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公务员-第89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需求。
“如果能够起到在两国之间牵线搭桥的作用,光是其中的运作费用,沙特就不会让你们吃亏的。”艾伦威尔逊循循善诱,就看母子俩能不能别人恐惧我贪婪了,如果不敢那无上权威可能会失望,现在再生一个可能来不及了。
眼看着夏洛跃跃欲试,艾伦威尔逊心中感叹还好,自己的孩子当中似乎没有特别扶不起来的,直接拿出来一个证件给夏洛,“先以英国政府的名义取得沙特方面的信任,证件里面有我私人赞助你的一千万英镑,失败了就自己留着,成功了是要还的。从你出生我就对你有着很大的期望,这一次要好好努力。”
画饼方面艾伦威尔逊绝对是专业的,这只不过是一个开始而已,远东机遇无限,就无上权威知道的,四大行都有外资持股,真到了时候,固然是有苏格兰皇家银行、汇丰、砂劳越、高盛、花旗、瑞士这些银行的好处,努力努力分给夏梦母子一块,也可以使使劲。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不太重要的事情,由于亲身经历,艾伦威尔逊不可避免的对电影发展有所经验,不是他特别关心电影行业,总是被动的被灌输,当前那边火遍全国的电影有少林寺一个,不过更火的是牧马人,少林寺的影响力没有同时代的牧马人大。
他不是教儿子怎么拍电影,拍电影夏梦就能教,他是阐述怎么和一些渐渐没落的电影厂合作,什么峨眉电影制片厂、长春电影制片厂,这种当下实力强大,但渐渐跟不上时代的厂子,也需要人拉一把。
电影只是其中的一小段落,夏洛回到伦敦之后,每天都有新收获,感觉到受益匪浅,“做好你的爱国华侨知道吧?以后你会感谢爹地的。”
第1612章 德日有危险
“父亲,你的信心可能比现在他们的执政者还要足。”夏洛哭笑不得的道,“要知道在数据上,现在非洲都要比其亮眼。”
“非洲的数据?并不真实。某些方面可以说能够比一比,比如一些非洲国家的人口并不多,可能吃饭压力没有这么大。但一个国家的问题不仅仅是吃饭。”
艾伦威尔逊摇头道,“你根本不知道承受工业剪刀差的国家,真实情况到底和数据差多少。而且我没说你的国家很容易富裕,富裕也不等于强大,凭借广泛的国土和人口,想要强大比富裕容易的多。”
“这个世界上真正富裕的国家是哪?香江有很多人希望移民加拿大。”夏洛回想着自己在香江的经历,询问父亲回答的对不对。
“加拿大在数据上比澳大利亚高一快,但两国实际上是一个级别的,从人均工资就能看出来,而且如果澳大利亚不出现人口爆炸的话,上限要超过加拿大。”艾伦威尔逊很诚实的回答,香江人眼中的世外桃源加拿大,没有表面上这么光采。
香江电影当中很多涉及到移民都会提及加拿大,事实上如果不是他这个无上权威,夏梦也会移民加拿大。
如果加拿大的工业是自己的,其实可以凭借工业力量甩开澳大利亚,可问题是加拿大的工业也不在自己的手里。难道只有墨西哥被美国虹吸么,加拿大一样面临着这种问题。
如果不是考虑到这个问题,在战后他也不会指导帕梅拉蒙巴顿去澳大利亚了,不就是因为澳大利亚距离美国远么。
哪怕澳大利亚因为二战当中的不愉快,对英国有牢骚,也比和美国接壤的加拿大强。
加拿大在民族情感上和英国靠近的优点,无法战胜美国就在旁边这个因素。
这个时代加拿大的劣势还不明显,在二十一世纪澳大利亚已经甩开加拿大一大截了,澳大利亚的工资比美国也不遑多让。
不过论及强大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澳大利亚的人口上限就在那,加拿大的人口上限虽然也不高,但比澳大利亚高。在生活水平相差不多的情况下,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对比比的就是总量。
英国士兵比美国士兵的作战技能差?还是英国士兵没有美国士兵勇敢?差的不就是规模么?军事上是规模,总体差的就是总量。
教育爱国华侨成为新时代弄潮儿,是艾伦威尔逊当前的头等大事,现在有海外关系可是一个吃香的事,那不是十年前都被被当成特务看待。做普通爱国华侨并不是目的,要能做一个有能力的爱国华侨。
“你不要觉得从基础做起很累,因为国情上的不同,就业问题肯定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把纺织业放在羊城,魔都。记着两个大河口是肯定是发展的重中之重,印度倒也想这么干,可惜恒河口是一个叫孟加拉国的国家。”
“基础行业的利润不高,但有高的,你这次要是能把沙特的事情办妥,起步会容易的多,那为什么又要做劳动密集型产业呢?”
艾伦威尔逊在好大儿面前背着手来回走,老神在在的道,“对国家来说,价值并不完全是利润,你如果能够在白色家电上尽早,把人口潜力动员起来打败日本的话,对英国也有好处。马来亚对抗日本艰难,就差在人口规模上。”
爱国华侨打好前站,自然有大批英资进入,事实上现在就已经进入了,他还专门借用人脉把桑塔纳变成了英德合资的子品牌。
涉及到重要军售,不能指望夏洛单枪匹马把事情办妥,至少需要一个专业的团队,艾伦威尔逊所幸还有些人脉,在纽芬兰借用了一下理财方面的人才,行政方面则交给马来亚,帮助夏洛完成蜕变。
一心二用的艾伦威尔逊,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煤炭工人的罢工还持续着呢,罢工工人组织了“工人纠察队”,沿途阻拦上班的工人,从而和保护工人上班的警察发生了冲突。
警察逮捕了八十名工纠队员。罢工开始后一直保持沉默的玛格丽特·撒切尔首相于同一天在电视中露面,她大声赞扬了警察的行动,说:“他们干得很出色。警方真了不起!”
这样,在以后罢工的整个过程中,警察与罢工工人的冲突时有发生,有时罢工工人和反对罢工的工人也发生内讧,甚至出现斗殴。
对于罢工工人和反对罢工的工人也发生内讧这种事,艾伦威尔逊心知肚明反对罢工的工人成分如何。罢工从三月开始,眼看着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政府这边仍然气定神闲,当然了,艾伦威尔逊早就代表白厅说过,谈判的大门一直敞开。
煤矿工会和国家煤炭工业局开始了时断时续的谈判,但每次谈判均以失败而告终。
罢工进入了对峙阶段。这时撒切尔夫人即宣称,政府不会去干预煤矿工人罢工的事,并指出这类事宜由煤炭工业局全权处理,不必闹到唐宁街来。
斯卡吉尔就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撒切尔夫人,撕下了她幕后操纵的假面具。他说道:“你在福克兰是胜利了,但是你不会赢得这次战斗。”
面对这样紧张的形势,撒切尔夫人以其一贯的坚定立场与强硬作风没有表现出丝毫的退让和软化迹象。相反,与以往相比,只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针对斯卡吉尔将攻击矛头直接转向自己,撒切尔夫人并不存在谈判和妥协的余地,她使用最多的仍是谴责、对抗和镇压。
“我想吧他抓起来。”撒切尔夫人面对不屈服的煤炭工会,愤愤不平的展开指责道,“这就是在对抗国家,你难道不这么认为么?”
“我认为,一些报纸说你和独裁者的手段一致,也无不道理。”艾伦威尔逊打着哈欠,面对撒切尔夫人不悦的目光又开始补救,“当然了,虽然手段相同,但最终还是不同的,你是英国的首相嘛。大英帝国怎么可能和那些欠发达国家一样,他们做同样的政策就是自寻死路,我们就是从实力地位出发,这个世界从来都是不公平的。”
“你在嘲讽我么,别忘了,你可做过殖民地的行政长官,又能比我道德到哪去?”撒切尔夫人气呼呼的反问,“你敢说你没有使用过见不得光的手段?一次都没有。”
“我根本也没想反驳。”艾伦威尔逊轻笑一声,“拉美国家总是使用直升机把反对者扔进海里,那是世界上的无知民众不知道,我才是这种运动的发明者,我在马来亚做行政长官的时候,光是失踪人口就有上万人。”
“不过本土公民还是不同的,现在反正可以确定的是,在此生结束之前,将会有大批的英国人成为你的反对者。说不定会在你的墓前蹦迪。”
讨论完了还在持续的罢工,不愧是以战斗力强著称的煤炭工会,不出意外的话,这一场罢工还要持续很久,两人开始讨论下一个问题,从撒切尔夫人执政,英美两国的关系开始升温,今年还有一次英美首脑会议。
面对可能讨论的问题,艾伦威尔逊拿出来了今年前几个月美国出口的数据,放在撒切尔夫人面前道,“按照现在的趋势,今年的美国逆差可能会突破一千亿美元,我想任何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对拉美的收割有用,但作用不大也是真的,拉美各国只能提供原材料,在工业竞争上的问题,同样是美国的大问题。”
“你曾经说过这个问题。”撒切尔夫人对美国的态度,不像是第一个任期这么一厢情愿,愿意就这个问题和内阁秘书长展开讨论,“你觉得美国方面会怎么办。”
“比如签订一个不太平等的条约,在汇率上让其他国家对美国让利,在布雷斯顿体系瓦解的前后,就有过类似的操作。”艾伦威尔逊心平气和的道,“不过美国可能不愿意做这个恶人,而是希望其他国家自发的这么做。这样可以显得美国吃相好看一点。”
“只要我还是英国首相,肯定不会看着英国吃亏。”撒切尔夫人义正词严,表示自己一定要回捍卫英国的利益。
“好办法,换做是其他国家,政变的号角已经在路上了,幸亏英国本土不存在美国驻军。像是德国和日本,一旦面临这种要求是没有一点反抗能力的。”
艾伦威尔逊开口赞同道,“不过英镑此时处在高位,我们还有和沙特的合同要执行,不能让英镑汇率出现波动。”
艾伦威尔逊建议把财政大臣叫来,杰弗里·豪出任外交大臣后,他的遗缺由劳森接替。
劳森曾任麦克米伦和霍姆两位党魁的演讲稿撰稿人,后来又是希思的得力助手。
无上权威认识他女儿,也不能说他认识,而是阿诺德认识财政大臣的女儿奈杰尔·劳森,两人的交情还不错。
劳森很同意艾伦威尔逊的看法,显然对于美国存在巨量逆差这件事,两人有着共同的认识,希望撒切尔夫人在首脑会议上小心应付。
第1613章 料敌于千里之外
为了让撒切尔夫人高高兴兴的去和里根彰显亲密盟友,艾伦威尔逊主动提出会在撒切尔夫人出访的时候,把煤炭工会领导人斯卡吉尔请到警察局坐一坐,为彰显爱戴的首相出出气。
“真可以这么做么?”撒切尔夫人没有表现出来丝毫为难,在她看来就应该这么办,有的时候社会主义也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为了让玛格丽特出访的时候有好心情嘛,反正你不在国内,他们指责谁?”艾伦威尔逊拍着胸脯表示一切交给他,敢这么让自己的首相不开心?难道不应该付出一点代价么?
首相又叫第一财政大臣,第一财政大臣出访,财政大臣劳森就是英国的话事人,起到领导政府的作用。艾伦威尔逊记得,劳森这个财政大臣,并不是走马观花的可替代品,做了挺多年的保守党政府巨头。
他决定和阿诺德谈谈,一个电话让阿诺德来到自己面前,询问和奈杰尔·劳森的关系怎么样?
“坐过火箭。”阿诺德干脆的回答道,然后反问,“父亲,你问这件事做什么,我现在和赫莉相处的很好,虽然有时候她虚荣了一点,但十分乖巧,在我面前很听话,联姻这种事?”
“谁问你这种事了?我就是问问人脉上的问题,什么时候问你坐火箭的事了?是你谁都没问,开口就往外说的。”艾伦威尔逊皱眉道,“感情上的事也比较容易出现仇恨,你嫌我敌人不够多么?在树立一个财政大臣出来。”
阿诺德一听就明了了,马上开始安慰,“我和劳森的关系很好,现在也保持着不错的友谊?可以互相帮忙。”
“这还不错,今年我不管你,不过有一个考公务员的心理准备。其实阿尔伯特的年龄更加合适一些,可他非要参军。我和退休的年龄已经不是非常遥远,只能尽力会把拉到合适的位置上,也要看你自己的表现才行。”
艾伦威尔逊对着继承衣钵的儿子询问,“你准备走什么路线?本土路线还是海外领地路线,后者比较容易升职,就像是莱茵集团军的军官比本土军官晋升快一样。前者容易积累人脉。”
如果时间足够的话,艾伦威尔逊从效率上设计,当然是先在海外领地把级别弄上去,然后返回本土空降重要部门。
如果是从军的阿尔伯特,肯定是非常合适,但套在阿诺德身上似乎优点时间紧任务重。
想要仕途畅通,除了白厅自身之外,如果有内阁的看好更加事半功倍,除了首相之外,内阁二号人物就是财政大臣,至少不要出现敌对。
所以现在阿诺德必须诚实的回答,不存在因为感情问题在未来造成阻碍。
“父亲,我马上就能把劳森找出来。”阿诺德赌咒发誓,自己绝对没有把财政大臣的女儿弄成仇敌,两人的关系真的很不错,为了加重自己的诚意,他还继续道,“我已经摸清了卡米拉最近的行程,马上就能把事情办妥。”
“嗯?这是什么意思?好像我知道内情一样,英国这么大的国家,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事故。用得着专门一说么?”艾伦威尔逊心不在焉的回答,“过去的终究会成为过去,王储总会面对现实的。就看王妃怎么应对了。”
在撒切尔夫人出访的第二天,斯卡吉尔被拘留,这一消息引起了煤炭工人的忿怒,四十名矿工冲进煤炭工业局的伦敦总部,占领了劳资关系办公室,要求当局立即释放斯卡吉尔。
形势变得更为严峻。钢铁工人对煤矿工人的罢工表示了同情。只是还没有举行罢工。码头工人则发动了声援煤矿工人的罢工斗争,一些港口停止运营。
其实在伦敦警察局的斯卡吉尔并没有怎么样,艾伦威尔逊还抽空来坐了一会儿,和这位工人领袖谈笑风生,也是让其认清现实,通胀已经掉下来了,失业人口虽然直奔二百万,但消化失业人口的再就业培训也在进行,只要煤炭工人不要继续坚持,英国完全可以开启产业升级。
“失业的钢铁工人,现在投入到建设国家电信网络当中,不是也很好么?白厅也希望能够按时推进计划,斯卡吉尔先生应该知道我在下议院的讲话,对于全国依靠金融生活,也是白厅所反对的。”
要是一个第三国的乐子人,艾伦威尔逊管这种破事,早就摆上无聊,我要看血流成河的样子,期待英国出一个大新闻。
要是换成其他国家,他都要派人朝着罢工的工人开枪来解决问题,但这毕竟是他生活的国家,不能这么做。
在撒切尔夫人出访的同时,内阁也对罢工工人大张挞伐,有关大臣也倾巢出动,纷纷发表谈话,对罢工工人进行口诛笔伐,并指责工会领导人阿瑟·斯卡吉尔煽动暴乱,蓄意“搞垮议会民主制度”。
艾伦威尔逊倒是没有上纲上线,只是重申了一些老生常谈的话,比如斯卡吉尔领导的罢工无法取得胜利这些话。
然后就是希望在野的工党能够在这个时候帮助政府,共识政治虽然不存在了,但工党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