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本帝师绝不回朝-第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等人没有后世的思维,所以他是真真正正第一次接触到触感那么好的纸张,就算是宫中御用的纸张也没有那么好的品质,这如何能不让他感慨不已。
房玄龄和杜如晦再次凑上来,这种时候他们忘记了君臣有别,近乎在本能的驱使下伸出手触摸眼前的纸张,当接触到纸张的时候,两人不约而同地发出了一声轻吟。
啊……
随后,房杜二人脸色一惊,连忙左右四顾,发现魏征正带着笑意看着他俩的时候,禁不住老脸一红,只能用咳嗽来掩饰内心的尴尬。
失态了失态了,不过这也不能怪他们啊,实在是这纸张的触感太美妙了!
“如果老夫能用上这纸张书写的话,死而无憾。”房玄龄一字一句地说道,让人丝毫不怀疑他话中的真实性。
一旁的杜如晦连连点头,显然也是这样的想法。
“也不知道这样的纸张还有多少,如果有剩余的话,朕也想带回去一些。”
李世民一边抚摸书本一边说道,眼神不知不觉就落在了魏征身上。
“哈哈哈!陛下不必担忧,首阳山的纸坊中足有上万斤这样的纸,陛下想要多少就拿多少。”魏征哈哈笑道。
“上,上……上万斤?!”
李世民,房玄龄,杜如晦三人同时出声,声音都是结结巴巴的,惊得下巴都要掉地下,眼睛都要瞪出来。
“对啊,就是上万斤,这还是纸坊没有全力造纸的缘故,如果全力造纸的话,一日造出来的纸就能有数千斤,上万也只是两三天的事。”魏征笑着说道,随后想到什么,又补充道:
“对了,老夫平日里就是用这纸书写,哎呀,现在口味都被养刁啦,不是产自首阳的纸都不想用啦。”
李世民一听到这话,感到有些生气,生气的原因是因为羡慕魏征,用上这样的纸书写,那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啊……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气呼呼的,对魏征这种明目张胆的炫耀气得牙痒痒。
但很快,三人心中的气愤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惊喜。
“这纸乃是出自首阳山,姑且就叫它首阳纸吧。”李世民说着,因为心情激动而握紧了拳头,又道:“品相上佳的首阳纸竟然还能有如此高的产量,这这这……今日朕实在是太高兴啦!”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了首阳纸,今后的地方郡县再也不用受竹简之苦啦!”房玄龄看的比较远,已经想到了首阳纸普及之后的影响。
“首阳纸一旦普及,将是普惠天下的大好事,一来减轻了郡县官员的负担,二来加强了朝廷对各郡县的掌控,可谓治国安民的良方妙药!”杜如晦也语气激动地说道。
三人不约而同地都想到了首阳纸蕴含的巨大潜能,眼前如同被打开了一扇大门,一个新天地呈现在他们眼前。
大唐的郡县,除了那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大部分的地方还是以使用竹简为主,因为竹简的运输很不方便,所以这些地方的政令很难禀告上级,大部分都在途中损毁,有人为也有天灾。
长期以往,这也导致了朝廷对于这些地方的掌控程度是很小的,甚至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用鞭长莫及这句话来形容这种情况是最恰当的。
归其根本,这都是效率低下所造成的,人类社会的一切发展,归根结底都能回归到效率这个问题上来。
有了效率,那就有了一切。
“房公,朕要求你捏朕一下。”李世民忽然冒出这么一句话。
“陛下可不要吓微臣啊!”房玄龄一脸担忧地问道。
“朕没事,朕只是觉得这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朕感觉像是活在梦里一样,所以要你掐朕一下,看看是不是在梦里。”
“哈哈哈!陛下请放心,老夫所说句句属实。而这也是老夫要求陛下亲自前来的原因,如果是光靠我说的话,你们估计会以为我疯了,哈哈哈。”魏征哈哈笑道,今天他都不知道笑了多少回了。
“如今就算眼见为实了,朕也感觉有些不真实。”李世民连连摇头道,今天他遇到的惊喜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玄成,纸坊在哪里?快带我们去看看!”杜如晦问道,神色很是急不可耐。
“没错!魏卿快点带路!”李世民连连挥手说道。
“陛下莫急,老夫这就带路,这就带路,哈哈哈。”说着,魏征走在前面,李世民三人走在后面,时不时地还催促魏征走快一点,一副心急也要吃热豆腐的样子。
他们要亲眼见证纸坊里的首阳纸是如何诞生的,这样子才能彻底的心安,也才能接受这份天大的惊喜。
一路上,凡是遇到的佃农长工都向魏征行礼,规规矩矩地叫上一声老师好,这一幕看的李世民啧啧称奇。
谁能想到,数月之前这些佃农都还只是濒死的流民,如今竟然已经能够断文识字,这实在是太夸张了,这种事情李世民之前想都没有想过。
“如果能将教材推广至整个大唐,那么何愁没有人才替朕治国,好啊,实在是好啊……”
李世民心中不断念叨着,感觉精神前所未有的好,容光焕发,走路都要飘起来的感觉。
房玄龄和杜如晦也是差不多的感觉。
这些时日啊,因为祁县王氏灭门一事他们不知道操了多少心血,头发都白了许多,如今见识到首阳山的场景,心中的忧愁瞬间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激情。
只要能将入门级语文教材普及天下,那么用不了多久,大唐就会出现人才济济的景象。
李世民本来就想着推行科举制度,目的就是为了不让世家把控入朝为官的渠道,让寒门子弟也能入朝为官,间接达到削弱世家势力的目的。
如今首阳山一行让他们发现,科举制度原来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想要真正削弱世家的力量,根本上还是要打破世家垄断读书渠道的局面,让黎民百姓也有机会读书,这才是一劳永逸的解决之法!
大唐是世家多还是百姓多?毋庸置疑,那肯定是百姓多!
在庞大的基数支撑下,各方面的人才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涌现出来,到那时,大唐选用官员就不再只有世家子弟这一种选择了……
这一招啊,这一招就叫做釜底抽薪,无法垄断读书渠道的世家门阀,重要性一再降低,不再是不可替代,真要解决掉五姓七宗的话,貌似也不是那么难以抉择了。
这时候,李世民恍然明白,原来帝师灭掉祁县王氏并不是一时冲动啊,对于帝师来说,灭掉祁县王氏或许就跟灭掉东突厥一样,都是为大唐铲除祸患。
一行人想着想着,怀揣着难以抑制的激动心情慢慢抵达首阳山庄。
第155章 七日之后,长孙府内
首阳山庄,坐落在首阳山的山巅,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修建在古松怪石之中。
一直待在首阳山庄的长乐公主忽然听闻父皇来到首阳山的消息欣喜不已,迎接到李世民之后,自然就是父女之间的寒暄。
自从秦天朗外出北伐东突厥之后,山庄变得格外的冷清,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长乐公主就会来到观云亭,自己一个人看着云卷云舒,看着满天繁星不断变换,回忆着跟国安哥哥相处的点点滴滴,盼望着能够早日见到朝思暮想的人。
李世民来此的目的主要还是解开心中的心结,然后顺便见一面丽质,对于武将出身的李世民来说,过多的展露柔情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这一点李世民倒是跟秦天朗很像,也或许就是跟秦天朗学的。
见到李丽质,李世民就想到了修建大明宫的事情,委婉地说出了自身的想法,在得到自家女儿的亲口允诺之后,李世民又是哈哈一阵大笑。
今天他遇到的惊喜太多了,多到他都已经数不过来,感觉这段时日是他成为帝王之后少有的能够心情舒畅的日子。
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这几天因为祁县王氏一事,宣德殿内奏折积压,全都等着他李世民回去批阅呢。
所以李世民没有过多逗留,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之后,连夜就返回了长安。
返回也和来时一样,用了半天的时间,等回到长安皇城之时,已经是清晨时分。
回来之后,一切照旧,不知不觉,已然是七天过去。
这七日下来,长安城格外的寂静,祁县王氏灭门一事像是得到了全天下人的共识一样,竟然再也没有人一人提及。
像是仅仅过了七天,时间的力量就让他们忘却了祁县王氏存在过的痕迹。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不尽然,一切都只是表面罢了。
长孙家,辉煌气派的宰相府之内。
专门接待贵客的正厅之内,长孙无忌坐在主位,对面的客位上坐着一名穿着锦袍、气质儒雅的中年人,光是看气度的话,竟是比长孙无忌还要深邃一分。
长孙无忌的身后,长孙冲恭敬站立,脸色平静,但眼底时不时流露出精光。
舞女在铺着羊毛毯的高台上翩翩起舞,两侧是浅吟清唱的歌姬,还有弹琴弄弦的才女,各个都是姿色上佳。
“七日时间已到,长孙兄考虑得如何了?”穿着紫色锦袍的男人说道。
此人乃叫王元化,是晋阳王氏的现任家主,也算是名震一时的大学士,在士人阶层拥有极高的声望。
长孙无忌静静看了眼王元化,心中有些沉重,同时又有些窃喜,组织一番言辞之后,说道:“王兄,此事非同小可,当真要做到那般地步?”
“长孙兄,行还是不行你给个准话吧,此番行动五姓七宗已经商量好了,无论如何都不会再改变,之所以叫上你,是觉得你长孙家也还算不错。”说到最后,王元化的脸色有些冷,眼底闪过一丝不耐。
五姓七宗还是骄横惯了,数百年站在神坛之上,每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享受到的都是人间极致的权力和尊重,在这种长期的熏陶之下,可以说每一个五姓七宗的人骨子里都是自视甚高的。
在他们的眼里,除了五姓七宗以外的人,已经不能称之为人了,至少不能成为跟他们一样的人。
五姓七宗的人,血脉可是人世间最高贵的血脉,比金子还珍贵,比玉石还稀有,所以五姓七宗联结在一起,搞起了政治联姻,七大世家之间相互通婚,不让高贵的血脉流传出去,以保证血统的纯正性、高贵性。
这种内部通婚现象的形成,归根结底就是五姓七宗那骨子里的傲慢折射在现实里的表现。
内部通婚的现象现在表现得还不是很明显,五姓七宗为了巩固权力,也往皇宫里送去了自家女儿,但到了以后,这种内部通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直至演化到拒绝与皇室通婚的程度。
这种现象的出现,让皇室蒙受了耻辱。为此,唐高宗还专门写了一封禁婚诏,下令不许五姓七宗相互通婚,只不过没啥实际作用罢了。
言归正传,七日前,王元化来到长安,找到长孙无忌之后,便密谋要联手对付秦天朗,只不过长孙无忌已经无心跟秦天朗对着干,所以才提出了七日之后给出答案的说辞。
“王兄,你们的计谋太疯狂了,老夫已经老了,就不掺和这件事了吧。”长孙无忌连连摇头说道。
“难道你就一点也没有怨言?正是因为那秦天朗,你才被迫致仕归隐,灰溜溜回到家中,你真的心甘情愿?”
王元化说着,眼中露出一抹揶揄,又道:“还有,令郎的婚姻一事,也全是被那秦天朗给搅黄的,那秦天朗可是半点面子都不给你啊。”
长孙无忌微微闭眼,脸色并没有多少变化,声音响起:“王兄不必多说,老夫没有意愿参与此事。当然,老夫也不会将此事泄露出去。但是……我还是要提醒一下你们,当帝师的敌人往往都没有好下场的。”
王元化一挥衣袖,面带愠色,站起身来冷斥到:“无用之辈不足为谋,我还以为外界赞誉的长孙氏有多了得呢,如今看来,也不过是胆小鼠辈!”
“王兄慢走,不送。”长孙无忌轻抿一口茶,脸色依旧不喜不悲。
今天任由王元化说破了天,他也不会改变心中的想法,祁县王氏惨遭灭门一事,如今想来依旧让他后怕不已。
如果当时他不选择致仕归隐的话,估计长孙氏的下场会跟祁县王氏差不多吧。
王元化冷哼一声,头也不回地离去,决定今后再也不踏进长孙家半步。
他贵为晋阳王氏的当代家主,走到哪里不都是呼风唤雨的人物,到了长孙氏这里倒好,自己足足等了七日,到头来还是一场空,真是气煞人也!
他长孙氏当真以为没有他就不行了?真是可笑!
这七日以来,五姓七宗已经联结起来,暗中聚集起十万大军,还有三千一流死士,为的就是将秦天朗碎尸万段!
数百年来,谁人敢动他们五姓七宗,就算是历代皇帝遇上他们那都得客客气气的,如今还能让你一个姓秦的欺压了?
如果这次不将秦天朗枭首的话,那他们五姓七宗的尊严就不复存在,还如何威慑天下世家?
这对于向来看重颜面的五姓七宗来说是绝对不可接受的,这口气必须要出,而且是狠狠地出。
让全天下的人都知道,得罪了五姓七宗到底是什么样的后果!
尤其是对于晋阳王氏来说,同为王氏一脉的祁县王氏被灭门,晋阳王氏心中的愤怒和怨恨已经冲破天际,以往的儒雅全部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锋利无比的獠牙。
这几日,晋阳王氏之内每到深夜的时候,就会响起一大片哭泣声,声音悲戚无比,让人闻之欲泣。
哭泣的人都是出自祁县王氏的人,不光是晋阳王氏,其他的五姓七宗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他们准备得怎么样了?”王元化冷声问道。
“回家主,其他六大世家已经准备好了,三天前就已经从各自的方向向祁县出发,现在应该快到了。”
一名王家亲信低声说道,气息深沉且强大,一看就是个深藏不露的高手。
“这一次七大世家出动全力,定让那秦天朗插翅难逃!”
王元化说着,脑海中不断回想起祁县王氏被灭门的各种传闻,心中对秦天朗的恨意也越来越深。
这一次七大世家联手出动全力,自五姓七宗这个名号出现以来就没有出现过这样的场景,说一句千年未有都不为过,也是时候让天下人看看五姓七宗的硬实力了。
几百年来,五姓七宗呈现给天下人的都是一副温文尔雅、进退有节的儒士形象,但天下人却都忘了,五姓七宗作为传承了数百上千年的古老郡望,手底下从不缺乏肝脑涂地的死士。
如果没有强大的实力作为支撑,就算五姓七宗的名声再大,终究不能长久的,这一点五姓七宗看的比谁都清楚。
至于李世民那边,等到将秦天朗杀了之后随便找个借口就行了。
王元化想着,已经想到了李世民迫于百官的压力,最终不得不妥协的画面。
自忖着,王元化已经出了长孙府外大门,身后一众随从跟随,气派依旧。
“王公且慢!小子有话要说!”身后,传来声音,紧接着长孙冲就带着两个心腹追上了王元化。
“怎么?你还有什么事?”王元化一脸冰冷,长孙无忌的拒绝已经让他丧失了对长孙家的好感。
“还请王公见谅,家父向来谨慎惯了,加之与秦天朗乃是昔日旧友,念情之下难免不忍。”
长孙冲说道,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气质淡然如水,好一个翩翩玉公子形象。
自从被秦天朗狠狠打击一番之后,长孙冲的气质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往的锋芒毕露消失得无影无踪。
“如果你是想要解释的