊称为仙姑已羽化成仙的本家姑姑,信徒众多,已故去的孙行友兄长,和现今承藩的孙行友,继承其姑师之衣钵,以术法惑众,许多信徒尊孙行友为天师。
  孙氏兄弟更是因为自己举兵对抗契丹入侵,其后,被晋主招抚为指挥使,到本朝招抚为节度使,其心态,怕便是自立之主的心态,若说侍齐王殿下,应该无妨,若真整顿军马,削去军镇,这孙行友哪里会乖乖就范?
  心里胡乱琢磨着,张美躬身道:“如此,殿下此去镇州、定州,便带上犬子,为殿下跑腿打尖,指引道路。”
  陆宁笑笑:“也好,小侄子,就偏劳你了。”看向了张守瑛。
  实则张守瑛,比陆宁还大上几岁。
  但张美却是大喜,这声称呼,可是极为亲昵了。
  张守瑛也是喜出望外,躬身抱拳,喜不自胜道:“太好了,能为殿下效劳,小侄幸何如之?!平素,小的又可以向呼延大哥多请教些军法韬略。”
  陆宁微微颔首,心下却无语,呼延赞勇则勇矣,兵法韬略?那是不存在的,你可莫被他染上刻字表演的习惯,那就不错了。
  ……
  眼看城下军马潮水般退却。
  城楼上王洪,长长吐出口气,那齐王,真是肆无忌惮的耀武扬威,全不将这宁州军马看在眼中,可是,偏偏让人心里抽抽,根本不敢出城迎敌,可想而知,今日这齐王如果真率军马攻城,只怕部下瞬间就会哄散。
  和中原交战,部下本就士气不高,若是有大队中原军马来袭,自己若是不开城投降,只怕就会被部将砍死献城。
  齐王,看来也必然知道这一点,他今日没攻城,应该是还没准备好,不想太过激怒契丹人而和契丹人爆发大战,但是,就如同他部下所喊,他日这齐王若再次北巡狩猎于边,就必然是带大队人马,来挑战契丹这个庞然大物。
  说起来,自己是该期待呢,还是该担心。
  王洪心神有些恍惚。
  “史公,那些契丹狗……契丹人的脑袋,要不要下城去收……”旁侧部将小声问。
  王洪瞪了这亲信副将一眼,说:“等等派出哨探,若其真的已经退兵,便去收。”
  部将躬身称是,说:“只怕会有伏兵。”
  显然,让这些契丹人的头颅暴晒几日,按中原传统,很不人道,但却正是他们敢怒不敢言的心声。
  平素这些契丹人,便是他们这些高级军官都不被当人看,更莫说低级军官乃至普通士卒及百姓了。
  这次驻扎宁州的这一小队契丹人,又去打草谷,结果全被砍了头颅,实则宁州城中,军民无不额手相庆。
  “三日后差不多可以去收尸……”部将喃喃的补充了一句。
  王洪懒得理他,哼了一声,转身下城。


第三十一章 佘……佘老太君?
  从沧州前去镇州,一路有横海军军马护送,到了深州境内,早有大队成德军军马相迎。
  成德军,辖镇、深、冀、赵四州,是现今河北三镇中人口最多,军力最强的一镇,镇州更是极为繁华,是以早升为真定府,郭崇这个成德军节度使,兼真定府府尹。
  成德军,现今号称有步卒三万,战马五千,其人口也极为稠密,虽然因为战乱,难民南逃,户数大幅下降,但肥沃土地在,一旦稳定,难民便回归,恢复起来很快,现今已经有十余万户在籍之民,加之隐匿不报的,大概也有五六十万人口。
  成德军节度使郭崇,率部下迎到了赵州。
  郭崇正是知天命之年,他生得甚是威严,面如重栆,颔下留有长髯,很有些威势。
  说起来,郭崇是永宁公主先父周太祖的股肱之臣,周太祖在时,他便已经掌禁军、遥领节度使、加检校太尉,其后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周最早的使相,不过太祖去世后,世宗郭荣继位,与契丹北汉战后,便改授郭崇为真定尹、成德军节度使,加中书令,郭崇从此开始了他的守边生涯。
  永宁公主对他也最为上心,多次派信使送信,招抚郭崇。
  陆宁马匹还在数里外,郭崇便下马相迎,尔后吹吹打打,迎接陆宁进赵州城,在赵州城休息一日,第二日,大队浩浩荡荡,前往镇州,也就是现今的真定府。
  镇州城中,更是一片喜庆,黄土铺路净水泼街,两旁百姓人山人海,争相围观昔日长公主的夫婿、当今的齐王殿下。
  显然,郭崇对成德四州的治理甚得人望,街道两旁林立的商铺,也彰显十年前战乱中险些毁于一旦的真定府,又逐渐恢复了生机。
  陆宁此时不免庆幸,若不是有永宁公主这一层关系,就无端端要收服这位老令公,怕是千难万难。
  在府邸内宅设宴,陆宁却想不到,除了郭崇,还有一位府州来人作陪。
  府州人叫折德愿,是永安军节度使、府州刺史折德扆的弟弟。
  这就是折家军啊!
  听到来人名姓身份,陆宁微微一惊。
  折家军,世代镇守府州,名义上虽然归周,但地理位置却是孤悬在外,东南为汉国,东北是黄河,黄河对岸,通常就是契丹人的放牧地。
  实际上,现今折家和汉国的关系也极为暧昧,折德愿能穿过汉国领土,来到镇州就可见一斑。
  汉国、折家、杨家之关系错综复杂,比如杨家之杨业,效忠北汉,其兄杨重训却叛汉归周,而折家,名义上归周,但现今和汉主关系也不错。
  折德愿实则本来是带着侄女准备去汴京,却不想中原风云突变,赵匡胤和李重进爆发大战,其侄女已经回转,好似现今在北汉太原城郭皇后府中,郭皇后一直甚为喜欢折德愿这个侄女,以亲妹待之。
  这自然是汉主对折家的拉拢了。
  折德愿滞留此地,本来已经准备西归。
  三人酒宴倒是杯觥交错,不过郭崇沉默寡言,陆宁话也不多,很多时候,都是折德愿说些凑趣的话。
  这也令陆宁对西北的情形有了更多了解。
  折家镇守的府州以及杨重训镇守的麟州,是中原孤悬在外的二州,因为二州所在地域,以黄河为界,东北是契丹的放牧地,东南便是汉国。
  府州西北河西之地,便是定难军,定难军名义上归周,实则就是个独立王国,也就是西夏国的前身。
  定难军节度使李彝殷,就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先人。
  和折德愿聊着河西之地的事儿,陆宁对现今定难军这个西夏皇族的前身,也多了一些认识。
  散了酒宴,陆宁回到自己临时驻跸的院落,刚刚在厅堂里喝了杯茶,侍卫进来禀告,说是郭老令公的掌书记刘重求见齐王殿下。
  陆宁心里一哂,就知道,这郭老令公又岂是简单人物?就肯这样轻易放权?毕竟自己可没掩饰,言明了会马上对河北三镇的军制进行整顿,筹备一支禁军,称为河北大营,以此巩卫河北之地。
  刘重文质彬彬的中年书生,看起来让人很踏实很放心的样子,但以陆宁前世的经验,若是普通人还好,但若是混出了名堂的人上人,还给人这种忠厚老实感觉的话,这个人,就绝对很不简单。
  刘重捧着一个锦盒,但又好似不是给陆宁的礼物,落座后东拉西扯,说本地,说回鹘、说吐蕃,天南地北,风土人情,他好似无所不知。
  陆宁只是笑着听,毕竟这人,也算个很有趣的说书先生了。
  “殿下,可见过古羌女子?”刘重突然笑着问。
  陆宁摇了摇头。
  刘重微微颔首,说道:“前些时日老令公认了一位古羌千金为义女,也算圆了老令公一桩心事,老令公膝下一直无女,常常抱憾。”
  “这位千金就是府州团练使折德扆的女儿,也就是和殿下今日吃酒的折德愿之外侄,名为赛花。”
  听到这里,陆宁猛的一怔。
  外侄,就是侄女了,因为女人要嫁人,所以称为外侄。
  要说知道折家将,毫无疑问,后世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先知道的杨家将,从佘老太君,知道了原来老太君是折家人,也是杨门女将唯一一个历史可考之人。
  佘老太君,原型便是这折赛花。
  只是,毕竟对折家将以前也只是大略看过一些故事,佘老太君到底是折家哪一代却不记得了,原来,就是现今折家家主折德扆的女儿,今日见的折德愿的侄女?
  刘重偷偷瞥了眼陆宁,见陆宁好似有些震惊的样子,随之笑道:“老令公有一言相谏,羌人悍勇,折家更是一门虎烈,殿下若能和折家联姻,当是秦晋之好,对殿下未来大有助力。”
  陆宁从听什么老令公收了一个义女就已经差不多猜到刘重要说的主题了。
  这位郭老令公,又不是第一次和皇族联姻,历史上,他的孙女,便是宋仁宗的皇后。
  不过郭老令公无女,但恰好前段时日收了个义女,本来应该只是要和府州折家拉近关系,现今,恰好与自己联姻。
  其实想想本来也是,不管如何,现今他治下数十万人口,号称数万军马,若就这样被自己吞并,总归还是需要些日后家族荣华的保障的。
  虽然他没有什么野心,又深受周太祖恩宠,对永宁公主几次三番的招抚也不会无动于衷。
  而且自己显然已经收复沧、景二州的横海军,且横海军节度使张美更派了儿子在自己身边做亲卫,自是衷心臣服,这对郭老令公来说,都是不得不考虑的,自己的加分项。
  但无论如何,就此双手奉上权柄,就算郭老令公肯,身边幕僚也不定多少风吹过去了,只怕这联姻之法,也是幕僚们想出来的。
  又恰好有折家首领之女成了他的义女,就更是冠冕堂皇了,于是,这场联姻又好像是招抚折家军,而不是这郭老令公嫁女。
  “老令公这位千金,端庄贤淑,当为殿下良配,殿下现今南、北二尚宫尚无主,也该当早日婚配,如此殿下多多开枝散叶,王家才更为兴盛。”刘重笑眯眯的说。
  听到这儿,陆宁终于呆了呆,随之心下苦笑,这帮狗头军师,还真是什么都知道。
  毕竟是老令公的女儿,现今自己仅为王爵,要说给自己做小妾,自然是有些委屈,老令公脸上也不好看,可是,显然老令公身边这些幕僚不是吃干饭的,自己的一切,至少表面上的一切,都打听的明明白白,也早想好了折中之法。
  只是,这,佘老太君?
  要婚配自己?
  陆宁满头黑线,当然,现今佘老太君自是青春年少,但印象里的她老人家可都是威严无比的白发老婆婆形象。
  怎么感觉,有点乱伦啊?而且,好像亵渎了心目中崇敬无比的人一般。
  虽然佘老太君绝大多数事迹都是艺术加工,可毕竟,那形象是根深蒂固的。
  正史上,没有佘老太君的记载,但通过墓碑地方志等等,考证佘老太君确实存在,不过生卒年也好,嫁给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