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明天下 >

第125章

明天下-第125章

小说: 明天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瞅着那两个只会哀哀哭泣的老汉,老婆子道:“哭什么啊,我这不是没死吗?”
  老实的范二连忙用袖子擦擦眼泪道:“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范三低头看看手上的那个玉镯子,递给母亲道:“还给三夫人吧,这样的东西咱们受不起。”
  母亲低着头道:“管事婆子也是这么说,说主人家客气,我们这些做奴婢的要知道进退,不能任由主家这么散财,会败家的。”
  范三咳嗽一声道:“我知道,咱们是家生子,说来好笑,我们都是老爷的家财,家财接受家财的确实没有用,也没有道理。
  还给三夫人,现在就去,就说我没有碰镯子,都是用布包着的。”
  目送母亲捧着那个镯子离开,范三没来由的想起那个给了自己十两银子的漂亮少年。
  “老子的命至少值十两银子。”
  范三瞅着窗户外边鱼钩一样的下弦月自言自语的道。
  ……
  “卢象升在大同府逍遥滩阵斩建奴多拉尔甲喇以下一千一百九十九级?”
  原本躺在病榻上哼哼唧唧的洪承畴听到这个军报之后一个大翻身就赤着脚站立起来。
  “这不可能!”
  洪承畴惊叫起来,忽然看见似笑非笑的云昭,就指着他道:“说说,是怎么回事?”
  云昭道:“军报上说的很清楚了,卢帅在大同逍遥滩大捷!”
  洪承畴看看云昭,立刻来到地图前边,用手指比量一下大同城到逍遥滩的距离,冲着云昭怒吼道:“敕勒川?大同城距离敕勒川足足有四百多里,卢象升要想将这一千两百个建奴覆军杀将,没有六千以上的兵马根本就做不到。
  奴酋已经在开平卫聚集兵马,随时就要叩关,这个时候,卢象升哪来的胆子敢派遣重兵,脱离城池在四百里以外的地方跟建奴大战?
  还他娘的全歼了这股子建奴。
  云昭,你当我是傻子吗?”
  云昭愤怒的站起来吼叫道:“你这是嫉贤妒能啊,卢帅已经把一千一百九十九个建奴的首级在大同府筑成京观,就等着你们这些嫉贤妒能的家伙们去看看,然后用这些证据打你们的老脸呢。”
  洪承畴已经完全安静下来了,摊摊手道:“好吧,卢帅好样的,卢帅顶呱呱,卢帅厉害的别别跳。
  我洪承畴自认不如,且叹为观止,再见卢帅,某家一定向卢帅行五体投地叩禀大礼。
  问题是你想过没有,这时候向卢帅栽赃,你还让不让他活了?
  你知不知道陛下渴盼胜利已经渴盼魔障了,现在好了,卢帅一下子拿着一千两百个建奴首级给陛下看,你就不怕这服药的药性太猛,把陛下弄得不知道东南西北,以为反攻建奴的大好时机就在眼前?”
  云昭摇头道:“一千两百个建奴人头而已……”
  洪承畴翻了一个白眼道:“一千两百个建奴首级,还而已?你以为袁崇焕大帅在宁远大捷杀了多少建奴?
  两百啊!
  你以为萨尔浒大战建奴死了多少人?
  伤亡不足五千之数,记住,伤亡不足五千之数,按照五个伤兵死一个旧例来算,建奴战死战场的不过是千把人!
  你来告诉我,你确定这些首级都是来自真正的建奴,没有他们的披甲奴?”
  云昭道:“他们的首领是多拉尔,海兰察据说是建奴中的勋贵,此人麾下是他本族的三个牛录额真,因此啊……”
  “因此,这次死的都是真正的建奴……天啊,再来二十场这样的胜利,老子都敢驱兵直捣盛京!”


第095章 潜移默化
  “这么说,你云氏早就是兵强马壮了是吧?”洪承畴一脚踢开仆役送上来的软鞋,依旧赤着脚踩在青砖地上,看着有些气急败坏。
  “没有,什么是兵强马壮?
  秦王虎视天下是兵强马壮!
  霍去病马踏焉支山是兵强马壮!
  班定远三十六骑绝域塞外是兵强马壮!
  唐太宗万国来朝尊为”天可汗“是兵强马壮!
  大明皇帝万里杀敌是为兵强马壮!
  所以啊,汉习楼船,唐标铁柱,宋挥玉斧,元跨革囊才是真正的兵强马壮!
  余者,不过泛泛之辈。”
  洪承畴呆滞的瞅了云昭一会道:“你不觉得阵斩一千两百余建奴是一件足矣彪炳史册的事情吗?”
  云昭笑到:“你的文笔不错,等我坐在盛京王座之上,你来觐见我的时候,可以帮我在史书上记录下这一笔。
  干了大事,总要别人来吹捧才有一些意思,自己吹嘘自己有多厉害这就很无聊了。”
  洪承畴笑道:“好,若是有这么一天,请允许洪某手捧史书,在一边跪录大人的微言大义。”
  云昭站起身道:“就这么说定了。”
  洪承畴道:“你真的认为有这么一天?”
  云昭道:“麾下儿郎斩杀建奴一千有二,战陨者六人,令我痛彻心扉。”
  洪承畴一把拉住云昭的胳膊大声道:“说清楚!你不能炫耀之后就一走了之。”
  云昭叹口气道:“是我的错,我以为只要炮火猛烈,军卒们就不用披上沉重的甲胄,我以为只要我们能够在远程压制住敌人,军卒们就不用离开军阵与敌人肉搏。
  是我小看了敌人的骑射功夫,是我高估了自己火力的密集程度,更是我拍脑袋之后就认为以前的军阵对我的新军一无是处。
  所以,军卒战陨错在我,不日,我就被很多人质询,日子可能不好过。”
  洪承畴见云昭面色悲戚,不似作伪,洪承畴拍拍云昭的肩膀道:“已经很好了。
  虽然某家不知道你是如何做到的,确实很好了。”
  云昭摇摇头道:“蓝田县从来没有做好这回事,只有做的更好!官,你知道我其实是在谋天下,可是呢,我想尽量的减少流血,更不能因为我想谋天下,就把这个原本破烂的天下砸的稀巴烂。
  如果天时在我,人和在我,我谋一下无伤大雅,如果,天时不在我,人和不在我,那么,我就继续等。
  放心吧,官,真正伤天害理的事情我真的做不来。”
  洪承畴笑道:“猪,如果你真的有踩踏天下的一天,记着,别因为我们交情不错就放过我,我是大明的士,死国是必然。”
  云昭道:“不会有这一天的,等我兵出关中的时候,天下应该已经没有大明这个国度了。”
  洪承畴目送云昭离开,坐在屋檐下边沉思了良久,直到傍晚时分才站起身瞅瞅将要下落的夕阳,摇摇头道:“这不可能!”
  这句话刚出口,洪承畴又有些后悔,他刚才忘记了跟云昭打赌!
  孙传庭的书房里安静的落叶可闻。
  他已经看窗外的夕阳看了很久。
  斑驳的阳光透过石榴树浓密的叶子最终照耀在他的脸上,白一块,黑一块的将他渲染的如同一个白化病患者一般。
  他的桌面上也放着一份军报,上面赫然写着卢象升逍遥滩大捷的详细文告。
  “一千一百九十九级?”
  “六万两纹银?”
  “云氏战死了多少?”
  “继洪承畴之后卢象升也投靠云氏了?”
  “云氏兵强马壮为何不在关内起兵却把宝贵的兵力用在了千里之外的归化城?”
  “有这般实力的人为何还要对朝廷卑躬屈膝,巧言令色,做这么多的伪饰文章呢?”
  “夏税足额缴纳,秋赋已经完成六成,普天之下,这样的州府那个皇帝会不喜欢呢?”
  “我该何去何从呢?”
  “算了,走一步看一步,待到云氏兵出关中的时候,我战死城头也就是了。”
  孙传庭打定了主意,就提笔写恭贺文书。
  不管这些建奴是谁杀的,建奴死掉这是不争的事实,只要建奴死了,就该是普天同庆的好事。
  “有六位兄弟战死沙场了……”
  云昭话一出口,台下已经有人在低声饮泣。
  “错在我,是我太自以为是了,如果不是因为我们占据了太大的优势,这一战,我们还会损失更多的兄弟。
  我的错我来背,你们的错,你们背,我错在自以为是,你们错在太想当然。
  我们都以为我们的炮火足够密集,以为我们可以横行天下,结果不是这样的。
  我们的兄弟绝对不是一个凉冰冰的数字,而是一个个有温度,有生活的人。
  现在,这六个人因为我们的自负,在生命之花才开始绽放的时候就已经凋落了。
  从今天起,我们要记住,自己的工作将直接对前线作战的生命负责,战士可以战死,却不能死于我们的失误。
  这一点,我希望大家都能记住。
  再有七天,战死将士的骨灰将回到玉山,我们全部去送他们一程,并向他们忏悔。”
  云昭的话再一次引起一片悲戚之声……
  李定国眼瞅着一群红着眼睛的男男女女从那间被大树包裹的礼堂里出来,奇怪的问张国凤。
  “他们在干什么?一群人聚在一起哭泣?”
  张国凤嚼着嘴里的红薯慢慢的道:“听说逍遥滩一战,玉山众战死了六人,伤了三十余人。”
  李定国嘿嘿笑道:“打仗哪有不死人的?矫情啊,对了敌人死了多少?”
  张国凤继续咬着红薯含糊不清的道:“一千二。”
  李定国的身体一下子就僵住了,吞咽一口口水道:“一千二?没弄错?”
  张国凤瞅瞅李定国道:“一千两百个货真价实的建奴!”
  “也不……”李定国的话说了一半,就停下来了。
  “我想见见这六位以一敌两百建奴的神。”
  张国凤道:“蓝田县出动了三千大军,出动了两百名云氏最精悍的积年老贼,还出动了三万个流民在周围摇旗呐喊,最后把一千两百个建奴引进了伏击圈,才有这样的战果。”
  李定国呆滞了片刻道:“这就是这些人可以以六人的代价阵斩一千两百名建奴的原因?”
  张国凤叹口气道:“这中间还有无数细作在配合,无数的谋士在不断衡量两者之间的力量对比,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达成这样的目的。”
  李定国道:“无论如何这一千两百个建奴都会反抗的,大军总要交战的,如此一来,死人是必须的,没理由只允许你杀我,就不准我砍你,打仗就是这样,已经大胜了,哭哭唧唧的做什么?”
  张国柱把最后一口红薯放嘴里含糊不清的指着那些悲伤的学子道:“他们认为啊,自己兄弟死一个都是天大的事情,敌人死一万个都不嫌多。”
  李定国点点头道:“对,我平日里也是这么想的。”
  张国凤瞅瞅李定国道:“我们平日里却没有向这个方向前进,也就是嘴上说说罢了。
  还记得你在军中说的话吗——人死鸟朝天,不死万万年。然后,我们在凤阳就死了很多人……”
  “有点意思了,我终于在这里待得有点意思了,国凤,这些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张国凤怒道:“你这七天上了几节课?”
  “三节,怎么了?”
  “那就是没有上时论课呗。”
  “云氏会把如此隐秘的事情在课堂上公然说?”
  张国凤道:“这里的学子都是蓝田人,大家同气连枝的谁会说出去?”
  “新会有吃里扒外的家伙。”
  张国凤瞪大了眼睛道:“你真的以为这里的学生会是泥塑的菩萨?这些人是现在的学校管理人,将来会成为地方的管理人,这里不仅仅教授‘关学’,也教授格物致知,还有泰西学问。
  只要是从这所书院走出去的人,即便是最无能的,也比其他书院教出来的‘八股’腐儒要好。”


第096章 国运隆昌与日薄西山
  将六位战死将士的骨灰放进灵堂之后,玉山书院的很多专门研究火器的学生,在灵堂里跟六位将士说很多歉疚的话。
  以至于,每次在火器研究上有了新的进展,都会有人来这里告诉这六位将士。
  云霄回来了。
  显得很是疲惫,甚至可以说是精疲力竭。
  给云昭带来的消息也不算好,其一,李洪基带着逃出生天的五十一骑终究离开了关中,去了河南。
  其二,张秉忠已经与大明兵部尚书杨嗣昌联系上了,准备接受招安,不仅仅是他自己投降,他还可以写信给其余的盗匪一起接受招安。
  如火如荼的农民起义,在一瞬间就陷入了低潮期。
  听说皇帝在同意了张秉忠招安之后,回到后宫里嚎啕大哭。
  听云霄说这些事情之后,云昭自己也是唏嘘不已,这一刻他真的觉得大明皇帝很可怜。
  云氏也有祖坟,后世的时候云昭就拜谒过祖坟,那个时候遗留下来的老坟已经少的可怜,为了这些老坟,老家里的人没少跟外人斗殴。
  现在,云氏有更多的祖坟,不论是平原上的,秃山上的,还是秦岭里边的,每一处外人都不能动。
  就云昭估计,张秉忠要是动了云氏祖坟,后果可能比挖了皇帝家的祖坟还要严重。
  皇帝隐忍了。
  天知道能隐忍多长时间。
  杨嗣昌知道皇帝不会隐忍太长时间,张秉忠也非常清楚这一点。
  等皇帝缓过这口气,没法子隐忍的时候,张秉忠就会死无葬身之地,这一点全天下人都明白这一点。
  所有的不合理证据都在——然而,张秉忠还是接受了招安,杨嗣昌还是成功的说服了皇帝。
  于是,一件原本极度不合理的事情,就这么顺水推舟的变成了现实。
  李洪基全军覆没,离开了陕西去了河南,随时准备东山再起。
  张秉忠被招安了,蜷缩在襄阳,不再兴风作浪。
  大明朝几乎在一夜之间变得无比的安静。
  就仿佛以前的矛盾从来都不存在一般,仿佛那些恶人从来没有伤害过这个国家一般,现实过于残酷,大家一起选择了遗忘,选择了忘记,就像一只把脑袋插进沙子里的鸵鸟。
  蓝田县过于繁华,身处疲惫残破的关中,就像一颗镶嵌在黑夜里的夜明珠,谁都能看得见,谁都想摘取。
  张秉忠希望皇帝能把蓝田县交给他,那么,他情愿放弃十万部属,只带走六万人囤聚蓝田县,此生再无反叛,子子孙孙都为大明忠臣。
  皇帝拒绝了张秉忠的建议,杨嗣昌认为皇帝应该答应,十万流贼一朝星散,是为大明国之福。
  王文贞与左良玉认为,蓝田县承平日久,日渐富裕,到了为大明朝贡献财富时候了。
  他们上书曰——集蓝田之力,可供养九边十年之资费。
  皇帝留中不发。
  八月二十七日,云昭斩张秉忠谋臣尚永忠,命云福兵出武关,直抵河南南阳。
  蓝田县县令云昭发誓——不与张秉忠之流共一日!
  陕西巡抚孙传庭泣血上奏,不可将蓝田县交付贼人之手,否则关中将再次糜烂。
  陕西秦王也于次日上奏,朱氏子孙不与发丘朱氏祖坟者为邻,否则宁愿举家自焚。
  皇帝下旨安抚秦王曰:不与,不可!
  “杨嗣昌,王文贞,左良玉是在自寻死路!”
  云昭坐在主位,瞅着满座的云氏心腹道。
  云霄道:“张秉忠对蓝田县没有想法,是杨嗣昌提出来的,他联合了一些人准备鱼肉蓝田县。”
  云福瞅着云昭道:“不如反了吧!”
  云猛道:“大军齐备,百姓一心,我们有力气跟皇帝掰掰腕子。”
  至于云虎,云豹,云蛟更是愤怒至极,主张与这个破烂的朝廷一刀两断,攻取西安城之后,正式竖旗。
  云昭闻言笑了,对云霄道:“取杨嗣昌长子之头颅装在锦盒之内为杨公五十大寿的贺礼。”
  又对云豹道:“取王文贞长孙之头颅装在锦盒内为王公招降张秉忠大典之贺礼。”
  对云蛟道:“取左良玉爱女的头颅装在锦盒内,当做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