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爱小说网 > 历史电子书 > 大英公务员 >

第705章

大英公务员-第705章

小说: 大英公务员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谁知道,就像我不知道日本会不会在未来再次吃核弹一样。”艾伦威尔逊笑出了大牙,“走着瞧!”


第1274章 密谋
  “哪怕就是这种时候,你仍然对日本人没有一点好感。”帕梅拉蒙巴顿弯腰低语,“是不是被从香江撵到印度耿耿于怀?”
  帕梅拉蒙巴顿知道,自己的丈夫本来不是在印度工作的,而是逃亡到印度,这才有了后面一些列的事情。
  “元帅不是也很仇恨日本么?”艾伦威尔逊心说你别光说我啊,你父亲英国军方首脑不也是这样?但这个话题深究起来没意思;  便询问葡萄牙的汽车生产线怎么样,是否得到了欢迎。
  得到了妻子满意的反馈,艾伦威尔逊开口道,“要考虑到对英国产业的附加值评估,如果路虎汽车是英国的产业,但是却为别的国家创造价值;  那么对英国的带动作用就不大,一定要小心这一点。产业链一定要把最核心的放在本土。”
  拿巅峰日本举例子,日本本土几乎什么都没有,本土资源除了林业之外只能起到做标本的作用。其实摆在日本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制造业强国,其实韩国也是如此,某大国还可以依靠本土资源来缓冲一下,日韩都做不到这一点。
  巅峰时期的日本,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附加值都在日本本国的产业上,出口一百美元,九十多美元的零部件都是留在日本国内。
  制造业对日本来说是命,日元的贬值根源就是日本的制造业,仅剩下了汽车产业,之前的家电、显示器、造船、甚至钢铁都已经全线溃败。
  所剩下的汽车产业独木难支,就连很多汽车使用的零件都已经不是日本产,留给日本的附加值已经变成了百分之八十。
  不要小看十五美元的差别,这十五美元的意义,就决定日本能不能维持进出口平衡。
  在艾伦威尔逊上辈子很早的时候,日本被称为小号的美国。那个时候某大国别说敢反驳美国从实力定位出发,连面对日本都觉得对方高不可攀;  很多二十一世纪头十年的网络当中;  日本的存在感非常高。
  然后对日本的印象随着时间流逝,也从了小号的美国,变成了大号的韩国,连网络写手都不愿意把这个国家当反派了。
  以日韩的基础,一旦制造业兜不住,两国衰退的速度可能都会超乎人的想象,难道超越日韩只有增长这一条路么,还可以想办法让对方掉下来。
  以现在英国的军力,肯定是无法和美苏两国相提并论,但在葡萄牙面前装老大哥还是不成问题的,英国需要葡萄牙在非洲的影响力,帮助进入北非已经独立的国家,还有南非葡萄牙的殖民地,为此分出一些附加值不是不可以。
  葡萄牙人口这么一点,也不存在反噬的可能,但也不能让利过多,揽胜在本土、发现在葡萄牙、极光在马来亚这个分配不能改变。
  中东和北非;  也是后世日系皮卡车泛滥的地方,现在帕梅拉蒙巴顿抢险借着葡萄牙的地利进入;  提前在当地把日系车的市场堵住。
  至于美系车暂时不用担心;  各种美系车正在坚定朝着全尺寸suv的目标挺近,尺寸更大马力更大才是美系车追逐的目标。
  如果不是这样,美系车也不会被日本打的一败涂地,在更大更强的时候被偷家了。
  全尺寸suv就是长度超过五米、轴距超过三米的suv车型。路虎揽胜在里面都算是小巧玲珑的,主要市场是美国本土。
  以英国本土五千万人口的规模,只需要在一些产业上做到有一席之地就行了,倒不一定非要把丰田、大众踩在脚底。
  内阁秘书长为英国本土选择的是半导体、高端汽车和特种造船,加上北海石油、以及金融业,加上目前还算可观包括航空航天的军工产业足够照顾英国的人口了。
  对了,还有核电,帕梅拉蒙巴顿这一次到达葡萄牙,还顺便为英国谈好了核电出口的项目,葡萄牙本土贫瘠,无法像是澳大利亚那样思考核电不如火电,英国愿意提供帮助的情况下,萨拉查政府欣然同意,用英国的核电技术解决本国的能源问题。
  几个月来,因为东京湾事件和美国航空母舰被北越蛙人炸沉两件事,美国也不是毫无反应,美国向南越增兵七千稳固局势。在南越的美军到了两万三千人的规模,但因为选举临近,林登约翰逊也不好太过火,更大的动作要等到连任成功之后才会出现。
  “要是中苏两国分裂就好了。”在这一次讨论的东南亚局势的时候,国防大臣普罗富莫有感而发,他觉得南越那個地方过于接近竹幕,一旦大动干戈,想要轰炸阻断北越源源不断的支援太困难了。
  “大臣,可能短时间是没办法的。”艾伦威尔逊脸不红心不跳的撒谎,怎么没办法,他都和夏梦生好孩子,就准备极尽升华重返远东。那个时候两个人的儿子正好成年,可以肩负起来更大的希望。
  通过五眼联盟的渠道,艾伦威尔逊知道华盛顿不是没有发现,目前苏联集团内部的分歧。
  但经过众多专家的分析所得出的专业意见。拿出来了最为专业的结论,这两个国家不可能彻底闹翻,就像是英法两国再怎么闹,不会真和美国翻脸一样。
  任何理智的决策层,不可能做出如此不理智的事情,设身处地的想,闹翻了全都是坏处,没有一点好处的事怎么会发生?
  艾伦威尔逊在得知了美国专业人才,拿出来了最为斩钉截铁的结论,马上为自己的无知道歉,要不说美国怎么是自由世界领袖呢,说的对,怎么可能闹翻呢,正常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是美国同行忘记了制度不同,苏联的体制导致了必然有一段不理智的时期。
  而苏联的主要民族斯拉夫人,是出了名的二极管思维。前身帝俄是出了名的扩张狂魔,但为了东正教兄弟,不惜连接不断发动俄土战争,为了塞尔维亚不惜加入世界大战、为了缓解法国的劣势,没准备好动员就对德国发动攻击。
  苏联在和美国敌对、高压欧洲的同时,不断帮助其他民族建立工业体系,上百亿上百亿的支援盟国建设,这都是在同一时期发生的。
  老大哥觉得我够让着你了,小兄弟还觉得不服,这就导致了有些事情出现了两国正常情况下都不会让其出现的结果出现了。
  二十一世纪,明显某大国就吸取了教训,其实二极管思维也不难对付。
  本来俄罗斯是很亲西方的,但北约东扩的过程伴随着把俄罗斯的尊严踩在脚底,别说是说两句好话安抚,连空头支票都不愿意开,导致俄罗斯一度势大的亲西方思想彻底熄火。
  一带一路就不是在俄罗斯的传统势力范围扩张么?其实也是,性质上和北约东扩没有不同,俄罗斯本身也很警惕的。
  但某大国一直和俄罗斯念经,这是好事对两国都是好事,一遍没用,一年没用,说上十年,和欧洲这边的行为一对比,俄罗斯也就接受了。
  斯拉夫人既然好面子,坦克大赛某大国次次拿第二名就行了,反正两国产业不冲突,只是好面子,都不用到惠的地步,没什么不能谈的。
  正当两人对话的同时,也就是东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第二天,正当全世界注意、议论着东京奥运会的同时,苏联第一书记赫鲁晓夫正在黑海之滨索契疗养,根据他在中央委员、会议上的承诺,他将会在两年后也就是一九六六年退休,他也将要选出正式接班人。
  不过在赫鲁晓夫心中,虽然勃列日涅夫处在第二书记的位置,但总是还觉得不是这么满意,哪怕在休养赫鲁晓夫仍然在想着这件事。
  此时的莫斯科,不如适宜的黑暗之滨温暖,两道身影并肩而行,谢列平首先开口询问,“都已经准备好了么?谢列斯特会同意?一旦乌克兰反面表达坚决支持,我们是不可能成功的。”
  “按照赫鲁晓夫的说法,已经满五十五岁的他也一样是老头子。”勃列日涅夫说话滴水不漏,“当然年龄不是问题,舒立克,关键是他想要赶走富有经验的干部,把国家大事都自己说的算。可实际上最近几年他犯了很多错误,在犯错误的同时还独断专行,谁都无法阻止他。”
  谢列平认可的点头,勃列日涅夫还在自顾自的道,“同事们都对我们抱有很大的希望,并且正确的理解了我们的苦衷,苏斯洛夫、波德戈尔内、谢列斯特都明白,当前祖国碰到的问题根源在哪里。”
  谢列平的年龄不大,勃列日涅夫知道年龄问题是无法触动这个很受信任的高级干部,一方面勃列日涅夫并没有隐瞒年龄上对很多人造成恐慌。另外一个方面,则着重强调了赫鲁晓夫犯的错误,并且主动征求谢列平的意见,“舒立克,你觉得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如果准备妥当的话,我们在有把握的情况下,应该请第一书记回到莫斯科,正式表明我们的看法。”谢列平不疑有他,表明要当机立断。


第1275章 激烈争吵
  这话正是勃列日涅夫想听的,由谢列平说出来再好不过,于是又问道,“是个好主意,那么舒立克,谁去把第一书记请回来呢,这需要一个合适的人选;  每个同志都有合适的地方。”
  谢列平惊讶的看着勃列日涅夫,脱口而出道,“伊里奇,你是第二书记,这个人选当然是你最为合适。”
  “我?”勃列日涅夫脸色一僵,一副对赫鲁晓夫有所畏惧的样子,正如同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可塑性强,灵活的,随和的,立场不坚定,观点不突出,思维不敏捷,没能力改变现状,公认的好操纵,懂得接受引导,大事交给专家处理。
  而勃列日涅夫此刻表现出来的样子,正是中央主席团大部分成员认为他应该有的样子,“叶卡捷琳娜怎么样,她是女性,第一书记不会有防备的。”
  福尔采娃在当年的莫洛托夫发难之时,可谓是立下大功,从此扶摇直上进入中央主席团,成为苏联最有权势的女人。
  谢列平对福尔采娃没有什么偏见;  但不耽误他摇头否决了勃列日涅夫的主张,“这种事把一个女人推出来?有些不合适。”
  “那么谢列斯特更加合适;  他是乌克兰部长会议主席;  乌克兰党委第一书记。出身乌克兰值得信任,资历上也没问题。”勃列日涅夫再次提出一個人选,乃是苏联境内最强大的地方首脑。
  “实话实说吧,伊里奇,只有你有这个地位。”谢列平再次否决道,“是你第二书记,也是广受信任的领导人,你无可取代。”
  勃列日涅夫犹豫了良久,直到谢列平的耐心即将耗尽,才非常勉强的答应下来,“好吧,舒立克,我明白同志们对我的期望。”
  其实从刚开始,勃列日涅夫就知道自己躲不过去,绝大多数反赫鲁晓夫的人都是他亲自出面沟通的,用这个问题和谢列平进行讨论,只不过试探这个在四十岁左右的高层干部眼中的铁腕人物,有些事勃列日涅夫可以去做,但不能在这个时候挑头。
  当前的中央主席团非常复杂;  可以说除了福尔采娃那个女人之外;  剩下的人都不是单独作战。
  勃列日涅夫虽然是第二书记,但面对其他巨头并不占优势,中央主席团会议马上在没有赫鲁晓夫的主持下召开了,这本就极不寻常但又合情合理。
  赫鲁晓夫还在黑海之滨度假,如何用合适的借口让他在这边已经完成布置后回到莫斯科,名义上赫鲁晓夫毕竟是苏联的领导人,如果赫鲁晓夫发现了其他人的布置,以第一书记的身份反扑,肯定会在苏联境内引起极大的混乱,从苏联建立开始,一号人物的权威从来没有降低过。
  勃列日涅夫似乎又临时打起了退堂鼓,把答应谢列平的话抛之脑后,希望波德戈尔内代替自己和赫鲁晓夫联系,波德戈尔内很干脆的拒绝了,理由是他刚刚向赫鲁晓夫详细汇报过日常工作,再打电话过去,可能会引起赫鲁晓夫疑心。
  勃列日涅夫万般不愿的拨通了电话,整个人看起来惴惴不安,脸色发白,说话的声音颤抖,汇报着改组农业问题上碰到的若干问题。
  赫鲁晓夫听罢他的话,不满地说:你们那里出了什么事?离了我,你们一天都过不下去吗?好吧,我考虑一下。米高扬在这里,我要同他商量商量,过一会儿再给我来电话。
  过了一个小时,勃列日涅夫再次拨通了电话,“第一书记,很多问题只有你有这个能力和威望,拿出来没有争议的决断。”
  “好吧,我明天飞回莫斯科。”赫鲁晓夫的声音仍然极为不客气,随后话筒只剩下了忙音。
  勃列日涅夫放下话筒,看着在座的中央主席团委员们,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一切尽在不言中。
  “弗拉基米尔,防止莫斯科出现变故。”卢比扬卡十一号,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总部,谢米恰斯内听着谢列平熟悉的声音,点头道,“交给我。”
  放下电话谢米恰斯内再次拿起话筒,“我是谢米恰斯内,九局局长来一趟,我有些话要亲自和他说。”
  第九总局它负责保障国家高级领导人、国家最高规格的礼仪场合、外国代表团来访和苏联代表团出访的安全。警卫克里姆林宫政府机关、部长会议大楼和其他一些目标,其中包括远离莫斯科的地方目标如黑海、波罗的海和其他地区的几个目标均属于他们的任务。
  在九局局长来的间隙,谢米恰斯内又往第三总局,也就是口口相传中军事管理总局的部门下达命令,莫斯科军区特别出的人员,部队的调动情况,即便无关紧要的都必须立即向他报告;克格勃第九局训练有素的军官们,一律奉命处于全面战斗准备的战时状态。
  为了以防万一,第七总局的侦察力量会将通往赫鲁晓夫疗养别墅的政府专用通信线路切断,借口是设备损坏。
  这样,与赫鲁晓夫的电话联系就必须通过莫斯科的专用交换机,这样就能立即向卢比扬卡报告赫鲁晓夫所有的电话交谈内容。
  谢列斯特飞往基辅,他指示乌克兰第二书记索博利,要他把中央监察委员会和候补委员、在乌克兰工作的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召集到基辅,找个借口不许他们离开,乌克兰支持赫鲁晓夫,是在莫洛托夫发难时候,赫鲁晓夫翻盘的重要力量。
  做完这一切布置,谢列斯特再次返回莫斯科,准备在中央主席团会议上出面,站在大多数同志的一边。
  赫鲁晓夫在乌克兰工作过很久,谢列斯特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有很多人支持赫鲁晓夫,一旦又到了委员会表决的阶段,赫鲁晓夫要是成功翻盘,以这位第一书记的性格,绝对饶不了他们。
  现在整个莫斯科,只有赫鲁晓夫上一次翻盘的大功臣福尔采娃无所事事,她也清楚地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不过这一次,哪怕是她也没有办法再把赫鲁晓夫从逆境当中拉出来了。
  朱可夫已经靠边站很多年了,没人有这个能力让军方再次站在赫鲁晓夫一边。
  自从古巴导弹年危机之后,军方已经对这位第一书记的行为艺术深感失望。
  赫鲁晓夫的飞机在莫斯科政府机场降落,迎接他的只有一个人,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内。赫鲁晓夫走下旋梯后问道:“其他人都去哪了?”
  “他们都在克林姆林宫!”谢米恰斯内看着赫鲁晓夫身后的卫队军官,面无表情的回答道。
  “带我去吧。”赫鲁晓夫面带疑惑,冲着谢米恰斯内点头道,“同志们都吃过午饭没有,是现在开始讨论还是?”
  会议马上开始,勃列日涅夫率先发言,他站起来抨击赫鲁晓夫,对同志极不尊重,经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