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8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的心狠狠一揪,快步走进殿内,来到暗自垂泪的长孙皇后身旁,双手搭在长孙皇后肩上,挤出一丝笑容,刚张开嘴,思索了一路的言辞却怎么也说不出来。
沉默中,只有长孙皇后轻微的抽泣声响起,李世民的眼睛也赤红起来。
不知道过了多久,长孙皇后终于停下哭泣,整理了一番仪容之后,说道:“让陛下见笑了。”
“观音婢要注重身体才是,这段时日以来观音婢整日以泪洗面,朕甚是忧虑啊。”李世民强颜欢笑道。
“哎……”长孙皇后长叹一声,说道:“至今都没有丽质的消息,臣妾如何能无动于衷啊。如果……如果丽质真有个三长两短的话,臣妾,臣妾……”
话说到一半,长孙皇后已经说不下去,泪水又模糊了双眼。
“丽质吉星高照,必定不会有事的,不会有事的。”李世民宽慰着长孙皇后,何尝不是在宽慰他自己。
随后,两人又聊了一些话,虽然李世民想尝试着让长孙皇后高兴一些,同时也是想让自身从绝望的痛苦泥潭中挣脱出来,但最后都失败了。
这也不是第一次失败,自从长乐公主消失之后,这样的场景每天都要上演一次。
从立政殿出来,李世民的心情更加沉重,整个人像是老了十岁。
“帝师……你在哪里?”李世民望向遥远的天际,想要透过万里距离找到秦天朗的身影。
“难道说……你真的已经死了吗?”
“不会的,不会的,我李世民这辈子极少敬佩人,但帝师是我最最佩服的人,百战百胜,手段通天,这一次一定也能渡过难关的,一定可以。”
“只是……帝师你究竟在哪里?能否给弟子指点一番迷津?”
“不会死的,怎么会死呢,不会的……”
李世民喃喃自语着,漫无目的地向前走,至于走到哪里已经无暇顾及,一众护卫远远跟着,沉默无声。
想着想着,李世民想到了已死去三年的妹子李秀宁,那个时候啊,也是跟现在差不多的情景,都是消失得无影无踪,再次出现的时候,已经是天人两隔。
想到这里,李世民感觉眼前一片黑暗,他无法接受,也无法想象,如果帝师真的死去的话,他该以怎么的姿态去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
……
长孙府……
哈哈哈……喝酒,喝酒,喝……酒……
这段时日以来,长孙府内,经常传来疯癫的笑声,与外面杀气森然的禁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今夜,明月当空。
长孙无忌放浪形骸地躺在地上,前后左右是一堆又一堆的酒瓶。
远处,是寥寥几名神色惶恐不已的奴从,只敢远远望着,不敢靠近来。
靠近也没用了,长孙氏已经毁了,不足半个月的光景,诺大的长孙府变得冷冷清清,大部分的人已经被皇城禁卫抓走,在严刑拷打中咽下最后一口气。
如今的长孙府人人自危,如果不是无法脱身的话,剩下的人绝对已经跑光了。
“喝酒,喝酒……”
长孙无忌喃喃自语,醉眼望着繁星点缀的星空,回忆起自己的一生。
位列三公的他,凭借一己之力将长孙氏推向极致的繁荣,风头一时无两,位极人臣就是对他最好的写照。
所谓物极必反、盛极必衰,但他没想到长孙氏的衰落会来的那么快,快到让他猝不及防,真的猝不及防。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放着长孙冲被退婚的场景,以及十天前的忽然消失,他是何许人也,一猜就猜到了长乐公主的遇害跟自家逆子有着脱不开的干系。
为什么,为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
长孙无忌实在想不通,自己已经致仕归隐了,还是无法改变长孙家衰落的结局,这到底是为什么……
他的眼中流淌下两行浊泪,发出低低的疯笑,心中的悲戚和苦楚有谁能体会。
为什么他已经做了那么多让步了,还是改变不了长孙家的结局……
长孙家因他而兴盛,却不是因他而衰败,这算不算最好的结局?
或许,这就是宿命吧,这就是他长孙无忌的宿命,也是整个长孙家的宿命。
但是……他是真的没想过与李世民为敌,与秦天朗为敌,那些……都曾是跟他并肩作战的弟兄啊……
哈哈哈!喝酒!!喝酒啊!!
长孙无忌再次举起酒杯,醉眼似乎透过无尽的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的岁月,他们一众人纵酒欢歌,好不自在,彼此间没有猜忌,没有怀疑,有的只是推心置腹,有的只是惺惺相惜。
可惜啊……一切都回不去了。
……
清河郡,东武城县。
此时的东武城县已经被北伐军接管,进入最高戒备状态,严防死守,昼夜不停的巡视,确保不会让任何一名清河崔氏的人逃出东武城县外。
此时,李靖坐在中军帐内,行军中历来滴酒不沾的他,近日来接连喝得酩酊大醉,只因他心头苦闷至极,想以酒力缓解一下内心的愁苦。
“以秦帅的速度,估计如今早就跟五姓七宗对上了,但是为何迟迟没有消息传来?”李靖皱着眉沉思。
“难道说,秦帅已经遇害?”这个念头刚涌起又瞬间消失,李靖摇摇头,自语道:“秦帅神勇无敌,不会有事的,一定不会有事的。”
说着说着,李靖却说不下去了,他熟读兵书,精通领兵之法,能将局势看的很透,也正是因为看的太透了,所以他才明白这件事的厉害。
这一次,秦帅能活下来的几率不超过一成,这是李靖思索了良久良久之后得出的结论。
这个结果很残酷,他不愿接受,但事实就是事实,无论他接不接受,事实就摆在那里不会改变。
“秦帅啊秦帅,这次你真的太草率了!”李靖痛苦地闭上眼睛。
帐外,传来了此起彼伏的惨叫声,那是被严刑拷打的清河崔氏的人发出的。
随之而来的,还有一道道嚣张的叫骂声。
“你们竟敢打清河崔氏的人!你们好大的胆子!”
“等家主回来之后,你们就知道错了!你们这是在自掘坟墓!”
“哈哈哈!我清河崔氏的男儿岂会屈打成招,不光是秦天朗,就连你们也活不了几日了!”
“粗鄙野蛮的武夫!你们都是粗鄙野蛮的武夫!”
一听到这些嚣张的叫骂声,李靖的眼中就满是杀机,如果不是为了逼问出公主和秦帅的下落,他早就下令屠了清河崔氏的九族了!
而清河崔氏的人面对严刑拷打还能拥有如此底气,也更加加重了李靖心中的担忧,这些崔氏子弟应该是知道一些事的,所以才能拥有堪称狂妄的信心。
正在李靖沉思之际,帐外走进一名送信的亲卫。
李靖眼前一亮,连忙问道:“如何!?叔宝那边问出秦帅的下落了吗!?”
“禀将军,翼国公没有问出秦帅下落。”
“那知节那边呢!?”
“禀将军,卢国公那边……亦没有问出。”
“那懋功那边呢!?”
“英国公也没有……”
亲卫说到最后,头已经埋到脖子里,不敢看李靖一眼,羞愧地恨不得找地缝钻进去。
“啊……某知道了,下去吧。”
李靖怅然若失,全身的力气被抽光,瘫坐在将军椅上,仰头狠狠灌了口酒,忽然狠狠一拳锤在扶手上,发出巨大声响。
“恨!我恨呐!!为何问不出秦帅的下落!!”
李靖心中愁闷不已,只能再次灌下一口酒,下一刻猛地站起身,他要亲自审问清河崔氏的人,不问出秦帅的下落誓不罢休!
第174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月初,春雨连绵,昏暗的天空像极了李世民的心情。
如今距离长乐公主遇害已经过去了半个月,还是没有丝毫的消息,纵然不愿意面对残酷的现实,但他身为一国之君,还是要做出表率。
这几日下来,朝廷好像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少了许多官员之后,整个长安都变得格外冷清。
“陛下,早些休息吧。”长孙皇后出现在李世民身后,为李世民揉捏肩膀。
“朕没事,观音婢陪了我一夜了,快快去休息吧。”李世民脸色平静道。
“陛下还放不下丽质的事吗?”
李世民的神色一僵,不知道该说什么。
两人相濡以沫十数年,彼此都能知道对方的心意,李世民想用国事来麻痹自己,长孙皇后何尝不是如此。
不知过了多久,李世民轻叹一声,从悲伤中挣脱出来,问道:“帝师和公主的陵墓建造的如何?”
身后,礼部尚书豆卢宽走上来,神色恭敬道:“回陛下,正在日夜建造,到三月就能建造完毕。”
“唉……”李世民再次长叹一声,“世事变化无常,纵使朕身为九五至尊,也无法改变天数啊。朕何曾想过,有朝一日竟然要亲自思索赐予帝师和长乐的谥号。”
没错,这段时日李世民都在思索着该给秦天朗和丽质什么谥号才好,思来想去,也想不到一个很好的谥号。
“报……”长长的唱礼声响起,紧接着内常侍张万走了进来,身后跟着风尘仆仆地李君羡。
作为李世民的贴身侍卫兼情报头头,这段时日李君羡忙前忙后,忙的找不到北,甚至都没有哪怕一丁点的时间来为秦帅和长乐公主的死去而感到悲伤。
以至于李世民时不时地都会有些羡慕李君羡,如果他也能那么忙的话,就不会被无尽的悲伤压得喘不过气气了吧。
“君羡回来了。”李世民随意问了一句,头也没抬。
先前的无数次希望变成了失望,彻底让李世民丧失了继续期待下去的能力。
李君羡猛地跪倒在地,神色无比激动地说道:“陛下!陛下!微臣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要禀告陛下!!”
“哦?何事让爱卿如此激动?”李世民缓缓抬头,神色淡漠麻木。
“是关于秦帅和公主的消息!”李君羡也不废话,直接开门见山道。
轰隆!!
李世民呆立当场,手中的御笔掉落在地都不自知,一步窜到李君羡身前,双眼赤红如血,颤声道:“你说什么!?你刚才说什么!?”
“回禀陛下!微臣在朱雀大街发现了秦帅的专属坐骑,夜照玉狮子!”李君羡一字一顿,说的极为坚定。
蹬蹬蹬……
李世民往后退了三步,脸上逐渐露出笑容,感觉世界又恢复了色彩!
“夜照玉狮子,夜照玉狮子……对!夜照玉狮子呢!?现在在何处!?帝师又在何处!?丽质又在何处!?”
“回陛下,臣只发现了夜照玉狮子,如今夜照玉狮子正在殿外等候,秦帅和公主殿下却是没有看见。”
“只有夜照玉狮子回来了吗?”李世民又往后退了几步,感觉刚刚升起的希望又迅速破灭。
“虽然没有找到秦帅和公主的身影,但微臣在夜照玉狮子身上找到了一封书信。”李君羡再次抛出一块巨石,落在湖面上激起万丈波涛。
“君羡!有什么话一次性说完!”李世民脸色发怒道。
“是是是!”李君羡连连答应,双手奉上一封未拆封的书信,说道:“这就是在夜照玉狮子上找到的书信,请陛下过目。”
李世民一把抓过书信,忽然间有些不敢打开,没有多少重量的书信落在手上竟如千钧之重。
呼……李世民强行稳下心神,颤抖着手打开书信,一字一句地读起来。
很快,李世民的脸色就由担忧转变为惊喜,还没看完就已经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好啊!好啊!实在是太好啦!太好啦!”
李君羡看着李世民开怀大笑的模样,也变得心痒痒起来,便问道:“陛下,不知信上写了什么?”
“哈哈哈!帝师不愧是大唐第一猛将,果然厉害,厉害啊!哈哈哈……”李世民笑得合不拢嘴,嘴巴都要咧到耳后根去。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秦帅和公主福星高照,此次能够化险为夷,实在是可喜可贺啊!”
李君羡也是异常高兴,连日来的疲惫一扫而空,整个人的精气神都变好起来。
“信中只是报了平安,却没说几时回来,帝师是去做什么了?”
李世民自语着,又想到了日夜担忧的观音婢,这半个月下来啊,观音婢的担忧可不比他少多少。
“得赶紧将这个好消息告诉观音婢才是!”
说着,李世民精神奕奕地往殿外走去,一扫往日的疲惫神色。
而随着李世民的动作,整个皇城也开始忙活起来,帝师和公主平安无恙的消息开始飞快传播,如同一股强有力的大雨,洗刷着整个长安连日来的灰暗。
“观音婢!观音婢!!朕有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你!!”
立政殿外,李世民人还没到,洪亮的声音就远远传来。
早已得到消息而专门等候的长孙皇后抬起头,就看到一路飞奔而来的李世民,身后是李君羡,及一众抬着龙辇的力士。
长孙皇后眼前一亮,不禁猜想起来,能让陛下高兴到失态的消息……莫不是找到丽质的下落了!?
一想到这,长孙皇后也坐不住了,站起身迎向李世民,神色期待地问道:“何事让陛下龙颜大悦?难道是丽质有消息了?”
“正是!”李世民点头笑道。
长孙皇后瞳孔扩散,两行清泪从眼角流下,苦尽甘来的感觉让她有些晕眩,忙不迭又问道:“陛下此言当真!?万一是假的,臣妾受不了这种打击。”
“是真的!千真万确!”李世民说着,将书信递给长孙皇后,笑道:“这是丽质亲手写下的书信,笔迹错不了!”
长孙皇后接过书信,细细品读起来,看着信中一个个熟悉的字体,热泪逐渐模糊了双眼。
“是丽质的字迹没错!丽质没事就好,没事就好……”长孙皇后说着,又问道:“对了!丽质现在在哪?!”
“帝师和丽质还未回来,不过有帝师在丽质身旁保护,不会出什么事的。”李世民宽慰道。
长孙皇后点点头,稍稍平复了心境,恢复了雍雍华贵的形象,笑道:“如今丽质和帝师没事了,陛下不用再操劳陵墓和谥号的事啦。”
“是极,是极。”李世民笑容满面道。
……
傍晚,残阳如血,美得像一副画卷。
东武城县内,一匹快马直接闯入中军大帐,将一封八百里加急的急报送至李靖手中。
哈哈哈!
爽朗的笑声响起,惊起一地的鸟雀。
李靖走出帐外,眼中闪烁着精芒,大手一挥,说道:“传我命令!全军集结!”
呜……嘹亮的号角声响起,分布在各个方位的北伐军开始有条不紊地集结起来,在帐前排兵布阵,一炷香的功夫,数万大军就已集结完毕。
“弟兄们!秦帅有消息了!”李靖的声音响起,虽然苍老,却掷地有声。
瞬间数万北伐军就炸开了锅,这里的士兵都是清一色的镇国军,由秦天朗一手带起来的,对秦天朗的感情不必多说。
“秦帅现在在哪里?!”
“太好了!终于有秦帅的消息了!”
“秦帅终于出现了啊!”
这些铁打的汉子,上战场厮杀眼都不眨一下的汉子,此时都是双眼通红,激动得像个小孩。
这半个月来,他们无比的担忧,他们都是糙汉子,不懂太多,只懂得秦帅对他们恩重如山,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何况秦帅对他们的恩情何止是滴水,那是大江大河,他们穷尽一生都报答不完的恩情。
如果不是秦帅的话,他们这些人有几个是能活在世上的?
而且还是有尊严的活着,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能活下来就已经是恩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