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吴国末帝-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望着雄伟壮观的白帝城,孙皓勾了勾嘴角,而后平静地说道:“将船停泊靠岸,然后进城。”
就在快船即将接近大江北岸时,孙皓发现渡口边有许多兵士。看他们的装束,都是吴军。
渡口看上去比较繁忙,不时有船舶靠岸。三三两两的人群上船或者下船,也有许多人准备进城。兵士们正在对他们认真盘查。
看到这种情况,孙皓心中感到欣慰。
现在正是战时,对来往的行人和船舶进行盘查,是理所应当,必不可少的。看来这里的将士还是有比较高的警惕性。
果然,孙皓一行人刚一下船,兵士们立即上前,警惕地看向他们。
为首的一名士兵,看装束应该是一个兵士长,马上过来盘查。
“你们是什么人?”
尽管孙皓等人乘的船不是战船,但渡口当值的士兵们仍然没有放松警惕。
听到问话,李田立即答道:“这是乌程侯。奉圣旨前来白帝城,你们快去通报。”
士兵们听到这话,面面相觑。
这名兵士长仔细打量了孙皓以及他的随从,而后说道:“请稍等片刻,我们这就去通报。”
立即有兵士迅速进城,去通报了。
片刻后,从城门方向,一队人马裹挟着尘土,匆匆来到渡口。
为首的一名将军模样打扮的人,翻身下马,来到渡口守卫面前,出示了一张令牌。
随即他来到孙皓面前,恭敬地对孙皓行过一礼,高声说道:“我乃镇军将军属下牙将,奉上大将军及镇军将军令,前来迎接乌程侯进城!”
在江边兵士们震惊的目光注视下,孙皓迅速地骑上快马。仆从侍卫,紧随其后。
一行人浩浩荡荡,前往白帝城门。
来到白帝城下,只见城门已然开启。城门内外布置了许多兵士。他们正在对每一个进城和出城的人员进行严密盘查。
领路的牙将来到城门口,再次出示令牌,对当值的兵士说道:“放行!”随即又嘱咐道:“你等轮值,务必对来往各式人等,严密盘查,不得让敌国细作混入城中。”
孙皓一行人进入白帝城之后,在牙将的带领下,前往白帝都督府,也就是施绩和陆抗他们现在的办公公署。
一路上,道路两边的兵士们都警惕地望向孙皓一行人,但在看见孙皓他们是由那名牙将带路之后,目光略微放松。
孙皓他们很快就抵达了白帝都督府正门处。
带领他们过来的那名牙将,与门口的卫兵说明情况之后,领着孙皓进入了白帝都督府。
立即有人将孙皓的仆从带去安顿处,至于他的侍卫,则在门外等候。
孙皓跟着那名牙将,来到了白帝都督府议事厅。
进入议事厅后,孙皓看见里面已经有许多人。
孙皓一眼就看见了,端坐在上首的一名老者。
只见他头发已经白了大半,却仍然精神矍铄,双目炯炯有神。他的眼神中透出沉稳冷静,显然是一位久经沙场、骁勇善战的老将。
他就是吴国的上大将军施绩。
孙皓迅速地将目光转向一侧。
只见一位中年人端坐在案几前。他面容俊朗,身材健硕,眼神非常镇定、静穆,流露出与众不同的智慧。
他正是吴国的镇西将军陆抗,以沉默寡言却胸有成竹,为人称道。
孙皓又迅速地将目光转向另一侧。
另一侧也坐着几位将军,其中一位是征西将军留平,另外还有太史涛、凌阳与甘迪。
孙皓首先对施绩和陆抗行礼,两人也站起身来,对孙皓回了一礼。
随后其他几位将军纷纷起身,对孙皓行礼,孙皓也一一回礼。
孙皓在陆抗旁边落座。
施绩看着众人,严肃地说道:“乌程侯、诸位将军,今日在此召开军务会议,主要是针对当前吴军面临的形势,希望诸位出谋划策。”
留平首先说道:“如今我大吴已占据了白帝城,控制着大江上下水路交通的咽喉,可谓占据了地利。现在应该以白帝城为据点,向蜀汉腹地迅速推进。”
立刻有几位将领纷纷附和。
这时候,一直没有发言的陆抗说话了。
他的声音虽然不大,可是议事厅却立刻安静了下来。
“诸位,虽然我大吴已经占据了白帝城,扼制了水路交通的咽喉,但不宜马上进军蜀汉腹地。”
此话一出,满座惊讶。
有几位将领马上表示不解,有的甚至开始表示反对。
“打仗本来就应该乘胜追击。我们已取得大胜,为什么不继续进军?!何况现在蜀汉已经降魏。”
陆抗不说话,只是静静地坐着。他把头转向孙皓,似乎是在等着孙皓说话。
“如果我说了什么,那他会不会站在我这一边?”
“不过,根据后代历史记载,陆抗是支持孙皓的,而且还是最强大的后盾。也许,不要担心太多。”孙皓心中思绪万千。
见到孙皓一直在沉思,陆抗直接问道:“乌程侯,可有高见?”
听到陆抗点名让自己发言,孙皓站起身来,转身面向众人。
孙皓神情严肃地说道:“方才诸位所说的,都没有错。”
听到孙皓的话,安静的议事厅,忽然又喧闹起来。
“乌程侯,你这是什么话?怎么可能都没有错?”
众人议论纷纷。
孙皓见众人如此反应,仍然神情平静地继续说道:“打了胜仗,应该乘胜追击,军事上一般都是这么做的,但这只是一般情况。”
“当初,大吴派军西进,是因为蜀汉请求援助。如今形势不同了。”
“现在蜀主已经降魏,而且已经让使者去通知各地投降。”
“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吴军继续西进,有可能遭到蜀汉军民的抵抗。而且魏国也会派军支援,甚至北边的魏军也可能趁机进攻我吴国边境。这样大吴就可能遭遇来自北面和西面的两路攻击。”
说到这里,孙皓停顿了下来,心中想道:“还有一些话,我现在不能说。南边的交州叛乱,尚未平息。”
“对于那里的叛乱,孙休不想也没有能力去处理,现在基本上已经放弃了交州。所以吴国遭遇的就不是两路夹击,而是三路夹击。如果那样,极有可能是致命打击。”
见孙皓不再开口说话,陆抗又问道:“既然这样,乌程侯,你可有良策?”
孙皓缓缓说道:“暂无良策。仍需密切关注形势发展。一切皆有可能。”
听到自己的最后一句话,孙皓吓了一跳。因为这句话,显然是自己前世常说的一句话,就像口头禅一样。在座的这些人,应该是听不懂的。
虽然对孙皓的最后一句话,众人都是觉得莫名其妙,但基本上也算知道是什么意思。
于是议事厅陷入一片沉寂。
施绩略微无奈地说道:“既然这样,西进的事情暂缓,明日再议。”
………………………………
第36章 密谈
片刻后。
孙皓走出议事厅,望向外界。
冬日接近傍晚的天空,阴云密布。
此时已进入十一月,虽然白帝城位于南方,天气不算很冷,但是因为山多,湿气很重,北风吹过,孙皓不禁觉得有些寒意。
众人都已然走远,只有陆抗还留在后面。
孙皓觉得陆抗可能是有意想和自己说话,于是便快走几步,来到陆抗的身边。
果然,陆抗看着孙皓,意味深长地对孙皓说道:“乌程侯今日所言,很有意思。不知乌程侯心中是否早有良策?”
孙皓立即恭敬地答道:“良策谈不上,想法倒是有一些。只是不知有没有用,还请镇军将军赐教。”
陆抗脸上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说道:“赐教不敢当。倒是期待乌程侯有何良策。”
然后他不再说话,只是对孙皓略微点头,随即离开了。
孙皓略微愣住,心中想道:“他的话语,加上这个点头的动作,意味着什么?”
“莫非,他想听一听我的所谓良策?”
“若真是如此,那么……”
不久之后。
镇军将军陆抗的住处,会客厅。
陆抗对于孙皓的来访,并不惊讶,似乎早已预料到。
看着他云淡风轻的神情,孙皓忽然感觉此人深不可测。
他们互相行礼之后,一齐落座。
孙皓先开口说道:“镇军将军,在下冒昧来访,还望见谅。”
陆抗神情平静地回复道:“无妨。”
孙皓接着说道:“我确实有一些想法,但因形势变幻莫测,不知是否有用。”
陆抗闻言,立即说道:“今日我看乌程侯虽未提出什么良策,但对形势的分析很有道理。”
“从未接触过军事之人,能如此清晰地分析全盘形势,让我略微惊讶。因此,我很期待你的想法。”
孙皓恭敬地回复道:“镇军将军谬赞了,在下不敢当。”
紧接着,他开始迅速地分析道:“蜀主已然降魏,那么蜀汉在名义上已是不复存在。”
“之前,蜀主派遣使者到建业,请求支援。那是因为,那时蜀汉并未降魏,且在与魏国对抗方面还有一丝希望。因此,那时候,吴蜀还算是友邦。”
“如今蜀主降魏之后,早已让使者去通知蜀汉各地投降。蜀汉不复存在了,那么吴蜀友邦这一概念也就不存在了。因此,如今大吴的敌人,是已然吞掉蜀国的魏国,是一个更为强大的魏国!”
“具体来说,就是全体魏军加上全体降魏的蜀军!”
“我大吴虽已占领白帝城,但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显然岌岌可危。固守白帝城,还是进攻蜀地,是个两难的选择。”
“我的想法是,我大吴应当进攻蜀地!若固守白帝城,虽能一时自保,但却会失去大好机会!”
“如今蜀地已乱,魏国也并未实际控制整个蜀地,这正是天赐良机。若是坐失良机,将追悔莫及。”
“待到魏国实际控制整个蜀地之后,大吴将再也遇不到现在这样的良机了!”
“若进攻蜀地,可趁魏军还未实际控制整个蜀地之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如此一来,趁火打劫加上浑水摸鱼,我大吴可坐收渔翁之利!”
但孙皓话锋一转,转而说道:“但现在,虽说有如此良机摆在大吴面前,且我大吴拥有地利人和优势,但却还缺少天时。”
陆抗一直神情平静地听孙皓说话,此时也并未打断。
孙皓迅速地接着说道:“所谓天时,现在是指:天义、天命、天道。但无论是其中何者,简单来说就是,大吴没有可以出兵的理由,也就是缺少大义、不符天理。”
“现在,大吴需要一个时机,一个能让大吴出兵且拥有大义、符合天理的时机。”
“这个时机或许很快就会出现,也或许不会出现。”
说到这里,孙皓停了下来,正视陆抗,目光坚定。
陆抗终于开口说道:“这就是你说‘一切皆有可能’的原因?看来你并不确定,这个时机是否会出现。”
孙皓点了点头,但不再开口,似乎在等陆抗说话。
陆抗神情略微凝重地说道:“我大吴等不起,因为不能坐失良机。若是等到魏国实际控制了整个蜀地,大吴将再也无法与魏国抗衡!可若冒然进军,大吴也承受不起惨败的损失。”
孙皓神情严肃地说道:“因此,只能祈求上天赐予大吴这个时机了。”
陆抗略微摇头,无奈地说道:“一切凭天意,如同赌博,大吴输不起。但如今,也并无更好的办法。”
孙皓见此,点了点头,而后平静地对陆抗说道:“镇军将军,既如此,天色已晚,我就告辞了。”
此时,会客厅外的天色已然转暗,不久就要天黑了。
孙皓站起身之后,陆抗也紧接着站起身来,而后将他送到了会客厅门口。
“乌程侯,恕不远送。”陆抗平静地说道。
孙皓对他行了一礼,恭敬地说道:“镇军将军客气了。”
陆抗回礼之后,望着孙皓渐行渐远的背影,心中思绪万千。
“这个乌程侯,真是让我震惊。没想到这么年轻的他,竟可将全盘形势分析得如此清晰。而且,还说出了一些我都没想到的方面。”他心中想道。
“接下来,就看上天会不会赐予大吴那个时机吧。”
与此同时,孙皓出了镇军将军陆抗的住处,对一直在门外等候的侍卫们说道:“走吧。”
以张丰与李田为首的侍卫们,立即护卫着他,向着孙皓的临时住处而去。
孙皓望着逐渐变黑的天空,心中想道:“这个陆抗,我说了那么多话,他究竟会有什么想法?我无法得知。”
“我初来白帝城,想要站稳脚跟,就必须获得位高权重者的支持。若能获得陆抗的支持,那是极好的。”
“只是,不知他对我的那些话语,会有何感想?又会对我有何看法?”
夜幕降临,白帝城逐渐被黑暗笼罩。
夜间。
乌程侯孙皓的住处,孙皓的房间内。
孙皓躺在卧榻之上,已然进入睡梦之中。
忽然,他又梦见了一片迷雾,而走出迷雾之后,又见到了那名身着玄袍、戴着玄色面具的老者。
“又是他!他又一次进入我的梦境,意欲何为?”孙皓心中想道。
此时,他已对水镜产生了不满。
因为,孙皓一直认为,自己的人生,应由自己掌控!
但因为对方实力太过强大,他不敢表露出哪怕一丝不满之意。
“前辈,有何指教?”孙皓虽然心中不满,但神情却是极为恭敬地说道。
………………………………
第37章 入梦
水镜以苍老的声音平静地说道:“现在你已抵达白帝城,计划的第一步可以开始了。”
“你可知这计划的第一步是什么?”
孙皓疑惑地说道:“晚辈不知。请前辈指点。”
水镜平静地说道:“那就是联合蜀国,共同对抗魏国。”
紧接着,他发出了一声轻笑,说道:“果然不出我所料,蜀国巴东太守罗宪带着北地王刘谌,即将接近白帝城。”
孙皓神情略微惊讶,心中想道:“蜀汉巴东太守罗宪?在后世史书上有记载,历史上他曾固守永安城也就是白帝城,打退吴国多次进攻……”
水镜见他神情惊讶,接着说道:“罗宪是被蜀国永安都督阎宇,派遣去支援成都的。但他肯定想不到,返回之时,原本所在城池已被吴国占领。”
孙皓恍然大悟,迅速地想道:“看来,可能是我的穿越改变了历史走向,上次吴蜀在白帝城爆发战斗时,他竟然不在城内,而是早就被派遣去支援成都了。”
“罗宪也真够惨的,返回原本所在城池时,城池已被敌国占领,永安城的名字还被改为白帝城了。”
“不过仔细想想,罗宪远远不及阎宇惨。听闻阎宇在白帝之战时,被征西将军留平一箭击毙,他才是真惨。”
“当时听闻吴国攻陷白帝城之时,我虽然惊喜,但却感觉理应如此。现在想来,若罗宪在城内,吴国可能就无法拿下白帝城了。”
与此同时,水镜接着说道:“蜀国北地王刘谌,在成都被魏军攻陷之前,逃了出去,后来遇到罗宪,与罗宪一同往白帝城而来。”
孙皓听到这些话之后,心中又是迅速地想道:“看来,他们的计划是退守永安城,以此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