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我是师长范哈儿 >

第305章

我是师长范哈儿-第305章

小说: 我是师长范哈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每次轰炸稍微一平息,当**对其起攻击的时候,总能从各个沟壑疙瘩中,钻出几支日军的三八步枪,对**起殊死反击。

    即便是那些**坦克,在面对不要命的日军时,也时常难免被他们同归于尽。

    战斗还在持续,中央军除了夺取部分外围阵地外,并没有突入日军核心阵地。

    面对这样的意外情况,老蒋怎么可能不烦躁。

    按照原定计划,在阎锡山起牵制攻击后,他应该可以顺利利用日军两面不能兼顾的弱点,而成功在山东战线形成突破。不过事实是,此时的山东防线,在多了东三省的十万武装日侨后,竟然实力不减反增,如果不是同时老蒋和史迪威呼叫了华南的美国空军来增援,即便现在的攻击优势,也不一定能够占有。

    “娘希匹,都是一群饭桶,装备火力都给他们最好的,现在打了十天还没突破,真是一群废物……”老蒋气得不管史迪威还在旁边,就直接拍着桌子骂前方的中央军官兵。

    好在他和史迪威现在所处的地方并不是前敌指挥部,不然这么不顾情面,罔顾前线将士牺牲的话,很可能会引起前线将士的反感,由此激什么事情也说不定。

    中央军这次无法再日军阵地上突破,并不是官兵和以前一样畏敌怯战。事实是,这一次经过整编的中央军,作战还是比较勇敢的,至少已经符合了史迪威在整编时的要求。无奈日军的坚守太过拼命,火力并不占据绝对优势的**,在面对日军的殊死反击时,仅仅依靠火力是不行的,这时候单兵作战素质就起到了关键作用,而大多是壮丁出身,识字率还不如日军武装侨民的**,在这方面就稍嫌不如日军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央军无法突破坚守的日军阵地,也就完全在情理之中。

    当然,这样的情理既不会被老蒋接收,也不会被他理解。

    实际上,已经被范哈儿将政治形势逼到最角落的老蒋,此时除了谋求战事上的成功以形成突破外,他已经基本没有其他更好的办法,来解决自己的政治前途了。包括史迪威在内,他们一系的人马,现在都面临同样的困境。

    无奈眼下所能用上的支援,算是已经都用上了。除了期待前线将士能够再用一把力外,他们已经别无手段。

    “这还是因为前线指挥官指挥不力,作战不够勇敢,现在已经处于最危急关头,如果再不赶紧不计牺牲的拼命,不仅战局无法突破,我们之前一段时间的努力也要白费了,所以委员长,你必须下令前线将官,亲自到一线督促士兵冲锋,我们只有胜利了,才可能避免被追究责任……”史迪威很是遗憾的在一旁出主意。

    这次史迪威到是难得得到了老蒋的支持,在军事指挥方面,很是过了一把瘾。

    但战事的进展,却是让这位一直期待能够指挥实战的文职将军很是失望了一阵。

    现在战斗并没有失败,甚至可以说**将士还是在老蒋和史迪威的指挥下节节胜利,但是胜利的进展程度,却是没有达到两人的预期目标。

    对于老蒋来说,这一战关系着他的身家性命安全,对于史迪威来讲,这一战,同样关系着他的军事生命和政治前途。他一直梦想成为和麦克阿瑟、艾森豪威尔一样的杰出将领,但现在他指挥的战斗,却绝对不像另外两人在军事上的成就一样辉煌。

    他的要求比老蒋更极端,只要胜利就行,反正死的是中国人,至于是牺牲十万人赢得胜利还是牺牲一万人赢得的胜利,对他来说都没有区别。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史迪威的建议自然就冷血很多。

    老蒋听到史迪威的话后,面上神情很是不好看。

    史迪威话中的意思他怎么会听不明白,不就是不计损失的冲锋,让将士的血肉之躯铸就突破之路么。史迪威可以不计**将士损失,但他这个委员长却绝对不能不计较后果。

    那样不计牺牲的突破,且不论胜利后自己的中央军士兵还能剩下几人,最关键的是,就算突破了,那样的胜利,国人和将士们会承认他是一场胜利么。恐怕到时候,更多的人是会认为老蒋让将士白白送死吧。

    但老蒋在板着脸半天后,却并没有明确拒绝。

    沉吟了一会儿,终于还是拿起手上的电话:

    “接前指薛岳司令官……”

    当前敌指挥部的薛岳将军放下手上电话时,他脸上的表情,比刚才老蒋的脸色还要阴沉好几分。

    这位素来以勇猛著称,并一直被老蒋信任的名将,这个时候也忍不住生气。

    老蒋在电话中并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仅仅是问了薛岳几个问题:

    “薛将军还有勇气带兵冲锋么?**将士还有勇气冲锋么……”

    寥寥几个问题,就直接把骁勇的薛岳给撩拨了起来,当即就保证,**将士还有勇气作战,他薛岳也愿意亲自带兵冲锋。

    但薛岳也并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将领,他很快从这个决定中,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奈。

    单凭勇气的冲锋,在耗光敌人的弹药和勇气之前,除了送死,不作他想。但薛岳同样了解此时后方老蒋和史迪威等人的急切心理。他这个时候,除了接受冲锋的要求外,根本做不出其他选择。

    就算他不带兵冲锋,后方也会一个撤换命令过来,让其他人取代自己的前指司令官位置,带兵起自杀式冲锋。

    与其那样,那还不如让自己这个最了解前线实际战况的人,来负责这次决死冲击呢。

    在无奈和悲壮之中,薛岳对着身边的副官下达命令:

    “命令全体军官检查自身武器弹药,明日凌晨,不分官兵,不论级别,将带官,官带兵,全军上下一致对日起决死冲击。日军阵线不破,绝不停止冲锋脚步……”

    “命令即时起至明日凌晨,集中我军全部重火力和飞机,对敌阵地进行持续炮火覆盖,为凌晨的冲锋掩护……”

    当次日凌晨,嘹亮的冲锋号声响起的时候,山东和江苏交界处的中日决战阵地上,密密麻麻的**将士跳出战壕,开始对日军阵地起了决死冲锋。

    中日华北大战决,正式开始。v
………………………………

第三百七十七节 南线窗口

    当北线的老蒋正全力进攻日军的时候,南方的范哈儿,已经将自己的指挥部,从海南岛转移到了厦门。

    自从北线战事打开后,在南线不甘寂寞的麦克阿瑟,就一直鼓动范哈儿要有所行动。

    这位陆军上将也非常明白,如果在中国大陆的战事,让北线的史迪威占据了主导权,那自己这个美军太平洋陆军最高指挥官,就很有可能要易职。他并不相信史迪威他们会取得成功,但也不得不以防万一。

    所以鼓动范哈儿有所行动,起码让自己的部队,看起来不是在中国干坐着吃白饭,那也是非常必要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就在几天前,范哈儿集中兵力,发起了收复厦门的战役。

    厦门之战结束的非常快,日军根本没有占据该地进行坚决死守的意思,但是最后战斗结束后,却是让范哈儿的脸上很不好看。

    事实证明,面对狗急跳墙的日军,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有所放松。

    这一次日军虽然没有留守大量兵力和范哈儿的部队决战,但是他们埋下了大量的地雷、破坏了绝大部分城市基础设施,甚至在最后,还纵火焚烧了厦门的几个街区。如果不是因为此时日军的战力对比范哈儿盟军不占优势,范哈儿相信,日军甚至可能会在撤离前搞一次大屠杀。

    在范哈儿空中力量的持续监视下,最后日军仅仅是搜刮了厦门及周边城市的大量财富,带着部分亲日汉奸,对于剩下的华人市民,仅仅是采取了裹挟掩护他们撤退,并没有规模的屠戮行动。

    当范哈儿的部队,好不容易排除了大量地雷,占据这个城市的时候,却是发现,如今的厦门已经称不上是一个城市了,更不要说港口了。

    所有城市基础设施,大部分完全损坏,剩下的也不能直接使用,而港口更是被有意的爆破摧毁,即便是马上进行修复重建,也不可能在一两个月内完工。

    这样一来,范哈儿付出了巨大损失,最后得到的却等于是一座废城。而且还不得不因为城市剩下的那些难民,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他们进行救灾。

    这对于即将展开的登陆台湾行动,自然是极为不利的。即便是他们马上选择另外一个地方兴建临时军营及港口,也会拖延大量时间。

    范哈儿和麦克阿瑟,对此都深感烦恼。

    “范司令,昨天北面的攻势突然加强,到目前为止,你们中国军队已经突破多出日军要点,在这样下去,不出两天,北线的日军防御必然全面崩溃,而我们……却只有继续在这该死的厦门继续给你们中国平民搭建帐篷?”马克阿瑟委婉的向范哈儿抱怨。

    如果不是认清北线的战事即便顺利,也不可能动摇参谋长联席会议对南线的重视,麦克阿瑟恐怕早就直接要求范哈儿出兵登陆台湾了。

    “将军,你难道愿意承担现在登陆台湾所要付出的损失?”范哈儿很是随意的反问了一句。

    虽然他也对北线的战事进展感到忧虑,但此时选择登陆台湾,恐怕第一个不同意的应该还是美国人。因为贸然登陆别说不一定会成功,就算成功了,需要付出的伤亡,也绝对会让美军和范哈儿部感觉承受不起。

    他毕竟和麦克阿瑟需要考虑的要点不同,老麦只要国内继续尊重他在西太平洋陆战的绝对指挥权,就基本不会对后继发展太过心急。而范哈儿却是要考虑老蒋,以及老蒋这一派系对自己的反扑。

    范哈儿虽然没有主动夺权,以及驱赶老蒋的计划,但是如果机会摆在面前,让自己可以“顺应民意”的接管老蒋的权势和地位,他还是不会拒绝的。当然,他对于这种接收可能引起的敌对派系反扑,也必然有所心理准备。

    在北线战事胶着的时候,范哈儿已经接受了南京不少政治人士的输成,昨天薛岳的突然发力,范哈儿这边还没着急,那些主动投诚的政治人士,却是通过各种途径,对范哈儿表达了他们对于前线形势的关注。

    范哈儿虽然不齿部分人士的言行,但是既然在之前接受了他们的投靠,那他就不能放任这些人的抱怨不管,以免引来后来投效者的忌惮,所以在认真考虑,并且对现在形势做了一晚的研究后,终于决定做出行动。

    其实这个时候,北线的形式并不像外界所看到的那样乐观,范哈儿早已经通过北平等地的情报机关得到消息,日军已经给华北的侨民分发武器,并且紧急调集了一个师团的关东军进驻山海关,随时准备应对山东沿线的突发*况。

    而最为危急的是,在山西方向,日军已经击溃了阎锡山的牵制部队,此时随时可以根据山东的战事发展,做出支援华北日军或是顺势夺取太原的作战。

    所谓山东的突破,仅仅单线的利好消息罢了。华北的战局,实际此时已经进入了最危急的关头。这样的态势,在外界只关注山东进展,而忽视了山西太原一线的重要性时,显得尤为重要。

    范哈儿所需要做的,就是将这个现象告诉外界所有人。

    只是因为山西的形势,涉及的方面众多,不仅党和张学良、杨虎城是范哈儿的盟友,同时苏联和美国方面,在当地也有一定的涉足,所以范哈儿最终还是花了大半天的时间,来和各方协调。

    就在当天下午,与各方协调达成共识后。南京的中央通讯社,突然在广播中播报了阎锡山部大败,太原危在旦夕,中原随时会被日军的突破的电讯。

    随后,国内各大电台、报纸都出了紧急节目,通报这一消息。

    不久,华北前线更是传来消息,日军紧急动员的关东军驻山海关师团,已经应寺内毅的要求,南下天津,进驻津浦路,以应对山东一线国军的突破。

    再后来,日军决定调集东三省的轰炸机出动,轰炸山东一线薛岳部的消息,也随即传来。

    而关于朝鲜驻日部队,随时可能渡海在山东登陆,抄手薛岳部后路的消息,更是在各地疯传。

    如此种种,各种对华北战事不利的消息,在短短半天时间里,就迅速的在中国传播开来。

    其实里面的很多消息,有被夸大的,也有的是被误传的,只是在和大量确切消息一起出现的时候,让人很难去区分其中的真假罢了。

    这些消息一出,别说那本来只是有意力挺老蒋的支持者,就算是老蒋本人,也不得不紧急召开前指会议,商讨现在的情况下,是不是应该继续不计代价的突破山东一线了。

    山东一战,空耗了国军大量人力财力,很有可能面临虎头蛇尾结束的结果。

    不过这些事情,已经要看以后的发展,此时的范哈儿和麦克阿瑟,却是齐齐将目光,看向了台湾。

    因为此时的台湾岛上,出现了一个对于登陆来说,难得的绝佳窗口。

    1944年7月,一场没有被日本气象机构及时预测到的台风,突然在西太平上空形成,并且在日军刚发出台风预警后三个小时,就突然在台湾东海岸登陆,随后慢慢横穿整个台湾岛,转化为热带气团后,继续朝着福建浙江沿岸前进。

    这个突如起来的台风,自身风力并不大,但对于反应不及的日军来说,造成的损失却极为庞大。

    大量准备用来应对中美盟军登陆的物资,都被狂风和骤雨损坏,更为重要的是,因为台风带来的强降水,导致浊水溪暴涨,竟然还淹没了附近了日军最大的装甲军营,整整三十辆的坦克,完全被溪水淹没,附近的军营也被大批摧毁,士兵人数自然损失不低。

    而这儿,本来正是范哈儿和麦克阿瑟考虑的备选登陆地点之一。

    浊水溪附近地带突兀,并不是一个合适的登陆地点,之前只是因为当地的日军防守并不如其他几处有利登陆地点那么密集,才被范哈儿和麦克阿瑟列入了登陆备选之一。

    之前综合比较利弊,它作为选择还是比较靠后的,但是这一场台风过后突然出现的日军兵力空缺,却是让它作为登陆的选择,变得更加有利起来。

    而且受台风影响,就算日军想要对该地进行补充,也不是一两天就能完成的。同时因为福建此时也还是台风影响范围之内,以战术合理性的考虑,此时日军应该不会预料到盟军胆敢冒着台风过后海浪极大的风险,在这个发起登陆攻势,完全可以在战术上,打日军一个措手不及。

    唯一的问题,就是台风过后抢渡海峡需要承受的风险,是不是盟国两军所能承受的。

    范哈儿这边,在和邓锡侯等高参商议后,都同意冒这个风险抢渡,认为损失肯定会比正面强攻要小。

    而美军方面,对于这件事情的讨论,就稍微有点长了。

    这一次台风,美军和中国的气象机构合作,却是提前预测到,只是台风期糟糕的天气,加上部分远程电台天线和设备在大风中损坏,还是让通讯变得极为不便。

    麦克阿瑟关于利用台风过后抢渡海峡的计划,迟迟没有送到华盛顿的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手中。

    作战计划要得到批准,自然也更加缓慢了。

    '记住网址 。 三五中文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