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在大唐有后台 >

第168章

我在大唐有后台-第168章

小说: 我在大唐有后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双手已经冻的发僵。
  但是刘老汉已经心满意足,他弯下腰吃力的抓起一副扁担。
  扁担的前面挑着小孙女,后面则是眼珠子咕噜噜乱转的小孙儿,两个小家伙很不听话,各自把小脑袋从筐子里露出来,都很兴奋,都不怕冷。
  柳老汉故意装作生气,呵斥道:“怂娃子,快缩回筐里去,谁敢再冒头,爷爷就不带他了。”
  两个小家伙根本不害怕,反而用小手扒住筐子更兴奋,小家伙的脸上全是期待,一起仰头问道:“爷爷,这一路都是您挑着我们吗?”
  柳老汉舍不得继续呵斥娃娃,只能道:“是啊,这一路上都是爷爷挑着你们俩。所以你们两个小东西啊,不要在筐子里乱动乱晃,否则爷爷挑着扁担会很累,你们得学会让爷爷省点劲……”
  两个小家伙果然不再乱晃。
  但是小脸继续满是期待的仰着,又问道:“爷爷,这一路上都会有饭吃对不对?可以吃的很饱很饱那种?可以不用担心饿肚子的那种?对不对?”
  柳老汉笑了起来,沧桑的老脸尽是温柔。
  他伸出枯瘦的老手,轻轻去摩挲一个孩子额头,安抚道:“是的,一路上都会有饭吃。可以吃的很饱,可以不动担心饿肚子,你们两个小家伙啊,算是摊上了好时节……”
  两个小家伙又兴奋起来。
  各自待在筐子里忍不住乱晃悠。
  自小就饱受饥饿的农家娃娃,也许最大的欢喜就是听到可以吃饱这个词。
  柳老汉仰起头来,浑浊的目光似是仰望天空,忽然不知为何,流下两行滚滚热泪。
  好半天后,才喃喃道:“可惜呀,你们的爹爹没摊上这样的好时节。若是他也能摊上这样的好时节,他就不会为了省一口粮食……”
  柳老汉没再说下去。
  此次整个庄子一起迁徙,据说是城里柳氏在北方参与了一项产业,需要大量的百姓过去种地,而且必须在开春之时赶到那边。
  时间很紧。
  路途千里。
  所以,柳氏大发善心。
  凡是参加迁徙的庄子,不管庄子上有多少百姓,只要是前往北方的家户,一律保证路上给吃给穿。
  粮食直接用牛车运输,跟随着迁徙的队伍走,并且还不限量,随便百姓们可劲的吃。
  据说是柳氏的家主下了严令,不允许任何一个百姓饿死在路上。
  不但不允许百姓饿死路上,而且还要保证百姓们的体力,唯有如此,百姓们到了北方才能立刻开始开荒。
  开荒?
  那不就是种田?
  对于华夏的老百姓来说,他们到哪里种田都是种。
  最主要的是,这一路上可以吃饱饭,柳氏提供的粮食管够啊,这是一件何等幸福的事情。
  所以,他们不畏惧迁徙。
  所以,没有任何一个百姓抗拒。
  所以,柳老汉才会说摊上了好时节。
  也所以,柳老汉才会流泪说两个娃娃的爹没能摊上这个好时节。
  若是摊上了,那就不用为了节省一口粮食饿死了。
  这时不远处有动静传来,但见一个汉子推着一辆独轮车缓缓接近,汉子身后跟着一个挑着扁担的女人,汉子的独轮车上则是推着几个娃娃。
  那汉子走近之后停下独轮车,望着柳老汉挑着的扁担皱了皱眉。
  似乎踟躇和迟疑天人交战良久,汉子最终还是咬牙开了口,瓮声道:“四叔,您这样可不行,路太远了,挑着孩子您撑不住,让俩个娃娃上我的独轮车吧,我推车赶路总比您挑着扁担轻松……”
  说完之后,小心翼翼看了看自家媳妇。
  汉子身后的女人瞪了男人一眼。
  明显是嫌弃自家男人没事找罪受。
  柳老汉本来是很意动的,但是看到女人的目光便打消了心思,老汉仅是笑呵呵的摆了摆手,有些失落的道:“不用了,四叔还没老。虽然这一趟很远,但是四叔肯定能撑住。”
  “但是锅碗瓢盆怎么办?”
  汉子几乎是脱口而出,下意识的道:“您若是挑着两个娃娃,就没办法挑着锅碗瓢盆,虽然城里柳氏会在路上给咱们发放粮食,但是做饭的锅碗瓢盆得自家出……”
  柳老汉沉默。
  好半天后,才转头看向身后的破旧房屋,喊了一声问道:“小栓他媳妇,收拾利索了没有?”
  “来了来了,这就好……”
  屋里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
  随即就是叮叮当当的响动。
  但见一个面黄肌瘦的女子,手里攥着一个硕大的包裹,由于包裹里面的家什太多,这女子根本无法扛起来,她只能用手抓着包裹拖在地上,此时正在吃力的往门外走……
  包裹里装的乃是锅碗瓢盆。
  还有一床看着像是睡觉用的破烂铺盖。
  女人吃力拖着包裹走出来,面上有些羞涩的对着柳老汉道:“公爹,奴家都收拾齐全了,只是,只是,咱家里就一副扁担……”
  家里只有一副扁担,而扁担用来挑着两个孩子。
  那么,锅碗瓢盆就只能用包裹拖着在地上!
  汉子看的满脸不忍。
  汉子身后的女人脸色也变得不忍。
  猛然,汉子的声音变大起来,仿佛怒气冲冲般道:“坐我的车,让两个娃娃坐我的独轮车,这是我的侄儿侄女,我是他们的亲大伯……”
  他仅只说了这一句,剩下的再也没有说。
  他似乎不再顾虑自家媳妇会絮叨他,也似乎不再担心自己一路上会不会累倒,他猛然走上前来,把柳老汉扁担里的两个娃娃抱起,然后,动作温柔的放在了自家独轮车上。
  人性的光辉,在这一刻战胜了因为贫穷带来的顾虑。
  他转头看着自家媳妇,声音很大像是解释又像是命令,大声怒吼道:“咱家里能够拥有一辆独轮车,就属于村里百姓的富裕户。既然咱家是富裕户,那就得帮衬穷亲人。”
  “媳妇,四叔是咱的亲四叔。”
  “两个娃娃,是咱那个饿死的兄弟留下的苗。”
  “我作为顶天立地的关中汉子,只要有一把力气就得使在家人身上……”
  “媳妇,这事就这么定了,你要是再敢瞪我一眼,我就…我就打你耳刮子。”
  他的声音很大,脸色因为激动变得发红。
  身为顶天立地的关中汉子,他决意要用自己的独轮车推上兄弟留下的两根苗。
  哪怕这一趟北地之行再苦再累。
  汉子的妻子几番想要张口,最终化作一声幽幽叹息。
  女人毕竟还是心软的。
  她没有开口絮叨,也没有瞪丈夫一眼。
  人性的光辉,不止她的丈夫会有。
  柳老汉的扁担被腾出空来,可以挑着家里的锅碗瓢盆,那个面黄肌瘦的女人很是感动,走到汉子的妻子身旁小心翼翼喊了一声嫂子。
  然后,满脸讨好的道:“嫂子,让我挑你的扁担吧。”
  汉子的妻子叹了口气,摇摇头道:“我家里三四天就有机会吃上一回饱饭,所以嫂子我的力气肯定比你大的多,你看看你瘦成什么样子啦?扁担你肯定挑不动的,你跟上队伍,能走着就行……”
  说着停了一停,又叹口气道:“听说这一路可远呢,嫂子希望你能活着走到那边。弟媳妇,别怪嫂子刚才那样子,嫂子并不是心狠,嫂子只是害怕咱们两家都死在路上!”
  面黄肌瘦的女人擦了把眼泪,点点头道:“嫂子,我懂。我是个死了男人的女人,我早已习惯了家里没有男人的苦日子……”
  汉子的妻子眼圈也哭了起来,忽然伸出手来攥住弟媳妇的手,大声道:“咱们都活着,咱们谁都别死在路上,弟媳妇,咱们一定要活着。”
  百姓们背井离乡的艰难,远比李世民和长孙皇后想象的更深。
  幸好,有一个人比两人想的透。
  这一场涉及三十万民户的大迁徙,远在千里之外的顾天涯早就有着筹谋了……


第280章 你们知不知道那位先生何等来历?
  一辆特殊打造的马车驶进了庄子。
  远远的,有人冲着柳老汉这边大喊。
  “柳老哥,柳老哥,先别动身啊,先别忙着动身……”
  “官府上对于咱们的迁徙之事有最新安排……”
  伴随着呼喊之声,那人领着马车行驶过来,但见赶车的车夫一勒缰绳,巨大的马车稳稳停了下来。
  这车很大,长度足有一丈,宽度也宽,至少半丈有余。
  但是这车似乎并不是载货的车辆,反而在车上安装了一个巨大的木制车厢,车厢外面裹着厚厚的牛皮,任何寒风都不可能吹透进去。
  领路之人直奔柳老汉一家,顺势看了一眼独轮车上的几个娃娃,然后,他冲着柳老汉哈哈就是一笑。
  “柳老哥,你们这是全都收拾利索了啊。很好很好,锅碗瓢盆都齐了。”
  这人很是自来熟的搭着话,说话之间直接走到独轮车旁边……
  他忽然弯腰下去,抱起独轮车上的一个娃娃,先是用胡子扎了一下小家伙的嫩腮,然后发出十分洪亮的哈哈一笑,逗弄孩子道:“小崽子,你想不想坐大马车?”
  小家伙眼睛眨呀眨呀的看向马车。
  旁边柳老汉和那个汉子有些拘谨,一老一少垂手站在那里显得小心翼翼,这时只听赶车的车夫干咳一声,催促道:“我说你能不能别这么啰嗦?接完这一家咱们还得去下一家,衙门里给的任务很急,你办事能不能利索点……”
  领路之人哈哈一笑,点头哈腰道:“好好好,马上就好。”
  他说着从怀里掏出一个本本,又从兜里拿出一截漆黑的木炭,但见他用木炭在小本本上画着圈,一边画一边说道:“柳老汉家里,俩个娃,柳大壮家里,四个娃,所以一共是六个娃,户籍全都是柳家庄,负责登记之人是我,蓝田县的衙役柳十七……”
  原来他叫柳十七。
  正是这个柳家庄的出身。
  他念叨完这一句之后,似乎忽然想起什么重要的事,于是脸色猛然严肃,郑重又补充一句,郑重道:“这个柳家庄是蓝田县的柳家庄,做人可不敢把家乡故土弄忘了。柳家庄,蓝田县的柳家庄。”
  那个车夫点了点头,伸手从车厢门口也拿起一个小本本,同样画圈道:“接到六个娃娃,户籍都是蓝田县柳家庄,编入第九十七号马车,目前还剩下八个空缺。”
  他画完圈圈后,小心翼翼把小本本搁好,然后目光看向领路之人,再次催促道:“行了,交接完毕,你赶紧把娃娃们都抱进车厢,咱们还有八个空缺需要去接……”
  “好好好,这就好!”柳十七抱起另一个孩子往车上送。
  这一幕看的柳老汉和那个汉子满脸不解。
  孩子们的母亲则是满脸惊慌的想要上前。
  柳十七似乎早有预料,腾出一只手来挥了一挥,口中又是哈哈大笑,乐呵呵的解释道:“大壮他媳妇,栓子他媳妇,你俩不用担心,娃娃们丢不了。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好事呐,是官府上给咱们的一大仁政……”
  仁政?
  两个女人拘谨的凑到车边,眼巴巴看着自家孩子被送进车厢。
  这时候才发现,巨大的车厢里面还有七八个孩子,那些小家伙们似乎都很兴奋,趴在车厢门框上向外探头探脑。
  柳老汉终于鼓起勇气,略显忐忑问道:“十七…十七兄弟,你这是咋个说法啊?马车是从哪里来的?拉着娃娃们要干啥?”
  汉子柳大壮也凑了过来,堆砌笑脸和领路之人套着近乎,试探问道:“十七叔,您今日没在衙门里当差啊。”
  柳十七‘哈’了一声,伸手重重拍了一下柳大壮肩膀,笑骂道:“你这娃子眼睛不好使吗?没看见十七叔现在就是在办差么?”
  “现在就在办差?”
  柳大壮看了一眼马车,咽口唾沫又问道:“接孩子也算办差吗?”
  “算!”
  领路之人面色一肃,郑重道:“这是衙门里严令考核的大事。”
  他一边说着话,一边继续把孩子往车厢里抱。
  由于他是柳家庄的出身,并且是庄子上唯一一个在衙门当差的人,所以他在村子里的威望极高,柳老汉一家完全不敢阻拦他把孩子送进车厢的举动。
  很快,六个娃娃都被送进了车厢里。
  直到这时,这个名叫柳十七的衙役才腾出功夫,笑着解释道:“你们不要担心,娃娃们丢不了的。看到这辆马车了没有,这是专门给娃娃们打造的马车……”
  柳老汉一家全都凑在车边往里看。
  眼巴巴的看着自家娃娃尽是担忧……
  拉车的车夫似乎早已习惯,忽然伸手掀起车厢的牛皮车帘,指着里面道:“你们好好看一眼吧,娃娃们在里面享福着呢。两个热滚滚的火炉,这一路上都不会断火,嘿,光是碳钱就得十几贯!”
  说着停了一停,紧跟着又道:“你们的娃娃才值几个钱啊?全卖了都不一定值个碳钱!但是呢,官府下了严令,热滚滚的炉子一路之上不准断火。啧啧啧啧,大仁政啊,以前也有过百姓迁徙远方的事,何曾有人在意过孩子会不会在路上冻着?”
  这番话说的无头无脑,但是有一个词却让柳老汉和柳大壮留了心。
  这一路上?
  莫非,竟是指的他们即将迁徙的北方之路……
  柳老汉和柳大壮眼巴巴看向柳十七。
  果然只见柳十七点了点头,面色明显挂上一副肃重之色,道:“所有的娃娃,全都要坐马车,每个车厢里面配备两个火炉,不惜钱财也要保证炭火不停,大手笔啊,真是大手笔……要说当今这个世道,谁会在乎一群贫家小娃,只有那位先生,才会如此仁善。”
  柳老汉和柳大壮完全听不懂。
  柳十七知道他们听不懂,于是解说的更为仔细,只见他伸手指了指马车,沉声道:“你们看清楚,这是一辆特制的马车……”
  说着上前敲敲车厢,又抬脚踢了踢车轮,接着道:“看看,车厢外面包裹着多么厚实的牛皮,看看,这副车轮用的木头多么坚硬……再看看这些榫卯的接茬处,是不是感觉很新很新?我想你们已经看出来了,这车乃是紧急赶工打造出来的。”
  “这样一辆特殊的马车,光是木料和牛皮的成本就得二十贯,再加上紧急赶工的工钱,再加上一路上不准熄火的火炉用碳,全部计算下来,一辆车的耗费就要五六十贯……”
  “这架马车的造价是不是把你们吓傻了?”
  “但我告诉你们,这样的马车仅是咱们蓝田县就有二十辆,全是城里柳氏家族出钱打造的,据说为了紧急完工花了足足一千多贯钱。”
  “一千多贯啊,多吓人的数字,这一千多贯钱要是省吃俭用,足够几百个汉子娶妻成家了。”
  “但是,这一千多贯钱仅仅是为了保证孩子们路上不会受苦。”
  “城里的柳氏很心善吗?不,他们一点也不心善。若是没有人强逼着他们,真以为柳氏会好心肠的花费这一千多贯钱吗?”
  “他们只是想讨好那位先生而已。”
  柳十七说到这里,满脸敬重的吐出口气,仿佛喃喃自语一般道:“那位顾先生对咱们百姓可真是没的说。”
  柳老汉和柳大壮依旧听不懂,只能小心翼翼的问道:“城里柳氏那么大的家族,他们也会讨好别人吗?”
  柳十七顿时笑出声来。
  那个赶车的车夫也笑出声来。
  足足良久之后,柳十七才一脸神秘的道:“你们知不知道那个顾先生何等来历?”
  柳老汉和柳大壮脑袋摇的像个拨浪鼓。
  柳十七深深吸了一口气,突然举起一只手弹出一根手指,做出如数家珍的动作道:“首先,他是皇帝的亲妹夫……”
  嘶!
  柳老汉和柳大壮同时倒抽一口冷气。
  皇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